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整理一下2020年的生活,不能只看到我自己。
社會氛圍普遍不把個人穿著當成一種公共美學來看待,演變成我爽這樣穿你管我的習慣,甚至認為努力或專注到不注重外表是美德,最後變得邋遢可能只是剛好而已。(這議題也很性別,台灣男性從小到大似乎都被教導成不該注重外表,那是女生才會在意的)
若要整理一下2020年的生活,不能只看到我自己。
澄澄從四歲半開始和鄰居恩恩一起到運動中心上游泳課,斷斷續續,五、六歲因各種媽媽自己卡關而中斷了一陣子,不過兩年的長長夏季幾乎每週到游泳池兩次,去年在疫情開始前,我們和恩恩報名了寒假密集班,然後一直游到2020結束。
看到臉書上一句話「如果現在放棄期末考,就開始放寒假了」,立刻發現自己早上正是這樣勸澄澄不要去上學
澄澄幫我們更新了班上的生態近況。
小一聯盟早上有個媽媽先問,孩子偷帶自己的存款去安親班,被發現後,媽媽考慮每天給他十元。另一個爸爸馬上分享自己用app建立的發錢制度,除了常見的家務,也包括「做爸爸/媽媽/哥哥希望我做的事」就可以得到錢。
睡眠充足真的很重要,進入寒假以後我每天力求睡飽,昨天十點半跟著孩子躺平,一口氣睡到早上七點,真不想開學回到早上六點多起床的生活。
《#一百萬個親親》預購起跑的11天,博客來200本簽名書售完了,第一波說真的都是親友支持,超感謝大家讓這本書在預購榜、新書榜都維持了幾天的可見度。現在博客來銷售的是無簽名版,銷量統計歸零計算,有種短跑結束,開始馬拉松長跑的心情,我一方面希望賣得不要太差,一方面期待這本書能長長久久,有人想到朋友要生孩子了,考慮送本繪本,會想到這本書。
今年二月寒假的閱讀計畫,我訂為 #孩子的性教育,雖然這兩年我一直在介紹相關的繪本,也面對面與一些成人做宣導,孩子對於這些名詞已經不陌生,但二年級班上出現各種關於性的揶揄和取笑,還是讓他感到困惑,所以我希望能趁這個長長的假期開始這個教學計畫。
起因是這樣,某個小一孩子遇到要求學生「都不要打小報告」的老師,不管什麼事,久了孩子覺得跟老師說都沒用,但最近遇到同學撕掉自己文具姓名貼還拿走的狀況,孩子想到「不可以告老師」,只好回家跟媽媽求助,媽媽也很煩惱。
這本書名很不吸引我,因為我不是覺得當爸媽輕鬆的人(默),不過今年讀和去年感受不同了,孩子越長大,我越能體會書中內容。以下也簡單部分摘錄、分享我的讀後心得,還是推薦大家讀完全書喔!
原來最近在討論台男衣服比較土嗎?(顯示為剛跟上的主婦)
今天接澄澄放學時,終於被我遇到一直批評澄澄黏土畫圖都很醜的孩子。我會發現,是因為澄澄走出校門前,被那個孩子攔下來(他沒看到我)很大聲的嘲笑。我馬上走過去,先讓澄澄離開校門口,然後跟那個孩子確認是不是正在批評澄澄的勞作?他也老實的點頭了, 而且他其實沒再參加社團,只是剛好遇到了,跑來笑一下(天啊有夠無聊的)。
【給即將申請自學的家庭一些建議】最近開始被一些朋友問到自學申請的事,時間又到了呢(懷念),兩年前此時我也網路上受惠很多,所以這兩年一直有寫下自學心得和作法,但有點分散,剛剛撈了一下,集中分享在這一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