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關於孩子講髒話

 關於孩子講髒話,我的想法是:髒話不是口頭禪,而是一種選擇。


聽到孩子說髒話,很難讓人覺得愉快,就算是原本就「出口成髒」的家長,看似不在意,但也很難讚賞這種行為,有些家長甚至會責罵孩子「大人可以說,小孩不能講」,這種做法毫無效益,只是讓孩子學到「看人說髒話」,而不是「不要說髒話」。
跟孩子談「說髒話」,最好的方式就是直球對決,好好解釋,把髒話清清楚楚地翻譯成白話文,再問孩子:「你是真的有這樣想嗎?」通常,你會得到孩子一個瞠目結舌(或是感覺噁心)的表情,孩子不會因此不說髒話,但會讓他們說髒話前、後,會多想一想。
然後,和孩子一起搞清楚說髒話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憤怒、激怒對方、宣洩情緒,那麼髒話辦到了嗎?好像反而得到一種不知道在罵什麼的憤怒感,根本沒有罵到痛點?就算是為開心(例如投籃未進所以情緒激動),那有人聽了髒話會為他惋惜嗎?
.
以上兩個練習,都是為了讓孩子練習 #做出選擇
當孩子有了對髒話的正確認知,才有助於思考自己使用髒話的原因,是一種社交語言,好讓自己和同學一樣?為了要比別人帥氣一點?還是為了威嚇他人呢?無論哪一種,讓孩子選擇說與不說,都沒有關係,也無須評價,只要傾聽、表達理解孩子的想法即可。
最重要的是,請和孩子溫和地對話,讓孩子能安心的說出自己的想法。無論孩子說髒話是出自什麼原因,我都希望孩子慢慢想,要跟誰一起,不跟誰一起,都不用勉強,髒話或許是一種通關口號,讓他可以自然融入同儕,那麼他自己要有所調適,未嘗不是一種學習;如果真的不適應、不喜歡,也可以想想,自己可以怎麼做,表達抗議、充耳不聞、轉身離開?
在這段長長的思考過程中,身為父母的我們一直都在,也不會因為他選擇「說」或「不說」髒話,評斷他或看輕他,因為我們知道孩子的本質為何。
.
不要認為和孩子溝通過,孩子就不會再說髒話了,沒有任何討論會一次奏效,如果學英文、數學都需要十多年(還可能學不好),那麼如何使用適合的語言表達想法與情緒,自然也不容易。所以,聽到小孩繼續講髒話,就想:「果然,我們還有99次的機會繼續努力。」然後把握每一次溝通的機會:「為什麼你會這樣說呢?你是怎麼想的呢?」經過了100次的討論,孩子又要罵髒話前,可能會有點遲疑。
與孩子討論髒話,不是要讓髒話成為孩子生命中的禁語,是要讓孩子知道,當有人說髒話時,孩子可以不用猶豫要不要加入,要不要跟著笑。成年的我們有十足的勇氣,在職場或朋友圈裡,學會假裝沒聽到某些人把髒話當語助詞;但孩子沒辦法,我希望孩子知道,他不必感覺被羞辱,也不用擔心自己如果不附和會太「假」,他可以站穩自己的立場,知道那些同學講髒話,純粹是想展現小大人模樣,「他們急著長大卻還在找辦法而已」,這樣想就好。
.
有些家長擔心,如果阻止孩子罵髒話,孩子變成私底下罵,這樣好嗎?我反而想問,這有什麼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界線,一個好的界線當然值得存在,就讓孩子知道,如果選擇說髒話,請在「髒話同儕」裡進行,那是一個「#微調」自己的機會,知道某些言行會讓人不舒服,如果你是他信任又喜愛的大人,那麼他就可能進一步思考,該不該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
家長本來就不是孩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但我們可以用超乎想像的心力愛小孩,所以,下次聽到孩子罵髒話時,試試看這麼說:「OO,這句髒話的意思你真的明白嗎?其實代表著⋯⋯,所以我聽在耳裡,覺得不太舒服,也不妥當,如果你是要表達憤怒/難過/委屈/興奮等情緒,我想有更好的說法,我們一起來練習。」
-
一起來和孩子大聊髒話,其實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