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抓菜蟲不如從小學開始上食農教育課

前幾天終於抓到「菜蟲」了,一位盤商每年二、三月到將軍區、佳里區向農民收購1500噸的紅蘿蔔,整理後運至路竹區的冷凍庫冰存,每個月依照下游盤商需求出貨,現在十月底剩下300噸,終於被抓到了。

(先讓主婦去抽根菸冷靜一下)


1.請問盤商租倉儲要錢、人力要錢、蘿蔔是植物會一直有耗損,之後出貨下游還要重新整理再次需要人力。一根紅蘿蔔你有沒有能耐在自家冰箱從二月冰到十月?一公斤收購15元,農業的規矩是買公斤賣台斤(記者你不知道我現在告訴你了),照理成本一斤9元會變成15元賣,這是正常販售,那麼上述倉儲人力成本加進去後,可不可以翻倍賣30元?

2.九月後價格上漲到45~60,一方面是冰了半年損耗提高,二方面是因為風災連連,葉菜價過高,根莖類市場需求突然大增,但盤商釋出量未變,價格自然起伏(無論誰當盤商,都會認為是中次樂透,為何不賺要去多釋出呢?)報導寫「專案小組調查,江男冷凍的胡蘿蔔因存放過久,有少部分已發霉,業者竟寧可繼續冷凍而不丟棄或提早釋出到市場,有違常情」丟棄那部份釋出倉才處理的,提早釋出市場,然後11~12月再度因為缺貨讓價格暴漲嗎?(搖晃專案小組肩膀)

3.現在是10月底了,紅蘿蔔產季未到(約明年二月),倉儲量越來越降低,價格一路變高這合理嗎?而且花50~60元就可以買到一斤三根紅蘿蔔,可以煮十人份咖哩飯、兩鍋紅蘿蔔排骨湯、三盤紅蘿蔔炒蛋,哪裡貴啊!都市的消費者到底要不要農業生態正常化?

4.再過兩個月,紅蘿蔔就要大出了,市場可以買到新鮮便宜、一根十元的紅蘿蔔,但消費者會因此想到農夫賺太少或是趁著盛產多吃嗎?我覺得台灣消費者很惡質。

以上是個人淺見請指教。

其實菜價問題這兩篇文章就寫得很清楚了(https://goo.gl/fYvqMT https://goo.gl/TjCrTo )問題就是風災後就是沒菜,供給不足、價格自然往上漲,盛產時怎麼沒人抱怨菜太便宜?靠著自己知識經驗運氣躲過風災的農民難道不能賺這筆(就算是倉儲蔬菜,盤商冰了大半年,還沒把菜冰壞,他能不能賺?)

滾動式倉儲的儲備蔬菜不足(市場供需總量機制到底在哪裡)、台灣與國際農藥使用落差問題讓進口菜量不足也是這次有被談到的原因。(但進口菜很足是不是又要抱怨不照顧台灣農業?)

大家發現上面兩題無解後,就來罵菜蟲好了,罵了幾十年,菜蟲永遠歷久彌新等著我們罵。可是跟著盤商行口跑一週就好,這門生意是用命去賭的,別說抓菜蟲,想當菜蟲也要看有沒有那個能耐,一個拍賣市場死了多少人誰又知道呢...

請你幫我從屏東帶一顆香瓜大的石頭上台北,要不要付你錢?盤商、行口、零售,要不要賺錢?賺得是否合理可以討論,可以批評,但一斤落差五元、十元,扣除每一層的損耗與倉儲成本,到底還有多少利潤,如果沒去試著算過,怎麼好意思喊人家菜蟲。不當獲利的菜蟲一定有,非常可惡的也確實有,我沒有要捍衛他們,但喊來喊去,對這個產銷結構卻懶得有更深的認識,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那麼那些友善通路賣爛水果呢?就是愛土地所以品質不穩,而且售價還翻了2倍賣,因為要作品牌行銷要找人設計,這時又不是吸血惡霸了?這時又有幫助到農民了?我實在搞不懂。

抓菜蟲不如從現在開始推食農教育,讓台灣
的孩子知道紅蘿蔔是一年一產,冷藏倉儲出貨很正常,別像我們這一代的社會科只背過「人蔘貂皮烏拉草」!若真對價格不滿,就多吃產季盛產蔬果,非產季農產品可以當調節適時適量買來吃就好。補充農友的回應:「某些盛產期的蔬果如過沒有倉儲設備協助,全家都一直吃一直吃一直吃,吃不完當肥料,其他季節沒得吃,大家又要說農民黑心,故意不種...」

再補充一位農友提醒:青菜生長期至少三週,三週前是什麼氣候?很熱的炎夏,然後是風災連連的九月,一直到中秋都還有嚴重農損,這兩週天氣才穩定下來,菜還在長呢!請往前推想種植季節,而不是吵著現在為什麼沒菜,好像農民偷懶不種菜一樣。

到底有多少人以為農產品跟工業生產一樣,今天投料進去馬上就有產品出來?

(該不會有人不知道我們吃的毛豆也都是冷凍倉儲...)

(下游狀況:零售攤商跟盤商進菜後應該都是兩倍價賣,但進一百斤的菜一斤賺你30元,風吹日曬一整天,攤商收入3000元,消費者也要不開心?)
--
更詳細的產銷結構報導請參考〈產銷間的愛恨情仇〉。

順便厚臉皮再打一次書,文章收錄在《餐桌上的真食》,照片超好看還得到金鼎獎攝影,我還記得攝影大哥隨便在南部開車就遇到這~麼~大一片高麗菜田在採收,然後轉頭,那~麼大一片田在種火龍果,他一臉慘綠很憂心今年菜價崩盤,誰知道天災救了菜價...

經典: https://goo.gl/jBw9nt
博客來: https://goo.gl/EQZpZs
讀冊生活: https://goo.gl/HKUdtY
誠品:https://goo.gl/HBnFn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