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溫柔生產之路:母嬰合力,伴侶陪同,一起跳首慢舞》
領人生第一本媽媽手冊那天,我順道去探望在同一間醫院剛生產完的朋友,「生小孩真的很痛,很可怕,我一直罵老公,最後護士跨上床,用力壓我的肚子,真的超痛的!」生完後她崩潰大哭,不是感動得哭,而是慶幸終於結束了。
生產怎麼會成為一生難忘的陰影?
台灣多數產婦都經歷過退貨、剃毛、浣腸、頻繁內診,雖然覺得難為情或疼痛,但她們相信只要依照醫院SOP,好好生下孩子,其他的事都沒那麼重要,就連醫護或許因為繁忙、或許是習以為常的冷漠態度都要吞下,在生產過程中,女人總是在忍耐。
當我懷孕後,我發現大家都問我打算怎麼坐月子,卻沒人問我,學過會陰按摩了嗎?沒人教我待產時要變換姿勢,沒人告訴我新生兒每次喝奶花上半小時很正常,而且兩小時後又要喝。我不知道指定醫師接生會影響生產品質,也不知道為什麼「人人都一樣」就沒問題,但那些產婦明明「不愉快卻滿意」。由於一無所知,無論懷孕、生產或哺乳的壓力與指責的承擔者都是女性。
我很希望能與醫護一起討論生產過程,有意識的朝平安、自然生產來努力,能獲得充足的產前教育,去了解生產無法避免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尊重醫師判斷必須接受醫療介入生產,而非將所有醫療風險都轉嫁給醫護;如果可以,我很想和他們一起爭取有品質又合理的護病比,希望他們不再因血汗的勞動環境而責備女性追求溫柔生產。
台灣這20年來剖腹率一直高達三成,20歲以下的年輕人、兒童、新生兒,每三個就有一個經由剖腹手術誕生,是台灣婦女愈來愈不會生孩子?環境太糟導致胎兒愈來愈異常?還是醫療化的生產環境必須被檢討?
因為想知道上述種種,所以我寫了這本書。也因而學習到:溫柔生產重要的不是地點,不是接生者的身分,不是完全抗拒醫療介入,而是女性身體自主權的覺醒,產婦能在被充分告知醫療介入的優點與風險之後,做出自己願意承擔的選擇,產婦與家人、助產師、醫護人員彼此尊重,所有的生產都可以溫柔又友善。
尤其在「溫柔生產」成了某些醫療院所廣告行銷詞、生產服務被「商品化」、花大錢享受「溫柔」的現在,我衷心希望有更多人一起關心這件事。
請相信我,溫柔生產還是很痛很狼狽,還是會有突發意外、無法照著計畫走,但生產不就是如此,一定有「必經之痛苦」。可是啊,身體的痛不該變成心裡的傷,每一個生產經驗,一定會對成為母親的自己、迎接新成員的家庭有所幫助,沒有完美的生產,也沒有人因此失敗。
生產,是女性成為母親的重要歷程,也是檢驗一個社會是否尊重女性的重要指標,台灣能不能建立以產婦為中心的生產照護環境呢?又會是多久以後?無論如何,我相信選擇生產方式是一種信念,生產的痛可以痛快而不慘痛,請和我們( 生產改革行動聯盟(工作社團))一起走在生產自主這條路上。
博客來: https://goo.gl/dR3QQC
讀冊: https://goo.gl/Jmoz9D
當然更希望大家向自己喜愛的獨立書店訂書,提醒他們進貨啦!
如果不知道要不要買書,可以先看過這場直播!
信義學堂-我的懷孕生產之路: https://goo.gl/Tu4g4E
一口氣在上午拜讀妳的大作。非常中肯丶完整、易讀。是所有凖父母都該看的一本書。
回覆刪除母親,配偶,家人,助產士、醫師,每個人都該為新生命的到來做好足夠的準備。友善生產組裝的不是地點,也不是接生者的身分,更不是完全抗拒醫療介入,而是女性身體自主權的覺醒,產婦能在被充分告知醫療介入的優點風險之後,做出自己願意承擔的選擇…
謝謝妳這樣的一本書
謝謝你的鼓勵,真讓我感到振奮!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