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煮掉了最後五根筊白筍,用Lei Jiayun的獨家食譜,煮麻油鍋,配上桂郎荷從美濃寄來的最後一根白玉蘿蔔。這一個月,我們慢慢送走了這些食物,然後迎接更多的農產。
冬天只需要每週上超市買非基改豆腐、產銷履歷的鮮香菇、紅蘿蔔,加上農夫每週寄來的新鮮蔬菜,天天都有大鍋蔬菜湯能快速餵飽一家人。有時湯底用風頭水尾,海口雞,有時用海風野味/澎湖漁市場的章魚乾,有時用林瑞祥的蘆筍泥,今天我用媽媽那挖回家的北港麻油。
每天我都會打開冰箱好幾回,清點我的寶藏,大溪的筊白筍、新屋牛媽媽草莓農場的草莓、崎頂謝文崇的小蕃茄,這些有機農產正對時,好吃不貴。還有比牛番茄更有味的牛柿、百吃不膩的高麗菜、青蔥,這些農夫我都相信他們安全用藥,另外有幾包有機葉菜,無論夏冬都是三包一百元,煮麵時快樂用掉一包也不覺得貴。
彰化大村黃啟祐種植的葡萄,是我和朋友合作的共同運銷繼甜丁與椪柑後,第三次嘗試的農產品。啟祐的葡萄園非常美麗,低垂的葡萄輕處著頭頂,腳下的青草踩著一片柔軟,已經一年沒有噴除草劑了,他有時人工除草,「嚇嚇雜草就會長得慢」,他也在嘗試噴灑稀釋的冰醋酸,破壞葉綠素,但不會使土壤酸化。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尋找第二春 傳統市場的逆襲
這個月寫的是傳統零售市場,也就是你我口中的菜市場,長年以來滿足了家庭日常採買需求,然而隨著都市化發展、超市與量販店興起、外食人口增加,菜市場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競爭性與取代性,好多人告訴我,最好家附近有傳統市場,但不要住在市場旁。
一位受訪者說:「能把傳統市場管好,就能去選立委了。」我完全認同,也很想搥地板大喊,為什麼所有跟農業有一點關係的產業都能如此複雜、無規則、無標準模式可循?但也就是前述種種,造就了菜市場的生命力。
當我們規劃異國旅遊時,比起連鎖超市,更希望一遊東京築地魚市場、京都錦市場或是首爾廣藏市場,那些熟食攤、海產魚販、蔬果攤、雜貨鋪的喧鬧叫賣,種種當地人習以為常的環境,看在我們眼中特殊有趣,期望窺見一地文化之縮影,那麼我們怎麼看自己的傳統市場?
傳統市場會不會消失?能不能回春?非一朝一夕可完成,也沒有單一方向可遵循,因為傳統市場是庶民文化的生活博物館,呈現的是這塊土地的物產環境及人文特色,它是一地之資產或是負債,答案該由誰決定呢?
(這是未刪節原文,編輯後的文章刊登於經典雜誌十二月號,如果大家能幫忙點選網站頁面網站頁面並留言,我會非常感謝!)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停夜奶與奶睡
澄澄的夜奶與奶睡是用「停」而非「戒」。
大概在澄澄過兩歲生日前一個月,我就開始預告要「停止夜奶」,試著跟他說明,當人很累時要睡覺,nene也是,如果nene沒睡覺,就沒有足夠的奶可以喝了,「半夜醒來改成喝水好不好?」剛好朋友給了一個奶瓶,從四個月後就沒用過奶瓶的澄澄,因為新鮮感,很喜歡用那個奶瓶喝水,這個提議他很快就欣然接受了。
當然,醒著是一回事,睡得迷糊又是一回事,當時澄澄從沒有一覺睡到天亮,一歲前,大約每夜是一點、四點、七點,我的連續睡眠無法超過三、四小時,一歲後好多了,縮減成兩點與六點,然後睡到八點多,快兩歲時,如果一點沒有突然驚醒,大概可以撐到三點,然後七點多,這已經讓我很滿足了。
當然,醒著是一回事,睡得迷糊又是一回事,當時澄澄從沒有一覺睡到天亮,一歲前,大約每夜是一點、四點、七點,我的連續睡眠無法超過三、四小時,一歲後好多了,縮減成兩點與六點,然後睡到八點多,快兩歲時,如果一點沒有突然驚醒,大概可以撐到三點,然後七點多,這已經讓我很滿足了。
(澄澄滿月前皆親餵,之後每天一餐母乳瓶餵,
四個月後拒絕瓶餵,又改回全親餵+副食品,
這是滿月前爸爸初次瓶餵的照片)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未來超市 買安心也買社會許諾
這幾天超市農藥殘留新聞出來,起了非常多質疑與批評,我也有些關於超市的生鮮想說說。
採訪超市時,我察覺「檢驗方式準確度」與「檢驗單位誠信度」,未來勢必會成為重要的報導方向,後者那個大問題不談,先說前者,通路大多使用快篩檢驗(包括台北農產公司),快篩便宜、準確度低、立刻有結果,用來掛保證最適合,但檢驗結果跟又慢又貴的化學檢驗可是天差地遠,你說通路不知道嗎?為什麼他們還是選快篩呢?不過就是聊表心意,這也造就了松清、頂好都有聲稱天天快篩檢驗(網站上還天天更新),可是問題依舊一堆的異狀。
真要躲開農藥殘留問題,我最同意受訪者中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農檢中心主任孔繁慧的建議,選擇時令蔬果,優先考慮產銷履歷或有機驗證,而且農委會網站每月都公布不合格農產,有心的消費者可以自行統計分析,直接避開當季容易農藥殘留的蔬果。
這篇文章,主要採訪通路是全聯和里仁。先說里仁,作為有機連鎖超市代表,諸多表現是可以肯定的,統一菜價收購,夏季菜貴也沒多賺,有些人覺得詐,但對農友而言穩定價格真的比較重要。再加上里仁成立的「原料供應鏈」,直接限定食品製造商進貨管道,無法配合的廠商就謝絕合作,甚至影響了食品商的新產品研發方向。
那麼全聯呢?我懂許多人覺得他是萬惡大通路,不該為其美言或說話,但我作為報導者只是盡可能去描述他所做的(請見內文),若有掩蓋或欺瞞處而我忽視了,也請告訴我,我會補充入文並檢討。不過我還是要說,徐重仁入主全聯的這一年半,確實為全台超市產業帶來未曾預期的可能,例如「農家直採」,小農直接上架,這是兩年前賴青松大哥跟我提及的概念,誰能料到今日台灣會是徐重仁推動?而這件事,我是先私下訪到小農讚譽有佳,才與公司聯絡採訪。(但我也聽到衍生出的真假小農農產問題,未來如何發展值得注意)
不管怎麼說,當「全台最便宜」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口號時,我想價值戰將有機會取代價格戰,這一切消費者可別置身事外啊。
(全文刊登於經典雜誌十月號,如果大家能幫忙點選網站頁面並留言,我會非常感謝!)
那麼全聯呢?我懂許多人覺得他是萬惡大通路,不該為其美言或說話,但我作為報導者只是盡可能去描述他所做的(請見內文),若有掩蓋或欺瞞處而我忽視了,也請告訴我,我會補充入文並檢討。不過我還是要說,徐重仁入主全聯的這一年半,確實為全台超市產業帶來未曾預期的可能,例如「農家直採」,小農直接上架,這是兩年前賴青松大哥跟我提及的概念,誰能料到今日台灣會是徐重仁推動?而這件事,我是先私下訪到小農讚譽有佳,才與公司聯絡採訪。(但我也聽到衍生出的真假小農農產問題,未來如何發展值得注意)
不管怎麼說,當「全台最便宜」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口號時,我想價值戰將有機會取代價格戰,這一切消費者可別置身事外啊。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關於小農自產自銷的一些思考
「台灣農民年齡平62歲,主力農家平均年齡為57.5歲,44歲至65歲比例高達88%,25歲至44歲只佔11%(約12525人),未來10至20年,老農陸續凋零後,只剩下1萬多位農民肩負糧食生產與維繫農村社會運作的重任。」
上述台灣農業現況引自上下游農業缺工報導,如何吸引年輕勞動力投入,並有穩定收入,讓農業是事業而非志業,青年間還可彼此合作換工,是當前公認的農村問題。
作為一個沒有什麼勞動力的消費者,我不認為每個人都必須回鄉去當農夫,那也太小看了農業,我只能不斷去思考,我們還能以什麼樣的姿態,為農村打拼,直接向農夫購買,近年被人為是可翻轉農業產銷的結構的一種方式,用購買來支持友善耕種的小農,讓更多人學習看見農業、土地的價值。
我也這麼試著營運了向好農買好物兩年,得到很多心得,從出生至今,在新莊生活超過30年,但現在我才有比較機會了解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作為台北市邊陲地帶,新莊這十多年來的移居者多,人數倍增,新建案不斷。年輕的中產移民,不再像我爸媽那一帶的移民為生活奔忙,這群三四十歲的人,不是非常有錢,但還算有能力挑選自己想吃的食物,我指的是吃好,而非吃貴。
隨著社團人數倍增至千人,買菜戶數穩定至三十至五十戶,我發現持續購買者大多是有家庭、子女尚幼的女性,子女數一至二名,偶一為之的購買者則是單身但有煮食習慣的男子、子女已離巢的中老年夫妻,反而年輕單身女子少,未有子女的夫妻也少。
不過這篇我想談談與農夫的合作。我常常想,這些農夫是我的朋友,我信任他們的人格,但如何讓他們取得消費者信任?制定價格過程中,合理的價格標準在哪裡?NG品到底是自然產物還是技術不佳?另外,自行銷售難度實在很高,無論是包裝、寄送時間掌握、後續服務,到底有多少農夫能持續自產自銷?
上述台灣農業現況引自上下游農業缺工報導,如何吸引年輕勞動力投入,並有穩定收入,讓農業是事業而非志業,青年間還可彼此合作換工,是當前公認的農村問題。
作為一個沒有什麼勞動力的消費者,我不認為每個人都必須回鄉去當農夫,那也太小看了農業,我只能不斷去思考,我們還能以什麼樣的姿態,為農村打拼,直接向農夫購買,近年被人為是可翻轉農業產銷的結構的一種方式,用購買來支持友善耕種的小農,讓更多人學習看見農業、土地的價值。
我也這麼試著營運了向好農買好物兩年,得到很多心得,從出生至今,在新莊生活超過30年,但現在我才有比較機會了解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作為台北市邊陲地帶,新莊這十多年來的移居者多,人數倍增,新建案不斷。年輕的中產移民,不再像我爸媽那一帶的移民為生活奔忙,這群三四十歲的人,不是非常有錢,但還算有能力挑選自己想吃的食物,我指的是吃好,而非吃貴。
隨著社團人數倍增至千人,買菜戶數穩定至三十至五十戶,我發現持續購買者大多是有家庭、子女尚幼的女性,子女數一至二名,偶一為之的購買者則是單身但有煮食習慣的男子、子女已離巢的中老年夫妻,反而年輕單身女子少,未有子女的夫妻也少。
不過這篇我想談談與農夫的合作。我常常想,這些農夫是我的朋友,我信任他們的人格,但如何讓他們取得消費者信任?制定價格過程中,合理的價格標準在哪裡?NG品到底是自然產物還是技術不佳?另外,自行銷售難度實在很高,無論是包裝、寄送時間掌握、後續服務,到底有多少農夫能持續自產自銷?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兩歲前夕的點點滴滴
在公園裡看到小孩全身濕透朝你跑來,一副剛掉入水裡的模樣,生孩子前,我一定驚慌失措,想著這孩子的媽去哪裡了啊?但現在我眼皮都不會抬一下,只「哼!」一聲早就料到了,立刻備妥替換衣服。大概是因為生長於羊水,孩子天生就愛水,且到哪都可以找到水玩。
回顧當媽兩年歷程,實在超累人,暗黑職場算什麼,那些卑鄙小人總會再見的,生產又算什麼,痛完就結束了,當媽媽是無窮無盡的折磨啊!大多數的時間孩子都纏在身上,即便氣溫36度,剩餘時間是追著孩子跑,只要眼睛眨一下就會立刻失去蹤影,孩子起個頭你就要能唱出一首奇怪的兒歌,不管是酷暑或寒冬,都要帶孩子在外跑跳消耗體力,偷懶只會讓自己更慘,大家看到我請不要再提醒我變黑了,我分明最討厭曬太陽啊(攤手)
跟兩歲活動力超強的兒子相處,每天都會發生各種慘況,例如才剛坐上馬桶,就發現兒子摸到桌上紅艷艷在滴汁的火龍果,然後捏著滿屋子跑!衝出去擦地板,一回頭看兒子舉起裝著鮮奶的杯子大力搖晃,在藺草蓆上玩噴射遊戲!解決了一切,脫掉了沾滿大便的尿布,要捲起包好,屁股有大便的兒子卻從浴室逃脫跑掉了………
這就是媽媽的人生。是早起時、睡前都給兒子微笑的人生。
回顧當媽兩年歷程,實在超累人,暗黑職場算什麼,那些卑鄙小人總會再見的,生產又算什麼,痛完就結束了,當媽媽是無窮無盡的折磨啊!大多數的時間孩子都纏在身上,即便氣溫36度,剩餘時間是追著孩子跑,只要眼睛眨一下就會立刻失去蹤影,孩子起個頭你就要能唱出一首奇怪的兒歌,不管是酷暑或寒冬,都要帶孩子在外跑跳消耗體力,偷懶只會讓自己更慘,大家看到我請不要再提醒我變黑了,我分明最討厭曬太陽啊(攤手)
這就是媽媽的人生。是早起時、睡前都給兒子微笑的人生。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營養午餐「白米事件」有感
營養午餐「白米事件」,昨天朋友談起時,我都只有一句話想說:「合法使用與必要使用是兩件事」,必要一定要合法,若覺得不必要使用,就要討論「為什麼要用」,以及「如何才能不用」,才能看到政府依賴大型團膳業者所造成的飲食現況--一個合法合理但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為何八、九萬名孩子的飯交由一個廠處理?為何地區性的小團膳業者消失了?為何學校養不起/無法養一間自設廚房與廚師?
既然營養午餐是結構面問題,要改變很難(但有團體持續推動中,後面再說),那麼氣急敗壞的家長,有下定決定先改變孩子的午餐內容了嗎?早上作便當太困難,前一晚煮飯時多留一點飯菜呢?是不是連家庭晚餐都一併「外包」了?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速食現象 當餐桌擺在便利商店
這是從今年七月開始,和佳珊一起於經典雜誌寫的專題:「真食餐桌」
前言這樣寫著:是一場從自身飲食行為出發的究竟之旅。我們將深入現代飲食的產銷結構,探究食品鏈裡的「吃」、「煮」、「買」、「種」四階段,拉起消費與生產的連結,期望藉此看清當今餐桌的真實模樣,從而找到改變的契機。除了吃飽,我們有權利要求吃好。
我交出的第一篇是「速食現象 當餐桌擺在便利商店」,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打破自己不在便利商店吃飯的堅持,花了非常多時間,坐在便利商店,喝咖啡吃飯、吃水果,從關東煮到便當、炒麵全吃了一輪,我想寫的不是食安問題--那人人都知但看似迫不得已的接受了,因為諸多的生活上的不得已,我只是去寫出這件事而已。
在此時的寫作思考,我的文章不是用來責備人的,而是用來幫一些人說話的。當我們在質疑便利商店的鮮食消費時,當然還設法促使這個產業往更好的方向改變,但我希望自己能更同理一點才下筆,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坐在那一起吃飯。
前言這樣寫著:是一場從自身飲食行為出發的究竟之旅。我們將深入現代飲食的產銷結構,探究食品鏈裡的「吃」、「煮」、「買」、「種」四階段,拉起消費與生產的連結,期望藉此看清當今餐桌的真實模樣,從而找到改變的契機。除了吃飽,我們有權利要求吃好。
我交出的第一篇是「速食現象 當餐桌擺在便利商店」,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打破自己不在便利商店吃飯的堅持,花了非常多時間,坐在便利商店,喝咖啡吃飯、吃水果,從關東煮到便當、炒麵全吃了一輪,我想寫的不是食安問題--那人人都知但看似迫不得已的接受了,因為諸多的生活上的不得已,我只是去寫出這件事而已。
在此時的寫作思考,我的文章不是用來責備人的,而是用來幫一些人說話的。當我們在質疑便利商店的鮮食消費時,當然還設法促使這個產業往更好的方向改變,但我希望自己能更同理一點才下筆,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坐在那一起吃飯。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豆豆,三周年!
親愛的豆豆
昨天晚上睡前,拔拔突然提醒我:「明天是豆豆第二個生日!」是啊是啊,我們日子都過到糊塗了,竟然忘了這麼重要的日子,豆豆,第二個生日快樂。
這一年來我們的生活被寶寶佔據太多,幾乎整天繞著他轉,連留給你的時間真的好少,每天早晚兩次長長的散步,是你唯一能單獨跟我們相處的時間,但最近連晚上散步,寶寶都吵著要一起去了,本來快意亂走的你,配合走路不穩的寶寶慢吞吞前進,心裡頭是不是很悶?我忍不住問拔拔,「豆豆會不會過得很不快樂?如果沒來我們家,會不會幸福一點?」
拔拔很堅定的回答:「不會,因為如果不來我們家,豆豆就會被安樂死了。」我竟然差點忘了你那時正在命運生死關頭上。
但我還是希望你快樂,每天都要更快樂一點,自從寶寶行動力大增,開始「偷襲」你後,好長一段時間,你情願睡在腳邊、客廳,也不靠著我們睡了,雖然那讓我們床變得好寬敞,但我好不甘心,晚上只能輕輕叫喚:「豆豆,過來,豆豆,來。」有時你不理睬我,有時會應付著走過來躺在身邊,過了幾分鐘後又離開。
直到最近,我發現半夜裡你又偷偷摸上枕頭睡覺了,這個幼犬的壞習慣又回來了!你不會知道我有多開心,絕對不會像當初那樣推開你了,豆豆,能聞著你臭呼呼的狗味睡覺太幸福了,讓我知道你會一直在我身邊。
以前我曾取笑你是全台灣最糟的狗,想想你搞過的各種破壞!但生養一個人類後,我才知道豆豆你根本是世界第一好狗,那麼愛吃,卻能忍著小孩搶走你的狗碗,那麼愛軟綿綿的枕頭,卻能把整個枕頭讓出來,被踩到了尾巴也不叫,被爬在身上也只是默默走開,你知道你的體重是他的兩倍,你的力量很大、牙齒很利,指甲能抓傷人,所以總是那麼小心,兩年來朝夕相處,但那個脆弱的小人類沒因為你受過任何傷害。
原來豆豆這麼能克制自己,我好訝異,你不再是那隻莽撞的小狗了嗎?可是轉頭你又咬壞了某個東西,沒有,你還是那麼你,只是對小小人類不可以,你知道的。
但我很高興,你照樣調皮搗蛋的,我們還是得在家裡追著你跑,掏出你嘴裡咬走的東西,外出散步,你還是像一隻套上牽繩的野馬,拔拔的手腕拉得好痛,你那麼健康、活潑、有朝氣,不願改掉的壞毛病,是因為知道我們對你的愛是毫無條件且不會改變的吧?你的蠻橫任性我無所謂,因為你已經用生命回報我們的愛。
豆豆,三年前的這一天,如果我們沒帶走你,你會去哪裡呢?也許你會到有錢人家當個有庭院奔跑的富家狗?也許到了農場當看門狗?有太多可能了,但我怎麼想,現在應該都是最好的結果。
你和我們一家三口,絕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陣容。
媽媽與爸爸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媽媽包以外的選擇
我曾經在一歲兒日常出遊打包的奧秘分享 寫到不慎跟著部落客買了昂貴且不適合提出門的3 Sprouts手提包,當時秉持著不浪費原則,還是好好用了一年,且裝了不少東西。
但這個夏天我們換了新推車,不再適合這種提把在中間實在不順手的包,阿澤決定借我一個攝影包分隔層,從此真是海闊天空!每個包都是我的媽媽包!
讓我以最軟趴趴的帆布包為例(請常美冰店提包當模特兒,事實上我也最常使用它)
準備一個你喜歡且原本就有、圖案正常一點的包包,還有一個分隔層(網路上很多,價格差異也很大,差別應該是厚度、堅挺度和防水表現,攝影包當然最好也最貴,帶寶寶東西其實不用那麼厲害。)還有所有你希望帶著的東西。
但這個夏天我們換了新推車,不再適合這種提把在中間實在不順手的包,阿澤決定借我一個攝影包分隔層,從此真是海闊天空!每個包都是我的媽媽包!
讓我以最軟趴趴的帆布包為例(請常美冰店提包當模特兒,事實上我也最常使用它)
準備一個你喜歡且原本就有、圖案正常一點的包包,還有一個分隔層(網路上很多,價格差異也很大,差別應該是厚度、堅挺度和防水表現,攝影包當然最好也最貴,帶寶寶東西其實不用那麼厲害。)還有所有你希望帶著的東西。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胡慕情《黏土》
為了寫一場開發案,布局出台灣百年史──胡慕情《黏土》
有一些朋友喊胡慕情「胡恰」,大概是說她恰北北,但她其實不兇,說起話輕聲細語,養了一隻愛吃醋的貓又極盡寵愛,唯有寫文章時突然嚴肅起來,下筆嗆辣犀利,這樣的人寫出來的《黏土:灣寶,一段人與土地的簡史》,是在台灣百年發展史的書頁裡夾著黏黏密密的情感。
2010年前後,台灣幾場土地徵收案、環境開發案鬧得全島沸騰,其中灣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案子,結果卻是讓人振奮的,2011年四月「後龍科技園區農地變更案」被駁回,灣寶農民北上抗爭三年,終於成功守住自己的土地。這讓各地自救會都找上了灣寶求助,要學習抗爭手段;反覆的陳述之下,在抗爭中表現引人注目的洪箱與追蹤這案子好幾年的胡慕情開始討論成書的可能性,抗爭過程、新聞報導、學者論述、土地徵收條例問題……還有那麼多參與抗爭的無名英雄需要被紀錄下來。
2011年底土徵條例修法,胡慕情輾轉從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口中得知,八里台北港被徵收戶汪菊101歲的母親汪楊惜過世,而這件事並沒有引起太大的社會關注,「這現象很可怕,為什麼只修了實價徵收,土地正義就達成了?社會大眾沒有注意到結構面的問題。」不僅如此,在國光石化爭議期間,環保署表明要盡快修訂PM2.5的管制,但國光石化案喊停後就無消無息,一直拖到2012年才立法管制,「當社會以為開發案喊停就是結束,我們同時也忽略了是什麼樣的事件脈絡,影響我們對這件事的認知。現在傳播媒介多、社交媒體運用廣泛,類似的事不斷爆發,大眾情緒高漲,四處聲援,時間久了,自然心力不足以支援,然後疲乏、放棄,我們必須把人拉得遠一點,提供一個觀看的距離。」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一歲九、十個月的點點滴滴
當四貓一狗一小兒的媽媽,每天都像在打電動的闖關遊戲。
某天阿澤出門上班後,我開始準備晚餐食材,澄澄找到果凍吵著要吃,心裡才洋溢著母愛覺得好可愛,就發現胖貓金瓜把魚缸的水打翻一地,忙著吸水清理時,跟進跟出的澄澄鬧著要騎滑步車,「媽媽~媽媽~」要我扶,又因為只會前進後退,「媽媽~媽媽~」要幫忙轉彎,吵得我心煩意亂,好不容易菜也備好了,到後陽台丟廚餘,順便洗擦地板的毛巾與腳踏墊,臭兒子竟然把門鎖上了!鎖上了!鎖上了!
一聽到「喀!」我就立刻衝到門口,想著下午還約了採訪啊啊啊啊,努力教他打開門鎖,費了一番功夫,終於重獲自由。身心俱疲的我走到房間換衣服,發現魚缸水經過作為隔間的落地衣櫃流過來了,趕緊繼續補救,然後客廳傳來「啪!」一聲,該不會兒子受傷了?我立刻衝到客廳還激動喊了聲:「澄澄!」發現這個小孩拉了筆電充電線,跳樓的是MacBook Pro…
某天阿澤出門上班後,我開始準備晚餐食材,澄澄找到果凍吵著要吃,心裡才洋溢著母愛覺得好可愛,就發現胖貓金瓜把魚缸的水打翻一地,忙著吸水清理時,跟進跟出的澄澄鬧著要騎滑步車,「媽媽~媽媽~」要我扶,又因為只會前進後退,「媽媽~媽媽~」要幫忙轉彎,吵得我心煩意亂,好不容易菜也備好了,到後陽台丟廚餘,順便洗擦地板的毛巾與腳踏墊,臭兒子竟然把門鎖上了!鎖上了!鎖上了!
一聽到「喀!」我就立刻衝到門口,想著下午還約了採訪啊啊啊啊,努力教他打開門鎖,費了一番功夫,終於重獲自由。身心俱疲的我走到房間換衣服,發現魚缸水經過作為隔間的落地衣櫃流過來了,趕緊繼續補救,然後客廳傳來「啪!」一聲,該不會兒子受傷了?我立刻衝到客廳還激動喊了聲:「澄澄!」發現這個小孩拉了筆電充電線,跳樓的是MacBook Pro…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漫畫] 《光之風》(風光る)
簡單敘述一下漫畫內容:富永靜本是名平凡的武士之女,但父兄在14歲時因為長州派維新志士的肅清行動慘死,為了報仇,她剃掉頭髮,女扮男裝以神谷清三郎之名加入新選組,一心要親手報仇,但被隊上的沖田總司發現,開始邊練劍、邊為幕府效力,順便談戀愛的過程。
作者渡邊多惠子從2008年開始在小學館的「月刊flowers」雜誌連載《光之風》,如今出到33集。日本幕府末期一直是日本最愛的創作題材,渡邊多惠子雖然加入了自創的角色(富永靜)但其他耳熟能詳的新選組成員:近藤勇、土方歲三、齋藤一、山南敬助、原田左之助、藤堂平助、一橋慶喜(末代將軍),都有按照史實好好出現,而且被賦予非常生動與深刻的個性,沖田總司更不用說了,很難想像誰會看了漫畫卻不愛他。
作者渡邊多惠子從2008年開始在小學館的「月刊flowers」雜誌連載《光之風》,如今出到33集。日本幕府末期一直是日本最愛的創作題材,渡邊多惠子雖然加入了自創的角色(富永靜)但其他耳熟能詳的新選組成員:近藤勇、土方歲三、齋藤一、山南敬助、原田左之助、藤堂平助、一橋慶喜(末代將軍),都有按照史實好好出現,而且被賦予非常生動與深刻的個性,沖田總司更不用說了,很難想像誰會看了漫畫卻不愛他。
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我們家的羅拔:掃地機器人 LG VR64703LVM
「我們家進入了機器人家電的時代!」這是阿澤這兩天的感慨。
家有四貓一狗一幼兒,要保持地板乾淨真的非常困難,我最怕客人穿黑衣服、黑襪子來我加了,無輪多費心打掃,只要拿張衛生紙用力抹地,一定能多少擦起幾根細細的貓毛、細碎的貓沙或灰塵。有小孩前,我將其視為動物園的必然場景,但澄澄開始在地板翻滾爬行走動玩耍後,我知道這樣不行......而且他還會指著被風吹成一團毛球的貓狗毛說:「啊咪!」、「豆豆!」(哭)
這一年來,我一定天天掃地,有時早上吸地板、晚上掃地,每隔兩天就拖地,入夏不穿拖鞋後幾乎天天拖地,但清爽感維持不久,一覺起來又覺得腳底下「沙沙」。兒子黏人,所以拜託老公在我哄睡孩子時拖地,如果他忘記,難免爆氣吵架。如此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今年六月到沖繩,本想買台dyson回台灣,但吸完地板,還是有人要去拖地啊...最後我們決定把買dyson的預算挪去買一台掃拖合一的機器人!
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新媽媽
不要問我為什麼跟媽媽吵架,那已經不重要了。
媽媽說他不要當我的媽媽了。
沒關係,我也要去找新媽媽。
我會帶著最喜歡的水杯,裡面總是裝滿鮮奶或豆漿。
這本書是我每天都要聽的故事,我也要帶走。
玩具我挑幾個帶走就好,新媽媽會買給我的。
如果新媽媽要我換尿布,我會馬上說好,沒人不喜歡乾淨的小孩。
我想睡覺時,會抱著新媽媽睡,不害怕。
新媽媽一定會有很多很多ㄋㄟㄋㄟ。
我要把房間收拾好,因為新媽媽很快會來接我。
舊媽媽,我真的要走了喔。
你不要太想我,再見!
嗨,媽媽,你看起來好新喔。
就決定你來當我的新媽媽吧。
(1歲11個月,與媽媽的戰爭)
(1歲11個月,與媽媽的戰爭)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新書推薦- 記者囧很大:一個新聞記者的採訪現場與省思
這是我第一次採訪一位記者,這位記者我在Fb上傾慕許久,一直覺得她專業、負責、敢說又幽默,這樣的記者不只是記者,還是稱職的社會觀察者。但當記者是不會紅的,就算是台灣專跑環境線的電視台記者,比動物園的貓熊還罕見,就算這位記者偶爾兼職當主播也一樣,因為那些做好求證、盡力平衡客觀的嚴謹報導,無法激起觀眾的情緒,不罵萬惡政府,很難引起鄉民正義。
「但當記者為什麼要紅?記者握的只有公器,用證據、事實去幫當事者說話。」2000年成為記者,林靜梅在四年後開始跑環境線,在那之前,生長於高雄市勞工家庭的她對於環境新聞一無所知,還曾問同學:「加入WTO有什麼問題?農民不用再辛苦種稻有什麼不好?」同學反問,是否曾看過結穗飽滿的稻田?她才發現自己跟土地的疏離。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一歲七、八個月的點點滴滴
在寶寶一歲七個月又七天時,我狠下心回到副駕駛座,不在後座的汽車安全座椅旁陪伴,沒想到寶寶就那樣好端端的坐了半小時,雖然有點抱怨,但他還是做到了!我忍不住要幫他鼓鼓掌,好了不起喔。同一天的晚上,洗完澡要刷牙時,這隻小鱷魚突然聽懂了爸爸說的「牙牙」,乖乖張開嘴巴,讓爸爸用小方巾擦洗那八顆小牙,真的,小孩一天天長大了。(之後幾次,他學會逃脫術,但也知道如果乖乖坐著可以看一些短短的湯瑪士小火車影片,所以可以商量「要不要坐一下」,有時他會拒絕,有時他接受)
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2015年5月10日 星期日
生產改革行動聯盟002-關於那些問與答
Q你們想以不專業的呼籲呼嚨大眾?然後造成我們醫療環境窒礙難行?請三思。
A醫療環境要改革並非堅守舊習,而是要督促政府改善人力問題、提出合理配套措施,這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並非指責產科醫師,也不是繼續將醫學實證不恰當的臨床行為施行在產婦身上,應該也是身為醫療人員的您希望的方向,我們要求政府提出的「孕產婦健康照護臨床指引」,就是希望政府去正視國際趨勢,面對問題。
Q非藥物減痛要怎麼減?求解。請法師做法嗎?還是請護士在產婦耳邊一直喊不痛不痛不痛去洗腦?
A產婦可以透過走動、按摩、使用產球、淋浴等方式來減緩陣痛、舒展身體。在許多文獻上都有提到各種處理待產婦陣痛的措施,包括有人持續的陪伴鼓勵、按摩腰背部和腳部、淋浴、身體的放鬆和視覺想像、調整呼吸節率、下床走動和改變姿勢(側躺、步行、蹲踞、坐姿等)、下床坐生產球,這些方法都可以增進舒適,促進有效的子宮收縮,有助於產程進展,以目前的護理人力確實無法做到這樣的陪伴,所以我們希望推動衛服部、醫院檢討編制人力不足問題,讓助產系所畢業的學生發揮專業,在產房協助孕婦與醫師。
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給我自己的母親節快樂
媽媽牽你走
媽媽餵飽你
媽媽陪你學著騎單車
媽媽親你
媽媽和你一起看魚
媽媽為你做家事
媽媽教你走樓梯
媽媽在街頭餵你吃飯
媽媽哪裡都可以幫你換尿布
媽媽抱著你睡
媽媽到哪裡都有你陪著
媽媽和你吵架又和好
媽媽知道廁所外頭有你等著
媽媽帶你爬山
媽媽會揹著你
媽媽希望讓你開心的笑
媽媽愛你
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一歲五、六個月的點點滴滴
一歲半後,澄澄似乎跨過了這短短人生道路的第一個關卡,有了明顯的轉變。
這個向來只要媽媽抱的小孩,開始體悟到推車的美好,在推車上的時間越來越久,起初是坐在推車上出門散步,回程媽媽抱著推空車,若是搭公車或捷運,上車後一定要媽媽抱。但漸漸的,散步的回程也願意坐推車了,在公車和捷運上,能夠忍耐的時間同樣拉長,某天從新莊到新生公園70分鐘的路程,靠著香蕉餅乾蘿蔔糕安撫,竟然只要求抱抱五分鐘,那天我們在公園待了三小時多,除了最後大便讓他崩潰大哭要求抱著喝奶,其餘時間都自己玩,我沒有在旁邊也沒關係,但他喊媽媽時我會趕快出現,回程一路睡回新莊,媽媽有種「要發達了!」的驚喜感。
還有,向來在共學團體是獨行俠的澄澄,不知不覺,非常自然的融入群體遊戲,他拿著車,加入了兩三個孩子的嚕車遊戲。這些小小的事,都讓意識到,兒子的小生命一步步的往前呢。
現在,我很喜歡抱著9公斤的孩子,一步一步慢慢走,讓手上肩上沉甸甸的感覺,提醒著我他在長大,離開我的日子是倒數而非增加,雖然那是很久以後的事,但我會從現在就開始珍惜每一天。
這個向來只要媽媽抱的小孩,開始體悟到推車的美好,在推車上的時間越來越久,起初是坐在推車上出門散步,回程媽媽抱著推空車,若是搭公車或捷運,上車後一定要媽媽抱。但漸漸的,散步的回程也願意坐推車了,在公車和捷運上,能夠忍耐的時間同樣拉長,某天從新莊到新生公園70分鐘的路程,靠著香蕉餅乾蘿蔔糕安撫,竟然只要求抱抱五分鐘,那天我們在公園待了三小時多,除了最後大便讓他崩潰大哭要求抱著喝奶,其餘時間都自己玩,我沒有在旁邊也沒關係,但他喊媽媽時我會趕快出現,回程一路睡回新莊,媽媽有種「要發達了!」的驚喜感。
還有,向來在共學團體是獨行俠的澄澄,不知不覺,非常自然的融入群體遊戲,他拿著車,加入了兩三個孩子的嚕車遊戲。這些小小的事,都讓意識到,兒子的小生命一步步的往前呢。
現在,我很喜歡抱著9公斤的孩子,一步一步慢慢走,讓手上肩上沉甸甸的感覺,提醒著我他在長大,離開我的日子是倒數而非增加,雖然那是很久以後的事,但我會從現在就開始珍惜每一天。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給新手媽媽的寶寶衣服準備建議
上週發憤花了三小時整理澄澄自出生以來所有的衣服。
整理這些衣服是有趣的,新生兒是50公分,三個月到六個月是60公分,六個月到九個月是70公分,一歲是80公分,然後還有兩歲、三歲、四歲的衣服,除了有各方分享的二手衣,還有未生子的好友錯估嬰兒發展,在新生兒時期就送來的四歲兒衣服。
我一件件攤開重折,按照長度分箱存放,二手衣的箱子外寫上「送人」,自己買的、朋友送的註明「自留」,阿澤取笑說要留到天荒地老。那又怎麼樣,我就是要在澄澄離開我獨立生活的那一天,再把這些小衣服攤開來看,重新想一次他來到我身邊的所有日子。
整理這些衣服是有趣的,二手衣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的育兒風格,例如 Pauline Chang寄來的衣服大多有小睿睿喜愛的車子圖案, Witz Wang給了各式各樣的吊帶褲和連身褲。還有些衣服儘管洗得乾乾淨淨,但留下來的斑斑點點還是看得出昔日慘況,讓我忍不住想像媽媽們那時是多麼驚愕……
新生兒穿綁帶子的紗布衣,三個月後開始穿連身的兔裝,六個月後是上衣褲子兩件式,在洗曬衣服折疊衣服,在收衣服與送衣服的日子中,小孩就這麼長大了。(媽媽拭淚)
整理這些衣服是有趣的,新生兒是50公分,三個月到六個月是60公分,六個月到九個月是70公分,一歲是80公分,然後還有兩歲、三歲、四歲的衣服,除了有各方分享的二手衣,還有未生子的好友錯估嬰兒發展,在新生兒時期就送來的四歲兒衣服。
我一件件攤開重折,按照長度分箱存放,二手衣的箱子外寫上「送人」,自己買的、朋友送的註明「自留」,阿澤取笑說要留到天荒地老。那又怎麼樣,我就是要在澄澄離開我獨立生活的那一天,再把這些小衣服攤開來看,重新想一次他來到我身邊的所有日子。
整理這些衣服是有趣的,二手衣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的育兒風格,例如 Pauline Chang寄來的衣服大多有小睿睿喜愛的車子圖案, Witz Wang給了各式各樣的吊帶褲和連身褲。還有些衣服儘管洗得乾乾淨淨,但留下來的斑斑點點還是看得出昔日慘況,讓我忍不住想像媽媽們那時是多麼驚愕……
新生兒穿綁帶子的紗布衣,三個月後開始穿連身的兔裝,六個月後是上衣褲子兩件式,在洗曬衣服折疊衣服,在收衣服與送衣服的日子中,小孩就這麼長大了。(媽媽拭淚)
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小時候的元宵節不是這樣
小時候的元宵節不是這樣的。
大概是因為春節假期才走不遠,學校不會太認真上課,從開學就開始準備美勞課的花燈材料,要去文具店買長長細細的竹片回家泡水泡軟,選幾片紅色黃色藍色玻璃紙,很怕折出凹痕,要輕柔的捲起拿在手上。那週的美勞課,就在彎竹片、用棉線綁竹片、竹片斷裂的哀號中度過了,糊上玻璃紙時要格外小心,漿糊塗多了沾上紙會發皺。上了國中,竹片改以粗鐵絲代替,那粗鐵絲還先纏上了白紙膠,很好看又好彎折,被老師點名參加地方比賽的同學,是從一月份就開始忙的,擬草圖、做骨架、糊棉紙,那參賽燈籠做起來近一個人大,老是神秘的放在美術教室裡,到底有沒有得過獎,得了什麼獎送到哪裡展示,沒太多人知道。
回到家裡,已經不是刻苦用牛奶罐打洞裝蠟燭的年代,但爸媽若興味起還是會做一個玩玩,那時是某公家單位或路邊買的紙燈籠,沒什麼特殊造型的圓筒狀居多,底部的十字鐵絲可以插根小蠟燭,時髦一點的,會有市場買來的塑膠造型花燈,裝電池的,但那一家大概只有一支。吃過晚飯,巷子裡的孩子們拿出燈籠,爸媽幫忙點了蠟燭,小心叮嚀別燒起來,我們就出發了,要走得很慢,燭火晃得厲害,一弄熄了,就要跟哥哥姊姊或鄰居借火重點,也不知道要走哪去,反正走習慣的街頭巷尾今晚都會熄了燈,記憶中連路燈也不亮了,只有孩子們手上的燈籠亮晃晃的,熄了又亮。
有一年,媽媽帶著三個孩子搭車到中正紀念堂看燈會,主燈是什麼早已沒印象,只記得發免費燈籠的攤位擠滿人,沒人排隊,誰先擠到攤位旁就能搶到幾個,媽媽拚了老命拉著我們的手往前擠,一直喊著有孩子的有孩子的,我覺得手要斷了、一定會被人群沖散、一定會走丟,但勇猛的媽媽還是搶到了,三個孩子一人一個,太疲憊了,回家的公車上大家沉沉睡了,到站驚醒趕著下車,獨獨我把燈籠丟在車上,一路被罵回家。後來幾年,媽媽還是會說起這件事。
是從哪一年開始,再沒有人上街提燈籠了?我們升上高年級後本來就不玩了,那之後的孩子們呢?之後的之後的孩子們呢?這一夜,店家與路燈不再為元宵熄燈了嗎?台北燈會還是人擠人,那裡什麼造型的燈都有,但拿著燈籠的人有多少?
-----
關於做燈籠家長會有的態度與對安全的質疑,我的想法是這樣的:竹片與鐵絲的危險如同刀片剪刀一樣,我們不能不讓孩子用的,在孩子受傷前,給充分的指導也讓家長知曉,家長可以陪同或是繼續禁止孩子使用。當然這部分我相信老師們都會做,可是只要遇到一個激烈反對的家長,那熱忱大概就蕩然無存,不過其他願意學習的29個孩子怎麼辦呢?家長不准的事很多,但老師一定照辦嗎?也有家長不讓孩子罰寫或考試,那時老師的態度也是完全聽從嗎?家長沒有老師所受過的教育訓練,他們有的只是保護孩子的原始本能,問問家長,那他們打算怎麼辦。
昨天共學團十多個孩子和媽媽一起拿剪刀做燈籠,最小的不過三歲,最大六歲,沒有人受傷,但看在某些家長老師眼裡是萬萬不可,可是共學家庭是學校制度最頭痛的家庭,也是老師害怕遇到的「有想法的家長」,家長很清楚孩子的能力與如何陪伴學習,因此對制度提出許多質疑。這方面,有沒有發現和生產很像,越是接受制度化醫療生產方式的產婦,越可能因為發生意外告醫師,但在發生意外前,她們是醫師口中最乖的病人,而選擇溫柔生產的媽媽做足功課,寫了生產計畫書選擇自己想要的生產方式卻被說難搞。
我們不能一邊期望家長開明好溝通,一邊希望家長什麼都不要介入不要發表意見,這是相互牴觸的,現在的家長無法改變了,他們可能又不開明又不保守意見又多,但我們可以給那些為孩子追求不同教育形態成長方式的家長一些鼓勵,當我們在街上、在班級、遇到這些孩子和爸媽時,多一點肯定與了解,讓更多家長認同並加入,例如未來可能會有家長團體爭取兒童車廂、兒童友善餐廳認證等,那時我們不要冷眼旁觀,不要說孩子就待在家吃飯爸媽開車載就好,而是加入他們,幫助他們。那樣的話,我們的家長素質會越來越好,儘管世代的改變是慢的,但是可以期待。
大概是因為春節假期才走不遠,學校不會太認真上課,從開學就開始準備美勞課的花燈材料,要去文具店買長長細細的竹片回家泡水泡軟,選幾片紅色黃色藍色玻璃紙,很怕折出凹痕,要輕柔的捲起拿在手上。那週的美勞課,就在彎竹片、用棉線綁竹片、竹片斷裂的哀號中度過了,糊上玻璃紙時要格外小心,漿糊塗多了沾上紙會發皺。上了國中,竹片改以粗鐵絲代替,那粗鐵絲還先纏上了白紙膠,很好看又好彎折,被老師點名參加地方比賽的同學,是從一月份就開始忙的,擬草圖、做骨架、糊棉紙,那參賽燈籠做起來近一個人大,老是神秘的放在美術教室裡,到底有沒有得過獎,得了什麼獎送到哪裡展示,沒太多人知道。
回到家裡,已經不是刻苦用牛奶罐打洞裝蠟燭的年代,但爸媽若興味起還是會做一個玩玩,那時是某公家單位或路邊買的紙燈籠,沒什麼特殊造型的圓筒狀居多,底部的十字鐵絲可以插根小蠟燭,時髦一點的,會有市場買來的塑膠造型花燈,裝電池的,但那一家大概只有一支。吃過晚飯,巷子裡的孩子們拿出燈籠,爸媽幫忙點了蠟燭,小心叮嚀別燒起來,我們就出發了,要走得很慢,燭火晃得厲害,一弄熄了,就要跟哥哥姊姊或鄰居借火重點,也不知道要走哪去,反正走習慣的街頭巷尾今晚都會熄了燈,記憶中連路燈也不亮了,只有孩子們手上的燈籠亮晃晃的,熄了又亮。
有一年,媽媽帶著三個孩子搭車到中正紀念堂看燈會,主燈是什麼早已沒印象,只記得發免費燈籠的攤位擠滿人,沒人排隊,誰先擠到攤位旁就能搶到幾個,媽媽拚了老命拉著我們的手往前擠,一直喊著有孩子的有孩子的,我覺得手要斷了、一定會被人群沖散、一定會走丟,但勇猛的媽媽還是搶到了,三個孩子一人一個,太疲憊了,回家的公車上大家沉沉睡了,到站驚醒趕著下車,獨獨我把燈籠丟在車上,一路被罵回家。後來幾年,媽媽還是會說起這件事。
是從哪一年開始,再沒有人上街提燈籠了?我們升上高年級後本來就不玩了,那之後的孩子們呢?之後的之後的孩子們呢?這一夜,店家與路燈不再為元宵熄燈了嗎?台北燈會還是人擠人,那裡什麼造型的燈都有,但拿著燈籠的人有多少?
-----
關於做燈籠家長會有的態度與對安全的質疑,我的想法是這樣的:竹片與鐵絲的危險如同刀片剪刀一樣,我們不能不讓孩子用的,在孩子受傷前,給充分的指導也讓家長知曉,家長可以陪同或是繼續禁止孩子使用。當然這部分我相信老師們都會做,可是只要遇到一個激烈反對的家長,那熱忱大概就蕩然無存,不過其他願意學習的29個孩子怎麼辦呢?家長不准的事很多,但老師一定照辦嗎?也有家長不讓孩子罰寫或考試,那時老師的態度也是完全聽從嗎?家長沒有老師所受過的教育訓練,他們有的只是保護孩子的原始本能,問問家長,那他們打算怎麼辦。
昨天共學團十多個孩子和媽媽一起拿剪刀做燈籠,最小的不過三歲,最大六歲,沒有人受傷,但看在某些家長老師眼裡是萬萬不可,可是共學家庭是學校制度最頭痛的家庭,也是老師害怕遇到的「有想法的家長」,家長很清楚孩子的能力與如何陪伴學習,因此對制度提出許多質疑。這方面,有沒有發現和生產很像,越是接受制度化醫療生產方式的產婦,越可能因為發生意外告醫師,但在發生意外前,她們是醫師口中最乖的病人,而選擇溫柔生產的媽媽做足功課,寫了生產計畫書選擇自己想要的生產方式卻被說難搞。
我們不能一邊期望家長開明好溝通,一邊希望家長什麼都不要介入不要發表意見,這是相互牴觸的,現在的家長無法改變了,他們可能又不開明又不保守意見又多,但我們可以給那些為孩子追求不同教育形態成長方式的家長一些鼓勵,當我們在街上、在班級、遇到這些孩子和爸媽時,多一點肯定與了解,讓更多家長認同並加入,例如未來可能會有家長團體爭取兒童車廂、兒童友善餐廳認證等,那時我們不要冷眼旁觀,不要說孩子就待在家吃飯爸媽開車載就好,而是加入他們,幫助他們。那樣的話,我們的家長素質會越來越好,儘管世代的改變是慢的,但是可以期待。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黃哲斌與番紅花親密對談--父母這回事
一位是曾經叛逆、落榜、進入新聞圈闖盪又急流勇退,一位是曾經在廣告企畫和精品時尚圈打滾十餘年的忙碌OL,在巔峰期毅然決然揮別職場,黃哲斌先生與番紅花小姐兩人都選擇在職場上最大鳴大放的時刻回歸家庭,拿掉職場頭銜,以自己的生命經驗,慢慢摸索父親與母親這個身分價值。
我很榮幸與他們從網友變成主婦小團體,並趁著黃哲斌出書,安排了一次短短的對談,我想我們三人對「父母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都有不同見解,也都還在尋找這段獨特關係的定義,但能在伴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成為夥伴,分享喜悅與迷惘,我感到十分快樂。
(文/諶淑婷,本文刊登於《熟年誌2015年2月號 (NO. 35)》)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吃飯是一場戰爭?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農產品「共同購買」交戰守則
本文開頭,我要先借用主婦聯盟合作社今年一月剛出版的《菜籃子革命─從共同購買到合作找幸福》內容:所謂的「共同購買」,就是集結關心自己、關心環境、關心生產者的消費者,依生活的需求,尋找有共同理念的生產者,提供環保、健康、安全的生活材,也透過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直接對話,協助解決彼此的問題,找回人與人的信任。(這本書好看的不得了,大家快去買這本書~)
參與團購者必須了解,這是一種從「利他」到「利己」的運動,團購不是為了「買便宜」的自身利益,而是和農友長期合作,讓農友在穩定的經濟獲益下,生產安全健康、友善環境的食品與用品。簡單來說,就是一群人挺一群人。
我無法像主婦聯盟合作社那樣,要求社員加入前先上兩小時說明會,理解上述理念,只能透過每次的購買訊息發布,置入各種農友耕作資料、食物倫理的概念,傳達消費不只是消費的理念。一年下來雖然不知道團購社員了解多少,但看到他們回覆:「蓮霧很好吃,品質也很好」、「我爸媽說草莓是小時候吃野草莓的味道。」、「超級好吃,好愛蘿蔔。」就會讓我信心大振,至少,大家先知道以不施農藥化肥方式種出來的友善農產,口味是絕對掛保證的,不是保證甜、保證大,而是保證有蔬果的原味,該酸是酸、該甜是甜,口感脆度更是一定遠勝於提早採收、運送到集貨市場等批發的一般蔬果。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