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好民吃好食

今晚煮掉了最後五根筊白筍,用Lei Jiayun的獨家食譜,煮麻油鍋,配上桂郎荷從美濃寄來的最後一根白玉蘿蔔。這一個月,我們慢慢送走了這些食物,然後迎接更多的農產。

冬天只需要每週上超市買非基改豆腐、產銷履歷的鮮香菇、紅蘿蔔,加上農夫每週寄來的新鮮蔬菜,天天都有大鍋蔬菜湯能快速餵飽一家人。有時湯底用風頭水尾,海口雞,有時用海風野味/澎湖漁市場的章魚乾,有時用林瑞祥的蘆筍泥,今天我用媽媽那挖回家的北港麻油。

每天我都會打開冰箱好幾回,清點我的寶藏,大溪的筊白筍、新屋牛媽媽草莓農場的草莓、崎頂謝文崇的小蕃茄,這些有機農產正對時,好吃不貴。還有比牛番茄更有味的牛柿、百吃不膩的高麗菜、青蔥,這些農夫我都相信他們安全用藥,另外有幾包有機葉菜,無論夏冬都是三包一百元,煮麵時快樂用掉一包也不覺得貴。

彰化大村黃啟祐種植的葡萄,是我和朋友合作的共同運銷繼甜丁與椪柑後,第三次嘗試的農產品。啟祐的葡萄園非常美麗,低垂的葡萄輕處著頭頂,腳下的青草踩著一片柔軟,已經一年沒有噴除草劑了,他有時人工除草,「嚇嚇雜草就會長得慢」,他也在嘗試噴灑稀釋的冰醋酸,破壞葉綠素,但不會使土壤酸化。


2歲小孩打人怎麼辦?


今早澄澄九點五十醒來後,賴床快五十分鐘才能走出房門,這段長長的時間,他要我躺著陪他聊天,本來只是說澄澄星球的故事,後來他開始說起在公園要打其他小孩,講了很久,最後他決定不去公園了。

我們很認真的談了一下動手打人這件事,上一週老爸跟我提起,澄澄在公園打人兩次,一次是一歲多的孩子擋住路,一次是溜滑梯上有快一歲的寶寶,被阿公抱上滑梯往下溜,澄澄不肯讓又等不及,就打了。



尋找第二春 傳統市場的逆襲

這個月寫的是傳統零售市場,也就是你我口中的菜市場,長年以來滿足了家庭日常採買需求,然而隨著都市化發展、超市與量販店興起、外食人口增加,菜市場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競爭性與取代性,好多人告訴我,最好家附近有傳統市場,但不要住在市場旁。

一位受訪者說:「能把傳統市場管好,就能去選立委了。」我完全認同,也很想搥地板大喊,為什麼所有跟農業有一點關係的產業都能如此複雜、無規則、無標準模式可循?但也就是前述種種,造就了菜市場的生命力。

當我們規劃異國旅遊時,比起連鎖超市,更希望一遊東京築地魚市場、京都錦市場或是首爾廣藏市場,那些熟食攤、海產魚販、蔬果攤、雜貨鋪的喧鬧叫賣,種種當地人習以為常的環境,看在我們眼中特殊有趣,期望窺見一地文化之縮影,那麼我們怎麼看自己的傳統市場?

傳統市場會不會消失?能不能回春?非一朝一夕可完成,也沒有單一方向可遵循,因為傳統市場是庶民文化的生活博物館,呈現的是這塊土地的物產環境及人文特色,它是一地之資產或是負債,答案該由誰決定呢?



(這是未刪節原文,編輯後的文章刊登於經典雜誌十二月號如果大家能幫忙點選網站頁面網站頁面並留言我會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