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家長,性教育的基礎是零,對性充滿了膽怯與羞恥,明明發現孩子對性的好奇,卻選擇無視或喝止。該如何協助他們改變想法,讓性教育從家庭教育開始扎根呢?我尋覓許久,終於在《#爸媽的第一本不尷尬性教育指南》找到答案,本書涵蓋了兒童性教育的每一個要點,而且充分站在孩子的角度,向父母「諄諄善誘」,因為改變大人的觀點,才是推行正確性教育的關鍵。
家長要先認同「#性很自然」,拋下「性是危險又下流」或者「性是美好崇高」,如此,與性有關的月經、性愛、戀愛情感等,也是「自然的事情」。所以「性」不是專屬於大人的事,當孩子對「性」表現出好奇時,就是進行性教育的好時機。
本書建議,最晚一定要在小學開始進行性教育,因為孩子準備進入青春期,第二性徵逐漸發育,身邊朋友開始談戀愛,同儕間在意起外表,孩子也因為自己身體的變化,對身體、戀愛、性關係、懷孕、自慰、性的影片書籍等充滿興趣。此時成人務必以大方自然的態度,讓孩子認識「性」,並建立「所有性別都是平等的性價值觀」,這個觀念,將會成為孩子的重要後盾。
1.性的對話建立在親密感跟信任感的基礎,父母是最適合的對象。
2.爸媽要改變對於性的態度,不表現出負面感受。
3.將兒童排除在性之外的觀點,會成為跟孩子談性的最大阻礙。
4.性教育是全家一起來,父母要有共同的教育目標。
5.用詞正確,觀念才正確,不要讓小孩覺得生殖器是必須隱藏的。
6.性別刻板印象,會剝奪女孩的主體性、助長男孩的暴力。
7.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給孩子「剛剛好」的性教育。
8.讓性成為日常對話,孩子遇到相關疑問時就隨時有人可以討論。
9.尊重孩子也有不想聊的時候,明白「也是會有這種狀況」。
10.身體界線與年紀、社會地位無關,是每個人都人得到的尊重。
讓我驚艷的是,本書提出非常細緻的反思,讓讀者重新建立性價值觀。例如,因為孩子生氣,就問「你青春期嗎」,其實就像問女性「你月經來」一樣,只是拒絕理解孩子不同的想法。當兒子夢遺、女兒來月經時,爸媽不該說:「小心不要讓人懷孕了」或是「你變成女人了」,因為夢遺只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而 #女性即使沒有月經也依舊是女人。
此外,對於是否除毛、穿內衣,書中也一再追問,為什麼一定要除毛才是禮貌?如果不穿胸罩會讓人尷尬,男性為什麼不用穿內衣?藉由這些思考,作者帶出女性身體始終被以「性含義」的視線觀看,身為父母的我們,有責任讓孩子認識多元的生理用品與內衣選擇,也要確認孩子獲得正確適當的性教育知識,#建立平等的性別觀念。
如果你是擔心孩子交男女朋友、偷偷網路交友的父母,也可以參考書中關於性暴力的提醒,讓孩子知道「只要是有點不自在」就是性暴力,喜歡(或愛)絕對不是施以暴力的理由。最重要的是,光是「保護自己」並無法杜絕性暴力,最徹底的防治措施,就是「#任何人都不要變成加害人」,當孩子知道何謂尊重彼此,才能學會察覺「原來對方覺得不舒服」。
現在,就從簡單的部分開始,比如,安排家庭活動時,也將家中女性的經期列入考慮的因素;和孩子聊聊自己的戀愛經驗,爸爸第一次夢遺、媽媽的初經體驗等,還有關於懷孕/避孕的選擇。只要我們願意改變自己對性的想法與表達方式,孩子們的生活就會截然不同,請一起改變孩子未來的世界吧!
《爸媽的第一本不尷尬性教育指南》是我第一次遇到整本都很贊同的性教育書籍,建議每個家庭、每間教室,都要有一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