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男童進女廁,有什麼問題嗎?

當你一個人帶著和自己不同性別的年幼孩子出門,其中某個人要上廁所——無論是你還是孩子,都會是一場「過河考驗」,到底該把孩子放在廁所門口,自己快速解決,還是讓孩子獨自進廁所、自己站在門口張望;或者,一起帶進廁所,但要進男廁還是女廁,又是個大問題。

這一波 #男童進女廁 ,引起的激烈討論,不少女性認為,就算是幼兒,#看到男性出現在廁所就感到不舒服。其實不難理解,女性自小對公廁就有各種恐懼,被偷窺、偷拍,就算對方只是幼童仍會令人有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堅持把超過六歲的男童帶去女廁的媽媽,有另一種的恐懼,她們一樣 #不信任男廁可以是安全的空間
1.當多數廁所停留在二元性別,對某些人或某些情況就是不夠友善。如果該處設有性別友善、親子友善設計的多功能廁所,獨立於男廁與女廁之外,那麼無論是媽媽帶兒子、爸爸牽女兒(或是成人帶著年邁的爸媽出門),甚至跨性別者、身障者,都可以不讓任何人尷尬地解決如廁問題。台灣既然是少子化加上高齡社會的狀態,這種全齡友善的通用設計,必須持續增加。(如圖片:板橋火車站的性別友善廁所,圖片來自新北市政府)
2.至於「在女廁看到男童覺得不舒服」的問題,女性針對的並非眼前看到的男童,而是對「女性是性暴力主要受害者」的深層恐懼,我們更該積極推動融入家庭與校園的性平教育,還有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身體自主權、身體界線、個人隱私等重要概念,讓下一代不像我們一樣擔心受怕。
3.不得不帶6歲以下孩子進入不同性別的廁所時,提醒他由於廁所裡有其他人在使用,所以不要東張西望,直接走入廁間、關上門,上完廁所後,洗手、快速離開!儘量降低讓其他使用者不舒服的可能。
4.帶著學齡後的孩子,可先讓孩子走進廁所繞一圈,看看有哪些人,廁間裡有無衛生紙。請孩子選擇較靠近外側的小便斗或是廁間,若有不舒服的情況發生,孩子可以及時離開。孩子走入廁所時,家長可持續對話,讓廁所裡的成人知道,父母就在外面等候。
5.平時就能找間多功能廁所,指導孩子利用酒精清潔馬桶坐墊、如廁後好好清潔,鎖好門、知道緊急求救鈴如何使用,才是真正幫助孩子。
好讀全文在這(可免費登入會員):
未提供相片說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