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農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農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2017年蒜頭記事

台灣蒜頭價格一直起伏蠻大,2014年大蒜崩盤,傳統市場上三斤一百、四斤一百在賣,可以想見產地多慘,我記得產地是13~14元收購價。因為太慘,蒜農當年度立刻減種,2015年恢復到產地價30~40元,市場售價90~100元(蒜頭公有市場均價94.8元)。那麼為什麼去年(4月公有市場均價142.8元,農民均價賣81元)和今年蒜頭價格還是高居不下?

回溯2015年底的氣候概況,當時接連有颱風、寒害,四月收成前有連續雨水,以至於2016四月產量不佳,蒜頭裂球及水傷率高,五月時台北市場還出現一斤220的天價,六、七月政府趕快進口巴西、西班牙蒜頭平抑價格;照理說,隔年農民會超種吧?但農民運氣不好,2016年十月颱風接連來襲,沖走不少蒜種,加上暖冬,產量少了約4成,所以今年四月,盤商開出的收購價還有40~50元。

這對蒜農來說很煎熬,極端氣候影響大,是人為難控制,但進口蒜頭帶來的壓力更大,據聞今年四月旁商就在等進口印度大蒜了,台灣蒜若要一斤100元,印度蒜一斤只要40元,混著販售,可以提高利潤。此外,還有難以對抗的盤商收購機制。

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抓菜蟲不如從小學開始上食農教育課

前幾天終於抓到「菜蟲」了,一位盤商每年二、三月到將軍區、佳里區向農民收購1500噸的紅蘿蔔,整理後運至路竹區的冷凍庫冰存,每個月依照下游盤商需求出貨,現在十月底剩下300噸,終於被抓到了。

(先讓主婦去抽根菸冷靜一下)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農業興學,把人才留在土地上

當國人對食物安全及永續環境的關心度提高,對環境友善型的農業也開始獲得注意,但台灣農業人力高齡化危機,農村青年從農替補速度緩不濟急,如何培育永續農業人才,完成人力世代交替的重任?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買菜,也是一場社區運動

我想從經營農產團購社團兩年,來談談與小農互動的經驗。(以下是4/9在樂生分享的內容)




在這個臉書時代,消費者對於飲食是有許多思考的,我們會想著盡一己之力幫助農業,想要用不同於傳統農業產銷的方式(我不會說那是萬惡,這點可以另外談),直接向農夫購買,想要以消費支持友善耕種的小農,讓他們持續精進,穩定耕種品質,想要在餐桌上,和家人一起看見農業、土地的價值。

而現實上的需求是,我們希望吃得更安心,但有機通路售價高,農夫市集好逛但不夠在地,雖然和農夫面對面很有趣,但我知道那對他們來說是種折騰,網路直售蔬菜箱我也嘗試過,但運費好高,而且我希望有更直接的方式,連結起光譜的兩端:廚房和田地。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有機商店內的非有機商品驗出未超標農藥殘留


去年這件事發生後,陸續跟一些朋友討論,半年後,我想這些討論可以放上來了。

我還是認為這次綠色和平的操作有問題,這三樣本來就標示「非有機商品」,也就是安全用藥,驗出來都在合格範圍內,我們可以假設這種農友正朝減藥的方向走,很多農產若不在特定環境條件下是無法不用農藥的,例如葡萄與蘋果,而如果有機商店在標示明確的狀況下,不能讓減藥種植的農產販售,那這些農友轉型過程中該怎麼辦呢?傳統通路根本不會接受減藥的農產,難道要他們吃土嗎...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好民吃好食

今晚煮掉了最後五根筊白筍,用Lei Jiayun的獨家食譜,煮麻油鍋,配上桂郎荷從美濃寄來的最後一根白玉蘿蔔。這一個月,我們慢慢送走了這些食物,然後迎接更多的農產。

冬天只需要每週上超市買非基改豆腐、產銷履歷的鮮香菇、紅蘿蔔,加上農夫每週寄來的新鮮蔬菜,天天都有大鍋蔬菜湯能快速餵飽一家人。有時湯底用風頭水尾,海口雞,有時用海風野味/澎湖漁市場的章魚乾,有時用林瑞祥的蘆筍泥,今天我用媽媽那挖回家的北港麻油。

每天我都會打開冰箱好幾回,清點我的寶藏,大溪的筊白筍、新屋牛媽媽草莓農場的草莓、崎頂謝文崇的小蕃茄,這些有機農產正對時,好吃不貴。還有比牛番茄更有味的牛柿、百吃不膩的高麗菜、青蔥,這些農夫我都相信他們安全用藥,另外有幾包有機葉菜,無論夏冬都是三包一百元,煮麵時快樂用掉一包也不覺得貴。

彰化大村黃啟祐種植的葡萄,是我和朋友合作的共同運銷繼甜丁與椪柑後,第三次嘗試的農產品。啟祐的葡萄園非常美麗,低垂的葡萄輕處著頭頂,腳下的青草踩著一片柔軟,已經一年沒有噴除草劑了,他有時人工除草,「嚇嚇雜草就會長得慢」,他也在嘗試噴灑稀釋的冰醋酸,破壞葉綠素,但不會使土壤酸化。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關於小農自產自銷的一些思考

「台灣農民年齡平62歲,主力農家平均年齡為57.5歲,44歲至65歲比例高達88%,25歲至44歲只佔11%(約12525人),未來10至20年,老農陸續凋零後,只剩下1萬多位農民肩負糧食生產與維繫農村社會運作的重任。」

上述台灣農業現況引自上下游農業缺工報導,如何吸引年輕勞動力投入,並有穩定收入,讓農業是事業而非志業,青年間還可彼此合作換工,是當前公認的農村問題。

作為一個沒有什麼勞動力的消費者,我不認為每個人都必須回鄉去當農夫,那也太小看了農業,我只能不斷去思考,我們還能以什麼樣的姿態,為農村打拼,直接向農夫購買,近年被人為是可翻轉農業產銷的結構的一種方式,用購買來支持友善耕種的小農,讓更多人學習看見農業、土地的價值。

我也這麼試著營運了向好農買好物兩年,得到很多心得,從出生至今,在新莊生活超過30年,但現在我才有比較機會了解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作為台北市邊陲地帶,新莊這十多年來的移居者多,人數倍增,新建案不斷。年輕的中產移民,不再像我爸媽那一帶的移民為生活奔忙,這群三四十歲的人,不是非常有錢,但還算有能力挑選自己想吃的食物,我指的是吃好,而非吃貴。

隨著社團人數倍增至千人,買菜戶數穩定至三十至五十戶,我發現持續購買者大多是有家庭、子女尚幼的女性,子女數一至二名,偶一為之的購買者則是單身但有煮食習慣的男子、子女已離巢的中老年夫妻,反而年輕單身女子少,未有子女的夫妻也少。

不過這篇我想談談與農夫的合作。我常常想,這些農夫是我的朋友,我信任他們的人格,但如何讓他們取得消費者信任?制定價格過程中,合理的價格標準在哪裡?NG品到底是自然產物還是技術不佳?另外,自行銷售難度實在很高,無論是包裝、寄送時間掌握、後續服務,到底有多少農夫能持續自產自銷?

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有田有米,吳佳玲

(吳佳玲提供)

吳佳玲應該是近兩年台灣最紅的女農了!她來自雲林農村卻在宜蘭種稻,明明還在讀碩士班卻天天在田裡彎腰耕耘,一邊被村裡的阿伯喊「妹仔」,一邊到台北參加記者會抗議,今年是她耕作第三年,耕作面積兩甲九,對她來說,田裡沒有任何浪漫的想像,因為農村就是真槍實彈的戰場!

/諶淑婷(刊登農訓301期)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農產品「共同購買」交戰守則

本文開頭,我要先借用主婦聯盟合作社今年一月剛出版的《菜籃子革命─從共同購買到合作找幸福》內容:所謂的「共同購買」,就是集結關心自己、關心環境、關心生產者的消費者,依生活的需求,尋找有共同理念的生產者,提供環保、健康、安全的生活材,也透過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直接對話,協助解決彼此的問題,找回人與人的信任。(這本書好看的不得了,大家快去買這本書~)

參與團購者必須了解,這是一種從「利他」到「利己」的運動,團購不是為了「買便宜」的自身利益,而是和農友長期合作,讓農友在穩定的經濟獲益下,生產安全健康、友善環境的食品與用品。簡單來說,就是一群人挺一群人。

我無法像主婦聯盟合作社那樣,要求社員加入前先上兩小時說明會,理解上述理念,只能透過每次的購買訊息發布,置入各種農友耕作資料、食物倫理的概念,傳達消費不只是消費的理念。一年下來雖然不知道團購社員了解多少,但看到他們回覆:「蓮霧很好吃,品質也很好」、「我爸媽說草莓是小時候吃野草莓的味道。」、「超級好吃,好愛蘿蔔。」就會讓我信心大振,至少,大家先知道以不施農藥化肥方式種出來的友善農產,口味是絕對掛保證的,不是保證甜、保證大,而是保證有蔬果的原味,該酸是酸、該甜是甜,口感脆度更是一定遠勝於提早採收、運送到集貨市場等批發的一般蔬果。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吳音寧的「泰國媽媽」--阿Tuk

好友依秋創辦了雜誌「NOT TODAY」,很高興能插花在「THE KITCHEN」這個單元寫一篇文章,談人、食物與廚房裡的關係,採訪當天很愉快,也喜歡這篇文章。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從菜籃開始革命

前情提要可先參考一起向好農買好物吧! 以及 小小在地農產經銷商?


當主婦的第一年,我就有個小小的夢想,每月設定好採購的小農農產,月初開放訂購,每樣農產都以達到不需運費的訂購量為最底線,訂購者付出極少的代訂和貨運費。當然夢想終究是夢想,計算若專心以此為業,想要月入三萬,每月要售出三十萬元的農產,每人每月對小農的支持限度以一千元計算,我要找到300名訂購者呢!即便降低至一萬元收益,作為打工收入,也要賣出十萬元,找到100名三重、新莊、泰山區顧客,說來說去,只是一場春秋大夢嗎?

當主婦的第二年,因為懷孕開始認真煮食,也因為工作常常採訪小農,有時心念一動就幫忙團購推推滯銷的農產品。但每次在Fb上一一傳訊息揪團邀朋友很累,也常要在各種通訊軟體、留言處撿訂單留言,今年一月終於受不了,成立「向好農買好物@新莊」FB社團,試行至今已經八個月。


(最早的狀況)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因為愛,所以下廚

是什麼東西讓澄澄整碗端起來吃?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一起向小農買好物吧!

因為太常揪團邀朋友合購農產了,有時為了湊到免運還要丟訊息騷擾朋友,也常要在種通訊軟體、留言處撿訂單留言,上個月受不了,終於厚臉皮的成立一個小社團「向好農買好物@新莊」,只要訂購的數量夠多,我就直接湊齊免運的數量(或固定運費所能夠買的最大量),再通知鄰近的朋友,讓大家直接分貨。

試行了幾次後,總算可以分享一點心得了。

當然,最大的疑問就是「已經夠忙了,為什麼還要搞這個?」「到底有沒有從中獲利?」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當農夫市集遇到兒童書店

我相信,農業與兒童不是平行線,而是有美麗的交叉點,那個美麗的相會處,能不能是一間可愛小巧的兒童書店呢?

如果,孩子手中拿著故事書,央求著爸媽結帳時,爸媽手上也剛好拿著今早才摘下、還帶點田土的翠綠青菜,那景象是不是很可愛?

如果,農夫市集和兒童書店相結合,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來談談自己寫的這本書,《有田有木,自給自足》

這兩個月經歷了15場現場、廣播、電視分享,一次又一次的陳述著自己在農村裡的探訪過程、自己的寫作歷程,彷彿歷經了15次的創作反思,現在終於能稍稍講清楚,這本書是怎麼回事了。

有句話從小魯沙姐那學來的,「行銷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推廣概念」,這句話儼然是這兩個月來我所奉行的生活宗旨。參加各種講座分享真的很累,即使賣了不少本書,扣除作者自己的「進貨成本」和交通成本後,其實常只有千元上下。但我們還是盡力的去做,因為去到現場,才知道有那麼多人關心農村、關心食物安全,渴望歸農卻苦無良策,我能做的不多,只能將這些農人告訴我的話,轉述出來,我只是帶著十名農人智慧在江湖上走跳的說書人而已。

幸好,這樣的場合總是聚集了各式各樣的達人,從生產端、販售端到消費端,幾乎什麼樣的人都有,所以我們總是能盡興而歸,每一場每一場的分享,我都獲益良多。



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有田有木,自給自足》




去年五月我離職了,決定開始拜訪農家,在農家遇到太多動物,八月決定不想生小孩養一隻狗,十二月發現自己不得不養小孩,今年五月出書了。人生就是一堆的意外所構成。各位朋友,我們夫妻一起出書啦!

市面上不缺農業工具書,也有不少農人自己書寫農耕經驗的好書,單純喜愛農業的我們,可以找到什麼不同的主題?「不如從農村裡的家庭談起吧!」不知道哪裡冒出的點子,農村裡的新農夫,組成了新家庭,以新的農耕法、新的教育方式,在土地的滋養下,照顧著作物與下一代。

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別用除草劑


你一定曾經見過這情景,綠油油的農地旁,靠近馬路的草叢卻是突兀的一片枯黃,或是社區公園的雜草叢,在一夜之間「黃了頭」,從此不見任何生機。


(道路兩側,不自然的一片枯黃,是剛剛噴灑過除草劑的證明,宜蘭縣冬山鄉八寶村居民多施行友善農業,對於除草劑的危害與影響十分困擾。)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推薦巨農有機農場蔬菜箱

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很積極的尋找買好食材的管道,曾經直接到友善種植的農場買(土城彈藥庫的「輝要無毒」農場),也曾和農家直接訂購,上個月則剛購買新竹尖石的蔬菜箱,這些菜都很好,很讓人滿意,也各有樂趣。

如果我要去土城,我很樂意到輝哥的菜園,跟著輝哥走在菜畦間挑菜選菜,尖石鄉來的高山蔬菜清脆可口,價格實在,我也願意再多訂幾次,即使蔬菜項目不多,但對飲食簡單的我們來說,已經十分合吃。

不過最常訂的還是巨農蔬菜箱,我喜歡買500元的「小家庭組合餐(B2)」,內含8葉菜、4根莖瓜果、1菇、1蛋,加買「蒔蔬套組(5包/份)」,是當天隨機採收的5包蔬菜,再到「惜福區」,挑選樣貌醜了點、但一樣好吃的蔬果,只要50元,就可以買到一大袋的有機蕃茄或是3條大黃瓜,最後再選購一包有機米和餅乾,剛好抵達1200元的免運門檻。

巨農也是今天下單、隔日冷藏出貨,可以在備註欄要求換掉不喜歡的蔬菜,客服人員會細心寫信詢問你可以接受的替換品喔。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樸門都市農耕課(7)--育苗

在育苗前要先關心菜園近況,12/2種下菜苗後,天氣一直沒真的好過,距離12/22已經過了20天,中間其實去過兩次,但沒什麼進展,直到上週一連好天氣幾天,菜苗才有了點生氣,也開始長高了。

觀察後,發現細細長長模樣的小蕃茄竟然長得最好,葉子沒受到蟲害,大家也向上長得賣力。也許一月初該買木條來作支架了。

南瓜長得真慢,但也沒被蟲咬,我很懷疑他真的如老闆所說,可以三個月開花結瓜嗎?可能到時要帶回家陽台種植了。


孤零零的萬壽菊,一開始就沒種好,這段時間的風雨更折磨得他彎了腰,重新補了點土,用石塊稍微作點固定,希望他堅強點,好好長大。


葉菜類被蟲吃得好慘,而且20天後我已經分辨不出他們是誰,底下這些究竟是奶油白菜還是青江菜?無論是誰,都被吃得好可憐啊,葉子背後有點蟲卵,但我此行目的是拔雜草,並不打算除蟲卵,就讓他們吃飽長大好了。


茼蒿卻意外得長得真好,雖然個頭小,但葉面完整,只有部分較低的葉子大概被雨水淋壞了。我很想吃茼蒿。


高麗菜是另一個驚喜,不知道為什麼他們長得好漂亮啊,希望高麗菜可以繼續努力,記得高麗菜也是菜蟲的最愛,希望他這麼可愛的模樣不是曇花一現。


另一件好玩的事,就是隨手割下來當作有機質層的芋頭葉,竟然長出了小小芋頭葉,植物的生命力真是驚人,我很期待他們生出芋頭來,這算是自己落腳的農作物吧!


菜園全貌依舊非常凌亂讓人很想困擾,這已經是我努力拔完雜草的成果了(汗)。


偷看隔壁阿姨的田,特地買了稻梗蓋住土壤,阻絕了陽光,就不容易發雜草了,看看他的菜長得多胖多好,但會不會是因為太好吃,所以很受菜蟲歡迎呢?近看就發現幾乎每片葉子都逃不過蟲蛀的命運。


另一位聰明的同學,只種蔥和蒜。這都是菜蟲討厭的東西,所以長得非常漂亮。


回頭說育苗,樸門認為留種很重要,要留種當然也要會育苗,才不必依靠菜苗商,也能自己決定菜園的種類多樣性。


把栽種塑膠盆放滿底盤。


覆上泥土。


我分配到的種子是包心芥菜唷。

長出四片葉子就可以定植(移入菜園)了。



因為發芽率是50%,所以每一小盆只放2~3顆種子。


因為包裝上沒特別說不蓋土,所以稍微幫種子蓋一下被子。


即使天氣冷,種子們也要快快發芽,
不要躲在黑漆漆的土裡睡覺啦!(信心喊話)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樸門都市農耕課(6)--種下菜苗

這一週是痛苦的趕稿週,算一算,從週五一早開始到週六中午,竟寄出了合起來有一萬三千字的稿子,恐怖的產量我像消氣的氣球,但收到農耕課組員來信,只剩下我的田還空蕩蕩一片,唯一美好的週日也只能用來下田了。嘆...而且忙到全身又是雨水又是泥巴時,才接到朋友電話,錯記了喜宴時間,我本來應該在凱薩大飯店裡吃喜酒的啊!(崩潰,想必坐在大飯店裡整潔乾淨的同學,一定討論著我為何會變得如此怪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