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樸門都市農耕課(2)--區域規劃

蘋果樹、木棚子、一隻狗,要怎麼安排他們?我們的規劃是這樣的:蘋果路的樹枝用來蓋一座斜屋頂的木棚,斜屋頂上挖溝槽,雨水可一路往下流,正好用來灌溉蘋果樹,蘋果樹的落葉、來不及採的蘋果,就是他自己的堆肥。狗狗住在木棚子下,守衛蘋果樹,順便幫蘋果樹施肥,而人類呢?坐在木棚子下乘涼,旁邊以蘋果枝條釘起的箱子裝滿了正熟的蘋果,蘋果樹擋住了炙熱的陽光,吹過來的微風有蘋果香味呢。


這是第二堂課所學習的區域規劃,先觀察、了解你的土地,再決定你要怎麼生活於其中,可以將人為破壞減至最低。

樸門的三個倫理,earth care 、 people care、fair share,也是我心中的理想生活準則。

進行區域規劃時,「觀察與互動」最重要,我想到家裡的陽台,搬過來後,之前種得漂亮的盆栽都不綠了,垂頭喪氣樣,原來這裡大樓遮蔽了公寓的日照,每天只有早上八、九點短短日照,犧牲了無數植栽後,今年漸漸換成耐陰植物了,果然好多了。(不得不誇誇美國花生,無論怎樣環境,都長得極好,我們決定以後搬到鄉下,一定將他種成大樹)

區位分析就勢將自己每天會去的地方分成一至五區,讓住家成同心圓方式擴散,第五區比較特殊,是留給野生動物的區域,可以貫穿一至四區。扇形分析則需考慮到不同季節的日照方向、風向,好規劃防風林或如何引進夏季涼風。

觀察過後,就要想辦法把問題變成有用資源,例如被當成垃圾的有機質可以做成堆肥,水溝裡過多的水生植物也可撈起做堆肥。(一切似乎都是為了成為肥料而產生?)雜草不要急著割,割下來的雜草可以覆蓋作物的土地。

當然未來要住的地方是借來的,可變動性不大,田地也小小的,無法闢水塘、種防風林,不過先把知識儲備起來是好的。

未來想做的事有:
1.用蚯蚓處理廚餘,成為堆肥,蚯蚓盆旁種木瓜樹和百香果,百香果爬上木架後,落葉落果都可以做堆肥。
2.洗臉盆、屋頂集水系統
3.圓形或方形的移動式的雞籠,讓雞扒土、吃草、吃蟲、拉屎,可以迅速開始耕種。
4.利用鴨子不吃禾本科植物的特性,在稻田中放養鴨群,鴨子可以抑制雜草生長,也能吃蟲,有助稻苗成長,是古早農民與自然融合為一的高度智慧,這種「合鴨米」在宜蘭正推廣中,很想嘗試,但有建水塘的困難,也許一兩年後才可能嘗試,或是先養一兩隻「寵物鴨」試試?可以買個木箱或鐵籠,每次「攜帶」到田裡工作?

想另外學的有:「耗氧式堆肥」和「厭氣式堆肥」的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