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引導幼兒園性平教育社群第一次活動記錄

今年最後一季,我有個新任務,就是為鷺江非營利幼兒園,帶領為期一年的性別平等教育專業成長社群。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任務,過往都是單次講課,或是整日的工作坊,最多是同校親師生三場次的系列課程,但這次要陪伴一群老師在教學日常中實踐性平教育,我很期待也覺得緊張,擔心無法滿足老師們的需求與想像。

-
在社群活動一開始,我們先整理出未來一年的「性平教育地圖」,標示出六個循序漸進的目標:從「看見意識」,到「破除刻板印象」,再到「建立身體自主權」與「欣賞多元」,引導孩子「建立自我認同」,最後將經驗匯集成園所可以繼續發展的性平教學活動與「繪本資源庫」 。
第一次社群的核心主題是「#繪本中的性別意識」。 我設計了「#性平繪本選書檢核表」,搭配挑選性平繪本的關鍵原則,檢視我帶去的繪本、園所內的部分繪本:
1. 角色的多元性:書中角色的身形、膚色、外貌是否多元?家庭樣貌除了傳統異性戀核心家庭,是否也呈現了單親家庭、祖孫家庭、同性伴侶家庭等不同形式?
2. 情感的普遍性:所有性別的角色能否自由地表達各種情緒?包括哭泣、害怕、生氣、果斷。
3. 活動、興趣與能力的開放性:觀察背景的玩具、使用的顏色、穿著,有無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成人角色的職業是否多元?女科學家、飛行員、消防員,男護理師、幼兒園老師、家庭主夫?
4. 認識並愛護自己的身體:書中角色有無呈現高矮胖瘦、不同膚色、或有身心障礙的各種身體樣貌,避免傳達單一化的「標準身材」的觀念。
5. 權力關係的平衡:故事中的女性角色是「等待」,還是能主動解決問題;角色之間的互動是平等的合作關係,還是由某人主導的上下關係?
-
這群下班後自願留下來進修的老師,明明不到十二小時後就要上班,卻很投入2個小時的討論活動、還不斷提出新問題,所以我也很殘忍地留了功課給他們寫⋯⋯
我幫老師們設計了「#繪本教學反思記錄單」,包括:「預計帶領的核心概念」、「關鍵提問」、「孩子們的反應與對話」、「觀察與省思」。若運用得當,就可以從「把故事說完」,變成「我想透過故事傳遞什麼價值」,也能讓自己對故事理解更深入,帶領孩子討論時不會太過發散。
儘管寫記錄單讓人疲憊,但一年的累積下來,就會變成園所的「性平教學資料庫」,可以清楚看到,哪些繪本、哪些主題曾經在班級引起迴響,成為未來教學規劃的重要依據。
-
其實同樣的概念也可以用來改善中小學發給學生的「閱讀學習單」,把大意、佳句、心得,改成「給作者的提問」、「讀完後我想說這一句話」、「如果有續集我想看到⋯⋯」如何?可能會比傳統閱讀單更能引發學生思考喔!
-
以上,提供給想緩緩但持續以繪本推進性平教育的老師們參考。
這次陪伴我們的繪本好朋友有:
《我和爸爸的家事大冒險》 維京出版粉絲團
《沙小妹找媽媽》 小魯粉絲俱樂部
以及似乎絕版的 《白雪公主和七十七個小矮人》(超可惜)
期待第二次的性平社群活動,會有更多好繪本一起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