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了鎮宇這篇〈當小孩很堅持時,大人在想什麼?〉,感觸很深。從八月起,寶寶出生、澄上學,我們天天衝突不斷,有時我還會沮喪的想,他根本在針對我,看我不爽(哭)
但鎮宇提醒,如果成人只是努力「理性」回應小孩的行為本身(卡住的問題與外顯的情緒),落入「被踩底線」與「堅持不配合」的心情拉鋸,都忽略了小孩如此堅持的行為背後,蘊含了什麼樣的情緒跟意志,也忘了思考自己此時在想什麼?
所以當下要思考的不是「要或不要」的行為決策,而是考驗我們如何回應「孩子堅持的心情」。我非常喜歡下面這一段:
"怎麼跟小孩站在同一側,一同度過情緒的大浪,理解彼此的需求,一起協商,然後找出解決辦法,是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核心課題,至於要不要進去付費遊戲區的行為本身,我覺得反而是練習題了。透過這次的練習題,若能讓你們親子更了解彼此的心意,站在同一側,而非對峙的兩端,那你就賺到了。
我覺得,與其說是「底線」問題(例如,會吵就有糖吃、爬到大人的頭上云云),不如說是「開關」問題(小孩關閉他的心門,不跟你講他的心情跟想法了,但他還是期望大人的回應的,等到受不了時,再用激烈的行為一次總爆發)。
「底線」問題是針對行為而起。「開關」問題則是面對心扉而生。"
********回到我自己*********
當孩子很堅持時,或是說鬧脾氣時,也可以說發瘋胡鬧時,我發現自己近來因為雙寶生活過於疲倦,已經忘記先回應孩子心情,而是認為沒時間了,先回應客觀事實、解決問題比較重要,但怎麼「我為你考慮那麼多」還是衝突不斷?怎樣孩子都不好,最後媽媽自己爆炸,看了鎮宇文章後,我想,傾聽與同理先做好,才能走到第三法,也許,最後根本不需要第三法了。
週日天氣很好,趁著還不是太熱,我們一家四口走到愛吃的老麵店,快吃完時,收到哥哥嫂嫂傳來的訊息,他們在附近一間早餐店。阿澤問澄澄,要不要去找他們?澄澄說好。我在路邊買了兩罐飲料,一邊喝,一邊騎車出發。碰面後,發現我們下一個行程都是家樂福,就一起移動到賣場了。
花了半小時採買,快離開時,澄澄意識到要分開了,開始發怒,堅持還沒玩到不可以回家,我問他,要不要在賣場裡玩一下?他生氣的說:「這裡怎麼玩?」「可以玩捉迷藏啊!」他更生氣了,「他們人太大了,怎麼躲在這裡?」(一邊比狹小的貨架縫隙),我知道哥哥他們稍晚就要回宿舍了,所以不適合要求他們來我家「續攤」,但澄澄真的很生氣,怎麼辦呢?
望著生氣的澄澄,我告訴他,「舅舅真的要回家去了,如果你不趁現在玩就沒有時間了,剛剛生氣已經花了好多時間。從那裡一直生氣到這裡。」我手指著賣場另一端,又指指眼前這裏,澄澄非常生氣,「我不要沒有時間玩,我不要回家,我不要他們走!」這時,我突然注意到澄澄怪怪的,立刻說:「好,我們繼續想辦法,可是現在先去尿尿,不然沒帶褲子來,不小心尿褲子就不得不回家了。」澄澄一邊生氣地喊著:「我不要沒有玩到!」一邊用力踏步跟著我到廁所尿尿。
尿完後,他整個人突然放鬆了,在我幫他穿褲子時告訴我:「我想到了一個方法,我們可以去旁邊的公園玩。」「那很好啊!可是他們等一下還有事,你要邀請他們玩多久呢?」「十秒鐘!」「呃...沒關係,你可以跟他們玩三分鐘。」澄澄很滿意的走出去,遇到在門口等候的舅舅,開口問:「我想邀請你們去公園玩...三分鐘!」
哥哥嫂嫂很配合的一起走到公園,澄澄玩得很開心,當然也超過了三分鐘,天氣變熱了,購物袋裡還有冷凍肉品,我只好要求他該回家了,時間真的到了。澄澄又是大怒,爭執了一番後,他怒氣沖沖說:「好吧!就兩分鐘!」然後玩了幾圈,生氣的提醒我們:「現在可以回去了!我真的很生氣!」
騎上機車後,他又說了好幾次,「真的很生氣很生氣!」我想了一下,覺得此時最重要的,就是與他站在同一側,就回他:「每天都去幼兒園,今天好不容易放假,卻只有玩一下,真的好可惜對不對,所以你很生氣,我也覺得這真的蠻讓人生氣的。」他聽了,咕噥幾句「真的很生氣」,就沒說話了,然後我們就沒事回到家裡,遇到突然來訪的友人,他也沒照慣例發飆,感恩澄澄、讚歎澄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