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漫畫] 《Say Ending》



這是我第一次一天內追完整部BL漫畫!

雖然喜歡看漫畫,但韓國漫畫的畫風、劇情...一直沒找能很吸引我,多半是偶爾隨意瞄一下,會開始看被分類到「耽美」的《Say Ending》純屬偶然,假日午後有老公帶兒子,當然要開著電腦假裝寫稿實則用手機看漫畫啊!

《Say Ending》已完結,大家可以放心的看,兩個男主也都長的不錯,其他男三男四也不至於長得相似到讓人認不出來(大家不覺得有些漫畫角色根本只是髮型差異?)

(以下大劇透~)

劇情很簡單,就是漫畫店工作的洙仁原本對對客人書錦很反感,無意發生了紛爭,當漫畫家的書錦以取材為理由,要求洙仁和他假裝交往,好讓他紀錄同性愛情與面對社會反應的掙扎。總之,開頭很芭樂,劇情也走得很快,大概第六話,洙仁就發現自己戀~愛~了,接下來是兩人的拉扯,書錦說出自己的過去(一位同志好友因被同儕排斥而選擇死亡),好不容易也接受自己的愛情,然後就是在對抗社會眼光、嘲弄的同時,一起撐過兩人關係裡必有的懷疑與猜忌、家人的反對......。

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那些貓狗的事—牠生孩子不是為了讓你賺錢

牠已經化成了白骨,屍骨上還套著項圈與繩索。

無法逃,無處去,沒有食物,沒有水。從牠出生的那一刻,唯一的任務就是成長至性器官成熟,然後交配生產,又交配生產,直至沒有利用價值的那一天,不再給予除了空氣以外的任何生存需求,緩慢地讓牠餓死,最省錢的屠殺法。

牠生出來的孩子,在窗明几淨的寵物店裡展示著,玻璃窗前的小鐵籠,有乾淨的水、一點飼料,沒有媽媽溫暖的擁抱,剛出生的孩子那嫩嫩的掌,踏在鐵絲網上,盯著窗外來往的人,向前撲、汪汪叫,每次都以為能直接撲到某個溫暖的懷裡,以為停下來的腳步、專注的目光與笑容,是為了自己,以為這是所有四隻腳生物的命運,以為這就是家。

那些被喚「寶貝」的孩子的爸媽有朝一日會成為廢棄物。

那些貓狗的事—讓我們繼續痛著的事實

上週看到新北市一隻被取名「皓呆」的哈士奇犬活活被飼主餓死,我心裡想:「真的是皓呆,就這樣為人類賠上一條命。」夠聰明就該在那最後一次餵食時咬死飼主。加上八月初以來的斑斑事件紛擾,我那時寫了這篇,原定標題是〈只有死去的事實讓我們繼續痛著〉,和編輯討論後做了修改。

誰知道接下來的幾天,又有柴山獼猴疑似被大量毒殺、桃園發現有狗被棄養結果直接送到收容所當沒事;去年12月在新北市林口發現的非法繁殖場,當時被動保處稱為「歷年來破獲非法繁殖場中最慘重」,結果店家近日自行宣布不會被起訴。

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如何跟孩子談死亡?──專訪繪本作家信實《媽媽變成鬼了!》

信實的專訪讓我哭了又寫,寫了又哭,實在太喜歡這本書,鄭重推薦給大家。

這篇訪談本來只是QA處理,但我太喜歡了,跟OKAPI爭取寫成文章,麻煩很多(因為是越洋信件採訪,只有發問跟一次的回信)寫了很多很多天,但看到讀者回饋說想到自己的母親,就覺得很值得。

有作者照片的文請看OKPAPI ,有媽媽的孩子,有孩子的媽媽,務必買這本書啊。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媽媽沒時間只好這樣煮-雞絲菜豆飯

我覺得自己非常適合寫些主婦省時食譜。

例如烤雞吃完的雞骨架,留點肉不要剝光,冷凍起來,趕時間的時候,切點菜豆、紅蘿蔔絲、乾香菇泡水後切條,放入砂鍋,加上白米與水(米水比例1:1.1,水要包含香菇水)、一湯匙醬油一點鹽,雞骨架甚至不用退冰,直接蓋上鍋蓋中火15分鐘,小火3分鐘,關火燜10分鐘,剝下雞絲拌入飯裡,菜豆雞絲飯就完成了!

多煮一點,隔天當早餐或加顆水煮蛋帶便當也很合適。

(菜豆和紅蘿蔔絲可以換成各種冰箱僅有的食材,當然茄子苦瓜例外...)

(烤雞我家都分三次吃,第一次吃雞腿雞翅,第二次把比較乾澀雞胸剝絲炒小黃瓜或香菇,第三次才吃雞骨架炊飯。)

砂鍋便宜又好用,省瓦斯,煮飯快,完全不用顧火,又不像鑄鐵鍋要小心呵護的洗。重點是,鍋子用得好真的很省時,不要再像老媽一樣一鍋到底了...


那些貓狗的事—狗不自由

北市一家協助動物中途的咖啡館「浪浪別哭」,上周在一個標準的、下完雨依舊悶熱的夏日午後,「撈」到了一隻牛奶犬,那時狗正在林森北路與市民大道的十字路口遊蕩,想和路上的孩子玩,毫不意外地讓陪著孩子的家長嚇得往後退了幾步。

這麼友善又愛親近人的狗,一定曾有個家,救援者帶去動物醫院掃晶片,賓果!果然找到飼主資料,是今年四月底才從收容所被領養的一歲孩子,但接到電話的飼主沒有意願帶回狗,也不再接聽電話;更糟糕的是,連出面轉移晶片資料都不願意,狗被棄養了,而且是以最糟糕的方式。
來自 浪浪別哭的大頭

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那些貓狗的事—只有人會說話

動物不會說話,只有人說人話。

新聞報導,高雄旗津近來流浪狗猖狂,發生五起流浪狗咬傷人事件,被咬傷的人說,只是去拍拍照,就平白被攻擊;常常到事發地點活動的居民說,除非拿石頭丟狗或主動騷擾,否則流浪狗不曾攻擊人,媒體去拍攝,發現只有一隻小白狗四處晃蕩,看到人就躲到樹叢堆裡。

有養狗的人都明白,多數流浪狗為了保護自己,不會主動攻擊人,巧妙地躲避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會追人、咬人、地盤性強的狗,大多是沒有適當約束的放養家犬。

沒養狗的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上周一名外來遊客報案,稱旗津的狗又咬人,報案人不願意留在現場協助指認並簽名確認,沒人知道被捕入收容所的母狗是不是會咬人,或只是恰巧躺在那曬太陽的替死鬼,也沒人在乎牠早已剪耳結紮,是附近居民固定照顧的流浪狗,反正人只要打一通電話就能斷了一隻狗的生死。

另一方面,台東縣議會三讀通過「台東縣野生動物保護自治條例」草案,規定不得餵食流浪動物,因為森林公園傳出狗攻擊人的訊息。

是不是討厭貓狗的人都可以利用動保處的便宜行事,來「清除街道」?觀光區能不能有動物?城市裡能不能有非人飼養的動物?動物能不能擁有不屬於任何人的自由?

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那些貓狗的事—愛狗愛貓愛小孩

很久以前做了一個網路測驗,以名字分析性格,我獲得的結果是:「擁有的粉絲只有一個人,表演時搶鋒頭,私底下行為像傻瓜。」我很喜歡這句逗趣的話,而且聽起來很像我家的貓--本丸,平常很鴨霸,其實徹頭徹尾是個傻瓜,只有小弟金瓜喵效命於牠。

本丸是我養的第二隻貓,因為是從奶貓開始養起,餵奶瓶、催屎催尿,讓我母愛大發,家中四隻貓我最偏愛牠,還沒生孩子前,我常抱著牠走來走去,有時也會抱出門散步,因公貓體形不小,還被鄰居誤會養了一名穿著咖啡色毛衣的孩子。

這樣的誤會也沒什麼不對,從養貓狗的那天起,我就打定主意,要珍惜和牠們共同生活的每一天,四貓一狗個性不同,帶給我們的快樂煩惱也不同,長毛貓麻糬愛人不愛貓,只要貓狗不在家牠就快活;虎斑本丸最重吃,愈不讓牠吃到的老貓飼料、處方飼料對牠來說猶如珍寶;橘子金瓜是親人公關貓,和牠相處過的人類很難不萌生想養貓的念頭(這是很可怕的);三花冠強是唯一不被馴服的酷貓,無法預料地張嘴咬你、抓你、跳到某處喵喵鬼叫,對著遠方貓星球交換信號。

而豆豆狗,是我們家擁有最豐盛的愛的生物,牠愛貓愛人愛食物愛散步,愛任何你同樣希望牠不要那麼愛的東西,例如那些被咬壞的眼鏡框或紙鈔。



兩歲的第三季

各位觀眾!育嬰假終於在澄澄兩歲七個月時降臨,過程的麻煩不在話下,主管的刁難、同事人力分配的困頓,辦公室閒言閒語,大概都讓不少男性退卻,買個名牌包給老婆算了,nonono,請勇敢的把假請下去,你會獲得前所未有的奶爸生活體驗。

放假第一週早的某天早上,我就花了兩小時,將三年來沒徹底清洗過的排油煙機與爐台刷得乾乾淨淨,然後我們一家和順道來訪的阿嬤去公園散步,接著阿澤接力,洗狗又洗廁所。

這一週每天晚上我們都在看電影,《超級狐狸先生》、《環太平洋》、《福爾摩斯先生》、《福爾摩斯2:詭影遊戲》、《別跟山過不去》、《新世紀福爾摩斯:地獄新娘》,澄澄跟著看,不耐煩時就喊暫停,讓我們陪讀一本繪本,再繼續看,想試試這段時間能看幾部電影。

共學日也有老爸扛推車,大白天能和朋友聚餐喝點酒,費盡全力洗刷家裡不用擔心孩子來搗亂,也不用為了上廁所開電視安撫他。

我要獻花給育嬰假,如果能拉長成一年有薪假,台灣出生率一定馬上起死回生,離婚率大大降低,社會暴戾之氣也會消失無蹤。

(你永遠無法阻止小孩玩水)

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兩歲的第二季


我常常想,兩歲半前的澄澄是我看過最快樂的小孩。

週末和澄澄約定好,如果想要新的詹姆士小火車,就必須不喝多多一百次(其實他喝的是優酪乳,但我們一律說多多)。今天傍晚到便利商店買東西,他本來喊:「喝多多!喝多多!」停了兩秒,突然改口:「不要多多,要買詹姆士。」隨即打道回府。他的購物意志力是遺傳到常常偷存錢買相機鏡頭的老爸吧(反正不是隨時都可以找名目慶祝的媽媽)

我們常常玩「假裝吃」的遊戲,尤其是帶著澄澄搭捷運去共學時,去程和回程往往接近用餐時間,有時會喊肚子餓,但澄已經兩歲,在捷運上進食雖然是被允許的,可是很難防正義魔人檢舉,我只能勸他先聽故事,下車再吃,有次拿到一本有很多餅乾糖果圖案的繪本,澄澄便一直假裝拿起來吃,吃得津津有味,喊「好吃好吃!」還分給媽媽吃,天啊,乘客會不會覺得我們很可憐...


[驚喜與驚嚇]
和兩歲出頭的孩子相處,隨時都有不同的驚喜與驚嚇。有天早上老公出門、我也準備好外出裝備後,跟兒子商量媽媽好累,想睡回籠覺半小時,結果躺在床上的我,還是一直在罵小孩跟吵架中度過,最後兒子把玩具全倒出來,穿著鞋子在家裡跑,然後上床跑跳!

讓人驚喜的是,兒子大便後,自己到浴室脫掉褲子放進洗衣籃,然後脫掉尿布把大便倒進馬桶,放在淋浴的地方,自己打開淋浴開關後,到房間上床叫我,是不是很厲害?但讓人經下的是,爬上床來邀功的他屁股上沾著大便不ok啊啊啊!

我們常常笑說,澄澄大概一入幼稚園就會被要求去評估是否過動,他能連續走跳五六個小時,不斷的說話,興奮愉快會尖叫,也會大笑突然自己唱起歌,讓人感受到他每一天過得多精彩滿意,然而那不是一位老師樂意看到的表現方式。這個孩子的個性讓我無法想像他幾年後坐在不舒適的課桌椅前,安靜的待上40分鐘,然後玩10分鐘,或許他那時已經可以了,也或許他會像小荳荳一樣被委婉的退學。

要設法當個真正了解自己孩子體能發展、思考邏輯的媽媽,以和他一起走過成長道路上的各種關卡與質疑,尤其是來自學校(這類的傳統組織文化),要有勇氣接受或是對抗,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不只是老師,身為家長的我們,都有機會遇到單親家庭、繼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等各種「非主流家庭」(或許自己就是),該怎麼樣不帶偏見,不以家庭形態責罵他們,不將他們的表現歸因於家庭背景,我想是有孩子的人未來/現在必經之考驗了。

(家裡越來越像親子館了…)

[說話的能力]
口語能力好的孩子,很快帶我們進入了新的親子階段,早上,賴在床上的他,要求爸爸離開房間,有些話只想跟媽媽說,很小聲的說:「媽咪,我們聊天...」

他開始對日常活動的安排有自己的意見,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要穿哪件衣服,要騎腳踏車、嚕滑步車還是推車,睡前道了晚安,爸爸說故事前,他主動說:「媽媽快去工作。」

我們每一天都因為這個孩子的口語發展感到樂不可支,希望孩子閉嘴的成人實在太傻了。
「爸爸是大人,媽媽是小人,我也是小人,豆豆是大狗狗」這是他的分類法。

他已經不太相信「澄澄星球」的故事了,開始說自己是從媽媽的肚子來的,或者從很遠的地方來,但偶爾還是會想聽「澄澄星球」的故事。
「澄澄星球有什麼呢?」媽媽問?
「有車、有很多玩具。」(看來都是他喜歡的)
兒子想一下後,接著問:「那爸爸星球呢」?
「很多很多相機。」
「那你覺得媽媽星球有什麼?」
「有很多工作。」
嗚嗚,媽媽聽了都要落淚了。
我也不想工作,我也希望我的星球都是玩具!
這個答案讓我取消了昨夜的寫稿進度,立刻鑽進被子一起睡。
(澄澄星球的緣由,是從他兩歲前我們開始告訴他,他是如何在遙遠的星球遠望我們的家庭,然後決定加入我們,接著是在家出生時的過程,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每天指定聽這段故事,從此有了澄澄星球、爸爸星球、媽媽星球)

最艱難的是,他開始要求不要去阿公家(他在那是玩得愉快吃飽睡飽),要陪著媽媽工作,媽媽不能帶他,那要去爸爸的公司陪爸爸。每次聽得孩子哭哭啼啼說要陪媽媽、陪爸爸,就讓我難受,但我也知道多數的工作場合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孩子要我們陪的時間是那麼短的幾年,未來的很多年爸媽想陪他都不被允許吧。想到這點,對於每天至少要花一個小時才能說服他出門,暫時離開我們,覺得應該且值得。



「たった一つの真実見抜く、見た目は子供、頭脳は大人。」
(唯一看透了真相是一個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卻過於常人)

(只要問澄澄想吃什麼,他幾乎都回答壽司,所以只要媽媽不在,
父子就會開心牽手去爭鮮,難道是迴轉軌道迷住了孩子?)

[兩歲四個月的「吵架和好」]
「媽咪我已經跟你對不起了啦,我跟你合好了喔,我們是好朋友了。」
「爸爸是澄澄的好朋友,阿嬤的好朋友是阿公,媽媽是爸爸的好朋友,澄澄只能當媽咪的寶貝,媽咪是澄澄的寶貝。」



「我以後要當火車司機,開托比火車,帶媽媽去公園玩,一直玩喔!」
「好啊!」

[生與死]
帶著澄澄和朋友一起吃飯,提到考古和遺骸,澄澄問了:
「叔叔會死在哪裡?」
「你覺得呢?」昇佑反問。
「死在老婆的旁邊。」
「老婆是做什麼用的?」
「是用來死在旁邊的。」
請原諒童言無忌,但回味起來是很有意思的答案。
有時候兩歲兒也會說出一些讓人膽戰心驚的話。

某天,小兒在公車上指著空蕩蕩的拉環說,「真的好多人喔,他們要去哪?真的好多好多人喔!」幸好不是農曆七月,不然我們應該會被趕下車…

又有一次,一起在廚房收拾時,他踩上椅凳,摸著壞掉的計時器問:「它怎麼沒有電了?它壞掉了嗎?」「我也不知道,突然壞了吧」「我上次幫他洗得乾乾淨淨,就沒有電了。跟嘉嘉一起洗的。」呃…我知道為什麼壞了…「下次不要再洗了。」

[友誼]
 嘉嘉是澄澄共學團同期的孩子,就像同班轉學生那樣,有特別的友好情感,最近我們換團到朋友那,澄適應不錯,唯獨想念嘉嘉。幾乎每兩天就說想嘉,今天出門又堅持到嘉嘉家玩。
「澄,今天沒有嘉嘉喔,改天去,知道嗎?」
「知道,沒有嘉嘉,只有媽媽,只有小朋友。」
「對,我改天再帶你去找他。」
「那嘉嘉今天在公園嗎?」「沒有啊」
「那嘉嘉今天在沙子嗎?」「沒有啊」
「好吧...那他去哪裡了?」(媽媽都要哭哭了)
「為什麼想去找嘉嘉?」
「玩他的車!」


(今早六點覺得脖子超酸痛,爬起來開燈才知道枕頭被佔領)

(我實在不想吵醒這一窩)

(每天早上最好的時光)

[同理心與想像力]
週六是我們家的電影夜,有時是澄澄的動畫日,有時是爸爸的劇情片日,有一天是我的「 忠犬追殺令」,因為電影長,必須分成六日兩晚才能看完。電影開始不久,主角父親自作主張將狗棄養在路邊,開車離去,沒想到澄澄立刻紅了眼眶,問:「狗狗怎麼自己一個人在那裡?」隨即撲到我的身上嚎啕大哭。安慰了好一陣子才停。

我們為此感到驚奇,沒幾天,澄澄一個人待在客廳,自己選了本書翻起來,看到圖片裡孩子的氣球飛走了,竟然哭出來了,說:「氣球走了。」「他一個人。」最後說:「澄澄一個人。」開始掉了很多眼淚,連鼻涕都出來了!

我們嚇一跳,立刻變出家裡藏著的氣球,讓孩子破涕為笑,欸,生命的發展很奇妙啊。

我們和豆豆都很高興,這個加入兩年多的夥伴,這麼心地柔軟,能感同身受。


(某天在公園玩了三小時,又一路嚕車回家,
小睡前堅持看五分鐘湯瑪士的結果。)

[媽媽的進步]
記得澄澄出生後,我和老公若吵架,或是小孩半夜不肯睡太歡,我就會一氣之下去睡客廳,把他跟老爸關在房間,自己蓋浴巾聽著兒子哭聲睡著,但兩年後,我終於進步了,現在睡客廳,知道要拿走兩條被子,換老公發抖睡著,媽媽有進步。

當然這只是一件趣事。媽媽真的是一門好難的學習之路。

有一天兒子稱讚我,「媽媽你是最強壯的小火車。」當時我一手拿pushbike一手抱他,還背著大後背包,然後用手指勾著玩沙工具,這是我聽過最棒的讚美了!我會常常用來勉勵自己的。

[兒子的進步]
有一晚,十二點半,澄澄突然說,可以自己在客廳睡覺,沒有爸爸媽媽也可以,自己睡。
十五分鐘後,他真的睡熟了,身邊是所有喜歡的玩具。晚安,澄澄。
(半夜不知道幾點,自己拎著被子枕頭進房間,又睡著,僅只一次,但好可愛啊!

[跟你玩不是這樣玩]
我身邊的長輩大概十個有八個半會故意把澄澄弄哭,再嘻嘻哈哈的討好他,如果我們出聲制止還會惱怒說,只是跟小孩玩有什麼關係。我必須不斷跟澄澄解釋,對方是開玩笑的,如果他很生氣,可以假裝聽不到,但澄澄還是會出聲反擊,再被批評「性格很差」,我會漸漸的不去制止澄澄大吼大叫了,沒道理小孩被欺負了還要被媽媽責怪。

我有時候會想,澄澄會不會以為所謂的「跟你玩」,就是把你弄哭再秀秀你?因為多數的親友都這樣對待他。


[我是澄澄]
入秋後,澄的頭髮變長,我們也不再修剪,玩得滿頭汗時,我會幫他夾上髮夾,無關性別,只是覺得方便好整理。或許因為如此,他越來越常被誤認為女孩,也會被誇獎可愛/漂亮/帥氣(這跟外表無關,純粹是成人對孩子無意義的褒獎),但不管叫他弟弟還是妹妹,以任何形容詞誇他,他都會堅定的說:「我沒有漂亮/沒有可愛/沒有帥,我是澄澄!我是澄澄!」我蠻喜歡這樣的回答。

某天回長輩家,遇到了少見面的親戚,澄澄不斷被問是不是女生?你是男生嗎?頭髮那麼長好像女生?女生才夾髮夾阿,澄澄有點委屈但又倔強地喊:「我是澄澄,我不是女生,我不是男生。」一連串的刺激,他非常稀罕的要求躺在我的大腿上才能放心午睡。晚上睡前長輩拿出了三明治,雖然知道澄澄只是嘴饞喊著要吃,但不好意思拒絕的狀態下,我只能勉為其難的接受,如我所料,他改口說不好吃、不吃了,我堅持他必須吃,這小子立刻爬上了長輩的腿,找到了靠山,媽媽忍了大半天的火山終於爆發,撇下孩子就上樓洗澡睡覺去。

我到今早才想明白,沒來由的火氣,其實是對於澄澄被持續捉弄時,沒辦法阻止的挫折,他一直來找我,我只能抱抱安慰他,卻沒有勇氣反駁婆家的親戚(如果在娘家,我還能順著話題化解開來),也沒有依照自己的判斷,拒絕不適合的睡前點心。

我氣的是別人那樣對我的孩子,也氣媽媽的角色在大家庭中變得如此淡薄,沒有力量,以至於只能選擇對孩子跟老公生氣,因為我知道我可以,而這兩個人會原諒我。跟老公溝通後,忍不住哭出來,感覺反而好多了。

現在澄澄睡著了,等他醒了,我要跟他好好道歉。我會跟澄澄道歉,因為他的髮型跟夾子都是我處理的,長輩也該是爸媽處理的,而非由孩子獨自面對。我在台北的舒適圈太久了,一年來都沒遇過這樣的質疑,這次算是經驗值了


(大彎板,平常倒U放著,是車子與小孩的溜滑梯,
反過來是翹翹板,更好玩!)
[親子車廂]
捷運似乎有親子車廂了,我一直認為親子車廂不是貼一些卡通貼紙,塗成可怕的七彩顏色、放超大聲咚咚跳的兒歌就算數。

最讓人擔心的是,會有瘋子開始白眼一般車廂的幼兒,只要發出聲音或動作,就抱怨為何不到親子車廂去,應該到親子車廂去。你覺得不可能嗎?別忘了,這個社會有會把媽媽和哭鬧幼兒丟包在非站牌處的公車司機,也有建議媽媽帶著哭泣孩子離開捷運的理性乘客,有煽動一巴掌打下去就很乖的網民,有要求嬰兒不能有情緒起伏否則就不適合進入的咖啡店,這是什麼呢?這就是台灣對待孩子的方式,親子車廂對上述民眾來說,只是一個把親子關起來的好工具。

孩子隨時都在練習與成長,在公園沙地拾起一把沙子到能倒水堆石蓋堡壘,如果你拒絕了孩子的練習,如何期待孩子的成長,一個舉止合宜的成人不會無端端就出現,他一定曾被好好的對待過。表現不恰當的成人更多更讓人厭惡,在公園抽菸在捷運車廂咆哮在餐廳嘻笑辱罵,但你沒勇氣趕他走訓誡他而已。


跳回來看北捷,他們規劃的是「親子友善區」,意義不明,而且北捷以為幾張貼紙就可以讓小孩快樂搭捷運或是大家讓位給幼兒嗎?我無法理解這樣的思考邏輯。

(誰來勸大廚不可邊煮邊吃..)

[2歲小風暴]
澄澄處於2歲小風暴,對於電視、玩具、打人等等身心上需要被照顧的需求多又雜,可以的狀況下,我都親自帶他,暫停託給長輩,有次竟然八天八夜24小時黏在一起。

再加上澄澄最近作息越來越離譜(半夜一點至上午快十一點),有天趁著老公早上在家,我們決定早一點把他叫起床(其實也十點了)。

起床後,澄澄堅持先看電視再吃早餐,這個習慣源自於前兩週他特別早起,我還在睡,老公為了遛狗讓他看一下小太陽,但上週開始我嚴格禁止,大概連續三天,吵鬧十分鐘後,他可以接受先吃早餐,再看小太陽。今天大致也是如此,只是他沒想吃早餐,又突然想起昨天在便利商店看到的佩佩豬,突然堅持要買,解釋了一陣不能買的原因,老公帶他出門買午餐,去程好好,回程發現沒買,一路大哭被扛回家。

回家後撲倒在我身上,一邊亂抓一邊亂哭,大概持續40分鐘,中間還一把將午餐的飯碗翻倒在地,後來終於漸漸穩定下來,接下來的20分鐘,他要求抱著聊天,說一些故事給他聽,我就說了他很喜歡的玩具總動員裡,新舊玩具的問題,舊玩具心情。然後我們很和樂的吃完午餐。

午餐後,他提到賣掉舊玩具,買新玩具,我幫他收拾了一堆出來,收著收著我有點情緒上來了,就問,那媽媽也賣掉嗎?他說好,賣掉,有玩具陪就可以,我把玩具收拾好後,就告訴他,那我不是媽媽了,要叫我阿姨喔,還拿了玩具、水果過來,喊著「阿姨你看阿姨幫我」的,有時會突然說「不要新玩具、要媽咪了」,但轉身又說「有爸爸跟新玩具就可以」...
這場鬧劇,一直到我下樓拿信,忘了帶鑰匙、請我爸送來、他大哭、開門後他撲倒在我身上、一起進房間睡覺,才結束(幸好週末外出時打開的監視器忘了關,可以雙方通話,安撫找不到媽媽而大哭的澄澄)

寫下這些流水帳紀錄,我才看清楚自己的點在哪裡,澄澄對玩具的異常執著,蠻常惹怒我的,也再三提醒老公不要常常買新玩具,儘管跟他溝通「玩具、錢、媽媽工作、去阿公家」間的關係,能讓他稍微理解,拒絕新玩具,但大多時候他都卡在非要不可的情緒。所以我也在考慮,真的把他挑出來的玩具送走,讓他真實體驗一次失去舊玩具的心情...


雖然想盡量把他帶在身邊,但我還是得工作,某天溝通過後,他決定不去阿公家,留在家裡陪媽媽,結果早上下午加起來我只有一小時工作時間,其餘都在煮飯、陪玩、說故事、哄睡,嗯,我們過得蠻愉快,但這是行不通的。

過了幾天,早上有個會議,前一晚我們聊了很久,他決定陪媽媽去工作,外子則有事連夜返回彰化,結果早上09:17,我突然醒來意識到睡過頭,花了五分鐘打理自己,衝到房間喊他:「要陪媽媽去上班就立刻起來!」兒子哭叫了一下立刻跑到客廳,躺著換尿布衣服(平常約需半小時),然後火速整理好玩具,09:45我們已經在等公車了(太神奇)(平常出門需兩小時)

悲劇是媽媽除了很拉塌還忘了帶錢包,只好拜託參加會議的朋友幫忙買早餐,我們一路餓著肚子從新莊到公館(小兒還自己嚕車,速度超快),10:40抵達,他又吃香蕉又喝鮮奶又要黏貼紙又要讀故事,最後迷上不用參加會議的其他員工終於離開我身邊(替對方被延誤的工作感到愧疚)。

然後我們用借來的錢吃完午餐,打道回府,又從公館回到新莊已經快15:00,收拾收拾,15:30上床,睡著前,澄澄說:「我真的好累喔。」我也回答:「媽媽也超累的...」(我的身心狀態大概是寫了五千字的稿子)確定他熟睡後起床回信、打電話、泡茶、寫東西,得知老公還要很久才回家而失望(但他更累)。

這一天的趕路過程,讓我發現,兒子正在長大中,雖然我仍是照顧者的角色,但他不知不覺也開始陪伴我了,從昨晚我們一起看柯導演的「海」,討論那些魚怎麼了,到睡前一起選故事書、討論隔日的行程計畫,今早他盡量配合我行動等等,我們也稱得上是夥伴了。

我們該怎麼面對這場2歲情緒風暴呢?目前我的做法是陪伴與等待。

某個週末,澄澄一連大崩潰兩次,一次是因為住在娘家,看著阿嬤阿公舅舅阿姨都在客廳,疲倦的他捨不得上床睡,堅持要我抱著他坐在一旁睡就好。第二次是隔天傍晚,他最喜歡的阿姨離開,要搭車回台南,他哭得聲嘶力竭。我唯一做的事,就是抱著他,讓他哭得一踏糊塗,給他一些建議,不斷被拒絕,期間家人屢次要介入都失敗,我也知道沒必要,他只是在發泄,兩次都是哭了很久後,突然就停了,他接受了某個提議,停止哭鬧,然後放鬆而且心情愉悅。

我想推薦大家讀〈傾聽孩子的大哭大鬧與憤慨 〉,簡單摘要一下內文:

我們常常認為,孩子不應該生氣,總是指責「這個孩子怎麼這麼壞/兇」,但年齡再小的孩子也是人,也會難過、恐懼、受挫、尷尬,這時候需要成人溫暖的介入,傾聽孩子的怒氣,幫助孩子撫平受傷的情緒。

種種讓孩子受傷的挫折是成人難以想像的,例如不喜歡今天爸媽挑的衣服,或是爸媽為了準備出門忽視自己的需求,但他可能想不出好方法解決問題,情緒一來,就會聽不進成人的建議,轉眼間大哭大鬧、氣得發抖、尖叫、失去溝通的能力。

孩子發洩情緒的過程,我想所有的爸媽都很熟悉:孩子會大哭大鬧,發出極大的聲音跟動作、身體發熱、流出眼淚和汗水,或用身體無意義的推擠東西。他不是惡意的,只是需要釋放當時的緊繃感,也就是說,孩子正在透過讓爸媽感到難堪的舉動,放鬆他們的挫折感。
可是這段哭鬧可以讓孩子漸漸放鬆,回到原本和緩的學習與合作模式,而這樣的過程,讓他們未來在遇到困難時,不至於立刻轉身離開。爸媽要做的,是確定孩子不會在哭鬧時撞到任何東西。並做好心理準備,哭鬧會持續5~15分鐘。
最後爸媽該意識到的是,其實你的怒氣來自於身心疲憊,孩子只是在你變得太過嚴厲時,以哭鬧為你按下暫停鍵。而當孩子深層的情緒被聽到時,孩子會更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平穩心情,對父母的愛也更有信心。

「不要期待你良好的傾聽能造成一個完美有禮貌的孩子。當他還小時,他會在他需要的時候大哭大鬧。 這些有家長傾聽的孩子,不會在進入青少年期為了每個小挫折崩潰。他們已經利用童年做這些抒發,而且在過程中得到很多靈活性跟自信心。你可以期待你的小孩越來越能接受重要的挑戰。他會在碰到困難時堅持學習,而且會在不合理發生時保衛自己的尊嚴,這些力量會比嚴格的禮節,讓他在生命中站的更穩。」

[澄澄語錄]
在雨天千辛萬苦從新莊來到科教館。到士林站時,澄澄宣告累了,媽媽只得抱著繼續前進,走啊走,媽媽問:
「誰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啊?」
「澄澄的媽咪」
「誰是最好的爸爸阿?」
「是爸比」
「誰是最好的寶寶啊?」
「是全部的小孩啊!」
哇,媽媽慚愧。
 

(阿祖與阿嬤的生日聚餐)

(2015年同志大遊行)

[爸爸談兒子]
早上出門前,一口把土司上的草莓都吞在口裡的小孩突然發出疑問:「拔拔要去哪裡呢?」
沒想太多就直覺回答,「上班啊。」「為什麼呢?」
雖然已經習慣小孩現在對所有事情都問為什麼,但突然被問到這問題,愣了一下,該說什麼呢?不想單純回說要賺錢啊或是這樣才有辦法買玩具之類的。

突然有種悲哀感,對啊,為什麼呢?但當下還在思索該怎樣解釋或是其他比較好的答案。

「是要拍照啦!」沒想到孩子自己幫我回答了,雖然今天只是要趕著進公司開會。
「那你要去嗎?」我問。
「可以啊!」
「去了可能不好玩喔。」
「好吧,麻麻一起去。」
「今天可能不行,下次好嗎?」
「好吧!」(哪來這麼多感嘆詞)

最近發現與小孩已經可以一來一往持續對話,感覺又前進了一階了。

前兩天有朋友跟我說,養育孩子就是緩慢且可預期的失戀過程。從一開始不清楚如何開始一段關係,到深刻且互相依賴的相愛,然而你知道終究會被他冷落,他會離開,將你放到人生其他位置,但你永遠也不會忘記他。

為了失戀的那一刻,我們要好好享受現在的熱戀期。




最後,我想談談那個在竹東活活被餓死的小孩

聯合報出了一篇專題,是爸媽渴望有家也不是不愛小孩的自我陳述。我想,爸媽現在面臨司法必然要強調自己很愛小孩。但有生養小孩的人都知道,一個兩歲的小孩養到只有一歲的體型大小,不是幾天、幾週的忽視而已,是長期受虐與忽視才能造成。

那對小爸媽雖然當初未成年生下,但事件發生時已經是20歲與17歲,並非毫無判斷能力,光是將小孩交給已知的吸毒者就無法諒解,不如丟在路邊,如果真的在這九天之前有「照顧與陪伴」,真的有「愛」,我想結果會不同。

愛的方式要學習沒錯,不過有些基本的認知,根本是個人良心問題,例如把小孩交給毒癮者照顧、媽媽回家給麵包牛奶時應該會發現滿床屎尿的不對勁,這時講愛就太荒誕了。

天下真的有不愛小孩的父母,真的有不是的父母。這些父母的過去要被追溯,要從這些案子去協助目前正在發生中的悲劇,或許是藉由生產時的登記,讓未成年生產接受完整且強迫性的社會援助、長期性的追蹤結合資源配給....各種可能都可以試試。

可是這時候講其實很愛小孩,我覺得很虛偽。這對爸媽能外出能吃飯能和朋友相約,與其說自顧不暇,我覺得是選擇放棄這個小孩。

朋友Iris Wang說:「這是生活脈絡、環境跟心理狀態的影響,是很複雜的。他們絕對有錯,但可以去更了解整體的狀況。」我了解的,我也認為整體狀況都要全盤的看,但我覺得這對父母的問題早已超越不懂正確的愛這個層級,是知道會致死但依舊做了這個選擇。不管生長環境再崎嶇,他們一定知道孩子會死,而且選擇讓孩子痛苦至死。

我覺得很心痛,請多注意身邊各種不對勁的狀況,不尋常的哭聲,多看看身邊的孩子,一點也不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