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女化是不是高房價導致,我不會說是全部因素,但確實是主要因素。想要促進生育率,我認為要多管齊下:
生一胎補助500萬購房金(頭期款的意思),每胎多200萬。
生一胎補助50萬購車金+公有停車位1,生第二胎補助電動自行車一台。
公托公幼保證入學。私立應該是個人選擇。
生育家庭享有縮短工時,每日9-16小時,將兩個工作時數轉移至家務育兒負擔的社會責任。
社區運動中心提供免費兒童運動課程,同時間搭配父母運動課程。
街道皆設置人行道,每個社區都有公園,兒童圖書館不會叫小孩安靜。
家長產前要上生產課程,產後要上親職教育課程,公司給假讓員工去上課。
產假延長至六個月,領有津貼育嬰假一年。
國小改成整天課,但每個半天都是戶外運動、遊戲或是登山課程,小班制教學,每週一堂性平教育課程。
提供每年一次免費婚姻諮商與親子諮商,有使用才能領取特別津貼。
以上是我不負責任且愛錢的觀點。
看起來政府支出很多,但是製造的工作機會更多,可以促進經濟流動增加稅收!不一定是負擔喔!(向政府喊話)
--
上述看似開玩笑的對少子化的政策提出一些建議。有人覺得會讓國家負擔太重,也有人覺得難道單身的人都不用被照顧?
其實我列的多數友善育兒的政策都不需要增加太多花費,能因這些政策受益的絕對不是只有育兒家庭。例如每個人都需要有人行道,不分年紀我們都會希望社區裡面能夠有一個公園,即使你沒有生育小孩,也會希望家長能得到好的諮商,或是親職知識的協助,讓這個社會少一點被不當對待的兒童,或是學校裡的親師關係能不要那麼緊張。
更不用說產假,台灣真的是全球敬陪末座。我提出的6個月產假沒有特別好,因為台灣還無法跟其他國家一樣好喔。
--
如果你有機會聽一場生動盟對生育改革的講座,就會知道其實有生育的家庭真的是生兩個孩子居多。
那麼為什麼生育率低?
#少婚 是一個原因(連柯文哲也發現所以他去年曾經提出結婚獎金鼓勵生育),因為婚姻生活還有其連帶的傳統家庭關係與父權結構,不只是女生不想進入,其實許多男生也抗拒。
#晚婚晚育 也是一個原因。其實男性晚婚晚育的比例是高於女性的。可是每次新聞啊、研究啊提出女性高學歷和高成就導致少子化,為什麼男性的高學歷和高成就沒有再討論行列中?不就是因為我們依舊把生育這件事的責任放在女性的身上?
那麼,要怎麼樣讓大家想進入一段婚姻關係,或是讓大家提早結婚呢?我會說,我們真的需要好的情感關係教育,還有婚姻諮詢服務。因為大家都發現交往時很快樂進入婚姻很煩,家事分配、情感表達不良,還有傳統的姻親關係...光每年過年就可以吵到快離婚。(大家知道過年後是全台灣離婚率最高的時候吧)
可是即使那麼多人結婚了,為什麼還是有些人不想生小孩呢?因為生小孩沒有好好地被社會支持啊!生小孩就是在職場找麻煩,在大眾運輸工具造成其他人困擾,在餐廳裡被列為拒絕來往戶還會有一堆網友拍手叫好。那些覺得覺得他人懷孕生產很煩人的人,他們會願意生養小孩嗎?說真的,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是他們。
我們的社會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兒童是公共財,才會有自己生自己養、沒本事養就不要生、最好小孩都不要出現在視線裡這種仇孩還沾沾自喜的論調。
等到我的孩子長大了度過那一段 #惹人嫌的年紀,上學後我要擔心他的個人特質有沒有辦法融入每個人都要一樣的學習團體裡,否則我就是成為「不然帶回去自己教」的家長。我擔心他會不會受到性方面的侵害與騷擾,然後當我們試圖說些什麼時,發現這個社會有厭女的風氣,不厭女的那一些人則置身事外。
我能在一邊煮飯的時候一邊語音輸入寫完這篇文章,但我如果回到職場,我就是二度就業婦女。而這樣的稱號從來不在再次求職的男性頭上。
當這個社會不夠友善的時候,很難讓人願意生育子女,我說的友善不只是硬體方面,我們需要人行道、公園、公托公幼、需要減少升學的壓力,還需要人心的友善,溫柔對待兒童的耐心,性別平等的推動與落實。
那為什麼我那天寫的那幾點開頭就要講錢,還有工時的縮短那麼俗氣?你知道嗎?如果爸爸媽媽一直為了房子車子工作而拼命,真的沒有辦法好好的去對待孩子,沒有辦法引導他成為能友善對待別人的孩子,沒有辦法讓他長成未來可以建構一個友善社會的成年人。錢真的很俗氣沒有錯,可是不用為錢焦頭爛額的親職生活,非常重要。
以上,還是以錢作為非常落入俗套的結尾但我關注的不只是錢,看得出來嗎?
--
4/30不打小孩日快到了,光是想到不打小孩還需要特別要求,就覺得荒謬得要死。我希望生出來的孩子都被好好對待,也不要沒準備好、不打算準備好的人生孩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