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獨立兒童書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獨立兒童書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專屬孩子的角落 ──談台灣獨立兒童書店(11)

上一篇談到書價折扣問題。

被視為折扣戰元兇的網路書店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一位曾在博客來網路書店工作六年,現在又在讀冊生活網工作第三年的圖書部經理,在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三日,與我談起自己在博客來與讀冊兩大網路書店的工作經歷,其中也有不少關於折扣戰的討論值得參考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專屬孩子的角落 ──談台灣獨立兒童書店(10)

在我寫論文的兩年中,選定訪談的四家獨立兒童書店,有兩家宣告結束營業,分別是高雄五餅二魚兒童書店與花蓮凱風卡瑪兒童書店。一家書店的吿別,也許不見得要大驚小怪,但我們不能不看見問題。

以在好山好水、但閱讀風氣還不算盛行的花蓮來說,能夠開一家有很多座位給小孩看書的獨立兒童書店,看起來是一個說說而已的夢,而凱風卡瑪竟將它實踐了六年。很多人跟經營者陳培瑜說書店擺放椅子太多,小朋友來把書看完,父母就不會買書,「但開一家兒童書店,為的就是給小朋友創造閱讀環境。」 ,陳培瑜記得小時候買不起書店裡的書,每天就在書店裡一頁一頁的翻,可是往往在她看完之前,書就給人買走了,於是她總是希望在書店給小朋友設一些座位。

凱風卡瑪這六年來做的,是一種從觀念的改變出發的小革命。陳培瑜一直想提醒家長,閱讀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養分,而非要求在一本書上學會敎訓或知識,閱讀一旦成為小孩的壓力來源,它就變得不可親。她反過來要問,希望孩子們多閱讀的師長:「你們有閱讀的習慣嗎?」

遠流董事長王榮文曾公開喊話,台灣實體書店難以為繼,出於兩個原因。第一是網路書店以低折扣,長久以來將實體書店壓著打;其二就是政府實施「採購法」造成的結構性問題,當企業學校等單位需要大量購書時,必須對外開放統一招標,廠商往往以過低的價錢得標,再回頭向出版社殺價。 

台灣獨立兒童書店要生存,不能只靠業者自立自強。在此必須先強調的是,在檢討獨立兒童書店生存難題過程中,自然必須擴大討論整體獨立書店生存環境,因為雖然目標對象不同,但「獨立經營」所遇到的市場經營難題皆相差無幾,而後者所能蒐集資料更為豐富廣泛,能讓獨立兒童書店經營者作為憑藉與參考。

(前情提要請查詢右側標籤「獨立兒童書店」,這系列文章最後刊載日期是3/18凌晨,當時一連串的事,打斷了每日刊載的計畫,現在重新看到這日期,實在是....)

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羅文嘉的田,與他的書店


何處是最好的舞台?年近半百,羅文嘉在轉換人生跑道後,牽著水牛出版一步步前進,離開政壇,他種田、接下出版社、開書店,以另一種方式,為孩子與土地耕耘。
(本文刊登於熟年誌2013年七月號)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專屬孩子的角落 ──談台灣獨立兒童書店(9)

就我們自身逛書店的經驗不難明白,我們鮮少是為了買一本書而前往書店,逛書店本身就是種樂趣,令人興奮。在書店裡,消費者想待多久就待多久,書店的營業規則和其他零售業者不同,雖然是私人經營,卻不像大賣場、服飾店、便利商店,書店重視消費者對時間和空間的要求,供人流連其中。尤其是一家小規模、卻能提供專業服務的獨立書店,我們到店裡,除了購書,可能還想查知作者其他作品,或是重讀某本喜愛的書籍,或是想和經營者聊聊自己對書本的想法,只要願意,就可以享受一段甜美的時光。
即便是今日,買書已成為一種具有「比較性」的行為,但在過程中許多附加價值都被考慮進去,例如書店的裝潢、店員的服務態度、有沒有可供閱讀休憩的場所等。在此,我將前幾篇提及的四間書店進行比較,包括「地點、外觀、內部陳設」、「專業門市人員」、「活動的舉辦」、「經營現況」、「經營難題」等五面向,我想一家獨立兒童書店不僅要滿足上述特點,還要有讓人感到舒適愉悅的空間環境與人才培育,讓家長與兒童都能滿足來到書店的目的。

地點、外觀與內部陳設

一個區域的書店景觀往往是反映當地人文素質的最佳指標。經營者店面取得可分為二種情況,一自己所有、二是承租取得。書店店面所在位置,與行銷獲利息息相關,因為書店的支出經費中,最大宗的是人事費和房租,店面租金常是店主最大的壓力來源,甚至直接影響生計。

從訪談中得知,除了凱風卡瑪外,其餘三家書店都須向他人承租店面,但凱風卡瑪因為仍有房貸壓力,並沒有因此比較輕鬆,不過其他三家書店承租店面,就像是一枚不定時炸彈。《現代化書店經營戰略[1]中提到,書店並不是一個可以在短期內回收投資的行業,店面扮演相當基本的角色,尤其兒童書店深信唯有適宜兒童閱讀的環境,才能讓孩子輕鬆投入閱讀活動。如果經營者能長期擁有店面,對於要經營理想書店有極大幫助,承租店面勢必讓書店經營承受更多的不確定風險及諸多限制,無法決定使用時間就是一大考驗。

地點部分,無論是有意或無意,四家店所選的地理位置都不差,花栗鼠位於北市最熱鬧的商圈中心點,禮筑則在大安區的文教重點區域,就在台北市新生國小旁,鄰近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大學,就洪瑞霞經營心得:「各領域的教授、專業人士、作家都會『自動送上門』,我在店內認識這些人,不必特地去一一拜訪。」而凱風卡瑪位於美崙區民勤里、五餅二魚所在的苓雅區,雖然不是該城市最熱鬧的地區,但也都是當地文教機構聚集之地。

我特地在平日與假日都在四家店內待了兩小時以上觀察客人來店狀況,發現生意最好的應屬五餅二魚兒童書店,假日下午幾乎擠滿了大小客人,平日下午也都有三、四名顧客在店內,不過客人多是為了參加讀書會活動,或單純閱讀,不一定會買書回家。花栗鼠與凱風卡瑪的生意較清淡,平日下午的一、兩個小時往往只有一至二名顧客上門,假日則是兩倍。而禮筑看似來客不多,但上門的顧客大多是已訂書、購買學校指定用書,或是早已選好要買的書,雖然來客不多,但都會消費,生意反而最好。

由於研究並沒有觀察到非都市區的兒童書店,所以無法就此判定,書店地點與生意好壞是否有絕對關係,但若以北高兩市與花蓮比較,北高兩市的兒童書店確實顧客上門頻率較高,不過營業額與來客人數間,並非完全的成正比。

兒童書店的閱讀環境非常重要,艾登錢伯斯在《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中說明,「圖書的陳列方式影響了圖書是否可以受到更多注目。……圖書的陳列方式可以說是一個推薦書籍的重要管道,我們能將訊息傳給好多小朋友們,不管我們有沒有機會認識他們,展示架上的書籍,其實就是本身的最佳代言人,一個成功的圖書陳列,絕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在台灣逛書店,必須具備超人的體力,才能有本事一站幾小時,還能享有閱讀之樂。目前多數裝潢新穎、氣氛絕佳的書店,雖然模仿了西方大型連鎖書店的經營模式,但最重要的一點卻沒有跟進,那就是提供方便顧客閱讀的桌椅,無論裝飾的多漂亮,卻總是少了一份親切感。不過獨立書店多能顧及此點,往往會在角落擺著幾張舒適的沙發,獨立兒童書店就更用心了,可愛的小椅子、低矮的軟墊,都在歡迎孩子們坐下來,讀一本書吧!

這四家獨立兒童書店的外觀裝潢與內部擺設部分,除了禮筑外,其餘三家佈置都考量到兒童特點,故有設計低矮書架,佈置也較溫馨可愛,另外,花栗鼠和凱風卡瑪販售書籍以繪本為主,佈置上明顯低齡化。不過禮筑的一樓中央仍設有為兒童設計的低矮書櫃區,只是二樓書櫃佈置的年齡取向已偏向小學高年級以上兒童及成人。但整體來說,四家店的外觀裝潢與內部擺設,都明顯與一般書店不同。最大的統一特點,就是每家店都有擺設小尺寸的座椅,讓小讀者能舒適的坐著閱讀,但不一定會擺設成人座椅。


[1] 屋代武,《現代化書店經營戰略出版社》,(台北:三思,2000),頁174
[2]艾登錢伯斯(Aidan Chambers)著,許慧貞譯,《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台北:天衛文化,2001),頁40

專業門市人員

書店雖是書本買賣的行業,但書廉價,按照經濟學法則書頁利潤不過是蠅頭而已,所以大多數書店從業人員入此行原因,是因為他們愛書,且剛好願意經商。欲立足於獨立兒童書店行列的經營者,大致有兩種背景,一種是長久耕耘書店經營,深愛此道而投入,例如本研究中的五餅二魚兒童書店經營者林秀華;另一種則是毫無所悉,僅是對兒童文學的熱忱而投入,進而慢慢學習,例如花栗鼠繪本館經營者林忠正。

同樣的情況也可於店員的選用,有一些店選擇熟悉兒童文學、適合與兒童溝通接觸的人,有些店的店員則有服務特質,但並不強求需有專業背景。不過共同的是,店家都會盡量提供進修學習課程,增進店員知能,以充實自身在書店經營、兒童文學上的不足。

因為兒童書店雖然是以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但同時要照顧到有消費能力的家長,所以兒童書店店員必須間負起為家長選書的責任,了解每個年齡層孩子合適的選書的方向,店員若無具備童書相關知識,將無法應付需求。但這樣的人力薪資,往往也非獨立兒童書店所能負擔,這也是目前兒童書店人力資源的最大瓶頸。

除了花栗鼠兒童書店外,其餘三家人力配置差異不大,大多是一名店長加上兩、三名正職或兼職員工,我想這與經營者本身財力有關。因為花栗鼠經營者林忠正在科技產業發展多年,開書店是一個回饋社會的念頭,其他三家經營者則是一開始就以書店為主業,資本不如花栗鼠雄厚,自然人力規模也比較小。而林忠正也將企業經營的概念帶入,定期舉辦各種員工訓練,增加員工專業度。

活動的舉辦

來到書店的消費者,並不全然是為了買書,許多人是為了瀏覽書籍、參加活動、轉變生活氣氛而去。而書店業者辦理文化活動,除了想促銷商品,也想滿足顧客需求,希望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這些活動除了要吸引人潮,也希望呈現書店特色。張淑瓊曾指出,現代書店不只是靜態的呈現書,更可以讓閱讀充滿趣味與活力,尤其是童書,要能把孩子帶到書的面前,讓他們感受到閱讀的趣味,讓閱讀充滿活潑的生命力。[1]

這四家書店都不只局限於銷售圖書,他們舉辦的講座、讀書會活動也很豐富多元,除了符合幼兒與學齡兒童的需求,也有為家長打造的說故事教學,或是幫助作者和插圖畫家與小讀者們建立聯繫。例如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常舉辦的作者見面會,或是劉旭恭和兒子頻繁的出入五餅二魚兒童書店。

除了凱風卡瑪外,其餘書店的活動都要收費,這建立在使用者付費的概念上,也能提高活動的品質,例如限制人數、聘請專業講師,甚至五餅二魚已經能靠活動所收取的費用,貼補書店經營。但凱風卡瑪有其苦處,花蓮閱讀風氣不若北高兩市經營多年,要在花蓮舉辦付費活動並不容易。


[1] 張淑瓊,〈書店活潑了閱讀〉,收錄於《歡喜閱讀-親子共讀專刊》,(台北:遠流,2001年),頁63

經營現況

開書店雖不算是看天吃飯的行業,但也不像上班族每個月領固定薪水。經營者進書,需要足夠的時間讓它被消費者看到,有時也許是幾天、幾十天,也或許是半年、一年以上。書沒賣出去的日子裡,店主每天還得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基本民生問題,多數的獨立兒童書店都必須舉辦讀書會或其他活動,增加收入。

另外,店主也須自己掏腰包,在外演講、擔任講師,賺取鐘點費多也是用在貼補自家書店,或是自己實際生活所需,減少經濟上的壓力。但要打平仍是困難的,獨立書店收支幾乎沒辦法打平,只有賠少、賠多的差異。因此要輕鬆立足於獨立書店行列之中,先具備一筆足夠的資金似乎是大多數店主的共識,但能忍受多久的消耗,則要視店家的財力而定。

營業最久的五餅二魚兒童書店雖然賣書收入不佳,但因為長年經營,在當地擁有好口碑,又深耕社區讀書會活動,靠著收費與經營者林秀華自己接演講賺外快作補貼,勉強維持打平的狀態禮筑外文書店則憑藉著進口外文書的獨特性,在經營上還不是太吃力。花栗鼠與凱風卡瑪就都未曾達到收支平衡。遺憾的是,目前五餅二魚、凱風卡瑪書店已陸續結束營業,分別另尋出版電子書、繪本閱讀課程等其他出路。

還有一點需注意,或許是因為獨立書店經營者對書店多有自己的堅持與理想,長久以來也多一手包辦所有業務,所以當經營者出現心理或生理上問題,無法繼續之撐下去時,往往選擇結束書店經營,而非頂讓他人。

經營難題

無論哪一家書店,經營上最大的難題都是網路書店與連鎖書店帶起的折扣戰問題,造成書店文化活動有人參與、有人諮詢如何為孩子買書,卻無人在書店裡買書的狀況,這四家獨立兒童書店因為進貨量小,進價成本大約落在七三五折至七折間,遠高於連鎖書店、網路書店進貨的六折,自然無法每本書都打七九折販售。但不參與這場折扣戰的後果,就是業績急速下滑,因此我將利用第四章第一、二節將詳細討論折扣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