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支持婚姻平權

今晚無預警的憂鬱了起來,阿澤一直問我怎麼了,原因不外乎家裡很亂、兒子又不吃飯、接到一篇無聊的稿子...,半小時後,我才告訴他:「今天是彭婉如命案20年,再過3天(12月3日)零時就屆滿20年追訴期了。」我們交換了一下20年前對這則新聞的想法,當時14歲的我是國二生,對於女性生命如此脆弱易受侵害感到恐懼。(1997年發生了白曉燕命案、1999年軍史館景女學生命案)

彭婉如命案的經過,可參考劉哲瑋此文( https://goo.gl/1y00nB )。彭婉如命案讓人難以忘卻,不僅是因為犯案凶殘,也因為她是積極的女權推動者,努力訂定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實踐性別正義。很遺憾,她的死確實加速了婦女保障名額的推動,同時1997年通過也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其中規定,中小學必須有「兩性平等教育」,這正是性別平等教育的法源。

「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從2000年開始研擬,但還是來不及,屏東縣高樹國中三年級學生葉永鋕,因不同的性別氣質遭到同學霸凌,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2000年4月20日早上,他在下課提前離開教室去上廁所,後來被發現倒臥血泊中,送醫後仍過世。這件事讓「性傾向、性別特質、性別認同」的問題浮出來,「兩性平等教育法」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法」,2004年三讀通過。

那些貓狗的事—動物的鄰人

一位朋友苦惱地告訴我,他正在處理狗狗分離焦慮的問題,擔憂是過於溺愛害了狗,當他們白日外出工作時,狗總會焦慮吠叫,吵到公寓鄰居,在門口貼上紙條向他抗議。

這隻狗我特別有印象,去年十二月,朋友在網路上宣布家裡多了一隻小狗,當時取名啾比。啾比狀態不太好,出生沒多就就受虐,右腳掌斷了,脖子處有一圈明顯勒痕,被救出來後,下巴脖子處動了刀才活下來,又小又多傷的牠暫時被收容在內湖動物之家。

志工看了捨不得,先帶出來,朋友知道了,考慮一陣,決定照顧這隻四肢不全的小可憐。誰知道小可憐有了家就像重獲新生,好動又勇敢,從沒因為少一隻腳掌而減了一點幼犬的特性,最愛纏著人的腳捉弄。

朋友很快從台北移居台南,讓改名為旺旺的小狗,有更多機會跑跳;據說狗是土做的,旺旺的斷掌多接觸土壤會變得更強壯。台南比起台北,有更適合旺旺跑跳的廣闊土地,牠的前腳慢慢變得強壯,斷掌傷處長出了厚厚的皮繭。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那些貓狗的事—你家的狗走丟了嗎

你家的狗走丟了嗎?你丟了你家的狗嗎?

天氣愈來愈冷,板橋靠近光復橋的河濱有條虎斑狗,已經在那晃蕩兩周。附近施工的工頭最早發現牠,大家都猜是被棄養的,工人試著帶走牠,牠不願意。

一群愛狗的人特地輪流來餵牠,白天、晚上各來一次。虎斑狗親人也愛玩,但就是不肯跟誰走,大概怕離開這裡,再也找不到爸媽了。

爸媽留給牠的只有一個黃色項圈,餵牠的人擔心這隻小狗哪天跑遠了、被嚇走了,那時牠有了戒心,就沒人能幫忙除下愈來愈緊的項圈了,決定先動手拿下來。但狗不願意,狗咬著項圈向上拋,似乎想自己設法重新套入,那是牠唯一曾經有家的證明。

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抓菜蟲不如從小學開始上食農教育課

前幾天終於抓到「菜蟲」了,一位盤商每年二、三月到將軍區、佳里區向農民收購1500噸的紅蘿蔔,整理後運至路竹區的冷凍庫冰存,每個月依照下游盤商需求出貨,現在十月底剩下300噸,終於被抓到了。

(先讓主婦去抽根菸冷靜一下)

[漫畫] 《昨日的美食》食譜實踐-3

《昨日的美食》又來了,今天不是筧史朗的料理,而是他的伴侶矢吹賢二,為了疲憊的愛人,特地利用午休時間去買菜、回家耐心做成的糖醋魚料理。

先將紅蘿蔔切片、洋蔥切成半月狀、香菇切半(我用鴻喜菇不用切),依序入鍋炒軟,加入100cc的水、一點沾麵醬、一湯匙味淋、一湯匙的酒,煮滾後,用半碗太白粉水勾芡,接著倒入兩湯匙醋,觀火。

矢吹賢二比筧史朗勤快很多,另起了一鍋煎魚片,魚片灑上鹽,再用濾網在魚片上灑麵粉(我本來覺得多此一舉,但用濾網效果真的很好,務必試試),接著將魚片煎到金黃色,淋上另一鍋勾芡好的蔬菜醬汁即可,魚片脆脆的,醬汁酸甜鹹兼具,好好吃喔。(各種白肉魚都可以,我用鯛魚片)

配菜很簡單,青江菜清燙時,加入一點鹽與油,自然放涼後淋上油膏即可。

漫畫中的另一道配菜是小魚蘿蔔泥,我以燙白木耳代替,萬生茉香白玉有機銀耳,有淡淡茉莉香,最簡單的料理方式就是燙三分鐘,立刻以冰塊水冰鎮。沾芥末醬油吃,一盒200g150元,可以吃2~3餐,若有機會買到請不要錯過。

還有南瓜培根湯,南瓜切成一口大小,冷水煮滾後,加入切絲的培根,煮上七八分鐘,加一點鹽巴、黑胡椒。原食譜還有以味噌調味,但這部漫畫不管什麼湯都以味噌調味,我就不放了。

為什麼今天會換成賢二做飯呢?其實賢二剛好和同事傳授「甜蜜蜜」法則,就是默默作很多家事但不邀功,但個性熱情直接的他其實根本做不到,一下子問史朗好不好吃,一下子暗示自己將廚具洗得乾乾淨淨。但史朗根本不在意這些小細節,能吃到用心煮出來的美味飯菜,誰不開心呢?

不過啊,還是要提醒各位,對下廚者要不吝惜的多誇獎、多讚美,無論好不好吃,光是有一個人為了你在這種天氣大汗淋漓在火爐前罰站,一切就夠了。若不是因為愛你,誰做得到?而這樣的愛,在我們之間,在筧史朗與矢吹賢二之間,與身分性別無關。





那些貓狗的事—慢一點,很難嗎?

住在雲林華山的好友吳登立,上周在臉書放上了幾張照片。那天他與幾名朋友相約去石壁山區找蜻蜓,剛轉入石壁,就遇到一條南蛇要過馬路,南蛇是台灣野外蛇類中體形最長的蛇,體長最長可達兩百五十公分以上,雖然無毒,但性情並不溫馴,也非保育類蛇種。他們停了幾秒鐘,讓蛇先通行,又走了約百公尺,又見到一條美麗紅竹蛇,這條蛇就沒那好運了,早已被車輪壓扁成了一具屍體,山區的路並不好開,要避開蛇沒多難,但對人類來說,路上什麼都沒有。

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那些貓狗的事—養大狗

在城市裡養一隻大狗,是件讓人莫名變得卑微的事,就算下雨天也不能走在騎樓裡,必須像勇士策馬般淋著雨,手上的牽繩也因為狗兒往前衝,變得筆直僵硬教人發疼。即便如此,偶爾與人擦肩而過,還是會看到對方毫不遮掩地皺眉掩鼻,剛剛他經過二手菸雲霧時可沒怎麼生氣。

我們已經習慣路人常常是一臉懼怕的模樣,也對轉角處必傳來驚呼聲感到習以為常,看到路人拿起尖銳的雨傘防衛時,能微笑以對,聽到父母訓斥「不要摸,狗狗會咬!」特別得意(我還真希望我的狗咬你),這是大狗給我們的修煉,儘管牠只是一如往常,神情愉悅踏著不大不小的步伐,一點也不專心地往前走。

那些貓狗的事—貓人和狗人

麥可.柯達(Michael Korda)夫婦寫了《我輩貓人》,記錄他們生命中曾經相伴過的貓,但我沒要討論這本書,而是要借貓人一詞來用,談談身邊的貓人,還有狗人。

貓人和狗人不只是單純飼養動物那麼簡單,有些即使沒養,他們生命仍有一部分就是貓或狗,比例極大,哭笑與煩惱的理由多與貓狗有關,平時不太能討論什麼流行話題,但如何餵一隻張牙舞爪的貓吃藥,如何誘騙一隻容易緊張的大狗進入動物醫院,可以講上整天都不嫌累。

那些貓狗的事—收容所的出與進

「領養後的第二天就被車撞了,送到醫院,找到認養人,對方說不要了。」簡單四句話,說完了樂樂這一周來的悲慘遭遇。

樂樂是一隻中等體型的混種黑色梗犬,八月二十一日進入新屋收容所,笑容燦爛陽光,逗得志工都愛牠,設法保留了好幾個月,終於在十一月中旬被人認養。孰料一周後被通報急難救助,抓回了收容所,而且後腿已經癱瘓,志工趕忙送到動物醫院,聯絡上認養人,得到的回應是辦理棄養。

任誰都想全力詛咒那位糟透了的認養人,但如果老天心力有限,請先讓樂樂再次站起來吧!救援志工直接認養了樂樂,送到醫院治療,幫牠按摩雙腳,訂製輪椅,關心的人送來的零食多到樂樂吃不下正餐,大家都在等樂樂好起來。

離開收容所不一定就是幸福;進到收容所也不一定是不幸。

那些貓狗的事—我們兩個都很快樂

兩歲的兒子昨夜睡前吃了一片餅乾,也分了一片讓大狗豆豆同享,吃完後,他說:「我們兩個都很快樂。」

我很羨慕兒子,從小就有一隻大狗作伴,太幸福了。從出生的那刻起,他就擁有一個非人類生物充沛的愛,豆豆總是想盡辦法要舔到他,大光頭、臉頰、手腳,大概把這個寶寶當作自家新生幼犬那樣寵愛。

那些貓狗的事—有人就夠了

在Google搜尋「穿山甲」可以得到以下結果:今年一月,嘉義縣中埔鄉一位民眾見到有人兜售用獸夾捕捉的穿山甲,花三千元救牠一命,但救不了肌肉筋骨都已壞死的右後腿,不得不截肢。

三月,苗栗縣一名男子在泰安鄉見到有人抓著腳流血的穿山甲兜售,他花兩千元買下送到苗栗縣府農業處,右腿傷勢嚴重,也必須截肢保命。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從八德市場的過去說起--都市計畫和商圈興衰的常民生活史


入夜後的八德市場,一攤攤熄了燈、關閉電源,有些拉下鐵門,有些只是簡單清空了檯面,攤商搖晃著手上的鑰匙發出清脆的金屬碰撞聲,是每日道別的晚安曲,84歲的洪鏡秋是唯一的聽眾,以市場為家的日子到底過了幾年,早已模糊不清。

唯有來到市場的那一年,洪鏡秋永遠也忘不了。那是民國42年,21歲的她從屏東枋寮嫁到台北,跟著丈夫一起在當時被稱為平和市場的攤子上賣麵條,「那時候太熱鬧了,這裡住的人多,家家戶戶都要煮飯、拜拜,市場裡上百個攤子生意都很好,窄窄的走道摩肩接踵。」

每天凌晨兩點,洪鏡秋就起床壓麵條,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壓上1222公斤的麵粉,幾乎每天都忙到晚上七、八點才收攤回家,雖然只能睡上四、五個小時,但他們不以為苦,也不知道六、七十年後會出現「過勞」一詞,那是個不擔心沒錢賺,只怕人不肯賺錢的年代。

寫在2016年同志大遊行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帶著孩子,今天我們一家三口在同志遊行現場又被訪問(兩年前也被小光訪問呢),問,為什麼會想來遊行?



我不太確定自己的回答是否跟兩年前一樣,「我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生活在更友善、更平等、沒有歧視的世界,每個人可以享有一樣的權益與生活條件。我們連續走四年了,每一年遊行後,都會有親友和我出櫃,但除了我之外,我們共同的朋友似乎永遠都不會知道這個秘密,我感到惋惜也慚愧,我希望台灣能成為相愛不需要隱藏的國家。」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那些貓狗的事—狗都知道

上周我帶著三歲兒子到公園,一對五、六歲大的小姊弟突然衝著我家的狗大叫,他們的爸媽或許覺得有趣,也跟在旁邊神經質地亂喊一通,大概是「好可怕、好嚇人、好大」等形容,我們一陣錯愕,就這麼錯失良機,讓這家人大呼小叫地走掉了。

如果我的狗比較敏感躁動,突然掙脫我們緊緊握住的牽繩,跳上去咬他們一口,或是轉身就往馬路衝去,我也不會感到意外;今天若他們嘲弄的不是狗,而是一位「長得不一樣」的孩子呢?他們對於生命的重量是如此輕視,在這個人類家庭裡見不到一絲對另一個生物的尊重,他們不知道狗都知道。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那些貓狗的事—被拋棄的孩子

大頭被忘在苗栗南庄一間便利商店,牠瘦得不得了,神情哀戚,默默坐在店外,存在感降到最低。

或許是為了安慰自己,爸媽只是粗心忘了,不是不要牠,大頭有時透過玻璃窗注視店裡來往的顧客,有時緊盯行經的人車,怕錯過任何可能回家的機會。

店員也注意到這個突然出現的孩子,已經好幾天了,爸媽還沒來找。他不是心狠的人,家裡也有孩子,不忍心趕走或打電話叫人帶走,每天主動拿點東西給大頭吃。

那麼多孩子怕黑,但在暗夜裡等著的大頭沒有害怕的權利,這裡是牠最後跟爸媽分別的地點。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推薦《食鮮限時批》

《東北食通信》的內容說起來不特別,形式卻做得很好,每期介紹單一農友與食材,隨著雜誌配送到讀者手上的,可能是帶殼牡蠣、還帶著一點足絲的貽貝或是整株的生海帶芽。一般雜誌會期待更多的訂閱者,但食通信必須限制讀者人數,確保社群維持在1500人以內,好讓生產者、讀者與編輯部可以互見彼此面貌的程度。

高橋先生曾經被上百家媒體拒絕,是飽受挫敗的「就職浪人」,現在他帶動日本有11處《食通信》創刊,「剛回鄉時,沒經驗、沒人、沒錢,只能天馬行空想像,但我發現,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卻很少有人願意賭上人生;我既不聰明也缺乏智慧,但當我願意賭上人生時,聰明的人來了,有智慧的人來了,錢也來了。」

他說,一個人什麼事也做不成,一群人就可以成事;一個人很困難,一群人就能排除萬難。
真心推薦這本精彩的書!

補充沒寫進內文的後記:售價約2500日元的《食通信》,每一期食材成本約佔600日元,宅配約800~900日元,1500日元才是雜誌製作成本,所以食材的寄送與包裝要靠志工實習生。雜誌的圖文、排版品質均優,高橋先生自豪的說:「我們要做出漂亮到讀者捨不得丟掉的版面,最好收到時,還拿熨斗仔細燙平,掛在牆上當壁紙都美麗。」



[漫畫] 《昨日的美食》食譜實踐-1

《昨日的美食》是這週迷上的漫畫,吉永史的《大奧》很好看,更出名的《昨日的美食》,我卻遲遲沒興趣,直到掉入了耽美的坑,才翻出來看。

「昨天了吃了什麼?」這問題你回答得出來嗎? 律師筧史朗沒問題,因為小氣的他為了省錢,天天買特價食材,為美容師矢吹賢二男友煮晚餐。

正因為強調特價、當令食材,加上是下班後的晚餐,每道菜都不難,而且筧史朗很堅持三菜一湯,主婦跟著做完全ok喔。

[漫畫] 《昨日的美食》食譜實踐-2

我喜歡《昨日的美食》,因為其中每一天的晚餐都非常的家常,兩樣配菜、一樣主菜,還有變換各種材料但非常簡單的味噌湯。

筧史朗喜歡在下班後,到車站附近的兩間超市買菜,在「良性競爭」下,一家的蔬菜特別便宜,另一家的魚和肉則新鮮又好,買完菜後,他會走回距離車站步行五分鐘的家,開始下廚。(為什麼那麼小氣的人會住在黃金地段?因為那是凶宅啊凶宅)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那些貓狗的事—收容所裡的項圈

在新屋收容所的一面牆上,掛了五顏六色、各種造型的項圈和牽繩,那來自許多人的捐贈,好讓進到收容所的狗兒,能在天氣晴朗的日子,由志工牽著在園區走走逛逛,志工稱此為「放風」,這詞用得跟人類受刑犯一樣。

聽志工描述,有些主人牽著來棄養的狗仍是一派天真,搖著尾巴,傻裡傻氣拍下笑嘻嘻的「檔案照」,直到主人轉身離去,員工拉著狗兒項圈時,狗兒才知道苗頭不對,用前腳死命抵著地面不肯被帶走,那同時被捨棄的項圈勒得脖子好痛。

那項圈不會除去,放風時,志工直接拿著牽繩扣住,等著被認養的那一天,由新飼主換上新項圈,拋棄所有不愉快的記憶,再次獲得幸福。

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嗨,我的三歲孩子(下)

某一晚,我就像平時的每一晚那樣,提醒兒子該收拾玩具睡覺了,不知道為何卻一腳踩上了地雷,三歲的孩子毫不留情立刻爆炸,從10:20開始哭,一路邊哭邊叫,若不是對氣密窗很有信心,我都要擔心鄰居會報警了,直到11:30才哭聲漸歇,從好言相勸到最後我也無法掌控情緒,忍不住開口罵了兒子,最後讓兒子哭哭啼啼到自己含淚睡著,超悽慘超悲哀,爸爸呢?早就因為太累,在小孩的哭聲中睡著......

看著兒子暴怒痛哭的模樣,我覺得他真的好可憐,無論我怎麼解釋,他都無法理解「生氣」讓他錯過了快樂的玩耍時光。我想很多成人都不明白,要他理解確實太難。

嘗試寵物溝通師--豆豆的心事



我每天都蠻開心的,但有期待也有失望。最常感到失望的是食物,不能吃的東西會讓我覺得沮喪,我不想再吃任何「狗狗應該吃的東西」了,我很喜歡看媽媽在檯面上弄東西,但等不到時就會很失望。

我膽子很小,沒碰觸過、沒看過的新東西出現在家裡,都會很緊張。

關於《遜媽咪交換日記》與《餐桌上的真食》


一些朋友應該已經知道,在這號稱天秤座最好運的一年開始之初,有兩本剛出版的新書上印上了我的名字,一本是在林蔚昀提議下,從《人本教育札記》的遜媽咪專欄開始起步,加上了 Yo Yo Cat畫出一幅又一幅美麗插圖,接著是Fb上的粉絲團遜媽咪交換日記上線,然後在出版社的協助下,增補了更多媽媽內心的反思與家庭關係的探索,出版成書。(在此深深感謝編輯)

這絕對不是一本親子教養書,也沒有任何方法告訴你如何馴服誰,只有人母的的徬徨、慌張、退縮、無奈還有無盡的感動與快樂。孩子不斷的讓我看到自己,讓我有能力去挖掘內心,如實說出心中所有感受,讓我去看見自己童年的缺憾與幸福,然後再好好過一次童年。我們一直在卡關,闖關夥伴是身邊這位身高不滿100公分的小外星人,有時失敗、有時成功過關,無論哭笑,手都要緊緊牽著。

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更多人注意到街上的孩子、身邊的孩子,自己的、他人的、兄弟姊妹的,看見他們的需求,還有自己的,練習去愛彼此的缺點和不同於自己的樣貌。

另一本《餐桌上的真食》,是從去年七月起,和記者蔡佳珊開始在《經典雜誌》刊載一年的「真食餐桌」系列報導所集成成書。這個專題寫得痛苦,又很暢快,光是我的部份,受訪者一定超過一百位,採訪對象從農民、盤商、行口、通路、消費者、農校生,我們設法去探尋食品鏈裡的「吃」、「煮」、「買」、「種」每一個階段,從生產走到消費,再從餐桌走回田地。

採訪、書寫的過程中,顛覆了許多以往對農業的看法與觀念,過程中,看到了被過度輕賤的農業專業,也看到了被過度吹捧的農村情懷訴求,但我最最最想談的,是真實活在其中、設法活得有尊嚴、有專業、活得下去的那群人,有農民、盤商、行口、通路、加工業者、農學生,先看見這些角色,我們才能好好談餐桌上的食物。

這本書沒有小清新,也不跟你談感動的故事,沒有介紹什麼好買好吃,我甚至覺得有點殘酷,直接告訴你最夯的小農產銷與加工無解困境,把話都說白了,我們才能認認真真的去尋找改變的契機。
 
兩本書內容看來毫不相關,其實全與一個人有關,就是我那滿三歲不久的兒子。因為他,我才會開始寫起育兒日記,寫當媽媽的慘痛快樂,藉由書寫自我療癒;因為他,我開始買菜賣菜,花更多時間接下農業相關的報導,去走一趟農業產銷的大迷宮。坦白說,直到現在我還不是很懂這個龐大產業,但既然要為兒子煮飯,我會繼續搞懂餐桌上的一切。

我將這兩本書作為這三年育兒的期中報告,也希望能讓更多人願意了解、欣賞兒童那奇妙又惱人的的特質;或是願意花點心思買菜做飯、找間友善環境的好餐廳;當然,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紙本雜誌,《人本》和《經典》都是不計成本培養記者、持續刊出好報導的媒體。

如果你願意買書,支持我們,我很希望你能到獨立書店走一圈,如果你覺得還是喜歡網路購書,請參考下方連結(一次兩本還省運費!)未來若有分享會活動都歡迎來參加,我們有準備很~可愛的小驚喜喔!

《遜媽咪交換日記》

博客來:goo.gl/911B44
讀冊:goo.gl/ZaHQIp

《餐桌上的真食》
博客來: https://goo.gl/EQZpZs
讀冊生活: https://goo.gl/HKUdtY

(如果有獨立書店的朋友看到這篇文章,也請讓我們有機會去聊聊喔。)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那些貓狗的事—將狗退貨


這是推 放牠的手在你心上時,讓很多人心疼的長毛四眼弟故事。誰能料到當初令人驚喜的幸福生活,結局是有始無終的悲傷。

我們有太多理由能用來棄養一個生命,家裡養了九年的貓將邁入老年,這一年,我們常在被尿濕的被子裡驚慌醒來,丟掉了上萬元的榻榻米,打開洗衣籃可能會聞到尿味,脾氣上來時,也忍不住高聲責罵,但那有什麼用?磨了一年,才終於以塑膠盆裡墊上報紙,做成牠願意接受的專屬尿盆,牠也找到了固定的地磚排便,我們看到了就撿到馬桶沖掉。

我們常開玩笑,如果是其他人家養,可能已經被棄養了。

我猜或許是因為年歲造成關節不適,不願進出開口有高度的便盆,或尊嚴問題不願被其他貓打擾。我想著牠剛來時,像一球髒兮兮的絨毛線,夜裡哀哀戚戚地哭著要人陪,吃一點點飼料,一顆隨手捏的紙球就能逗牠開心。

動物的燦爛青春過得好快,九年對人類來說不過添了點皺紋白髮,每天繞著你轉圈奔跑的活潑小傢伙,卻會漏尿、一身病痛、上下樓要人抱,讓你看見對老病癱死的恐懼。我們是無法一起終老的,只能看著牠們學習年老是怎麼一回事。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手作誠食--小農加工合法的夢與愁

這是《經典雜誌》「真食餐桌」系列最後一篇,很感謝雜誌提供為期一年的資源,讓我能陸續產出「速食現象」、「未來超市」、「傳統市場的逆襲」、「解構農產運銷制度」、「果菜批發市場夜未眠」、「進口食品」、「農業興學」,以及這篇「手作誠食」。

採訪、書寫的過程中,顛覆了許多以往對農業的看法與觀念,過程中,看到了被過度輕賤的農業專業,也看到了被過度吹捧的農村情懷訴求,但我最最最想談的,是真實活在其中、設法活得有尊嚴、有專業、活得下去的那群人,有農民、盤商、行口、通路、農學生,先看見這些角色,我們才能好好談餐桌上的食物。

謝謝一年多來,諸多朋友的幫忙,我也因此結識了許多人,感謝各位提供的寶貴知識、經驗與智慧,希望這系列報導能稍稍傳達出你們心意。一起合作的記者佳珊所撰寫的營養午餐、剩食、農民市集、有機迷思、野菜復興、烹的回歸、綠食堂上菜很精彩喔,推薦給大家。

最後一篇「手作誠食」,是我對農業最憂慮的一個領域,不知道自己生產的加工品是否安全合法,是當前小型生產者最大的危機,但危機出現時,正是轉機的開始。以此篇作結,希望能同時開啟下一個思考的可能。

專題將集結成書,請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154581179794583&id=137874479582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嗨,我的三歲孩子(上)

某一天早上,我突然意識到,我們一直以三歲三歲三歲安慰自己,澄澄各種讓人無法接受讓人討厭讓人氣憤的舉動,只是一段人類自我發展期程,我們陪他走過就好,但是,會不會根本不會「過去」,這就是他,他的個性就是這麼讓人手足無措的容易暴怒不穩定?想到這情況可能不只是眼前半年真的讓人不寒而慄。

下午出門前,我們又起了爭執,花了半小時勸說仍無法讓他理解,他想和其他小朋友借玩具,自己也必須借出玩具,我已經厭倦了排解不斷重播的爭執,還有在他發怒翻白眼時請大家給我一點時間,讓他哭著踢我打我,告訴他沒關係慢慢來,我也很有關係的好嗎?昨晚和家人外出吃飯,我連坐著點餐的機會都沒有,抱著因為不能玩胡椒罐而哭鬧的孩子,站在餐廳外,阿澤將菜單貼上玻璃窗被我看(再說下去眼淚要流出來了),我知道大家都覺得他很誇張,他真的很誇張,我也覺得很討厭,不想找任何藉口,這樣的小孩真的很討厭,如果不是阿澤剛好選擇此時放育嬰假,我大概會憂鬱症吧。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那些貓狗的事—被好好照顧的動物


這篇文章寫給在新莊運動公園遇到的嘟嘟。

米黃色短毛犬的嘟嘟,是一隻再平凡不過的米克斯(混種犬),就像許多被喚作嘟嘟的狗一樣,牠小時候曾胖嘟嘟的,直到五個月前的一場車禍,才突然間瘦下來。那場車禍讓牠兩條後腿失去知覺,不能自主排尿,嘟嘟不肯進食。

車禍肇事者逃逸,嘟嘟的飼主發現時,只看到牠倒在路旁動也不動的模樣。急急送醫,剩下三成的手術成功率和不可預估的後遺症,兩難中,飼主決定接受醫院建議,幫九歲的嘟嘟量身打造了一台輪椅,每日親手擠尿四回,天天帶到公司上下班,從此片刻不離。

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

[漫畫] 《請勿轉台》

日本漫畫家佐佐木倫子在台灣是不太紅的漫畫家,比較有知名度的作品大概是《天國餐廳》,或是很久以前的作品《迷糊動物醫生》,《天國餐廳》雖然好看也好笑,但我覺得太無厘頭,收藏價值遠不及這套《請勿轉台》。

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兩歲的第四個季節

現在回想澄澄兩歲左右的日子,那時我竟然不知天高地厚的形容他有「龍捲風情緒」,跟邁入三歲的他比,當時只是雷陣雨吧(菸),幸好澄澄還沒進展到在地上打滾痛哭,我也從沒覺得他的哭鬧讓我丟臉或難堪,這一年來的情緒關卡,我們見招拆招的走過來了,然後一起望向遠方(突然打冷顫)

澄的新症頭是每天傍晚五點到八點(也太長)會變得異常玻璃心,稍不順就崩潰大哭一直喊不要不要notnot(英國腔),沒有午睡是基本原因,但如果有午睡,醒來後依舊是崩潰大哭一直喊不要不要notnot,我們幾乎把他當成每天必備行程在面對了。(每天喔,每一天...)
(最近迷上珮珮豬,開始大喊:「not」(發音[nɔt]),聽半天才知道在講什麼。)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那些貓狗的事—別讓零安樂死另一面 變成自生自滅

我想咚咚的項圈上,應該也曾被主人繫上大紅包,當街頭巷尾播放著節奏輕快的春節音樂,咚咚大概會搖頭晃腦地跑跳著,那紅包袋鐵定在牠那顆碩大的頭下左搖右擺,喜氣洋洋的模樣很討喜。

這一切只是我的猜測,也只能是猜測。我認識咚咚時,牠已經進入了壽山收容所,那是前年十二月十五日,約莫是家戶開始清理大型垃圾的日子,七歲的咚咚被丟了出來,所方幫牠拍攝的檔案照裡,牠還是帶著黃金獵犬的標準笑容,只是不再咧嘴大笑,神情像是一個犯錯的孩子,那麼緊張,有點畏懼不安,但牠天真的眼神透露,應該沒問題吧?

問題比咚咚能想到得嚴重太多了,入所二十四天後,牠被志工緊急領出就醫,兩天後宣告不治。

那些貓狗的事—別讓收容所變成煉獄

2009年底,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公布了一份調查,那時許多人才知道,民雄收容所位於民雄鄉清潔隊的垃圾掩埋場內,路口處的厚重鐵門管制進出,再往內走好長一段路,才能到達收容所。

那時公布了一批照片,落地的籠舍關了幾十隻狗,籠舍就建在廢汙水處理的溝渠上,籠舍沒有墊布,狗兒的屎尿直接落下,省去了清掃的功夫,卻讓狗兒日夜被汙水的臭氣與蚊蟲騷擾折磨……你以為流浪狗在街頭的生活很慘,但哪能慘得過被捕入收容所後的日子呢?

那些貓狗的事—我在想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在想這是怎麼一回事,四月底嘉義縣民雄收容所載運七十隻貓狗至台南私人狗園,四十七隻狗因超量運送悶死;五月,桃園新屋收容所園長疑似因收容所制度不佳,服動物安樂死藥劑自殺。為了「減少死亡的生命」,造成了生命的消逝。

知道這件事的兩天前,我剛在「新屋毛孩俱樂部」的臉書社團裡,放上了家裡狗兒豆豆的照片,加入社團的認養人其實素不相識,但我們知道彼此的狗,因為新屋志工長年努力,每周入園區為狗兒整理毛髮、拍照、上傳、分享於網路。我認養狗已是四年前的事,但志工從沒與我斷了聯繫,豆豆胖了、過生日了,或者只是夏季剃毛,他們都沒錯過,我很驚嘆他們要花上多少時間關心那些送出去的狗兒過得是否幸福,然後奉獻多少個年頭的周末假期給收容所。

每一張送養照片裡的狗,只要沒有病痛,多數都是咧嘴笑的,灑著一身陽光,看得出來新屋收容所在極有限的資源裡,竭力提供了讓被棄養的狗、被陳情捕捉的狗一個休養環境,那些認養訊息裡,不免參雜了志工對棄養人的抱怨,但對所方十分體諒,因為他們都看得到園長的盡心盡力;她在關園後,帶著不肯進食的棄犬或傷犬在園區散步,邊走邊哄,像是照顧著孩子,過往獸醫系的養成教育,讓她盡力照顧動物性命與心靈。

那些貓狗的事—黑白來的狗

有天我們帶著狗兒豆豆去蘆堤狗狗公園玩,那裡可以放掉牽繩奔跑,狗都很喜歡,偶爾還能交到新朋友,例如同樣來自新屋收容所的鐵蛋,牠一身深棕色的毛在日光下閃閃發亮,完全沒有昔日落難窘樣,兩狗玩得很開心。

公園外的休息區,一群人坐著休息,其中一位阿婆牽著一隻傑克羅素梗,阿婆不斷強調這種狗有多難買、這隻狗從內到外都與眾不同,我一直忍耐著,冷眼看著那隻傑克羅素梗不斷跳過來騷擾我的狗。

「妳的狗是不是沒結紮?牠好激動。」阿婆大聲說了:「怎麼可能結紮?就是找不到一樣品種的狗,讓牠繼續生好賣錢啊!」「沒結紮的狗穩定性比較差,也可能有病變,如果是自己要養,也沒必要讓牠生啊。」我耐心解釋,沒說出口的抱怨是,不要一直性騷擾我的狗!「這種狗和那些(豆豆與鐵蛋)黑白來的狗不一樣!」

那些貓狗的事—狗過得還好嗎?

如果,你看到有人總是想透過誰去收容所接狗,如果,他接的都是狀況不佳的狗,如果,你從來也沒看過他試著讓狗被認養,那麼請你不要相信那間狗場。

狗場,是私人保育場,曾有人推估,全台灣超過一百隻狗的狗場約有一百處。不同於政府成立的動物之家、收容所,狗場只有愛爸、愛媽,有能力的就請一兩名員工,沒錢的就靠自己一雙手一雙腿,有些狗場開放志工進入協助,有些狗場拒絕,沒人知道上百隻的狗聚在一起是怎麼活。

那些貓狗的事—不合時宜的生活在台灣

今年八月,高雄市的柴山獼猴在一周內死了十五隻,死因是被老鼠藥毒害,兇手是人類;那曾經盤據在登山口的猴家族,就這麼消失了。

有多少人看到這則新聞時,會感慨地想到今年是猴年?我一直覺得十二生肖很有意思,在上古時代,人類知識有限,無法區分年月,玉皇大帝決定舉辦動物渡河比賽,取前十二名作為十二生肖,以為紀年。這從小就聽到滾瓜爛熟的故事,讓我們對某些動物有了刻板印象,憨厚的牛載了小老鼠渡河落得第二名;龍忙著降雨而遲來;懶惰的小豬取得最後一名;沒被老鼠叫醒的貓甚至沒參加比賽,從此開始貓抓鼠的宿命。

猴子在這個故事中沒有太多著墨,我們說來說去總是《西遊記》裡孫悟空頑皮、鬼靈精怪,看似神通廣大卻被人類牢牢束縛著。

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獼猴會搶食物,是因為曾被餵食;在果園中搗亂,是因為果園就在山裡;人類入山開步道築欄杆,享受在自然中健身休憩,或是種下果樹圍起鐵網,忘了這裡原是其他生物的棲息地,忘了入侵者究竟是誰。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那些貓狗的事—阿福別哭

在蘆洲河堤一直哭的狗,現在叫阿福。

阿福在去年十二月十八日來到河堤,沒人知道牠哪裡來的,但帶著狗散步的人、去運動的人、偶然經過的人,很快就知道這隻身形圓滾滾的新棄犬不會過馬路,老往馬路上衝,看起來傻呼呼的,好像在等人或是找人,常常在哭。

現有的狗群不歡迎牠加入,跟著主人去散步的狗不喜歡牠,對牠吠叫。阿福唯一的朋友是一隻叫小五的流浪犬,阿五年輕又漂亮,個性友善的牠對於阿福跟在屁股後面跑,一點也不介意,還帶阿福找好地方休息睡覺。漸漸的,阿福的尾巴又彎彎地翹起來了。

只是小五跑得快、跑得遠,慢吞吞的阿福有時跟不上,落了單,就路上亂走,一邊嗚嗚地哭。大家都想,阿福簡直是馬路三寶,有天會被車撞死,為了跟著小五,阿福哪都會去。

兩周後,狗友決定讓阿福離開河堤,他們在下雨的日子裡找,在夜裡找,花了兩天一夜,才遇上了阿福。

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漫畫] 《Say Ending》



這是我第一次一天內追完整部BL漫畫!

雖然喜歡看漫畫,但韓國漫畫的畫風、劇情...一直沒找能很吸引我,多半是偶爾隨意瞄一下,會開始看被分類到「耽美」的《Say Ending》純屬偶然,假日午後有老公帶兒子,當然要開著電腦假裝寫稿實則用手機看漫畫啊!

《Say Ending》已完結,大家可以放心的看,兩個男主也都長的不錯,其他男三男四也不至於長得相似到讓人認不出來(大家不覺得有些漫畫角色根本只是髮型差異?)

(以下大劇透~)

劇情很簡單,就是漫畫店工作的洙仁原本對對客人書錦很反感,無意發生了紛爭,當漫畫家的書錦以取材為理由,要求洙仁和他假裝交往,好讓他紀錄同性愛情與面對社會反應的掙扎。總之,開頭很芭樂,劇情也走得很快,大概第六話,洙仁就發現自己戀~愛~了,接下來是兩人的拉扯,書錦說出自己的過去(一位同志好友因被同儕排斥而選擇死亡),好不容易也接受自己的愛情,然後就是在對抗社會眼光、嘲弄的同時,一起撐過兩人關係裡必有的懷疑與猜忌、家人的反對......。

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那些貓狗的事—牠生孩子不是為了讓你賺錢

牠已經化成了白骨,屍骨上還套著項圈與繩索。

無法逃,無處去,沒有食物,沒有水。從牠出生的那一刻,唯一的任務就是成長至性器官成熟,然後交配生產,又交配生產,直至沒有利用價值的那一天,不再給予除了空氣以外的任何生存需求,緩慢地讓牠餓死,最省錢的屠殺法。

牠生出來的孩子,在窗明几淨的寵物店裡展示著,玻璃窗前的小鐵籠,有乾淨的水、一點飼料,沒有媽媽溫暖的擁抱,剛出生的孩子那嫩嫩的掌,踏在鐵絲網上,盯著窗外來往的人,向前撲、汪汪叫,每次都以為能直接撲到某個溫暖的懷裡,以為停下來的腳步、專注的目光與笑容,是為了自己,以為這是所有四隻腳生物的命運,以為這就是家。

那些被喚「寶貝」的孩子的爸媽有朝一日會成為廢棄物。

那些貓狗的事—讓我們繼續痛著的事實

上週看到新北市一隻被取名「皓呆」的哈士奇犬活活被飼主餓死,我心裡想:「真的是皓呆,就這樣為人類賠上一條命。」夠聰明就該在那最後一次餵食時咬死飼主。加上八月初以來的斑斑事件紛擾,我那時寫了這篇,原定標題是〈只有死去的事實讓我們繼續痛著〉,和編輯討論後做了修改。

誰知道接下來的幾天,又有柴山獼猴疑似被大量毒殺、桃園發現有狗被棄養結果直接送到收容所當沒事;去年12月在新北市林口發現的非法繁殖場,當時被動保處稱為「歷年來破獲非法繁殖場中最慘重」,結果店家近日自行宣布不會被起訴。

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如何跟孩子談死亡?──專訪繪本作家信實《媽媽變成鬼了!》

信實的專訪讓我哭了又寫,寫了又哭,實在太喜歡這本書,鄭重推薦給大家。

這篇訪談本來只是QA處理,但我太喜歡了,跟OKAPI爭取寫成文章,麻煩很多(因為是越洋信件採訪,只有發問跟一次的回信)寫了很多很多天,但看到讀者回饋說想到自己的母親,就覺得很值得。

有作者照片的文請看OKPAPI ,有媽媽的孩子,有孩子的媽媽,務必買這本書啊。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媽媽沒時間只好這樣煮-雞絲菜豆飯

我覺得自己非常適合寫些主婦省時食譜。

例如烤雞吃完的雞骨架,留點肉不要剝光,冷凍起來,趕時間的時候,切點菜豆、紅蘿蔔絲、乾香菇泡水後切條,放入砂鍋,加上白米與水(米水比例1:1.1,水要包含香菇水)、一湯匙醬油一點鹽,雞骨架甚至不用退冰,直接蓋上鍋蓋中火15分鐘,小火3分鐘,關火燜10分鐘,剝下雞絲拌入飯裡,菜豆雞絲飯就完成了!

多煮一點,隔天當早餐或加顆水煮蛋帶便當也很合適。

(菜豆和紅蘿蔔絲可以換成各種冰箱僅有的食材,當然茄子苦瓜例外...)

(烤雞我家都分三次吃,第一次吃雞腿雞翅,第二次把比較乾澀雞胸剝絲炒小黃瓜或香菇,第三次才吃雞骨架炊飯。)

砂鍋便宜又好用,省瓦斯,煮飯快,完全不用顧火,又不像鑄鐵鍋要小心呵護的洗。重點是,鍋子用得好真的很省時,不要再像老媽一樣一鍋到底了...


那些貓狗的事—狗不自由

北市一家協助動物中途的咖啡館「浪浪別哭」,上周在一個標準的、下完雨依舊悶熱的夏日午後,「撈」到了一隻牛奶犬,那時狗正在林森北路與市民大道的十字路口遊蕩,想和路上的孩子玩,毫不意外地讓陪著孩子的家長嚇得往後退了幾步。

這麼友善又愛親近人的狗,一定曾有個家,救援者帶去動物醫院掃晶片,賓果!果然找到飼主資料,是今年四月底才從收容所被領養的一歲孩子,但接到電話的飼主沒有意願帶回狗,也不再接聽電話;更糟糕的是,連出面轉移晶片資料都不願意,狗被棄養了,而且是以最糟糕的方式。
來自 浪浪別哭的大頭

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那些貓狗的事—只有人會說話

動物不會說話,只有人說人話。

新聞報導,高雄旗津近來流浪狗猖狂,發生五起流浪狗咬傷人事件,被咬傷的人說,只是去拍拍照,就平白被攻擊;常常到事發地點活動的居民說,除非拿石頭丟狗或主動騷擾,否則流浪狗不曾攻擊人,媒體去拍攝,發現只有一隻小白狗四處晃蕩,看到人就躲到樹叢堆裡。

有養狗的人都明白,多數流浪狗為了保護自己,不會主動攻擊人,巧妙地躲避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會追人、咬人、地盤性強的狗,大多是沒有適當約束的放養家犬。

沒養狗的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上周一名外來遊客報案,稱旗津的狗又咬人,報案人不願意留在現場協助指認並簽名確認,沒人知道被捕入收容所的母狗是不是會咬人,或只是恰巧躺在那曬太陽的替死鬼,也沒人在乎牠早已剪耳結紮,是附近居民固定照顧的流浪狗,反正人只要打一通電話就能斷了一隻狗的生死。

另一方面,台東縣議會三讀通過「台東縣野生動物保護自治條例」草案,規定不得餵食流浪動物,因為森林公園傳出狗攻擊人的訊息。

是不是討厭貓狗的人都可以利用動保處的便宜行事,來「清除街道」?觀光區能不能有動物?城市裡能不能有非人飼養的動物?動物能不能擁有不屬於任何人的自由?

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那些貓狗的事—愛狗愛貓愛小孩

很久以前做了一個網路測驗,以名字分析性格,我獲得的結果是:「擁有的粉絲只有一個人,表演時搶鋒頭,私底下行為像傻瓜。」我很喜歡這句逗趣的話,而且聽起來很像我家的貓--本丸,平常很鴨霸,其實徹頭徹尾是個傻瓜,只有小弟金瓜喵效命於牠。

本丸是我養的第二隻貓,因為是從奶貓開始養起,餵奶瓶、催屎催尿,讓我母愛大發,家中四隻貓我最偏愛牠,還沒生孩子前,我常抱著牠走來走去,有時也會抱出門散步,因公貓體形不小,還被鄰居誤會養了一名穿著咖啡色毛衣的孩子。

這樣的誤會也沒什麼不對,從養貓狗的那天起,我就打定主意,要珍惜和牠們共同生活的每一天,四貓一狗個性不同,帶給我們的快樂煩惱也不同,長毛貓麻糬愛人不愛貓,只要貓狗不在家牠就快活;虎斑本丸最重吃,愈不讓牠吃到的老貓飼料、處方飼料對牠來說猶如珍寶;橘子金瓜是親人公關貓,和牠相處過的人類很難不萌生想養貓的念頭(這是很可怕的);三花冠強是唯一不被馴服的酷貓,無法預料地張嘴咬你、抓你、跳到某處喵喵鬼叫,對著遠方貓星球交換信號。

而豆豆狗,是我們家擁有最豐盛的愛的生物,牠愛貓愛人愛食物愛散步,愛任何你同樣希望牠不要那麼愛的東西,例如那些被咬壞的眼鏡框或紙鈔。



兩歲的第三季

各位觀眾!育嬰假終於在澄澄兩歲七個月時降臨,過程的麻煩不在話下,主管的刁難、同事人力分配的困頓,辦公室閒言閒語,大概都讓不少男性退卻,買個名牌包給老婆算了,nonono,請勇敢的把假請下去,你會獲得前所未有的奶爸生活體驗。

放假第一週早的某天早上,我就花了兩小時,將三年來沒徹底清洗過的排油煙機與爐台刷得乾乾淨淨,然後我們一家和順道來訪的阿嬤去公園散步,接著阿澤接力,洗狗又洗廁所。

這一週每天晚上我們都在看電影,《超級狐狸先生》、《環太平洋》、《福爾摩斯先生》、《福爾摩斯2:詭影遊戲》、《別跟山過不去》、《新世紀福爾摩斯:地獄新娘》,澄澄跟著看,不耐煩時就喊暫停,讓我們陪讀一本繪本,再繼續看,想試試這段時間能看幾部電影。

共學日也有老爸扛推車,大白天能和朋友聚餐喝點酒,費盡全力洗刷家裡不用擔心孩子來搗亂,也不用為了上廁所開電視安撫他。

我要獻花給育嬰假,如果能拉長成一年有薪假,台灣出生率一定馬上起死回生,離婚率大大降低,社會暴戾之氣也會消失無蹤。

(你永遠無法阻止小孩玩水)

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兩歲的第二季


我常常想,兩歲半前的澄澄是我看過最快樂的小孩。

週末和澄澄約定好,如果想要新的詹姆士小火車,就必須不喝多多一百次(其實他喝的是優酪乳,但我們一律說多多)。今天傍晚到便利商店買東西,他本來喊:「喝多多!喝多多!」停了兩秒,突然改口:「不要多多,要買詹姆士。」隨即打道回府。他的購物意志力是遺傳到常常偷存錢買相機鏡頭的老爸吧(反正不是隨時都可以找名目慶祝的媽媽)

我們常常玩「假裝吃」的遊戲,尤其是帶著澄澄搭捷運去共學時,去程和回程往往接近用餐時間,有時會喊肚子餓,但澄已經兩歲,在捷運上進食雖然是被允許的,可是很難防正義魔人檢舉,我只能勸他先聽故事,下車再吃,有次拿到一本有很多餅乾糖果圖案的繪本,澄澄便一直假裝拿起來吃,吃得津津有味,喊「好吃好吃!」還分給媽媽吃,天啊,乘客會不會覺得我們很可憐...


[驚喜與驚嚇]
和兩歲出頭的孩子相處,隨時都有不同的驚喜與驚嚇。有天早上老公出門、我也準備好外出裝備後,跟兒子商量媽媽好累,想睡回籠覺半小時,結果躺在床上的我,還是一直在罵小孩跟吵架中度過,最後兒子把玩具全倒出來,穿著鞋子在家裡跑,然後上床跑跳!

讓人驚喜的是,兒子大便後,自己到浴室脫掉褲子放進洗衣籃,然後脫掉尿布把大便倒進馬桶,放在淋浴的地方,自己打開淋浴開關後,到房間上床叫我,是不是很厲害?但讓人經下的是,爬上床來邀功的他屁股上沾著大便不ok啊啊啊!

我們常常笑說,澄澄大概一入幼稚園就會被要求去評估是否過動,他能連續走跳五六個小時,不斷的說話,興奮愉快會尖叫,也會大笑突然自己唱起歌,讓人感受到他每一天過得多精彩滿意,然而那不是一位老師樂意看到的表現方式。這個孩子的個性讓我無法想像他幾年後坐在不舒適的課桌椅前,安靜的待上40分鐘,然後玩10分鐘,或許他那時已經可以了,也或許他會像小荳荳一樣被委婉的退學。

要設法當個真正了解自己孩子體能發展、思考邏輯的媽媽,以和他一起走過成長道路上的各種關卡與質疑,尤其是來自學校(這類的傳統組織文化),要有勇氣接受或是對抗,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不只是老師,身為家長的我們,都有機會遇到單親家庭、繼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等各種「非主流家庭」(或許自己就是),該怎麼樣不帶偏見,不以家庭形態責罵他們,不將他們的表現歸因於家庭背景,我想是有孩子的人未來/現在必經之考驗了。

(家裡越來越像親子館了…)

[說話的能力]
口語能力好的孩子,很快帶我們進入了新的親子階段,早上,賴在床上的他,要求爸爸離開房間,有些話只想跟媽媽說,很小聲的說:「媽咪,我們聊天...」

他開始對日常活動的安排有自己的意見,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要穿哪件衣服,要騎腳踏車、嚕滑步車還是推車,睡前道了晚安,爸爸說故事前,他主動說:「媽媽快去工作。」

我們每一天都因為這個孩子的口語發展感到樂不可支,希望孩子閉嘴的成人實在太傻了。
「爸爸是大人,媽媽是小人,我也是小人,豆豆是大狗狗」這是他的分類法。

他已經不太相信「澄澄星球」的故事了,開始說自己是從媽媽的肚子來的,或者從很遠的地方來,但偶爾還是會想聽「澄澄星球」的故事。
「澄澄星球有什麼呢?」媽媽問?
「有車、有很多玩具。」(看來都是他喜歡的)
兒子想一下後,接著問:「那爸爸星球呢」?
「很多很多相機。」
「那你覺得媽媽星球有什麼?」
「有很多工作。」
嗚嗚,媽媽聽了都要落淚了。
我也不想工作,我也希望我的星球都是玩具!
這個答案讓我取消了昨夜的寫稿進度,立刻鑽進被子一起睡。
(澄澄星球的緣由,是從他兩歲前我們開始告訴他,他是如何在遙遠的星球遠望我們的家庭,然後決定加入我們,接著是在家出生時的過程,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每天指定聽這段故事,從此有了澄澄星球、爸爸星球、媽媽星球)

最艱難的是,他開始要求不要去阿公家(他在那是玩得愉快吃飽睡飽),要陪著媽媽工作,媽媽不能帶他,那要去爸爸的公司陪爸爸。每次聽得孩子哭哭啼啼說要陪媽媽、陪爸爸,就讓我難受,但我也知道多數的工作場合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孩子要我們陪的時間是那麼短的幾年,未來的很多年爸媽想陪他都不被允許吧。想到這點,對於每天至少要花一個小時才能說服他出門,暫時離開我們,覺得應該且值得。



「たった一つの真実見抜く、見た目は子供、頭脳は大人。」
(唯一看透了真相是一個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卻過於常人)

(只要問澄澄想吃什麼,他幾乎都回答壽司,所以只要媽媽不在,
父子就會開心牽手去爭鮮,難道是迴轉軌道迷住了孩子?)

[兩歲四個月的「吵架和好」]
「媽咪我已經跟你對不起了啦,我跟你合好了喔,我們是好朋友了。」
「爸爸是澄澄的好朋友,阿嬤的好朋友是阿公,媽媽是爸爸的好朋友,澄澄只能當媽咪的寶貝,媽咪是澄澄的寶貝。」



「我以後要當火車司機,開托比火車,帶媽媽去公園玩,一直玩喔!」
「好啊!」

[生與死]
帶著澄澄和朋友一起吃飯,提到考古和遺骸,澄澄問了:
「叔叔會死在哪裡?」
「你覺得呢?」昇佑反問。
「死在老婆的旁邊。」
「老婆是做什麼用的?」
「是用來死在旁邊的。」
請原諒童言無忌,但回味起來是很有意思的答案。
有時候兩歲兒也會說出一些讓人膽戰心驚的話。

某天,小兒在公車上指著空蕩蕩的拉環說,「真的好多人喔,他們要去哪?真的好多好多人喔!」幸好不是農曆七月,不然我們應該會被趕下車…

又有一次,一起在廚房收拾時,他踩上椅凳,摸著壞掉的計時器問:「它怎麼沒有電了?它壞掉了嗎?」「我也不知道,突然壞了吧」「我上次幫他洗得乾乾淨淨,就沒有電了。跟嘉嘉一起洗的。」呃…我知道為什麼壞了…「下次不要再洗了。」

[友誼]
 嘉嘉是澄澄共學團同期的孩子,就像同班轉學生那樣,有特別的友好情感,最近我們換團到朋友那,澄適應不錯,唯獨想念嘉嘉。幾乎每兩天就說想嘉,今天出門又堅持到嘉嘉家玩。
「澄,今天沒有嘉嘉喔,改天去,知道嗎?」
「知道,沒有嘉嘉,只有媽媽,只有小朋友。」
「對,我改天再帶你去找他。」
「那嘉嘉今天在公園嗎?」「沒有啊」
「那嘉嘉今天在沙子嗎?」「沒有啊」
「好吧...那他去哪裡了?」(媽媽都要哭哭了)
「為什麼想去找嘉嘉?」
「玩他的車!」


(今早六點覺得脖子超酸痛,爬起來開燈才知道枕頭被佔領)

(我實在不想吵醒這一窩)

(每天早上最好的時光)

[同理心與想像力]
週六是我們家的電影夜,有時是澄澄的動畫日,有時是爸爸的劇情片日,有一天是我的「 忠犬追殺令」,因為電影長,必須分成六日兩晚才能看完。電影開始不久,主角父親自作主張將狗棄養在路邊,開車離去,沒想到澄澄立刻紅了眼眶,問:「狗狗怎麼自己一個人在那裡?」隨即撲到我的身上嚎啕大哭。安慰了好一陣子才停。

我們為此感到驚奇,沒幾天,澄澄一個人待在客廳,自己選了本書翻起來,看到圖片裡孩子的氣球飛走了,竟然哭出來了,說:「氣球走了。」「他一個人。」最後說:「澄澄一個人。」開始掉了很多眼淚,連鼻涕都出來了!

我們嚇一跳,立刻變出家裡藏著的氣球,讓孩子破涕為笑,欸,生命的發展很奇妙啊。

我們和豆豆都很高興,這個加入兩年多的夥伴,這麼心地柔軟,能感同身受。


(某天在公園玩了三小時,又一路嚕車回家,
小睡前堅持看五分鐘湯瑪士的結果。)

[媽媽的進步]
記得澄澄出生後,我和老公若吵架,或是小孩半夜不肯睡太歡,我就會一氣之下去睡客廳,把他跟老爸關在房間,自己蓋浴巾聽著兒子哭聲睡著,但兩年後,我終於進步了,現在睡客廳,知道要拿走兩條被子,換老公發抖睡著,媽媽有進步。

當然這只是一件趣事。媽媽真的是一門好難的學習之路。

有一天兒子稱讚我,「媽媽你是最強壯的小火車。」當時我一手拿pushbike一手抱他,還背著大後背包,然後用手指勾著玩沙工具,這是我聽過最棒的讚美了!我會常常用來勉勵自己的。

[兒子的進步]
有一晚,十二點半,澄澄突然說,可以自己在客廳睡覺,沒有爸爸媽媽也可以,自己睡。
十五分鐘後,他真的睡熟了,身邊是所有喜歡的玩具。晚安,澄澄。
(半夜不知道幾點,自己拎著被子枕頭進房間,又睡著,僅只一次,但好可愛啊!

[跟你玩不是這樣玩]
我身邊的長輩大概十個有八個半會故意把澄澄弄哭,再嘻嘻哈哈的討好他,如果我們出聲制止還會惱怒說,只是跟小孩玩有什麼關係。我必須不斷跟澄澄解釋,對方是開玩笑的,如果他很生氣,可以假裝聽不到,但澄澄還是會出聲反擊,再被批評「性格很差」,我會漸漸的不去制止澄澄大吼大叫了,沒道理小孩被欺負了還要被媽媽責怪。

我有時候會想,澄澄會不會以為所謂的「跟你玩」,就是把你弄哭再秀秀你?因為多數的親友都這樣對待他。


[我是澄澄]
入秋後,澄的頭髮變長,我們也不再修剪,玩得滿頭汗時,我會幫他夾上髮夾,無關性別,只是覺得方便好整理。或許因為如此,他越來越常被誤認為女孩,也會被誇獎可愛/漂亮/帥氣(這跟外表無關,純粹是成人對孩子無意義的褒獎),但不管叫他弟弟還是妹妹,以任何形容詞誇他,他都會堅定的說:「我沒有漂亮/沒有可愛/沒有帥,我是澄澄!我是澄澄!」我蠻喜歡這樣的回答。

某天回長輩家,遇到了少見面的親戚,澄澄不斷被問是不是女生?你是男生嗎?頭髮那麼長好像女生?女生才夾髮夾阿,澄澄有點委屈但又倔強地喊:「我是澄澄,我不是女生,我不是男生。」一連串的刺激,他非常稀罕的要求躺在我的大腿上才能放心午睡。晚上睡前長輩拿出了三明治,雖然知道澄澄只是嘴饞喊著要吃,但不好意思拒絕的狀態下,我只能勉為其難的接受,如我所料,他改口說不好吃、不吃了,我堅持他必須吃,這小子立刻爬上了長輩的腿,找到了靠山,媽媽忍了大半天的火山終於爆發,撇下孩子就上樓洗澡睡覺去。

我到今早才想明白,沒來由的火氣,其實是對於澄澄被持續捉弄時,沒辦法阻止的挫折,他一直來找我,我只能抱抱安慰他,卻沒有勇氣反駁婆家的親戚(如果在娘家,我還能順著話題化解開來),也沒有依照自己的判斷,拒絕不適合的睡前點心。

我氣的是別人那樣對我的孩子,也氣媽媽的角色在大家庭中變得如此淡薄,沒有力量,以至於只能選擇對孩子跟老公生氣,因為我知道我可以,而這兩個人會原諒我。跟老公溝通後,忍不住哭出來,感覺反而好多了。

現在澄澄睡著了,等他醒了,我要跟他好好道歉。我會跟澄澄道歉,因為他的髮型跟夾子都是我處理的,長輩也該是爸媽處理的,而非由孩子獨自面對。我在台北的舒適圈太久了,一年來都沒遇過這樣的質疑,這次算是經驗值了


(大彎板,平常倒U放著,是車子與小孩的溜滑梯,
反過來是翹翹板,更好玩!)
[親子車廂]
捷運似乎有親子車廂了,我一直認為親子車廂不是貼一些卡通貼紙,塗成可怕的七彩顏色、放超大聲咚咚跳的兒歌就算數。

最讓人擔心的是,會有瘋子開始白眼一般車廂的幼兒,只要發出聲音或動作,就抱怨為何不到親子車廂去,應該到親子車廂去。你覺得不可能嗎?別忘了,這個社會有會把媽媽和哭鬧幼兒丟包在非站牌處的公車司機,也有建議媽媽帶著哭泣孩子離開捷運的理性乘客,有煽動一巴掌打下去就很乖的網民,有要求嬰兒不能有情緒起伏否則就不適合進入的咖啡店,這是什麼呢?這就是台灣對待孩子的方式,親子車廂對上述民眾來說,只是一個把親子關起來的好工具。

孩子隨時都在練習與成長,在公園沙地拾起一把沙子到能倒水堆石蓋堡壘,如果你拒絕了孩子的練習,如何期待孩子的成長,一個舉止合宜的成人不會無端端就出現,他一定曾被好好的對待過。表現不恰當的成人更多更讓人厭惡,在公園抽菸在捷運車廂咆哮在餐廳嘻笑辱罵,但你沒勇氣趕他走訓誡他而已。


跳回來看北捷,他們規劃的是「親子友善區」,意義不明,而且北捷以為幾張貼紙就可以讓小孩快樂搭捷運或是大家讓位給幼兒嗎?我無法理解這樣的思考邏輯。

(誰來勸大廚不可邊煮邊吃..)

[2歲小風暴]
澄澄處於2歲小風暴,對於電視、玩具、打人等等身心上需要被照顧的需求多又雜,可以的狀況下,我都親自帶他,暫停託給長輩,有次竟然八天八夜24小時黏在一起。

再加上澄澄最近作息越來越離譜(半夜一點至上午快十一點),有天趁著老公早上在家,我們決定早一點把他叫起床(其實也十點了)。

起床後,澄澄堅持先看電視再吃早餐,這個習慣源自於前兩週他特別早起,我還在睡,老公為了遛狗讓他看一下小太陽,但上週開始我嚴格禁止,大概連續三天,吵鬧十分鐘後,他可以接受先吃早餐,再看小太陽。今天大致也是如此,只是他沒想吃早餐,又突然想起昨天在便利商店看到的佩佩豬,突然堅持要買,解釋了一陣不能買的原因,老公帶他出門買午餐,去程好好,回程發現沒買,一路大哭被扛回家。

回家後撲倒在我身上,一邊亂抓一邊亂哭,大概持續40分鐘,中間還一把將午餐的飯碗翻倒在地,後來終於漸漸穩定下來,接下來的20分鐘,他要求抱著聊天,說一些故事給他聽,我就說了他很喜歡的玩具總動員裡,新舊玩具的問題,舊玩具心情。然後我們很和樂的吃完午餐。

午餐後,他提到賣掉舊玩具,買新玩具,我幫他收拾了一堆出來,收著收著我有點情緒上來了,就問,那媽媽也賣掉嗎?他說好,賣掉,有玩具陪就可以,我把玩具收拾好後,就告訴他,那我不是媽媽了,要叫我阿姨喔,還拿了玩具、水果過來,喊著「阿姨你看阿姨幫我」的,有時會突然說「不要新玩具、要媽咪了」,但轉身又說「有爸爸跟新玩具就可以」...
這場鬧劇,一直到我下樓拿信,忘了帶鑰匙、請我爸送來、他大哭、開門後他撲倒在我身上、一起進房間睡覺,才結束(幸好週末外出時打開的監視器忘了關,可以雙方通話,安撫找不到媽媽而大哭的澄澄)

寫下這些流水帳紀錄,我才看清楚自己的點在哪裡,澄澄對玩具的異常執著,蠻常惹怒我的,也再三提醒老公不要常常買新玩具,儘管跟他溝通「玩具、錢、媽媽工作、去阿公家」間的關係,能讓他稍微理解,拒絕新玩具,但大多時候他都卡在非要不可的情緒。所以我也在考慮,真的把他挑出來的玩具送走,讓他真實體驗一次失去舊玩具的心情...


雖然想盡量把他帶在身邊,但我還是得工作,某天溝通過後,他決定不去阿公家,留在家裡陪媽媽,結果早上下午加起來我只有一小時工作時間,其餘都在煮飯、陪玩、說故事、哄睡,嗯,我們過得蠻愉快,但這是行不通的。

過了幾天,早上有個會議,前一晚我們聊了很久,他決定陪媽媽去工作,外子則有事連夜返回彰化,結果早上09:17,我突然醒來意識到睡過頭,花了五分鐘打理自己,衝到房間喊他:「要陪媽媽去上班就立刻起來!」兒子哭叫了一下立刻跑到客廳,躺著換尿布衣服(平常約需半小時),然後火速整理好玩具,09:45我們已經在等公車了(太神奇)(平常出門需兩小時)

悲劇是媽媽除了很拉塌還忘了帶錢包,只好拜託參加會議的朋友幫忙買早餐,我們一路餓著肚子從新莊到公館(小兒還自己嚕車,速度超快),10:40抵達,他又吃香蕉又喝鮮奶又要黏貼紙又要讀故事,最後迷上不用參加會議的其他員工終於離開我身邊(替對方被延誤的工作感到愧疚)。

然後我們用借來的錢吃完午餐,打道回府,又從公館回到新莊已經快15:00,收拾收拾,15:30上床,睡著前,澄澄說:「我真的好累喔。」我也回答:「媽媽也超累的...」(我的身心狀態大概是寫了五千字的稿子)確定他熟睡後起床回信、打電話、泡茶、寫東西,得知老公還要很久才回家而失望(但他更累)。

這一天的趕路過程,讓我發現,兒子正在長大中,雖然我仍是照顧者的角色,但他不知不覺也開始陪伴我了,從昨晚我們一起看柯導演的「海」,討論那些魚怎麼了,到睡前一起選故事書、討論隔日的行程計畫,今早他盡量配合我行動等等,我們也稱得上是夥伴了。

我們該怎麼面對這場2歲情緒風暴呢?目前我的做法是陪伴與等待。

某個週末,澄澄一連大崩潰兩次,一次是因為住在娘家,看著阿嬤阿公舅舅阿姨都在客廳,疲倦的他捨不得上床睡,堅持要我抱著他坐在一旁睡就好。第二次是隔天傍晚,他最喜歡的阿姨離開,要搭車回台南,他哭得聲嘶力竭。我唯一做的事,就是抱著他,讓他哭得一踏糊塗,給他一些建議,不斷被拒絕,期間家人屢次要介入都失敗,我也知道沒必要,他只是在發泄,兩次都是哭了很久後,突然就停了,他接受了某個提議,停止哭鬧,然後放鬆而且心情愉悅。

我想推薦大家讀〈傾聽孩子的大哭大鬧與憤慨 〉,簡單摘要一下內文:

我們常常認為,孩子不應該生氣,總是指責「這個孩子怎麼這麼壞/兇」,但年齡再小的孩子也是人,也會難過、恐懼、受挫、尷尬,這時候需要成人溫暖的介入,傾聽孩子的怒氣,幫助孩子撫平受傷的情緒。

種種讓孩子受傷的挫折是成人難以想像的,例如不喜歡今天爸媽挑的衣服,或是爸媽為了準備出門忽視自己的需求,但他可能想不出好方法解決問題,情緒一來,就會聽不進成人的建議,轉眼間大哭大鬧、氣得發抖、尖叫、失去溝通的能力。

孩子發洩情緒的過程,我想所有的爸媽都很熟悉:孩子會大哭大鬧,發出極大的聲音跟動作、身體發熱、流出眼淚和汗水,或用身體無意義的推擠東西。他不是惡意的,只是需要釋放當時的緊繃感,也就是說,孩子正在透過讓爸媽感到難堪的舉動,放鬆他們的挫折感。
可是這段哭鬧可以讓孩子漸漸放鬆,回到原本和緩的學習與合作模式,而這樣的過程,讓他們未來在遇到困難時,不至於立刻轉身離開。爸媽要做的,是確定孩子不會在哭鬧時撞到任何東西。並做好心理準備,哭鬧會持續5~15分鐘。
最後爸媽該意識到的是,其實你的怒氣來自於身心疲憊,孩子只是在你變得太過嚴厲時,以哭鬧為你按下暫停鍵。而當孩子深層的情緒被聽到時,孩子會更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平穩心情,對父母的愛也更有信心。

「不要期待你良好的傾聽能造成一個完美有禮貌的孩子。當他還小時,他會在他需要的時候大哭大鬧。 這些有家長傾聽的孩子,不會在進入青少年期為了每個小挫折崩潰。他們已經利用童年做這些抒發,而且在過程中得到很多靈活性跟自信心。你可以期待你的小孩越來越能接受重要的挑戰。他會在碰到困難時堅持學習,而且會在不合理發生時保衛自己的尊嚴,這些力量會比嚴格的禮節,讓他在生命中站的更穩。」

[澄澄語錄]
在雨天千辛萬苦從新莊來到科教館。到士林站時,澄澄宣告累了,媽媽只得抱著繼續前進,走啊走,媽媽問:
「誰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啊?」
「澄澄的媽咪」
「誰是最好的爸爸阿?」
「是爸比」
「誰是最好的寶寶啊?」
「是全部的小孩啊!」
哇,媽媽慚愧。
 

(阿祖與阿嬤的生日聚餐)

(2015年同志大遊行)

[爸爸談兒子]
早上出門前,一口把土司上的草莓都吞在口裡的小孩突然發出疑問:「拔拔要去哪裡呢?」
沒想太多就直覺回答,「上班啊。」「為什麼呢?」
雖然已經習慣小孩現在對所有事情都問為什麼,但突然被問到這問題,愣了一下,該說什麼呢?不想單純回說要賺錢啊或是這樣才有辦法買玩具之類的。

突然有種悲哀感,對啊,為什麼呢?但當下還在思索該怎樣解釋或是其他比較好的答案。

「是要拍照啦!」沒想到孩子自己幫我回答了,雖然今天只是要趕著進公司開會。
「那你要去嗎?」我問。
「可以啊!」
「去了可能不好玩喔。」
「好吧,麻麻一起去。」
「今天可能不行,下次好嗎?」
「好吧!」(哪來這麼多感嘆詞)

最近發現與小孩已經可以一來一往持續對話,感覺又前進了一階了。

前兩天有朋友跟我說,養育孩子就是緩慢且可預期的失戀過程。從一開始不清楚如何開始一段關係,到深刻且互相依賴的相愛,然而你知道終究會被他冷落,他會離開,將你放到人生其他位置,但你永遠也不會忘記他。

為了失戀的那一刻,我們要好好享受現在的熱戀期。




最後,我想談談那個在竹東活活被餓死的小孩

聯合報出了一篇專題,是爸媽渴望有家也不是不愛小孩的自我陳述。我想,爸媽現在面臨司法必然要強調自己很愛小孩。但有生養小孩的人都知道,一個兩歲的小孩養到只有一歲的體型大小,不是幾天、幾週的忽視而已,是長期受虐與忽視才能造成。

那對小爸媽雖然當初未成年生下,但事件發生時已經是20歲與17歲,並非毫無判斷能力,光是將小孩交給已知的吸毒者就無法諒解,不如丟在路邊,如果真的在這九天之前有「照顧與陪伴」,真的有「愛」,我想結果會不同。

愛的方式要學習沒錯,不過有些基本的認知,根本是個人良心問題,例如把小孩交給毒癮者照顧、媽媽回家給麵包牛奶時應該會發現滿床屎尿的不對勁,這時講愛就太荒誕了。

天下真的有不愛小孩的父母,真的有不是的父母。這些父母的過去要被追溯,要從這些案子去協助目前正在發生中的悲劇,或許是藉由生產時的登記,讓未成年生產接受完整且強迫性的社會援助、長期性的追蹤結合資源配給....各種可能都可以試試。

可是這時候講其實很愛小孩,我覺得很虛偽。這對爸媽能外出能吃飯能和朋友相約,與其說自顧不暇,我覺得是選擇放棄這個小孩。

朋友Iris Wang說:「這是生活脈絡、環境跟心理狀態的影響,是很複雜的。他們絕對有錯,但可以去更了解整體的狀況。」我了解的,我也認為整體狀況都要全盤的看,但我覺得這對父母的問題早已超越不懂正確的愛這個層級,是知道會致死但依舊做了這個選擇。不管生長環境再崎嶇,他們一定知道孩子會死,而且選擇讓孩子痛苦至死。

我覺得很心痛,請多注意身邊各種不對勁的狀況,不尋常的哭聲,多看看身邊的孩子,一點也不麻煩。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2歲小孩大吼怎麼辦

在〈2歲小孩打人怎麼辦〉後,我們又遇到新關卡,不打人,可不可以大吼?




去年12月(2歲半左右),我們開始為了澄澄動手打人而苦惱,先是在遊樂設施上推人,然後是伸手打人、騎車撞人,雖然力道不大,但足以讓被打的孩子哇哇大哭了,公園裡的老人要我爸媽帶回家「教訓」、還有個媽媽直接動手打回來...花上兩個月,終於找出原因,他討厭小寶寶,他長大了,是大寶寶,不能理解在地上爬、不會言語、直接搶走玩具的小寶寶到底在搞什麼鬼。

所以他動手對象大多是快滿一歲到一歲半的小孩(同齡間也會有為了搶玩具的推打,不過那種勢均力敵的互毆媽媽可以接受)。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與練習,他大多時候都能記得,先說「不要」、「借過」、「媽媽幫我」,再動手,讓身旁的我們有七、八成機率來得及阻止或提醒,降低動手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