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孩子運動,是為了更瞭解自己的身體

我很早就體認到,兒子是個沒什麼運動細胞卻很有毅力的孩子,他四歲開始學游泳,陸陸續續學了兩年,同期的孩子早就不知道游到哪裡去了,他還在努力的理解教練的指導到底和自己的姿勢有哪裡不一樣。後來,我們決定從水裡爬上陸地,挑戰攀岩課程。

那時兒子才七歲,高高的攀爬牆在他眼中猶如高樓大廈,儘管事前期待許久,但真的穿上裝備、扣上安全鎖的瞬間,他才意識到,接下來只能「往上」了。那一天,兒子爬了四趟,一次比一次高,成就感自然也提升。問題是,他發現下降比上爬更需要勇氣,因為得全身放鬆、手腳彈開牆面的那個瞬間,比任何刺激的遊樂設施都還無依靠;所以無論我們怎麼鼓勵,他都不肯放開抓緊岩點的雙手,必須靠教練上爬救援,把他帶下來,直到最後一次,才勉強成功獨自下降。
當時我因為不熟悉攀岩,而不明白孩子為什麼能往下爬卻不敢放手垂降,甚至掛在空中哇哇大哭,一開始我還能努力安撫,但反覆好幾次之後,忍不住口氣愈來愈差。其他岩場裡的家長也未多言,只是微笑告訴我,他們也經歷過這一切,放鬆一點,不用在意他人眼光,只要記得給孩子多一點時間。
.
就這樣,我在岩場練習放鬆,努力把視線專注於我那不時因為緊張而哭出來的孩子身上。那段時間,孩子在攀岩場哭了好多次,每次感到害怕不敢動彈時,就要出動教練救援;我還是會感到不耐,只能不斷提醒自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步調,準備好的那天,他會讓我們知道。
一年後,兒子終於挑戰懸岩成功,明明前兩周還因為岩面內凹、又突出的幅度太大,他不小心放手時,繩索擺盪的幅度太大而嚇到哭出來,要求立刻降回到地面呢。如果不是正在為他確保(操控確保器以保障攀爬者的安全),我真想為他鼓掌,這個小孩實在是太了不起了!
我和孩子都愛極這堂攀岩課,攀岩教練和學校的體育老師可說是天差地別,對孩子有無比的耐心,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狀態調整進度,給予不同的鼓勵,讓孩子不氣餒;並且不管孩子表現如何,總是給予我們正向的回饋,也讓家長能適時調整心態。雖然很多人認為自費課程不能與學校的體育課相比,但我認為兒童運動絕對可以有正向又兼顧安全的教學方式,而非常見的辱罵、威脅與成績比較。
後來,我們暫時離開攀岩場,兒子加入社區棒球隊,也去學習空中瑜伽。九歲時,他再次回到岩場,有了體力、肌耐力與核心的訓練,這次他在攀岩場上更加得心應手,教練給予的挑戰也愈來愈難,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他就會記得下次再來,總會有成功之日。
猶記那一年的最後一堂課,他安排了幾條「給自己的約定路線」,一條一條過關,滿意地結束了這一年的攀岩課。而那時的我,早就不在意他爬得如何,只是欣賞他俐落的動作,有時也跟著屏氣凝神,那一天,我甚至忘了幫他拍照!
.
我常常覺得岩場的那面牆,就像孩子的成長之路,身為家長的我們在底下緊張地拉著確保繩,眼巴巴地看著孩子,一手一手握緊岩點、雙腳一步一步往上踩,偶有失足手滑,我們心驚膽跳,但也無法躍上牆幫他往下,或是硬把他抓下來;更不能有一絲輕忽,倘若確保繩鬆手,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就只能不鬆不緊地保持剛剛好的彈性,尊重專業指導,並相信孩子,在他哭泣時柔聲安慰,在他成功時為他鼓掌。
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游泳比兒子好,攀岩技巧也比他高明,但兒子從未因為害怕而拒絕嘗試,或是因為挫折而逃避,他就只是一直試試看,教練的態度、爸媽的情緒、旁人的表現,統統沒有影響他評價自己的能力。
運動對他來說,不是和他人競爭,而是了解自己的身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