我想說一件事,不要再讓任何人打小孩了,包括你自己。
-
後續:
這篇文章提到「教學時拍打學生的教練」,被轉發到了新莊社團,結果泳隊發文說「案件已在調查,影響他的聲譽、工作、精神、情緒受到傷害,已經把文章、分享截圖,如果調查結束證明他沒有不當動作,不排除提告以正視聽」(順便提醒網友不要再討論或分享,不然一起告)。然後留言處是泳隊家長一面倒說,嚴師出高徒,小孩學很快,教練很關心小孩,對小孩很好,不知道的人不要亂說,家長很信任教練⋯⋯這些回覆我熟悉到不行。
我想說一件事,不要再讓任何人打小孩了,包括你自己。
-
後續:
這篇文章提到「教學時拍打學生的教練」,被轉發到了新莊社團,結果泳隊發文說「案件已在調查,影響他的聲譽、工作、精神、情緒受到傷害,已經把文章、分享截圖,如果調查結束證明他沒有不當動作,不排除提告以正視聽」(順便提醒網友不要再討論或分享,不然一起告)。然後留言處是泳隊家長一面倒說,嚴師出高徒,小孩學很快,教練很關心小孩,對小孩很好,不知道的人不要亂說,家長很信任教練⋯⋯這些回覆我熟悉到不行。
我這兩天的工作很有意思,昨天我到台電某單位講 #家庭親職教育與性別平等,地點超偏遠,來聽的是一群有趣的大哥,年齡大概落在40~70間,最年輕的兩名工作人員坐在講桌不遠處,討論怎麼和伴侶安排接送孩子到托嬰地點。
昨天到一個教育團體和老師、家長談性教育,一位老師提問,「上完了性教育課程的學生,一樣講髒話、把『你去做愛啦』當成玩笑話,怎麼辦?家長還會抱怨,這堂課一點用也沒有,是不是教得不好?」
在某一場和國小專輔老師們談性教育的講座上,開始不到五分鐘,一位姍姍來遲的老師,一屁股坐在第一排,然後直接趴下來睡覺。我心裡知道會做出這種事的人一定是累到受不了,希望未來他遇到學生這麼做的時候,也可以先同理學生的生心理狀態。
我兒子小四時,遇過數學老師問「有沒有人聽不懂?」他和一些同學舉手後,被追問「是上課沒在聽還是真的聽不懂?」同學把手放下,只有他回答是真的聽不懂,結果被要求站在講臺上,讓全班看他一個人聽老師再講一次。
當老公在家裡幫這個專題配圖時,我無意間看到電腦螢幕,差點嚇呆,就是各種不堪入目且一看就明顯可見未成年女孩的性影像,家有小女孩還要做這種題目⋯⋯我內心無法,只希望這樣的產業鏈能被破解,家長能做的,就是多跟孩子在一起,比起課業,更要注重交流與彼此了解;並讓孩子知道常見手法,在被詐騙前先了解詐騙,抱持的這樣的想法為孩子織好安全網。
準備離開小學校園的學生,儘管才十二歲,但他們極可能在這個進入國中的暑假,收到來自某人的「見面」邀約(尤其是女學生),而其中可能會有試探性行為發生的可能,這些邀約或許來自男朋友、學長、外校朋友、網友⋯⋯,家長和老師想不到的任何人,讓孩子們在約會時自願或非自願或搞不清楚怎麼回事,就發生了性行為,或是毫無警覺地傳送了身體裸露的照片。
走在行人穿越道,快到對面騎樓的時候,竟然有一台車直接緩緩靠邊停在人行穿越道的盡頭,擋住了我,我就站在駕駛座窗前,等這位司機搖下車窗,告訴他:「我卡在路上,因為你違規停車。」
最讓我煩惱也最讓我喜愛的澄澄,竟然一轉眼結束五年級的生活了!學習上我們遇到一個很隨便的老師,隨便到期末考結束,數學課本沒教完、國習沒有寫完這麼誇張,也沒有寫過一張複習卷,作業量奇少,這完全考驗了澄澄有沒有辦法只憑自學就能踏實地完成五年級該有的進度,坦白說,還真的好累人,尤其是生字、數學計算速度、英語能力,讓他挫折疲憊。
「非武裝地帶」,預先買好的tour非常值得,先去了臨津閣搭乘纜車,再去都羅展望台,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北韓的宣傳村、(無人的)農田、開城村;最後到1978年發現的第三地道走一趟,這個地道長1635公尺,我們並沒有走完,但是能走到距離北韓只有170公尺的地方!據說這條地道可讓北韓在一小時內,安排三萬名軍人前進南韓。
和女兒一起洗澡的時候,我和快滿七歲的女兒談了這起嚴重的兒童性暴力案件,我盡量平鋪直述的說明過程,一位幼兒園老師,碰觸了孩子的性器官還拍攝了非常多的影片,有些小孩回家說了,老師被調查,但當時證據不足沒有被抓,結果這個人繼續傷害小孩,終於被抓起來了,有些家長此時才發現,自己的小孩也是受害者。
暑假的營隊,其中一天來了一個企業實習生,台大畢業書卷獎,還是籃球隊隊長,整個人散發出陽光/陽剛氣的年輕男性,坐在教室後方,安安靜靜地觀課。
七月我帶了兩個戶外走讀(也有室內課程)、兩個室內營隊,戶外很熱很折磨人,但空間帶來美感,結束後竟然都覺得蠻不錯的;相對地,要在教室和室內遊戲場和20個孩子共處五天,是另一種難以言說的壓力,我雖然愛冷氣,但也被小孩各種狀況搞到有點崩潰。
今年六月意外獲得一個和女孩們討論「穿內衣」的機會,讓我驚訝的是,現在小學生不少是從小學一年級就被要求「多穿一件小背心」,儘管熱、儘管不理解,但媽媽要求了,她們也就乖乖穿。我問她們,「都沒有問過媽媽為什麼自己要多穿一件背心嗎?」小女孩們瞪大眼,搖搖頭,她們沒想過,這是一個可以問、可以質疑、可以討論的問題。
在threads看到一篇文章,關於 #30歲男人和19歲女孩交往 的提醒,真的人間清醒,網友姐姐溫暖的程度,都把十多歲時和成人戀愛曾受過的傷割開來給這個女孩看了。但姐姐們應該也知道是沒有用的。
網路上一篇在討論學校校服很像統一肉燥麵或是統一鮮蝦麵的文,留言還有一些校服更慘,例如像百利海綿菜瓜布。
奧運落幕後,網路上還是每天都會看到關於林郁婷「其實有多像女生」的討論,不管是五官很細緻、皮膚很好、稍微化妝一定很美、換個髮型就很不一樣,當然也包括她是衛生棉代言人。
人人都有自己的巧虎,不只是男性伴侶對於女性建議的接受度低,女性也不想接受男性伴侶的,尤其男性很容易一開口就是毫無自覺的教訓與指導的Mansplaining,這是存在於性別溝通中的巨大壁壘,根本沒有隱形,但有所差異。
前幾天我到內湖一所非常可愛的幼兒園,和20幾個三、四歲的孩子上一堂性教育課程,可能有人覺得,就這麼小的孩子連話都說不清楚,怎麼談性教育呢?
在課程開始前,我們先問了孩子,目前從學校、家裡學到的性教育有哪些?孩子們七嘴八舌回答:「身體紅燈區」、「保護自己」,也有孩子聳聳肩,說根本沒有上到性教育課程,爸媽也沒說過呢!
過往我講課對象都是家長和老師,去年六月因為兒子學校的邀請,開始直接對小學生講性教育,發現得到更多很棒的回饋與反應,今年也已經為國小中高年級、幼兒園小中大班的孩子都上過性教育課程。
318那年我換了臉書帳號,因為受不了當時的社會焦慮、彼此仇視、非友即敵的氛圍。連我都受不了自己。
在家長社團,常常會看到擔心小孩趕不上的發問,而且焦慮的程度,已經到了用孩子週間所有空白時間去追趕,例如一到五放學後送英語補習班,回家八點後再開始寫作業,或者是為了補習班要求的出席天數,孩子每天都要在補習班吃飯,沒辦法參加任何校內外課後社團。
國會擴權的條文三讀了,我來說說五年級兒子讀台灣歷史的感想,他讀著荷西來台,開始了這座島嶼的衝突命運,讀到明鄭來台,把台灣當反清復明基地,殺了好多人;讀到清法戰爭後,清帝國想要認真一點治理台灣,又殺了不少原住民;然後又把台灣送給日本,台灣人很生氣,反抗卻無用;也不知道五十年後來到台灣的國民黨政府會帶來更恐怖的事。
「進步家庭」的孩子會不會有性別歧視或性別刻板印象,會!道理很簡單,就像是當家長覺得自己沒有種族歧視時,平時也不會主動和孩子談種族歧視議題,覺得自己很性別平等的家長,其實也沒想過要主動和孩子談性別歧視,他們覺得自己以身作則即可,卻忽略了孩子的日常就是浸泡在社會各種錯誤性別觀念裡,你用力拉,也只能勉力達成平衡,但你不當一回事,那孩子就會出現讓你困惑的表現:講性羞辱髒話、展露性別刻板印象的言行、對性別歧視的言語聽而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