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較意外的是,「承擔他人情緒」成了這麼容易脫口而出的詞嗎?我告訴他,現代爸媽看多了親子書或教養文,這類用詞變得非常常見,爸媽常常這麼對著自己的孩子說呢!
如果是我帶著孩子排隊,心裡覺得不耐煩,與其告訴別的家長「快點解決你的孩子」,我想,我會專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告訴他現在是怎麼樣的狀況,我們可以換個東西玩,也可以繼續等,去同理在眾人的壓力下,盪鞦韆上的孩子會是什麼感覺?為什麼越緊張越不願意離開?與其當著小孩的面抱怨事情,我比較想「談論」這件事。
「我不想承擔你的情緒」,說起來真的很暢快,但如果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在某些關鍵時刻有好好地被承接住情緒,會不會在未來某些關鍵時刻,他比較能夠生出一點餘裕,嘗試去承擔他人的情緒?會不會有些人一直被拒絕承接自己的情緒,久了,他的情緒始終沒有出口,從來沒有人試著接住過他,沒有人會願意承擔自己...成為壓倒他的最後念頭。
--
[這樣子比較好帶]爸媽所做的所有事,常常只是為了讓小孩比較好帶,例如多餵一點配方奶,讓小孩哭到自己睡著,能不抱就不抱,各種從長輩那流傳下來擔心寵壞孩子的說法,都是希望小孩以後可以比較好帶。所以甜蜜如燦燦在他人眼中其實很難帶,幾乎無法離開媽媽,夜裡起來至少三四次,整天全母乳全親餵。
嬰兒夜奶、討抱、愛哭、黏媽媽、吸奶太久,被認為不好帶,那意味著我們認為嬰兒的情緒與行為並沒有表達出他們真正的需求,只是在鬧脾氣而已;或是我們可以訓練嬰兒的行為模式,好讓他帶來的生活干擾是最少的 。
嬰兒時期過後,幼兒開始有了脾氣,很難溝通怎麼辦?就是威脅利誘恩威並濟,處罰讓孩子知道成人的界線與規矩。學校也有所謂比較好帶的學生,不是功課特別好那些,是比較聽話表現中規中矩的孩子;然後我們也會希望有比較好帶的屬下,比較沒意見的伴侶,再生下比較好帶的孩子......。
孩子一定要好帶嗎?我們往往把不好帶的狀況稱為trouble2、terrible3,四歲後丟到幼兒園讓老師去煩惱,青少年又會有叛逆期。可是孩子只是(用各種讓成人苦惱的方式)表達幼兒的特殊需求和不同於成人的意見,那些他們正常生而為人就該有的獨立思考罷了。但我們常常用叛逆期來解釋這一切,代表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會過去的階段,孩子終究是會變得好帶的。
這感覺和用經期症候群去解釋女性情緒有關,經期症候群確實存在,但不代表可以以此忽略女性的情緒表達,或是把一切的狀況都推給荷爾蒙。基本上,男性帶來的社會問題戰爭與災難也沒有比較少,老人更沒有比小孩好帶。其實我常常覺得老公超不好帶,明明他睡過夜也吃得很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