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跟小孩談台中國小棒球隊性侵案

2024年結束前,我就開始做一件事,當兒童性暴力案件發生時,我會好好和小孩講,如同成人知道越多詐騙案,越容易提高警覺一樣,我想讓孩子知道,確實有人在傷害小孩,而且是小孩非常信賴的成人,還可能是大家眼中的大好人,所以,這件事不是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身邊,他們也很難阻擋,因為兒童力量太小,但他們一定要知道, #說出來就有改變的可能

.
我跟孩子說,在大家覺得台灣棒球到了新紀元的這一年,#台中太平 一所國小的棒球隊教練,被發現五年來性侵了至少25名學生,還拍攝影片,受害者最小只有二年級,而且他12年前(2012年)就被發現有 #妨害性自主 前科,但還能妥妥的到能接近兒童的國小任職,就是一堆大人有疏失造成的。
.
孩子問我,怎麼發現的?我依照新聞報導所言,告訴他,應該是有一個孩子說出來的,一查,發現一堆人受害,真的幸好有一個孩子願意說。至於那麼多不敢說的小孩,不是他們的錯,是台灣大人一直讓小孩覺得,他們就是不乖不聽話,最好有膽子跟家長說自己遭受了什麼恐怖的事,家長不可能挺他們的。

我大致和孩子描述,一開始,教練要求孩子露出性器官,然後是撫摸性器官、互相撫摸、甚至親吻,最後,就是直接的性侵害。已經受過很好性教育基礎的孩子,知道我說的是什麼,他們覺得很不可思議,很糟糕,很想知道為什麼有人這麼壞。

「不用問為什麼有人這樣對孩子,傷害小孩的人沒有任何理由,他就是一個犯罪者。」我回答。

不是這些小孩過度信賴教練才受害,也不是不知反抗、過度順從,是壞人打定主意用非常惡劣的方式傷害了小孩。
.
如果我們如果能做什麼,就是積極了解何謂 #兒童工作證制度(資方有義務查核受雇者是否持有有效兒童工作證,發證單位依法可以跨部會查詢多個資料庫,並定期審核是否有需要廢止工作證。)

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就讓小孩知道,沒有任何人,包括最信任的家人與最崇拜、害怕的教練,能威嚇他們,要求他們脫掉衣服,露出性器官,並有撫摸等觸碰或攝影動作,這些行為不能是處罰/獎勵,無論他們表現有多差/或多好,都不能這樣被對待,更不用說這樣對待他人。

而且孩子有任何不舒服的感受,都要相信自己的直覺,知道可以說出來,這世界很糟糕,可能會有一二三四個大人不相信他們,不過第五個大人會相信的,會告訴他們,情況不應該是這樣的,所以,我們都要當哪個重要的大人,要讓小孩相信,沒有「誰都不會救我」這種爛事發生。

與孩子一起建立對性的正確觀念

我很高興,今年有更多新出版的性教育好書,《性教育,教孩子前先教自己》就是我非常驚艷的一本寫給家長的好用教學書,作者說:「性教育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家長擔任配速員陪著孩子跑是很重要的!」

.
還記得我曾提過,某次到小學與五年級學生,進行一場性教育講座時,有個頑皮的男孩故意說了好幾次「色色」,引來眾人哄堂大笑,也幾次打斷講課節奏嗎?當時我決定放下安排好的講綱,先好好處理「什麼是 #色色」,當時小男孩頑皮地回答:「打手槍?」
「不是喔,不過我們可以先討論什麼是『自慰』,自慰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很色嗎?」我回答。
突然間,學生們全都興奮了起來,竟然有位成人是認真的要和他們談「性」!立刻有更多學生舉手問:「到底什麼是自慰?」、「那『色色』是性騷擾還是性侵害嗎?」在這段熱烈的討論裡,孩子對性暴力有了真正的認識,也認同不應該「笑著說色色」,他們發現,每一件關於性的好事、壞事,都有更適合、更準確的語詞去說明,以促狹的態度說「色色」,不過是想引起注意,#遮掩自己對性的不了解
.
但孩子不懂何謂性教育是很正常的,他們也不是出生就會說話、騎車、打球、算數與繪畫,孩子擁有的各項能力,是成人一點一滴投注心力灌溉而成,只要孩子顯露興趣,現代家長都願意付出心力與資源去滿足孩子的學習慾望,唯獨性教育,多數家長仍認為「長大後就知道了」、「學校有教就好」,即便有些家長意識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能從何處獲得適當教材。
當我讀到《性教育,教孩子前先教自己》時,衷心佩服作者,切切實實地抓到了推動性教育的關鍵,不是急著灌輸孩子關於「性」的知識、要小孩保護自己免於性暴力,而是 #家長先好好教育自己,才能在陪伴孩子,建立對於「性」的正確觀念與態度。
.
家長一定認同,童年是建立起許多能力與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那麼「性」當然也是,孩子在進入青春期的過程中,能否正面看待自己的身體,自然接受第二性徵的變化,端看他的引領者——往往是家庭主要照顧者,在日常生活中呈現什麼樣的性別角色?是否會對性感到彆扭?除了性器官與性行為,能否意識到,「性」其實包含了身體、性別、人際關係、性慾與性心理,以及社會風俗與制度。
對上述毫無頭緒的家長請下定決心,做好性教育的預習功課吧!因為家長理應是最了解孩子成長狀況的人,可以依據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來提供「適齡性教育」,我常以月經為例,幼兒看到媽媽來月經,會以為「媽媽流血了」感到困惑或擔心,此時簡略和孩子解釋「這個月媽媽肚子裡不需要建造一個寶寶的家,所以家拆掉了,變成血流出來」即可;如果是國小低中年級的孩子,就可以說明卵巢與子宮的週期性運作,讓他們為即將到來的青春期做準備;高年級與國高中生需要的是月經用品的認識與選擇、經痛如何舒緩等,同時還要告知「有月經就有懷孕的能力,所以也要學習如何避孕」。
.
書中有一句相對應的形容:「性教育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家長擔任配速員陪著孩子跑是很重要的。」所謂的配速,就是提供孩子當下需要的知識與陪伴,讓成長中的孩子不覺得徬徨無助;也不會失速或迷失方向,認為「我的身體是我的,我想做什麼都可以」,因為家長不會只是告訴孩子「不行」,還會進一步說明原因,即便孩子因此生氣或失望,還是能一次又一次學習到,何謂人與人之間適當的關係,進而懂得社會規範。
就算是不開車或是還沒辦法開車的人,也必須懂得交通規則,讓孩子越早學習性教育越好,是為了幫助孩子有能力、明智地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性」相關議題與事件,並擁有較高的性暴力敏銳度,在別人做出不適當行為時,可以警覺到「怪怪的」、「他為什麼無視我的想法」、「這樣做不對吧」;同時也能知道「開玩笑和鬧著玩」也必須有所分際,每個人都要懂得尊重他人,不能為了好玩讓他人感受不適。
.
書中提供了各種狀況與行動建議,讓家長可以馬上落實性教育,首要的,就是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從「對自己的孩子,我想怎樣就怎樣」變成「自己的孩子,我當然要第一個尊重他」,這件事一點都不困難,例如孩子在廁所時,無論什麼理由,家人都不應該闖進浴室;洗澡後也不在孩子面前裸體,或是以舒適為藉口在家中只穿著內褲。正因為是親密的家人,才要摒除「家人之間又不會怎麼樣」的心態,讓孩子自然建立起身體界線。
當然,現在依舊有不少人認為根本不需要性教育,就算孩子說髒話、開性玩笑,嘲笑同學的身體特徵或性別氣質,也僅看作是「必經的成長過程」,甚至認為孩子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但「性別平等教育法」已經施行20年,性霸凌的定義也十分清晰,如果家長選擇忽視,只是讓孩子 #失去調整與改變自己的機會,無法跟上社會進步的腳步。
既然成人的責任是保護兒童,不是消極的等待孩子自行消化所有關於性的難題,從現在起的每一天,都用輕鬆的日常話題開始性教育的學習之路吧!
.
感謝 時報出版 出了這麼好的書,還讓我有機會先睹為快寫了推薦文,有時不免感謝宇宙幫我,五年前曾經許願過為兒童性教育付出,現在真的能一天多做一點。

回顧建中校友會事件

無論是建中或是其他男校的各種沒有性平意識的事件,我都希望能朝向另一個方向去走,想辦法促成對話而不是加深對立。

不要因為別人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來懲罰自己

家人教我的一件事:不要因為別人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來懲罰自己。

朋友們應該知道我最近不太好受,我自認是很能正向思考的人,但剛收到存證信函的那晚還是無法入眠,週六跑了一天的性平活動,同溫層給我的溫暖讓我振奮起來,不過昨天無意間看到一些異溫層對我的誤解與明顯可辨的謊言,心還是沉了下去。
我馬上和幾位協助處理的朋友與老公求救,獲得了許多安慰與事件梳理。
我重新思考這件事,即便進入司法程序我還是站得住腳;公開輿論上,與我站在一側的人更多。我為什麼要沮喪?這些人對我來說重要嗎?他們的價值觀是我也認同的嗎?我是因為對他們失望而心情低落嗎?如果我這麼不好受,我要繼續堅持自己的理念嗎?

2025年的你我要一起變好

我在2024年11月的新月許願,寫下了這段文字,沒想到月亮給了我又強又猛的回應,我差點無法承受。幸好,各種善意與溫暖與湧入,讓我能穩定下來,相信我仍是自己想要成為的大人,至少30年前,國小畢業的我,不會對現在的自己失望。

今早我接受一個電台的直播對談,有一道題目我很想說,卻來不及說:2025年的我們可以怎麼增進自己?
不要想著怎麼做對自己更好,可以想著怎麼做,這個世界會更好。用這種角度思考眼前遇到的困難,一切就變得不難。
2025年的你我,台灣,一切,都要一起變好。

在圖書館裡擺上我的小雞雞

在學校繪本圖書館擔任志工已經是第三年了吧,從一開始就設計擺放的性平書櫃,雖然只有小小一格,但是不時有學生過來摸摸看看,也會有學生借本書走。但更多的時候是以嘻嘻哈哈來掩飾害羞、尷尬、困惑、好奇。

2025年,我們不返鄉過年

今年燦寶選擇留在台北過年,我們已經度過了非常悠哉、平靜、快樂的三天,她自在的看金田一漫畫、看柯南影集,和我一起追外科重症中心,什麼都好好吃,什麼都讓她快樂,每天我們把握中午的暖陽出門逛逛,回家後就寫一些寒假作業,而且她很能聊天,卻也懂得享受寧靜。我默默覺得,好像比前三年一個人過年還要有趣。

從曾國城看到男性困境,但不用同情他

曾國城的問題,不只是叫大家留一口飯給黃子佼吃,他其實還曾在節目上,連拍2次陳晨威臉頰,被網友砲轟,真的是曾國城所說的「真他X的太過敏了」嗎?

談戲曲學院身心暴力與性暴力案件

昨天監察院公布調查結果並提出糾正的 #戲曲學院身心暴力_性暴力案件,只要讀過案件細節的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那看起來是二三十年前才會發生的事,沒想到就發生在這十年內,一切全因 #封閉的教學環境 #強調師徒的不合理訓練(這在體育圈也常見), #不公平的師生權力關係。只要教育圈存在這三件事,那麼校園裡的狼師/教練就能肆無忌憚的傷害學生。

當孩子對我不禮貌

 我很喜歡聽人本的 #父母百寶箱,這一集是 #當孩子對我不禮貌,以人本出版的《愛的手冊》為主題,談孩子的態度問題,主持人給了一些建議,例如:

1.心平氣和問孩子為什麼你要這樣對我?
2.舉一些可能的原因給孩子台階下(我是不是說了讓你討厭的話、以下是不是很氣我)
3.你不是不是把我當成小孩,所以用這種態度對我?

我們也可以讓性暴力受害者,不會一輩子都「不會好」

當我們討論性暴力的案件,很容易強調受害者的傷痕與絕望,例如形容受害者一生就毀了,這一輩子都不會好,希望大眾重視性犯罪的惡劣與嚴重性。

我想說的是,受害者的創傷大小、記得這件事好幾年還是一輩子,都不會改變加害者犯罪的事實。如同有些加害者親友會說「不是故意的」、「只是喜歡但表達錯誤」,故意或無意,也不會改變犯罪、傷害對方的結果。

關於代孕的思考

從性平教育做到生動盟,超過十年的參與與倡議,我怎麼會不知道台灣父權社會的傳宗接代傳統觀念,依舊根深蒂固(大家不妨查查,如今每100名女嬰出生,就有多少男嬰出生,隨著胎次增加,這個數字會讓你感到不可思議);再者,近日某些讓大家憤怒的代孕爭議發文,也證實了生殖醫學的政商勾結如此綿密,我們當然要煩惱,台灣的法律制度在執行面上,有可能落實類似他國較佳的代孕規範嗎?

11歲的澄澄和7歲燦燦

六年級的澄澄,和六歲的的時候沒有兩樣,他實在好讓我掛心,好希望他能快樂的長大,卻又不免有各種牽掛。很想相信他會有自己的福氣,卻又能想像他會遇到的困難。

一開始,我以為每個小孩都是這樣奇怪又無法進入狀況吧?總之就是接納與陪伴。但這兩年小燦入學後的表現告訴我,沒有!也是有小孩非常進入狀況,聽得懂別人說的話,並能給予適當的回應,甚至舉一反三,表現出「小學課業只要上課有聽、回家就不用複習」,原來真的有小孩這樣,其實我內心常常驚訝不已,因為澄澄已經把我訓練成「小孩沒在聽、叫他聽也聽不進去、有聽也聽不懂」的狀態了😅
那麼我該怎麼陪伴這樣的孩子長大呢?我還在想這個問題,他小學就要畢業了呢。

不過和兩個不一樣的孩子生活,實在很有趣。

教孩子保護自己沒有用,推動兒童工作證刻不容緩

 教孩子保護自己沒有用,然後呢?推動 #兒童工作證 刻不容緩!

我想告訴大家,當我問小孩遇到不喜歡的事,猶豫不敢說怎麼辦,七歲女兒竟然說出:「我會說啊,因為說了可能會被媽媽獎勵呢!」這句話有多難得,又蘊藏了多大的力量。

孩子運動,是為了更瞭解自己的身體

我很早就體認到,兒子是個沒什麼運動細胞卻很有毅力的孩子,他四歲開始學游泳,陸陸續續學了兩年,同期的孩子早就不知道游到哪裡去了,他還在努力的理解教練的指導到底和自己的姿勢有哪裡不一樣。後來,我們決定從水裡爬上陸地,挑戰攀岩課程。

男孩覺得辛苦,往往是其他男孩造成的

前兩天受到很有心的家長的邀約,到他們孩子的學校為中高年級學生,講一場 #生活裡的性平教育 以及 #兒童性暴力。(家長自費真的很感人)

從母姓以及家庭內的性別平等

四月到板橋區公所和一群阿公阿媽,分享 #從母姓 以及 #家庭內的性別平等,我一直盤算,要怎麼把台灣眼前危機融入,但又不會讓大家太反感。昨天早上剛好有一場有感地震,我決定從危機感切入,我跟阿公阿媽說,我是一個經歷過921的人,而且學校裡有一棟樓倒塌,後來我們又經歷八八風災。

因為經歷過災難,所以我們知道台灣人一直活在風險裡,(#重點來了),再加上,中國的軍機軍艦整天圍繞著台灣,又不是來祝台灣生日快樂的,就是來威脅我們後代子孫啊!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平安民主的生活,每天都用心愛孩子愛孫子,好好的照顧他們。

讓過時言論消失在這個世界

今早不知道怎麼回事,好幾個朋友輪流來聊,那些難以溝通的教養觀念該怎麼看待?很簡單,我連看都不會去看,要讓那些過時言論消失在我的世界,如果網路自動推播,我會直接按 #不感興趣,一天只有24小時,我要把每分每秒花在喜歡的人、重要的議題上。

廁所偷拍女童,只是妨礙秘密卻不是兒少性剝削?

一則新聞〈潛入國小廁所偷拍女童 斯文眼鏡男判無罪〉,網友一面倒痛罵恐龍法官,但我很好奇為什麼這樣判,試著找一些資料增加理解:

1.施男在一天內8次潛入台南某國小廁所,偷拍到女童及3名兒童、少年臀部、下體私密部位影像,檢方依涉犯 #兒少性剝削罪 起訴;台南地院審理後認定,施與被害人間無性互動,亦未藉權勢脅迫,不構成性剝削,加上被害人未提告妨害秘密,判施無罪。
簡單來說,法官認為只是偷拍,沒有直接侵害受害者的身體;他躲起來偷拍,可見並未強勢方;可以構成妨害秘密,但受害人都沒有以此提告,所以無法依此定罪。
2.可以理解檢方為什麼依兒少性剝削條例第36條第3項「以違反本人意願之方法使少年被拍攝性影像罪」起訴,因為刑責較重,最重可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且是公訴。
3.法官認為,尿尿是個人非公開活動,不是性活動,所以難以說是「遭侵害性隱私」。所以施男犯的是刑法中的「成年人故意對少年犯無故竊錄非公開活動及身體隱私」,為「告訴乃論的妨害秘密罪」。
4.法官又認為,在廁所中間隔板下方持手機偷錄,而不是直接脅迫錄影,代表施男不是資源掌握者,靠著自身權力強迫受害人拍攝。所以很難說符合 #兒少性剝削罪的猥褻行為
5.我的感想是,法官很會說。也希望熟悉法律的朋友分享不同觀點。

男童進女廁,有什麼問題嗎?

當你一個人帶著和自己不同性別的年幼孩子出門,其中某個人要上廁所——無論是你還是孩子,都會是一場「過河考驗」,到底該把孩子放在廁所門口,自己快速解決,還是讓孩子獨自進廁所、自己站在門口張望;或者,一起帶進廁所,但要進男廁還是女廁,又是個大問題。

怎麼跟孩子談民主與獨裁

昨天吃晚餐的時候,最近正在準備社會科期中考的兒子,正在熟讀清帝國、日治時期、戒嚴、解嚴、民主時期等台灣近代歷史,台灣戒嚴38年,今年正好解嚴也是38年,現在才真正要學習什麼是民主!兒子問我,有沒有可能政黨或政治人物是讓社會文明倒退的?

有的,我們最近才一起讀過《安妮日記》,知道希特勒帶來了毀滅性的人禍,也知道國民黨的支持者辦成納粹,已經不是丟人現眼的程度可形容。

用台語說性教育

420是性平教育日,佇25年前 ê 這工,屏東縣高樹鄉高樹村高樹國中三年學生葉永鋕,因為講話 ê 方式佮個性,佮其他查埔無相仝,煞去予同學欺負,毋敢下課時間去便所,伊上課時,提前離開教室去便所,無偌久就予人發現倒佇便所內底,死 ê 時陣才15歲。

因為這件代誌,政府佇2004年公布《性別平等教育法》,學校愛開始推廣性別平等教育。我看過葉媽媽講話 ê 影片,in厝內應該是講台語,所以這篇文章用台文來寫,感謝 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 的朋友幫我改過。

你可能只是十分鐘的心煩,但小孩一整天都無法好好開始

你可能只是十分鐘的心煩,但小孩一整天都無法好好開始

帶著瘋狂幼兒去旅行,外加一隻嗨犬

2016年,我們帶著澄澄和豆豆,進行一場九天八夜的東海岸初夏露營之旅,後來我寫下了一篇文章的記錄〈帶著瘋狂幼兒去旅行,外加一隻嗨犬〉,現在重看,好感謝當時小孩的配合,讓我們留下了珍貴的記憶,這趟旅行有豆豆啊!如果可愛的露比同學能不那麼害怕出門,未來我還是很樂意為了可愛的狗狗繼續露營^^

關於孩子講髒話

 關於孩子講髒話,我的想法是:髒話不是口頭禪,而是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