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回顧建中校友會事件

無論是建中或是其他男校的各種沒有性平意識的事件,我都希望能朝向另一個方向去走,想辦法促成對話而不是加深對立。

我非常希望關注這些事件、轉文相挺或是批評指教者,一起瞄準一個已說破嘴的重要方向:這是一個性平教育的最佳機會,(男性)不要覺得自己被罵所以要找開罵的人算帳,而是能按耐下自己的各種負面情緒,認真去看見問題所在:我的輕鬆好笑為什麼是他人的憤怒?開開玩笑不行嗎?我的幽默感為什麼值得被炎上?
無論你怎麼想,都不能否認,台灣男孩的性平教育真的出了很大的問題,否則今日不至於如此,社會不再接受男孩的幽默(批評身材、拿性開玩笑、隱隱的性別歧視),男孩不理解自己怎麼不再被無盡包容(以前不是大家笑笑就過了)。
但你是有能力的,可以透過許多性平團體(不必是不小盟)捐課給自己的公司、母校與自己,也可以來走一次性平不小室(參觀免費),理解目前的性平教育已經走到多好的地方了,可以支持,可以跟上,可以協助其他人有機會獲得這樣的資源。
臉書回顧告訴我,去年此時我搭了快4小時的車,公車-高鐵-汽車,只為了到新竹尖石鄉新光部落,講50分鐘的性平教育,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第一位到那的性平講師,但我願意這麼做。真的,我們每個人可以多做一點點,讓性平教育是真正普及,而不是「與我絕緣」。
如此,我們花費了這麼多社會資源關注此議題,才能獲得良好的、有益社會的正向效果。
-
這裡也補上我參加立法院性平教育公聽會的想法。
我們幾歲要開始性平教育?不小盟提供各年齡層的性平教育課程,就以我自己來說,今年我為22個家長團體、20所國中小、17所幼兒園、還有四場社工人員講述性平教育課程,我發現,大家覺得性平教育已經都做得很好了,其實還遠遠不足;大家對性教育很焦躁,但不知道從何做起。
讓我訝異的是,今日公聽會諸多發言者都提到數次建中30校友回家活動,晚宴菜單有各種「香鮑佐蘿莉、花街落雞翅、花臂鹹豬手、綠白制服趴、韓國妹子軟綿綿」,完全體現一種男孩團體偏差的特質,男人眼中看來很「正常」,還會說女權不要干涉建中,無法接受被社會常識糾正,因為在台灣,男性開性玩笑就是展現陽剛氣質的儀式,很少人會跳出來當不識趣的「糾察隊」,反正好玩就好,鬧一鬧而已,這些無論小時候多善良可愛的男孩,到底是怎麼長成不知道自己一直在造成別人困擾的狀態?他們對社會推動已久的性平觀念不是不知道,而是理解度很低,實行度更弱。
在教育現場也是如此,於小學講課時,也有很多小男孩把「女權過高」掛在嘴邊,但一旦進入實質的討論,他們往往只是感覺到,男性在這社會已非優勢,自己好像沒有女生優秀,反射性地回擊做法,就是實體或虛擬世界用各種方式傷害羞辱女性。他們其實就像那些建中校友一樣,年紀還小就陷在傳統性別結構的困境,一方面想要證明自己有足夠的陽剛氣質,一方面又因為學習到的性別價值觀感到困惑,他們產生了相對剝奪感,覺得自己變成弱勢,但造成男性困境的不是女性,是這個父權社會,男性的焦慮不要找錯戰犯。
大家不要以為現在家長重視性平,很重視孩子的身體保護與兒童性暴力,就會改變對男孩的教養態度,直到昨天,我都還在新北耶誕城,聽到有媽媽當場痛罵幼兒園的男孩不可以哭,再哭就不准出門玩,而接下來男孩表現情緒的方法,就是用暴力又粗魯的方式,像個男孩一樣,對待一起玩的孩子。
不小盟建議,無論是提供給成人的性平教育課程,或是學生的性平課,都必須不分性別,加深每個人對於情緒的理解跟表達方式的練習,對於性別平等的理解,不是一直要求男生:保護女生禮讓女生,當個新好男人,而是讓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學習性、身體、多元性別,知道青春期帶來的身體變化不神秘也不變態,認真的認識不同於自己的個體,這就是為什麼男生也要學習月經教育的原因,讓我們的孩子能真正去尊重每一個和自己不同的人,他可以當自己想當的人,不需要假裝當一個對性充滿好奇的男孩,或者是對性非常好奇也沒關係。
作為關切孩子發展的大人,當孩子好奇時,我們有責任提供正確合宜充實的知識,滿足孩子的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