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給故事媽媽的參考筆記


(繪本,我和怕怕》)

我認為書本是孩子的敲門磚,任何一本書都可以開啟他們不同的經驗感受,包括打開對於他人生命經驗的共感可能,讓孩子的世界從自己的家、班級,變得更立體豐富。同時我還有另一個考量,說故事是為了某些獨自在黑暗中生活的孩子,他們或許平時沒有被善待、沒有友善的家庭環境,甚至發生了各種無法說出口的事,我希望某個故事能進入他們的心,即使只有一本書的時間也好,在那短暫片刻,他可以感受到愛與關懷、被同理。

抱持著這兩點期盼,我在選書時,會思考教室裡的孩子可能有什麼處境、煩惱、該思考的事,有沒有可能讓他們相信未來有更理想的世界,而且他們能參與其中,一同打造,然後一起接住更多不同的孩子。 

有些說故事志工比較在意秩序,喜歡使用強調品德的繪本,還會不斷提問確認孩子「學到了」,也使用計分等小技巧。我的習慣則是,把晨光說故事30分鐘,當成孩子一週內唯一可以放鬆、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不想聽都可以、沒有反應也沒關係的重要空白時間!所以不做要求,有人想說話就舉手說,我會盡量讓想說話的人都說得到(真的很難,幾乎每個人都有話想說),但也會提醒孩子,當他們說的話多,代表說故事的時間變少,還是要留點時間給我。

坦白說,這種做法會讓說故事過程全班很鬧很吵,有時吵到我也講不下去呢(哭),但轉念一想,誰說講故事時必須安靜無聲的傾聽呢?孩子因為故事情節熱絡互動,對我來說,是比安靜更好的回饋,我在意的不該是故事有沒有說完,因為我的認識是陪伴孩子,讓他們感覺到有個成人信賴他們、尊重他們,他們的心被好好的陪到了。

好啦,以下進入正題。

選書原則

分四大類:家庭、兒童生活、社會議題、時事,以下就我曾推薦、使用的繪本來作介紹。

兒童生活類

剛開始講故事時,志工都會選擇家裡原有的繪本,一來比較熟悉,而來省去找書麻煩,但家裡的繪本常常是配合孩子的成長所添購,有時就會選到比較幼齡的寶寶書,或是很多人都讀過的熱門繪本。我建議志工還是要花點心力,多運用學校或社區圖書館借一兩年內的新書,最好是連自己孩子都覺得新鮮的書,而且起初盡量搭配孩子的喜好,讓他們覺得聽故事超有趣的!

例如這本《為什麼地球不會被大便淹沒》,會讓全班轟動!內頁介紹了各種動物的大便,天空、樹上、陸地、水裡都有喔!



同時間,我搭配了這本《你會上學校的廁所嗎?》對小一生來說,上廁所是第一關大魔王呢,這本可愛的書同理了他們的害怕,教正確的腳踏姿勢,還有大便沾到馬桶怎麼辦...絕對不是落跑啦!

 

家庭類

爸媽是孩子喜歡的主題之一,但我避免挑選歌頌父母真偉大的繪本(看到那麼多不當管教或虐兒案、疏忽照顧,真的很難相信無不是的父母),我盡量挑選讓孩子覺得「我家就是這樣」的父母繪本。宮西達也一直是兒童界紅人,這本《爹地超人》第一頁就讓小孩大笑了,誰家的爸爸不是這樣啊?


《魔法糖果》是非常可愛溫暖的繪本,敘述一名小男孩吃了糖果後,能聽到他人的心聲。



我先一鼓作氣唸完這些爸媽每日必說台詞,講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在唸什麼了啊!

可是啊,吃了糖果以後的小男孩,聽到的爸爸心聲,是這樣呢。

《我的爸爸是大壞蛋》是我們家的愛書,想想看,你一直覺得爸爸應該在做一些了不起、厲害的事,但某天發現自己其實誤會了爸爸的工作...


如果母親節你非得選一本媽媽繪本,那麼我建議《我媽媽才是超級英雄》,因為裡面形容的媽媽模樣實在太好笑、太真實了、也太普通了啊!



有些孩子很抗拒上學,是因為相信被留在家裡的妹妹或弟弟,正在玩自己的玩具、獨享父母的疼愛,雖然自己不討厭弟弟妹妹,但要說喜歡,又覺得他們很煩人呢!這本《我的妹妹》說出了大家的心情,包括生日蛋糕上的蠟燭永遠是被弟弟妹妹先吹熄這件事。

姊姊妹妹哥哥弟弟就是和朋友不一樣,但是沒有誰比較或比較不好,就是不一樣而已。

校園生活

大概到學期中間,可以隱約觀察到,有些孩子仍然非常害羞,下課時也沒有和其他同學互動,靜靜留在自己位置上發呆或看書。我選了《我和怕怕》,故事敘述一名小女孩來到新學校上課,她那看不到的小夥伴「怕怕」總是要她別和其他人打招呼,自己一個人待著就好,而她的「怕怕」體型也愈來愈大……。


另一本是《小孩也會有煩惱》,別小看孩子,每天要在學校、補習班或安親班待上一整天,就算回家也不見得都是快樂順心,真的有很多煩惱呢!這本書用一個小小的疙瘩比喻成說不出口的煩心事,我喜歡這本書,因為沒有勸世要小孩擺脫煩惱或是跟成人傾訴什麼的,而是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煩惱,但是沒關係,正視自己的煩惱,接受自己有煩惱,然後和煩惱共處,這樣就好。

比較敏感的志工,應該能在每場孩子的討論與反應中,注意到班上是否有「容易成為霸凌對象」的孩子,可能是比較胖、衣著比較不整齊、反應慢、或是性別氣質明顯不同於其他同生理性別的孩子。我的作法是立即中斷那些嘲弄玩笑,認真地告訴大家不該如此,然後再私下與導師討論,希望他能特別留意。

如果我能有更多時間介入,會有比較細緻的處理方式,去了解、去談、去討論語言的意義,但在那短短的半小時,我能做的很有限,但至少要讓捉弄別人的孩子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對小小的惡意視而不見;也想讓被欺負的孩子知道,不是每個成人都會裝作沒看到,他可以拒絕、反抗、要求保護。

推薦這本《不是我的錯》,「不關我的事」、「我沒有看到事情經過」、「我很害怕又幫不上忙」、「我一個人也沒辦法阻止」……,書中每一頁都是不同孩子的一句話,14個孩子各自有不同的理由或原因,沒有阻止霸凌的發生,甚至自己就是加害者。






在期末考結束後,我發現家長社團一直在檢討孩子粗心、成績差,或是想和老師討分數,可以猜想到,這段時間對某些孩子來說一定很難熬!所以準備了這本《我是獨特的》。這本書的可愛在於,孩子的獨特不是特別聰明、高、體育好、跳舞第一名,而是容易被蚊子叮咬、升旗時容易昏倒這些小事(糗事),告訴孩子你再平凡普通,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蠟筆小紅》也一樣好用喔!

看看這些閒言閒語!

整本書其實都沒有說到「性別」,但十分契合時下討論的多元性別認同。我們看到一個人的外在,就是他真實存在嗎?每個人都可能是對自我產生懷疑的蠟筆,在「被期待」與「自我摸索」間拉扯,每個人也可能是講閒話或放馬後炮、錦上添花的雞婆文具,或者是具備能看見他人真實特質的能力。

不管男孩女孩,都應該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大家還記得婦女節的由來嗎?學校似乎沒有在特別介紹這個節日了,但婦女節可是攸關世界女權進展的重要節日喔!我選了小孩最容易產生興趣的「女醫生」來談這個主題,問大家,為什麼190年前的美國沒有女醫生呢?小孩回答:「女生比較笨」、「女生技術不好」、「女生不夠強壯」,但孩子其實都有被女醫生看診過!才七歲的孩子,性別刻板印象卻已經成形。 

我的身體我作主

孩子的身體界線由誰決定?雖然近年兒童性侵害防治似乎很受重視,但我不覺得成人因此比較重視身體界線的議題,仍停留在小孩要學會「小心壞人」、「保護自己」的舊觀念,可是孩子如果連自己的身體界線都無法由自己決定,要如何知道何時、為何要保護自己,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孩子的身體不是一張地圖,不能簡化的說不能摸這裡那裡,因為觸摸者的身分、觸摸的時間和場合,都會改變孩子的想法,重點應該放在,當孩子拒絕,他就該被尊重。


問題重重的公主故事

傳統公主故事中的繼母、壞姊姊、惡巫婆,就是在製造對女性的仇視,還有對勞動價值的鄙夷(灰姑娘),大家可以盡量去翻轉,也可以直接使用各種已經出版的翻轉童話。

例如穿著紙袋的公主(紙袋公主)
例如《頑皮公主不出嫁》

還有《灰王子》

但我現在更愛的是這本,想想看,要照顧77個小矮人!
講77個睡前故事!
白雪公主很快變成這樣!

《不一樣的仙度瑞拉》也一樣有趣
舞會上遇到糟透了的王子該怎麼辦?

偶爾,你也可以加強一點孩子的人權觀念,《誰都不准通過!》利用書頁設計玩了小遊戲,全班學生忙著對照下一頁出現哪些角色、上一頁的人物現在又在做什麼,就夠好玩了。可以順便搭配《沒有為什麼》,這句話是孩子常聽到的一句話,大人總是用來敷衍孩子呢,可是這本書就是一直問,「沒有為什麼」到底是為了什麼啊?






細菌都是敵人嗎?

在台灣疫情稍緩,故事志工又要入班講故事時,我一直想該講什麼才好,那時兒子常常在家說,學校播放了什麼防疫影片,細菌很可惡、疫情很討厭等等。我才發現,為了讓兒童了解防疫的重要性,學校以故事、圖文、短片等宣導形式,讓細菌突然間成了十惡不赦的壞蛋,但其實不是啊,這個地球有很多好菌跟人類生活在一起呢!所以我唸了這本《不要舔這本書》。

想像一下這是你牙齒放大超多倍...

建議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補充這本《細菌好朋友》,生動有趣的介紹,小一生也能理解喔!

關於說故事的幾點提醒

請大家以支持、開放的態度與孩子討論故事內容,什麼都可以講(只要不是對同學人身攻擊),讓孩子放心在這珍貴的30分鐘,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有時孩子會比較卡,可以嘗試提問、自問自答,請自己的孩子當暗樁,幫助其他孩子開口,孩子的答案常常很有趣,能跳脫成人習慣的思考模式。

另一方面,故事志工要提醒自己,沒什麼任何事是理所當然,家庭組成不會全班都是一父一母的核心家庭,父母也不見得都很慈愛,職業沒有高低之分,孩子的父母可能從事任何你想都沒想過的工作,若你選的故事是如果不用功、不勤勞、不夠努力,就會做...工作,勸你最好立刻把書收起來不要讀了。

此外,尊重孩子的個人特質,許多繪本故事導向是讓內向的孩子變活潑、粗心的孩子變得細心,隱藏在故事裡的就是某些特質是較差的,但沒有一個特質是不好的!內向的孩子或許有能敏感察覺他人的情緒,粗心的孩子可能有爽朗性格,請不要在說故事時,自以為是的「導正」孩子。我也非常不喜歡某些情緒繪本,例如《愛哭公主》和《生氣王子》,除了性別刻板印象嚴重,也貶低了哭泣、生氣等情緒,繪本的功能,應該是讓孩子認識情緒、了解情緒從何而來,並能與自己的情緒共處。

簡單來說,入班時間雖短,但家長志工開口前要先想過,自己講的任何一句話(包括玩笑話)會不會傷到某個孩子。唯有做到真正的尊重,才能讓孩子自在表達真實感受,然後看見彼此差異,並抱持尊重。 

其實七、八歲的孩子都已經有了各種刻板印象,要靠短短故事時間全盤逆轉,是不太可能。但我還是相信,繪本會帶給孩子聽故事的樂趣,也會教你(說故事的你沒錯)認識自己、看見世界多元的可能。

補充:性別閱讀與思考

今年九月,全國家長都認識了《國王與國王》這本繪本,如果你有雄心壯志,可以嘗試講些性別教育繪本,不過我建議先與班級導師聊過,確定他願意支持你,同時利用生活課支援你,讓孩子對性別意識、性平教育有更深層的認識。如果老師考量到可能有家長反對,感到遲疑,也不需要因此為難老師,或是把老師打成「另一派」,我認為性平教育是秉持溫柔又堅定的立場,即使不使用特定的性別繪本,在講其他故事時,一樣可以傳達理解、包容、平等、尊重差異等重要價值。

以下是我從2017年開始在博客來OKAPI 寫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專欄,給願意帶領孩子進行性別閱讀與思考的朋友參考。

👩‍👦〈媽媽,你的雞雞不見了?〉
《有什麼毛病?》、《媽媽生了一顆蛋》、《媽媽沒告訴我》、《種子寶寶》

🤷〈孩子自慰讓誰崩潰?〉
《不可思議的你!》

🙅〈男生女生有差嗎?〉
《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奧力佛是個娘娘腔》、《威廉的洋娃娃》、《My Princess Boy》

👩‍🚒〈被火龍綁走的王子,就讓公主來拯救!〉
《紙袋公主》、《頑皮公主不上學》、《頑皮公主萬萬歲》、《頑皮公主不出嫁》、《灰王子》

👶〈摸一下不會少塊肉?我的身體我做主!〉
《家族相簿》、《你可以說不:保護自己遠離傷害的繪本》、《不可以隨便摸我!》、《不要親我!》

👩‍👩‍👦👨‍👨‍👧👨‍👩‍👧‍👦〈你的、我的、他的家庭都可愛!繪本裡的「多元家庭」〉
《我的媽媽真麻煩》、《媽媽的紅沙發》、《大猩猩》、《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我有兩個家》、《你還愛我嗎?》、《好事成雙》《晚餐前五分鐘》、《你來了,我們就變成一家人》、《一家三口》、《為什麼你有兩個媽媽?》、《為什麼你有兩個爸爸?》、《阿肯的歡樂之家》《各種各樣的家:家庭大書》

👭👬〈性平教育讓身為父母的你難以啟齒嗎?〉
《蚯蚓愛蚯蚓》、《Heather Has Two Mommies》、《爸爸的室友》

〈男生穿裙子,不可以嗎?〉

〈多元不是髒字,保守團體為何要怕繪本《國王與國王》?〉
《國王與國王》、Heather Has Two Mommies、《她有兩個爸爸》、《胡利安是隻美人魚》、《蠟筆小紅的煩惱》


讀完這些書,你會發現,沒有什麼「單純的同志教育」,沒有什麼書會讓孩子想扮裝、變成同性戀,只有性平教育,只有一群優秀的創作者想讓孩子知道「悅納自己,理解他人」,這種如此簡單、大人卻很難做到的事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