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減塑行動,讓購物慾減速

時序轉春,我開始在每週五帶著三歲的兒子到家附近的傳統市場報到,這個市場橫跨了好幾個巷道,有七百多個蔬果生鮮、農產加工品、日用品攤位,逛起來特別過癮,我們喜歡在中午前抵達,人少了,攤販也比較有餘裕搭理我這位新手主婦和好奇小兒的各種問題,採訪一個多小時後,選定一家順眼又乾淨的攤子吃午餐,已經成為我們母子最喜愛的日常活動。

幾次下來,我們累積了一點經驗,熟識了幾個攤商,決定再跨出一步,這天出發前,我先準備了兩個大又堅固的環保袋,又折了好幾個中小型塑膠袋,備妥三個容器。先到了常常和孩子閒聊的魚攤,挑了一尾肥美的鱸魚,就在我躊躇著不知如何開口時,魚販已經快手殺好了魚、切塊,裝入透明塑膠袋,就在他準備扯下紅白條紋的外層塑膠袋時,我終於來得及出聲阻止,拿出容器說:「裝在這裡面就好,我回家直接冷藏很方便。」我訕訕地幫自己先預留了台階,沒想到魚販阿姨爽朗的說:「下次直接裝盒子,就可以完全不用塑膠袋了,也有其他客人這樣買魚呢!」

這下子我信心大增,接下來買蔥、地瓜葉、紅蘿蔔,都在挑選時就順手拿出袋子請攤商裝好,三節翅有點大,沒關係,就請肉販幫忙剁開,分兩個保鮮盒分裝,沒有成功減塑的只有攤商已事先裝盒販售的油豆腐、水餃皮、兒子央求買的涼圓。


回家後,我把這些蔬菜果、魚、肉分別冷藏、冷凍,不用丟棄任何塑膠袋或是保麗龍盒,這個市場我從小逛到大,買一把菜要用掉一個塑膠袋,買魚或肉,除了內袋,還有外提袋,每次看著媽媽從市場回家或是下廚烹飪時,垃圾桶就會多出好幾個塑膠袋,我就感到良心不安,想要改變,又擔心被攤商嫌棄太麻煩,沒想到一切都是白操心!這幾年「裸賣」成了某些貴婦超市或是進口食品的行銷口號,其實真正的裸市集就在傳統市場裡啊!

我的傳統市場減塑行動其實算不了什麼,朋友W直接帶著便當盒就去逛基隆廟口了,他們一夥人先是買了天婦羅、咖哩飯、鍋貼、泡泡冰、章魚燒、金桔檸檬,多數店家都很樂意把食物放到他們的便當盒,也有店家細心幫忙沖洗,唯獨賣拔絲地瓜的老闆打算把已經裝盒的地瓜倒到便當盒,拒絕販售未裝盒的剩餘地瓜,他們只好和老闆說抱歉,轉身離開。

S在辦公室推動的「飲料革命」更讓我讚嘆,受不了同事天天訂購手搖杯飲料,垃圾桶塞滿一次性塑膠飲料杯與吸管的她,決定每天上午以公司信箱發信,宣布當日飲料品項,再利用中午休息時間現調飲料,同事只需要自備環保杯,就可以在兩點前喝到熱咖啡、檸檬紅茶、薄荷迷迭香綠茶、鮮奶茶、莓果紅豆茶

這場「飲料革命」在辦公室激起了一陣漣漪,老家在苗栗的同事某天帶了幾顆家裡自種的柳丁來,S試著加入咖啡,那天中午辦公室飄著帶有橙果風味的熱拿鐵香氣,正適合涼爽的早春時光。S不收費,但接受食材贊助,也在信件中詳述食材來源,小葉種金萱紅茶來自高雄那瑪夏,乾薄荷葉是宜蘭朋友自製、陳皮檸檬來自大樹張媽媽。雖然不是每個同事都捧場,但S還是繼續寄出飲料單,溫柔又堅定的推動自己的減塑運動。

我常常想,無論是我、WS,走上這條減塑之路,都是從察覺生活問題開始的,我在選擇容器上菜市場前,也幾度猶豫,不鏽鋼便當盒好重,玻璃盒有摔破的風險,塑膠盒裝熱湯或油膩食物有風險我是不是該先上網選購更合用的外帶盒、更輕巧的矽膠折疊盒?思考的多、行動力卻弱了,就在我拖拖拉拉的同時,又多用了幾個店家的免費塑膠袋,或是多花了幾元買堅韌的購物袋,然後安慰自己反正下次還可以重複使用。

暫且別說家裡那些多到必須用大型環保袋才能收納的各式小環保袋,這幾年從不鏽鋼吸管、玻璃吸管到竹吸管,每一種推出之際都十分暢銷,我也都跟風買了,但在手搖杯店的結帳櫃台,仍不免抽一支裝在塑膠套的塑膠吸管,「忘了、沒帶、懶得拿出來」成了最爛理由,為了友善環境的購物卻製造出更多沒機會使用的物品。

最後我什麼也不想,只列了能密封、不怕摔、好開闔等條件,隨便帶了家中的不鏽鋼便當盒、琺瑯盒就開始這趟減塑挑戰,竟意外合適,這不就是「環保3R」原則嗎?Reduce(減少使用)、Reuse(物盡其用)、Recycle(循環再造),無論如何,都先從不過度消費、減少購買、現有物品物盡其用開始,即便選購的是非一次性製品,例如玻璃、矽膠、竹或木製品,產製過程也會造成污染與資源損耗,若未能善用也只是為地球多添一個垃圾;而已經使用過的塑膠袋,只要好好清洗、吊掛曬乾,重新折好、放在隨身包包,也是一種資源使用最大化。



我們不一定能投身街頭的環保運動,但我們隨時可以進行一場個人的行動減塑實驗,你會發現,容器明明只是用來盛裝的外物,卻能讓自己思考到內容物的必須性與選擇方式,忘了帶了就別買了,帶的盒子不夠大就少買一點,在對環境友善的同時,消費慾與生活自主權不知何時已默默回到了自己的手中,雖然自備容器讓身體背負的重量多了一點,心情卻不曾這麼輕鬆過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