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我們也可以讓性暴力受害者,不會一輩子都「不會好」

當我們討論性暴力的案件,很容易強調受害者的傷痕與絕望,例如形容受害者一生就毀了,這一輩子都不會好,希望大眾重視性犯罪的惡劣與嚴重性。

我想說的是,受害者的創傷大小、記得這件事好幾年還是一輩子,都不會改變加害者犯罪的事實。如同有些加害者親友會說「不是故意的」、「只是喜歡但表達錯誤」,故意或無意,也不會改變犯罪、傷害對方的結果。
受害者有各種不同的樣態,可能與過往自己的處境、他人怎麼看待自己、自我價值的建立、以及旁人的支持等等多種因素交織而成,有些人能當下就暴怒,有些人猶豫幾日幾週才說出來,有些人至今保持沉默。但是,這都不會影響犯罪的事實。
我們可以這麼做,去揭露加害者的行為,去詳述犯罪的真相,但不需要去強調,受害者墜落於地獄的谷底,因為我們也必須把他接好。
我想再推一次韓國小說《有真與有真》,作者在身邊女性遭遇性暴力案件時,撥電話給諮商中心,學習到:比起「深究受害者的傷痛」,旁人更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反應,讓他知道「不是自己的錯、愛始終都在」,後來受害的孩子終於能視之為如同玩耍時跌倒的意外,不說根本不會想起來。
是的,沒有任何傷害比失去生命更嚴重,再大的傷口,只要細心呵護,都會有復原的一日,或許一輩子帶著傷疤,但不會一輩子流血流膿,關鍵在我們給予的支持和陪伴,合力促進社會性平意識的進步,讓性暴力發生的可能降至最低。我們的善良與體貼,不是要為加害者留一口飯吃,是要讓受害者知曉,他沒有錯,他的復原不會讓這件事無疾而終,我們會記得加害者的模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