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我去上學的時候》

這兩天,社群頁面上好多第一天上學的孩子,哭著走出幼兒園的發文,看起來可愛又可憐,想當初,女兒前三天都開開心心上學,第四天卻告訴我,她「體驗過上學」了,可以不用再體驗了。
我們聊了很多幼兒園的事,從入園放鞋子,到最後穿鞋子等媽媽來接,還畫了幼兒園空間圖,讓她相信,媽媽真的很關心她的上學狀況,不是把她丟到學校不管。
「媽媽,我去上學的時候,你有哭嗎?」女兒自問自答:「我只有哭一下下。」
這句話成了《我去上學的時候》的開頭。

這本書是小燦送給我的禮物,她讓我知道,送孩子進學校後,家長怎麼安撫自己牽腸掛肚的心。

這本書也是我送給小燦的禮物,已經越來越知道什麼是上學的她,不再害怕,但當時那個和媽媽分離而微微緊張、難過的感覺,對我們來說都是重要的生命片刻。
如果你的孩子今年要上學,或是身邊朋友的孩子即將進入校園,希望這本書能為他們帶來些許安慰,也讓他們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分離焦慮,不是「哭久了就習慣了」,也不是「走進去後就不會哭了」,是哭一下也沒關係,大人也會因為想念哭哭,但是哭完之後,很快就會再見面。
孩子有多想我們,我們就有多想念孩子。
-
推書的同時,也想和家長分享一些陪伴孩子上學的技巧:
1.幼兒園使用三色碗(或是太陽星星月亮碗),如果有時中午提早接回,可以明確跟孩子說「吃完月亮碗」回家,如果上整天,就告訴小孩「三個碗都吃完」時是回家時間,讓還沒有時間概念的小孩,有一個學習等待的方法。
2.幼兒園最重要的生活節奏,就是上廁所和吃三次飯(真的!),所以每天可以先跟孩子說,三次餐點是什麼,也與老師溝通,適合孩子的量,小孩真的不喜歡的食物,不要勉強,可以請老師先讓孩子從吃一口開始,逐步的調整,讓老師先卸下「要讓孩子不挑食」的壓力。
3.家長要把「不是小孩在鬧,是小孩在請求幫忙」這句話放在心裡,當孩子哭鬧不上學時,好好聊,充分的理解,給一點彈性(偶爾提早接),讓孩子知道,爸媽也在努力幫助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在往後漫長的校園生活裡,爸媽一定要成為「最信任小孩」的重要角色。
請用最簡單的方法,用心陪伴小孩適應第一次的團體生活。
-
另外,還有一些我常在幼兒園分享的宣導:
1.不打罵小孩,也不接受小孩被打罵。
2.讓孩子有明確的身體界線,喜歡他,不必靠肢體接觸來表現。
3.讓孩子知道,不會因為「誰對他的身體做了什麼」而挨罵。
4.讓孩子相信,在他們這個年紀,沒有「不可以告訴爸媽的事」。
5.爸媽是能保護自己、能讓自己離開不喜歡環境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