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日 星期六


這六年來,除了餵母乳,我做過最有毅力的事就是這半年持續報名運動中心的壺鈴槓鈴課。如果不是可愛的領導 曾亭睿每週二問我會不會去上課、到了報名時間還帶著我去刷卡,我應該早就放棄。

儘管我們老師長得像辛隆,不像隔壁TRX懸吊訓練班教練是年輕可愛男孩,我們也都沒變心,頂多偶爾換位置,一邊拿著槓鈴深蹲一邊看隔壁班教練(只有我啦亭睿沒有)。更多時候我們都在舉壺鈴時閒聊,在登山跑時唉聲嘆氣,然後聽一旁飛輪教室放的音樂放空,猜測飛輪教練可能和我們同年,上週他放了十分鐘的戀愛,這週他放檸檬樹、傷心的人別聽慢歌、自由、志明與春嬌。

能在育兒的空檔上一堂50分鐘汗流浹背的運動課很棒。在此之前,我大概14年沒好好持續運動,只有零星上過幾期瑜珈與有氧,被阿澤帶去騎單車。

開始上運動課後,我也對以前學校的體育課感到疑惑,為什麼忽略學生差異,大多是強調技術與速度的項目?短跑測驗、籃球羽球排球,體操教室只用來測驗體適能和跳箱,我所經歷的體育老師很少教學,他們的上課方式就是測驗,練排球發球20分鐘,然後考試,練習三分球偷懶半小時,然後考試,跑步跳遠跳高都直接考試,連學都不用。我一直認為體育好不好是肢體本能問題,體育不好是天生的。我也沒從體育課得到過成就感或是學習的動機、樂趣。

上大學後好多了,還能和不同系的朋友刻意選同堂羽球課,搭車去外面上保齡球課,還有運用政大地理優勢的登山課,在三小時課程我們常常爬到指南宮或樟山寺。

這半年的運動經驗非常好,上課氣氛愉快,教練指導不是很精實但還算幽默,班上有各種體型與體力的人,教練從不取笑或嘲諷(這在體育活動的場域多麼難得),只說盡力就好。偶爾會幫我們兩位地方媽媽代表加油。

好的經驗會讓人想傳遞下去,我也鼓勵幾個媽媽朋友一起來運動,邀請老公來上課,我很想跟以前的體育老師說,原來運動好好玩,可以身心都很舒服的。能在37歲開始運動,認識自己的身體,體會到學習運動技巧的樂趣,實在太幸運了。

照片是我們的孩子在旁邊等待時,自己遊戲的時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