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

如果現在放棄期末考,就開始放寒假了

看到臉書上一句話「如果現在放棄期末考,就開始放寒假了」,立刻發現自己早上正是這樣勸澄澄不要去上學

😆
明後天是期末考,從上週開始,代課老師(澄澄導師請假兩週)就以每天考國數+放學作業再一張試卷的方式,讓這些孩子複習、練習答題。我覺得很煩,之前導師比較有策略,會帶些遊戲或是不同的複習方式,現在每天,是每天考!回家還要寫較以往兩倍的作業量,澄澄當然可以不用寫,但他想每天去學校,所以他願意寫。
我仔細地問他為什麼要上學,上課又不像以前好玩,昨天還被暫停下課,他說 #所以今天要去下課
這什麼理由?明明在家玩更久。我還發現他誤會了下課時間,他以為的20、30分鐘下課,其實是10、20分鐘。過程中,澄澄常常反射回答不知道,讓我有點火大,後來拿出課表,慢慢問他整天打算做什麼,才漸漸理解他的想法。
上課考試很討厭,但同學有很多小動作看了就好笑。下課時間雖然很短,但一起玩很有趣,感覺就很長,他最近和幾個容易被欺負的孩子組成小同盟,常常玩鬼抓人,放學時也會打打鬧鬧很開心。
釐清想法後,我拍拍他,祝他今天玩得開心,一切順利。我想到一些關於體制教育的批評,覺得受到限制的學生得到一點甜頭就會很樂,不知道不受限制(例如自學)一直都很爽(自主)。但那些屁話我已經覺得膩,澄澄的想法受到尊重,他的選擇不受阻礙,藉由一次次提問,幫助他梳理想法與感受,是我們能做到的支持。
--
我會開始阻止澄澄上學,主要是澄澄的代課老師用打小報告維持班級管理(孩子們稱為 #告老師),好像集滿幾次打小報告,就可以蓋章,章最多的孩子,代課結束前可以抽獎。
澄澄上週告老師四次,週一三次,大概是同學罵髒話、丟垃圾到地上,有嚴重的也有無聊小事。我聽了不太舒服,告訴他,傷害到自己或別人的事,他知道要跟老師說,這樣很好。但有些事就不一定了,例如看到垃圾可以撿起來,也可以叫同學不要亂丟。如果什麼都告訴老師,那麼同學間相處很不舒服,老師也會分不清楚事情輕重啊。
看到他一知半解的模樣,我舉例,「你在走廊奔跑,也不希望同學告老師,如果大家為了蓋章去告,你會怎麼想?」他說:「我不會在走廊跑步,就算跑步我也不會被發現的!」嗯,搞錯媽媽的意思了😂

欺負人的孩子總以為在玩遊戲,不知道被欺負的人其實不想玩

澄澄幫我們更新了班上的生態近況。

常常被欺負的幾個孩子(包括澄澄)組織起來的小隊伍已經成形了,他們會在下課時有默契地跑到abc三人組討厭的某球場玩,這是他們的秘密。曾經有一次被發現,結果被欺負的孩子被打了,澄澄當時跑得快,逃過一劫。
我問他怎能不跑回教室跟老師說,他說不能,因為abc隊伍人多,除了到球場找麻煩的人,樓梯、教室外都有把風的人,看到有人奔回教室找老師,不是阻擋,就是搶先告狀,老師會變成兩邊都罵。澄澄強調真的發生過,所以他不想去告訴老師,他就是躲在旁邊看。
我又問,這樣不會每次都玩得膽戰心驚嗎?很怕被發現?他說不會,因為+1女孩已經脫離了abc,不但不再取笑自己的性別,還會因為abc對她沒有戒心,讓她參與下課時間的討論,她會記下abc要去哪裡玩,告訴班上其他小團體,讓大家都能避開。(好厲害,但是也好讓人擔心)
+1女孩,已經融入被欺負小隊,還帶來了另外兩個曾經取笑他們的同學。我告訴澄澄,如果這些男生又欺負你們,一定要馬上阻止,趕走他們😆
聽著這些過程,我覺得小孩上學真是叢林野戰,要鬥智鬥勇。澄澄難道不會覺得很累嗎?澄澄說完全不會,因為每一天如果有玩到,都會很高興(人天生的冒險感?)如果被發現了,必須逃跑,他也覺得興奮,還規劃了兩條「逃生路線」,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這些事對他來說(在被抓住或被打之前)都很好玩。
澄澄也有自己反抗的方式,abc在走廊奔跑追逐同學時,會遇到登記姓名的高年級糾察隊,abc會亂說班級座號後落跑。悄悄跟在後頭的澄澄,會去告訴糾察隊。我覺得這麼做風險很高,被發現就完蛋啦,但澄澄好有自信。
我提醒澄澄,秘密球場遲早會被發現的,被欺負小隊人數增加中,這麼多人下課同時消失,很容易被追蹤到,他要有心理準備。還要知道,除了第一時間跑掉保護自己,也要照顧朋友,不管老師會不會兩方處罰,都要馬上回教室通知老師。
如果學生都想著怕被老師罵而不說,那小小的欺負,也會變成大大的霸凌。
因為欺負人的孩子總以為在玩遊戲,他們不會知道被欺負的人其實根本不想玩。
--
今早上學前,澄澄剛好要我讀一篇「為什麼男生都那麼白癡」的文章給他聽,談的是中小學男生在學校裡的惡作劇行為。我解釋,這些人其實很在意不和他們玩、卻又能玩得很愉快的同學們,但他們不知道怎麼做,只好想辦法說髒話、比中指、罵女生、取笑瘦小的男生,來吸引大家注意,告訴他們 #我們在這裡快注意我們,澄澄說沒錯,全班真的最注意他們!連他們不來上學時,大家都會情不自禁望著空空的座位呢。
他問,這些人如果要吸引注意,為什麼不是好好讀書、畫畫、運動或幫班上做事,用其他方式表現呢?
我想澄澄長大過程會知道,不只是孩子,忙著大吵大鬧、講酸話吸引眾人注意的成人也好多,這也是某一種人格特質吧。

小學生的零用錢思考

小一聯盟早上有個媽媽先問,孩子偷帶自己的存款去安親班,被發現後,媽媽考慮每天給他十元。另一個爸爸馬上分享自己用app建立的發錢制度,除了常見的家務,也包括「做爸爸/媽媽/哥哥希望我做的事」就可以得到錢。

我覺得「做別人希望我做的事」就可以得到錢,是蠻危險的一種價值觀。做家務拿錢倒是有多元思考,有人認為家事就是一起做,有人認為鐘點打掃亦收費,也有網友認為正因長年家務是無給職,家庭主婦才被認為是米蟲,我想這幾點都可以和孩子好好討論。
我的想法是,家庭主婦做的不只是單純家務勞動啊,是運轉整個家的ceo。家務勞動是全家共同分攤,時時調整比例,互相幫忙,不是分配好了誰做誰不做,也不是有錢才做、沒缺錢不想做。但主婦的工作包括更多動腦與心力的部份,好讓整個家運轉在軌道上,雖然沒有每月25入帳的金錢收入,但不用在職場上班也能吃飽穿暖皮包有錢,這也是收入的一種。
目前七歲兒子做的家務有擦地(家裡地板分成五塊區域,他可以自選一塊)、折衣服,收拾玩具已經不是家事,是他內化行程。上小學後,用餐完畢他會把碗筷收到流理台,杯子自己沖水洗起來。最近放寒假,每天洗澡時順便刷浴室磁磚,他和三歲妹妹都做得很好。
當然小孩做家事一定會拖延跟抱怨,不要因為這樣罵小孩,因為大人也會😂,假裝沒聽到就好。不過完成後,我會馬上大大讚美他們,比起批評哪裡沒做好,我更開心他們長出能一起運轉這個家的能力。
--
至於零用錢,我覺得爸媽如果給十元零用錢真的別鬧了!連養樂多都十元耶...沒有辦法花的錢不是零用錢,自己試試看帶著十月去便利商店走一圈,想想孩子內心的感覺。
不如一週給孩子50-100元,讓他自己決定如何使用或儲蓄。把零用錢視為數學+生活管理+理財學習,是很值得的投資。
我們從兒子大班開始每週100元零用錢,當週有因孩子要求買玩具或是他想要的東西就不給,女兒三歲也有50元。孩子很厲害,一開始確實可能亂花,但也知道儲蓄的優點,好幾次存到上千元喔!孩子們很想喝珍奶時,會兩個人湊錢合買一杯,或是買自己想要但媽媽覺得沒必要的可愛文具。寒假一開始,兒子就因為要送生日禮物給朋友,痛快花了一千元,幾乎是他存款4/5,我覺得非常了不起,如果是我做不到🤣🤣🤣
當然兒子也會有缺錢的時候,他會請我們拍照價格,然後自己慢慢算零用錢,真的是很好的學習,比讓孩子一直覺得自己沒錢、羨慕其他孩子可以有買東西的餘裕,我想是這是更正向的心態。

不要再怪孩子被罵時態度不好了

睡眠充足真的很重要,進入寒假以後我每天力求睡飽,昨天十點半跟著孩子躺平,一口氣睡到早上七點,真不想開學回到早上六點多起床的生活。

昨天我帶著燦搭公車進出台北城,回程燦踢翻我特地放在地上、用包包確實架住的飲料,我們坐在前方博愛座,飲料隨著車子前進往後門流,我很緊張因為不是一兩滴,是涓涓細流的程度,但身上僅有的衛生紙和講義都拿去壓住水了,而且包包底部也都是飲料(倒)
發現的阿姨勸我沒關係,旁邊的阿婆卻很不爽,大罵我沒公德心,怎麼能沒有關係、大家會踩到啊!我當下也很不高興,反問她,我不是正在清理嗎?是手邊真的沒有更多紙巾或抹布拖把,沒有東西妥善清理,為什麼要這樣說話,罵別人沒有公德心?
這段過程燦燦很不安,一直拉著我跟著我在公車上晃來晃去,兩位女士拿出整包紙巾給我,要我快帶著孩子坐好,司機也說到站他會清潔,阿婆還低聲碎唸,我抱著燦燦坐回位置,心裡很嘔又不爽,但知道不能怪燦,就是發生了倒楣事。下車後我帶走所有垃圾,真心誠意跟最開始和我說沒關係的阿姨致謝,她安慰我帶著孩子出門就是各種意外都會發生,不要放在心上。(人這麼好!)
我跟傻乎乎的燦說明她的無心舉動讓媽媽被罵了,飲料也沒了,然後趕去學校接澄澄。結果澄澄劈頭第一句話就是怪我為什麼那麼慢!
我馬上原地炸開,很不爽地跟他說,我沒有比較慢,是營隊都會提早讓他們在校門口等,但我明天可以更早一點,可是我不喜歡一見面就被罵,而且他根本不知道我和燦剛做了什麼、經歷了什麼,我覺得很委屈。澄澄聽了以後,小心翼翼說,「媽媽你昨天更慢,今天已經比較快一點了。」對於他能馬上換句話說,我雖然還是不爽,但感到安慰多了🤣
回家後,我告訴老公,人被罵的時候,防衛機制會馬上啟動,不可能態度好的,幾歲都是,什麼先同理對方、復述對方的話,都是屁!那是因為我們平常對話的是孩子、是沒有太難堪的處境,我們處在一個權力高處好嗎?今天我們被陌生人在公開場域責罵時,就是會火山爆發,所以,不要再怪孩子被罵時態度不好了,不可能有好態度的,我今天切身體會了。重要的是,態度不好的當下,我們可以做什麼讓狀況好轉一點。
在這一刻,我超能同理澄澄。
睡前,澄澄告訴我,營隊幾個孩子特地跑來笑他作品不好看(這些孩子怎麼回事吃飽沒事?)
我和他確認,「你喜歡自己的作品嗎?你覺得他們的話會影響作品好壞嗎?你心情如何呢?」他還是很愛自己的作品,也非常滿意,但討厭被幾個人圍著取笑。我說ok那就是媽媽出動,馬上傳訊息到社團群組,請老師今天處理這件事,也讓家長們稍微有點提醒,你家的小寶貝在外頭可能是小討厭。
最後我告訴澄澄,接下來再有任何人說別人的作品醜,就告訴他,說別人醜的人心最醜。

一百萬個親親簽名版售完

 #一百萬個親親》預購起跑的11天,博客來200本簽名書售完了,第一波說真的都是親友支持,超感謝大家讓這本書在預購榜、新書榜都維持了幾天的可見度。現在博客來銷售的是無簽名版,銷量統計歸零計算,有種短跑結束,開始馬拉松長跑的心情,我一方面希望賣得不要太差,一方面期待這本書能長長久久,有人想到朋友要生孩子了,考慮送本繪本,會想到這本書。

慶祝簽名書售完,跟大家分享我最喜歡的一頁。有來過我家的朋友應該都認得書裡這個角落,插畫家說她畫圖的一年,彷彿跟著我們家生活一年,我相信,因為她知道這面牆對我們有多重要,連牆上的畫,都是孩子真的留在牆壁上的塗鴉/貼紙。所以澄澄對於「自己的畫/貼紙被畫在繪本上」感到非常神奇、得意。

期待兒童性教育,能夠更關照我們的男孩

今年二月寒假的閱讀計畫,我訂為 #孩子的性教育,雖然這兩年我一直在介紹相關的繪本,也面對面與一些成人做宣導,孩子對於這些名詞已經不陌生,但二年級班上出現各種關於性的揶揄和取笑,還是讓他感到困惑,所以我希望能趁這個長長的假期開始這個教學計畫。

關於性教育的繪本很多之前我也介紹過,我挑選作為起步的是「啊!原來如此:性別與身體」,這本繪本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性器官的介紹,第二部分是關於性行為還有懷孕的過程,第三部分則是情感教育。繪本蠻厚,但有一半的內容是給父母的別冊,引導父母要如何做更仔細的講解,我覺得對於性教育陌生的父母來說是很好上手的一本書。
第一天講解性器官的時候我們就講到:男女性器官的差異、月經、勃起與射精,澄澄讀著繪本很輕鬆,也跟我談了他自己的身體經驗,我們同時討論班上男生為什麼老愛用雞雞開玩笑。第二天講解性行為也說了懷胎九月、寶寶、臍帶、胎盤和子宮間的關係,偶爾會講一些好笑的(例如胎兒其實會喝到自己的尿)。
今天看到月經一姐凡妮莎分享她的子宮模型,我們決定利用黏土自己做做看,我一邊做澄澄一邊幫我修正形狀,還告訴我這個月他想要從右邊的卵巢排卵(有沒有很專業,他知道一次只有一邊!)精卵大小的比例我們沒有辦法做得很好,讓他不太滿意,不過後來他動手製作陰莖,形狀捏得很好,我們都覺得做得不錯!
性教育我覺得無論男生女生都一樣重要,而且過去我們大多著重於不要取笑月經或是讓已經來月經的女孩覺得尷尬跟羞恥,但是,其實很多國小男生在校園活動會不自覺勃起(還很常見),高年級後也會射精(夢遺或想自慰),他們其實也會感到尷尬、自我厭惡,但是整個同儕氛圍都在把這件事拿來說笑的時候,其實男孩更沒有機會如女性得到細緻的關照與討論空間,導致他們對性懷抱著各種想像。
我期待兒童性教育,能夠更關照我們的男孩。

給孩子們的未來期待

對澄澄,我希望澄澄去感受生命,快樂的事很多,不快樂的事也很多,也許會互相消抵,但是在那之後,可以再為自己創造一件快樂的事,愉快地生活。

對燦燦,我知道在台灣、在這個世界,生為女性會有許多不得已與不愉快的時候,學校或職場上關於性別的嘲笑,社會上與自己相關或間接相關的性別歧視,甚至是自己給自己的框架。但媽媽希望,燦燦能學會為自己活,不用怕別人不愉快,你只要能讓自己開心就夠了,一定要成為有能力對自己好的女人,一直能這樣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