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關於代孕的思考

從性平教育做到生動盟,超過十年的參與與倡議,我怎麼會不知道台灣父權社會的傳宗接代傳統觀念,依舊根深蒂固(大家不妨查查,如今每100名女嬰出生,就有多少男嬰出生,隨著胎次增加,這個數字會讓你感到不可思議);再者,近日某些讓大家憤怒的代孕爭議發文,也證實了生殖醫學的政商勾結如此綿密,我們當然要煩惱,台灣的法律制度在執行面上,有可能落實類似他國較佳的代孕規範嗎?

答案我也不知道,但我想請大家多讀一點文章,多傾聽不同的想法,拒絕討論制度與風險,不會讓行為消失,只是繼續走向過往協議結婚、非法代孕等情況,在這些情境中,代孕者與孩子的權益更不可能被保障。況且現在的立法院動態大家都很明白,「人數優勢」會讓大家最不樂見的制度直接通過。那我們至少要知道,這個制度其實有可能多一點點保障與必須有的限制。

每個人本來就有不同想法,不過我們共同支持的都是 #持續的對話 ,我轉貼了原作者解釋他沒有選擇收養的原因,一定也會被罵不夠有愛、其實資源已經算豐厚但不夠勇敢。但我想提醒,他們至少願意去判斷,自認知道自己辦不到,可是許許多多生育出難以被收養的孩子的人,是未曾思考的異性戀。那麼再繼續延展推動的路線,我們還要花更多力氣倡議,落實真正能幫助到青少年的性教育、孕產教育、產後的公共照顧與育兒指導,以及收養制度的改善、再進化。

生動盟也是基於這個目標,連續三年規劃給備孕中的同志家庭(甚至根本還沒決定要代孕)完整的生產教育與育兒指導,讓這些願意來上課的同志是從孕產風險開始學習起。(異性戀家庭也必須上一樣的課程吧?請支持「生產準備」的目標。)

如同異性戀伴侶對於生育,也可能是被家族壓力所逼、能獲得某種利益,有各方因素考慮或是毫無考慮下,就是生了孩子或選擇為家人代孕,同志當然也會。這就是人,也是我們的社會文化所致,無論是否支持代孕,我們都要從最前頭做起,讓台灣社會有機會更趨於性別平等,包括打破血緣迷思,這好像很空話,倒也未必,例如我家兩個國小生說的都不是「生小孩」,他們未來的理想家庭是「收養小孩」。每個育兒家庭都開始提高性別敏感度就好,你不能一邊罵女性被壓迫,一邊和其他人說「養兒子就是這樣」。

這些事可以一起做,是不起衝突的。

只是,當我們評斷任何事前,務必思考再三,如我昨日所說,讓自己去在多方角度思考一輪,我們依舊有立場,並且知道自己該如何在這個議題上繼續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