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性平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性平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回顧建中校友會事件

無論是建中或是其他男校的各種沒有性平意識的事件,我都希望能朝向另一個方向去走,想辦法促成對話而不是加深對立。

2025年,我們不返鄉過年

今年燦寶選擇留在台北過年,我們已經度過了非常悠哉、平靜、快樂的三天,她自在的看金田一漫畫、看柯南影集,和我一起追外科重症中心,什麼都好好吃,什麼都讓她快樂,每天我們把握中午的暖陽出門逛逛,回家後就寫一些寒假作業,而且她很能聊天,卻也懂得享受寧靜。我默默覺得,好像比前三年一個人過年還要有趣。

從曾國城看到男性困境,但不用同情他

曾國城的問題,不只是叫大家留一口飯給黃子佼吃,他其實還曾在節目上,連拍2次陳晨威臉頰,被網友砲轟,真的是曾國城所說的「真他X的太過敏了」嗎?

男孩覺得辛苦,往往是其他男孩造成的

前兩天受到很有心的家長的邀約,到他們孩子的學校為中高年級學生,講一場 #生活裡的性平教育 以及 #兒童性暴力。(家長自費真的很感人)

從母姓以及家庭內的性別平等

四月到板橋區公所和一群阿公阿媽,分享 #從母姓 以及 #家庭內的性別平等,我一直盤算,要怎麼把台灣眼前危機融入,但又不會讓大家太反感。昨天早上剛好有一場有感地震,我決定從危機感切入,我跟阿公阿媽說,我是一個經歷過921的人,而且學校裡有一棟樓倒塌,後來我們又經歷八八風災。

因為經歷過災難,所以我們知道台灣人一直活在風險裡,(#重點來了),再加上,中國的軍機軍艦整天圍繞著台灣,又不是來祝台灣生日快樂的,就是來威脅我們後代子孫啊!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平安民主的生活,每天都用心愛孩子愛孫子,好好的照顧他們。

廁所偷拍女童,只是妨礙秘密卻不是兒少性剝削?

一則新聞〈潛入國小廁所偷拍女童 斯文眼鏡男判無罪〉,網友一面倒痛罵恐龍法官,但我很好奇為什麼這樣判,試著找一些資料增加理解:

1.施男在一天內8次潛入台南某國小廁所,偷拍到女童及3名兒童、少年臀部、下體私密部位影像,檢方依涉犯 #兒少性剝削罪 起訴;台南地院審理後認定,施與被害人間無性互動,亦未藉權勢脅迫,不構成性剝削,加上被害人未提告妨害秘密,判施無罪。
簡單來說,法官認為只是偷拍,沒有直接侵害受害者的身體;他躲起來偷拍,可見並未強勢方;可以構成妨害秘密,但受害人都沒有以此提告,所以無法依此定罪。
2.可以理解檢方為什麼依兒少性剝削條例第36條第3項「以違反本人意願之方法使少年被拍攝性影像罪」起訴,因為刑責較重,最重可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且是公訴。
3.法官認為,尿尿是個人非公開活動,不是性活動,所以難以說是「遭侵害性隱私」。所以施男犯的是刑法中的「成年人故意對少年犯無故竊錄非公開活動及身體隱私」,為「告訴乃論的妨害秘密罪」。
4.法官又認為,在廁所中間隔板下方持手機偷錄,而不是直接脅迫錄影,代表施男不是資源掌握者,靠著自身權力強迫受害人拍攝。所以很難說符合 #兒少性剝削罪的猥褻行為
5.我的感想是,法官很會說。也希望熟悉法律的朋友分享不同觀點。

男童進女廁,有什麼問題嗎?

當你一個人帶著和自己不同性別的年幼孩子出門,其中某個人要上廁所——無論是你還是孩子,都會是一場「過河考驗」,到底該把孩子放在廁所門口,自己快速解決,還是讓孩子獨自進廁所、自己站在門口張望;或者,一起帶進廁所,但要進男廁還是女廁,又是個大問題。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家庭親職教育與性別平等,以及大學生如何面對分手

我這兩天的工作很有意思,昨天我到台電某單位講 #家庭親職教育與性別平等,地點超偏遠,來聽的是一群有趣的大哥,年齡大概落在40~70間,最年輕的兩名工作人員坐在講桌不遠處,討論怎麼和伴侶安排接送孩子到托嬰地點。

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韓國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

 「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전쟁과여성인권박물관),就在弘大站附近,是一間小巧、精緻用心的博物館。

從斜坡往上走,矮牆上的塗鴉就很值得一看,以對話的方式帶出慰安婦主題。

當小孩開始說垃圾話

我是一個對垃圾話非常感冒的人,我也很討厭別人(尤其是男性)對我開玩笑,因為我的成長經驗裡,絕大多數都不好笑,但周遭的人都會配合笑,讓我覺得好累又浪費生命,我不想陪笑,人應該要知道自己有多難笑。

(但很好笑的我一定會笑)
(而且我也不會隨便講笑話或垃圾話)
偏偏我是一個異性戀的已婚女人,就算工作選擇讓我能躲開職場笑話,但這幾年還是為和伴侶起了好多次衝突。後來我知道了,我要告訴別人,我是一個很認真的人,所以不要跟我開玩笑,get不到你的笑點,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

男人把腳合起來,不行嗎?

暑假的營隊,其中一天來了一個企業實習生,台大畢業書卷獎,還是籃球隊隊長,整個人散發出陽光/陽剛氣的年輕男性,坐在教室後方,安安靜靜地觀課。

我跟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把腳合起來,這樣我們走動很不方便。」
我就不懂,來到一個性教育營隊,學習性平教育,然後把腳開得可以曬被子,無視隊輔、小朋友都要繞過他的八字腳去裝水丟垃圾,是要多忽視他人感受、被多少人寬容以對才能做到。
我還是一樣的想法,我們的孩子不是生成男人,而是就著社會容忍的限度,形成男人現在的模樣。
養育男孩的家庭,請不要再說,男孩就是這樣,是男孩被疏於各種社會教育,然後變成那樣。

從林郁婷看見性別的模樣

奧運落幕後,網路上還是每天都會看到關於林郁婷「其實有多像女生」的討論,不管是五官很細緻、皮膚很好、稍微化妝一定很美、換個髮型就很不一樣,當然也包括她是衛生棉代言人。

我比較擔心的是大家對林郁婷的喜愛,很容易讓性別的模樣更僵化。

2023年4月25日 星期二

運動場上的性別議題-啦啦隊

運動場上的性別議題(啦啦隊),我覺得對台灣男性來說就是不可戳的一塊(爛)肉,平常想法很正常又有在看球賽的男人,被問起啦啦隊,就會有一百萬個不反對的理由,包括他沒在看女性肉體他看的是球賽,想要多討論一點,就會跟你講到球隊經濟問題,但我就想問,如果一項運動需要靠「美麗的女性裸露身體跳舞」,才能吸引球迷入場,那這個運動項目是不是存在著非常根本又被嚴重忽視的問題呢?

給托育人員的三小時性平課程

 

四月初受到台北市保母協會邀請,為信義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一百名托育人員上三小時性平課程,這一個禮拜我一直思考,如何讓平均50歲的在宅托育員覺得性平教育是重要的?三小時這麼重負荷的課程要如何更有趣有彈性?

課程開始前,我請他們先寫下自己生命的性平指數,可能是他們的遭遇、觀念、對社會的看法等等,然後我把講題分成三部分:

-打破性別刻板印象
-性教育與幼兒性侵害
-多元家庭的認識

演講分享- 打破婚姻中的父權制度

四月底,很順利在新莊福營行政中心,和一群伯伯婆婆完成了打破婚姻中的父權制度的分享,我覺得我講得不錯,畢竟人親土親,就在新莊公所分享,光告訴大家我住在幸福路,伯伯婆婆就對我露出笑容了😃

而且我現在已經很知道如何鼓勵在場中老年男性加入我們(招手),越來越多女性成為女性主義者,能自在安全不被婚育束縛地好好生活在這個社會,絕對不是要男性變弱,而是讓男性也能活得更輕鬆!

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讀繪本就像做一件善良的小事,漣漪將傳到更遠之處

今天下午受到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邀請,參與性平星期六,以性平繪本達人的角色,分享很多好繪本與進班說故事的技巧。其中兩位參加者的提問,我覺得應該要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有一人問,當我唸某些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多元性別的繪本,班上有孩子刻意大喊好噁心、變態時,該怎麼辦?

2022年3月27日 星期日

2022托育人員性平種子講師培訓中

早上六點半我就踏出家門,轉公車搭高鐵,只為了參加高雄市女權會承辦的托育人員性平種子講師培訓工作坊,大家應該有印象,過去都是由生動盟承辦,但今年生動盟真的太忙,很感謝女權會願意接下來,而且把一天培訓擴充成兩天!

只是張梗圖卻充滿性別歧視的政府小編發文

新北消防發爾麵 3/15發了一篇非常有問題的貼文。主題其實是要勸大家不要浪費急救資源(其實是抱怨有人報案了又說沒事),文末有個tag是「女生說沒事就是有事」。然後搭配一張圖,EMT對一名女孩抱怨:「我不是你男友!」



粉專小編說沒有要針對哪個性別,只是張梗圖(反正大家笑笑就好)(幽默嘛),但造成的影響是,留言區排山倒海的各種歧視言語,小編不但沒澄清,還說笑得很熱烈。而且看得出來,小編自稱自己是女性,所以只是開個玩笑不是歧視,很多留言取笑的人也是女性,所以是幽默而不是歧視。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從高嘉瑜遭家暴談尊重孩子的重要

高嘉瑜遭家暴的新聞,讓臉書出現露琵‧考爾《奶與蜜》書中的一首詩,大意就是不要讓爸爸吼女兒,以免她會信任傷害自己的男人。(我放在留言)

不意外,標準的家長留言又來了,一種是 #幸好我沒有女兒(講什麼屁話),另一種是 #爸爸吼孩子是不一樣的(你知道屁話可以不用說出口嗎?)
爸爸吼兒子也是一樣的!兒子會覺得原來愛一個人為了他好,就要吼他(甚至施以暴力);媽媽吼孩子,不分性別,當然也是同樣狀況,大家小時候都沒有學過類比是不是?

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

期待兒童性教育,能夠更關照我們的男孩

今年二月寒假的閱讀計畫,我訂為 #孩子的性教育,雖然這兩年我一直在介紹相關的繪本,也面對面與一些成人做宣導,孩子對於這些名詞已經不陌生,但二年級班上出現各種關於性的揶揄和取笑,還是讓他感到困惑,所以我希望能趁這個長長的假期開始這個教學計畫。

關於性教育的繪本很多之前我也介紹過,我挑選作為起步的是「啊!原來如此:性別與身體」,這本繪本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性器官的介紹,第二部分是關於性行為還有懷孕的過程,第三部分則是情感教育。繪本蠻厚,但有一半的內容是給父母的別冊,引導父母要如何做更仔細的講解,我覺得對於性教育陌生的父母來說是很好上手的一本書。
第一天講解性器官的時候我們就講到:男女性器官的差異、月經、勃起與射精,澄澄讀著繪本很輕鬆,也跟我談了他自己的身體經驗,我們同時討論班上男生為什麼老愛用雞雞開玩笑。第二天講解性行為也說了懷胎九月、寶寶、臍帶、胎盤和子宮間的關係,偶爾會講一些好笑的(例如胎兒其實會喝到自己的尿)。
今天看到月經一姐凡妮莎分享她的子宮模型,我們決定利用黏土自己做做看,我一邊做澄澄一邊幫我修正形狀,還告訴我這個月他想要從右邊的卵巢排卵(有沒有很專業,他知道一次只有一邊!)精卵大小的比例我們沒有辦法做得很好,讓他不太滿意,不過後來他動手製作陰莖,形狀捏得很好,我們都覺得做得不錯!
性教育我覺得無論男生女生都一樣重要,而且過去我們大多著重於不要取笑月經或是讓已經來月經的女孩覺得尷尬跟羞恥,但是,其實很多國小男生在校園活動會不自覺勃起(還很常見),高年級後也會射精(夢遺或想自慰),他們其實也會感到尷尬、自我厭惡,但是整個同儕氛圍都在把這件事拿來說笑的時候,其實男孩更沒有機會如女性得到細緻的關照與討論空間,導致他們對性懷抱著各種想像。
我期待兒童性教育,能夠更關照我們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