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網路影片再好看也不要忘記親子共讀

上週末去了花蓮一趟,在花蓮市立圖書館兒童館和親子一起談《我也想當YouTuber》,當作文紙上「我的志願」從醫生、老師變成 YouTuber,孩子看到的是「有趣、有影響力、能賺錢」,而且自主性高,可以決定自己要談什麼,似乎什麼時間、做任何事都可以拍成一支片。

孩子沒看到的是,辛苦的時候比賺錢的時候多, YouTuber有沒有用功,從影片裡完全看得出來,連閒話家常都顯得不知所云的頻道不是沒有,資料豐富又正確的頻道也不少,半小時的內容聽得出來至少要花上好幾天蒐集、整合資料,思考好理解又吸引人的呈現方式。
所以,我其實蠻鼓勵家長趁著即將到來的暑假,滿足一下孩子的網紅夢!從擬定頻道企劃開始,主題、更新頻率、影片長度、目標對象,然後陪著孩子練習寫腳本、練口語表達,一起研究拍攝與後製需要的器材、軟體,學會如何使用,孩子親自嘗試後,才能看見夢想和現實的落差。
而作為頻道製作人,父母要把關內容,看看孩子是否無意間公開了學校、住家地址、家人和朋友姓名等個人資料,並提醒孩子什麼內容(例如朋友的私事)不適合作為主題;一開始也能只開放給家人和可信賴的朋友觀看頻道,或先關閉留言功能。在這些過程中,持續溝通,保持開放心態,父母也能更了解孩子。
.
我還想多提醒一點點,兒童網紅是否準備好為成名付出代價?
每天工作、日常生活都被曝光,是孩子想要的生活嗎?表現不好會不會挨罵?有多少影片內容,是由孩子來做出選擇?無論一開始是孩子或父母做的選擇,後果都是由兒童來承擔:暴露在未知的網路世界。
.
在活動現場,有孩子說每週看半小時影片,就被媽媽罵看太久;也有國中生說每天看一個小時以上;還有看起來只有低年級的孩子,說爸媽不限時,身旁的爸爸直接雙手一攤,承認根本不知道孩子看了哪些內容。
哇,我當下真心感謝,至少這位爸爸願意帶著孩子來聽這場講座。會來到圖書館的父母,應該多多少少都希望孩子還是能接觸書本吧?
許多人都在提醒,別讓孩子沈迷於網路影片,讓孩子有機會留在書本的世界久一點;但我們似乎又要體恤家長工作整天回到家,只想要放空滑手機。如果你是抱著這種想法,那麼能不能以同樣的心情看孩子放學回家滑手機呢?不要忘記,小孩多數的行為是複製大人,同儕之間當然會有所影響,但孩子在家就會有個「在家的模樣」,如果大人累了,是選擇拿本書放鬆心情,小孩累了,也會試著拿起一本書。
也會有家長說,難道孩子已經識字了,還不能自己拿起書讀嗎?說真的,很難耶,如果可以,請共讀到孩子離家那天吧,我指的不是讀書給小孩聽(但我不反對喔),可以是輪流讀完同一本書,也可以各讀各的書,我兒子下個月要從國小要畢業了,但直到現在,我依舊在每天早餐時間讀繪本給他聽,他雖然是剛讀完《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的大孩子,卻依舊享受媽媽為他讀書的珍貴時光。
.
這就是我在講座上說的:「#我們的人生還是要和孩子浪費時間ㄧ下。」這些一點一滴的累積,都是在投資彼此的關係,這些「必須浪費」的時間從哪裡來呢?就從把手機放在三公尺外開始,可以是早餐時、晚餐後,也能是睡前。
一本繪本可能只有28~32頁,但我喜歡一邊讀書,一邊跟孩子說話的感覺,平常我在看自己的書時,孩子也會靠過來看看媽媽最近在讀什麼,有時我也會在書櫃選幾本書放在桌上,書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我和孩子可以一起進入。
我的目的,就是和孩子變得「熟一點」,雖然孩子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空間,但父母真的和孩子很熟嗎?
孩子口中常提到的同學,你認識嗎?
孩子在看的網路頻道,你也看過嗎?
孩子最近喜歡哪一部動畫?劇情進展到哪裡了?
孩子最近在讀哪本書?
你最近一次和孩子聊的新聞事件是什麼?
你是否總是語帶評價的回應孩子?
你以為在關心,該不會都在說教?
還是,你都能好奇的請他多說一點,因為你想跟他變的「熟一點」?
從YouTuber、網紅生態談到網路危機,最後我們繞了一圈還是回到閱讀這件事,而且是 #有陪伴的閱讀,能和孩子變得「更熟」的閱讀。
即便孩子總會進入網路世界,或已經半個人都泡在裡頭了,但我們還是要拉著孩子,陪他看一場你覺得很無聊的直播也好,時時提醒網路使用時間、拉鋸使用網路的條件也罷,看起來被浪費的這些時間,一定超乎你想像的,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謝謝 Ching Sheng Lin 的邀請,能趁此機會到花蓮走一趟,太讓人開心了,我果然還是好喜歡花蓮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