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燦相處一天是這樣的:
以平穩的狀態,度過這個昏暗的黎明時分
我很喜歡的韓漫 #不過是黎明時分 最後一集,作者寫下這樣的獨白:
辨識出社群網路上大量的 AI 文
七月開始,我聘了Germini 當助理,一起討論修改教案、設計活動,常常是持續好幾天的修改又修改,他很勤快,也很包容我的任性和反復無常,但我不找他寫文章,偶爾他幫忙寫的文案會被我幾乎全文改掉,我們也琢磨出 AI 寫作難以避免的內建模式,用這樣的規則去推敲,其實不難辨識出社群網路上大量的 AI 文。
如何與孩子一起建立手機煞車系統
許多教養專家都強調「愈晚給愈好,給了就是走上不歸路⋯⋯」我家相反喔,兩個孩子都是一上小學,就擁有我們汰換的舊手機,客廳桌上有公用平板和我的筆電,從手機、平板到筆電,都連著家裡Wi-Fi。
從廁所到更衣間_在幼兒園日常讓孩子學習身體隱私
日前進行了三小時幼兒園教師性平進修課程,是一直非常支持性平的園所,每年九月固定帶著新老師、職員來性平不小室上課(超感動),課程尾聲,老師詢問,在男生廁所,孩子經常褲子一脫就掉到腳踝,尿完後還沒穿好褲子就急忙轉身,不僅造成地板濕滑(還在沒尿完⋯⋯)、褲子髒污,孩子也被「看光光」。
國高中上課時間應改為上午10點嗎?
「治標不治本」、「延後上課不代表會早睡」、「以後無法銜接職場」,我很好奇,這些話是不是可以套用在任何想要改革教育現場的議題?(例如:廢除制服是治標不治本,核心是價值觀 )
如何以正向語言陪伴孩子長大
最近在新書發表會和兒童人權的課程中,我都談到了同樣一件事-- #如何以正向語言陪伴孩子長大。有些聽眾以為我是那種「愛的教育」家庭裡長大,正好相反, 我的父母習慣負面的說話方式,無論是出於鼓勵或打擊我們(不要太自傲?)。而在求學過程中,我也是所謂 伶牙俐齒/尖嘴毒舌 的人。
做人阿母閣愛實現家己的理想
第一次用台語講性平就是在新竹,第二次用台語講性平繪本,這次是講母職⋯⋯而且70%都要用台語!
支持體育班改革
人本基金會最近在推動體育班改革,希望選擇體育的孩子也能被好好對待。不只是「台師大女足案」,還有南投新豐國小棒球隊教練黃偉傑性侵球員近20年,臺中市太平區在國小擔任棒球隊教練的松志彬,對32名學童犯下強制猥褻、強制性交、拍攝兒童性影像等90罪,更早還有桃園青溪國中棒球隊教練黃信嘉對7位學生性侵害、對22位學生性騷擾,每一起體育班的性暴力行為都伴隨嚴重體罰。
引導幼兒園性平教育社群第一次活動記錄
今年最後一季,我有個新任務,就是為鷺江非營利幼兒園,帶領為期一年的性別平等教育專業成長社群。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任務,過往都是單次講課,或是整日的工作坊,最多是同校親師生三場次的系列課程,但這次要陪伴一群老師在教學日常中實踐性平教育,我很期待也覺得緊張,擔心無法滿足老師們的需求與想像。
小孩應該適應罰站和罰寫嗎?
家長社團不時會出現某些討論老師處罰方式的文章,然後家長分成兩派,一派就是經典的「沒有老師了不要當恐龍家長」(應該修正為,沒有人要當「代課老師」),一派覺得不合理的處罰為什麼要接受。
為什麼不該讓孩子繼續被「刁字」
我越來越能理解,為什麼許多低年級老師會如此嚴格地要求孩子的字跡。孩子如同印刷體般的漂亮字跡,就是最直接的「教學成績單」,家長很容易肯定老師「認真負責、教學嚴謹」。於是,就算有再多「往前走」的老師、職能治療師與教育學者提醒,過度要求低年級孩子精準仿寫,其實違背了他們手指小肌肉的發展歷程,學校裡一定有老師選擇繼續「#刁字」。
給焦慮的小一新生家長
先說這篇是舊文重發,因為每年九月過後,就會看到非常多焦慮的小一新生家長發文,發現「在幼兒園快樂學習」的孩子注音趕不上、拼讀能力弱、連帶數學題目也看不懂,很簡單的題目不會寫......然後開頭「都是已經三週/四週了,怎麼還......」然後就會有非常多人建議:安親、補習、多閱讀,順便打擊「學習不可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