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腳踏史地-台灣歷史走讀

為什麼要參加台灣歷史走讀? 這陣子和琳懿算了一下,從第一年的劍潭走讀開始,這是第六個做走讀營隊的寒暑假。

寒假還好,但暑假真的很痛苦,氣溫越來越高,走讀的每天都好累,好狼狽,但最後一定是心靈飽滿的下梯,依依不捨的和孩子相約下次見。
.
我每次都覺得,一個友善孩子,以孩子中心思考課程與活動設計的營隊,不只是參與的孩子蒙受好處,帶隊的大人也同樣獲得滋潤。
可以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的調整和孩子相處的方式。
可以聽孩子什麼都說,然後用自己能處理的方式回應他們。
可以看見自己的框架與侷限,然後思考我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大人。
我真的變成了小時候的自己也喜歡的大人了嗎?
每次回家後,我都覺得更愛自己的小孩,因為連續幾天的走讀結束後,我會看到幾個緊繃的小孩逐漸放鬆,變得鬆軟有彈性的過程。這讓我提醒自己,我的孩子需要穩定持續的友善對待,不需要太多的控制與責備。
同時也會看到,上個梯隊很有活力的孩子,一學期過後,變得比較壓抑沉默,或是學會了討好,學會更不在乎他人感受。
小孩一直在成長,知識的累積、情緒控制、忍耐與妥協。小孩也知道自己在長大過程中,必須對抗,同時失去某部份的自己。我們很希望,在這個短短的營隊,他們可以撿一點點自我回來,累積一點點信心,然後再回到學校裡,繼續長大。
.
連續腳踏史地走讀營隊的小孩,會對荷西時期開始的台灣歷史越來越熟悉,談起日治時期、國民黨政府的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可能比許多大人還了解,這次營隊我們還拉到中美關係、政黨輪替。
營隊不是灌輸什麼愛台思想,而是讓他們看見這座島嶼上每一個人的寶貴,台灣人真的非常不容易,撐過一次一次的佔據與殖民,又非常的努力,呈現了台灣人的模樣。很懂台灣有多寶貴多努力的孩子,會自然而然對台灣很有信心,知道我們台灣人不應該被「看無」,不需要諂媚哪個強國政權才能活下去,因為台灣人一直很認真的生活,而且設法越活越好。
我這次負責下午場的常民故事,有台灣充滿人情味的雜菜滷,還有地瓜比米還多的地瓜粥,以及台灣人第一次當總統時,國宴出現的台南小吃。小孩們最愛最後一個故事,不只是因為傳奇,也是因為他們聽了台灣四百年的歷史後,很想幫台灣鼓勵加油的熱切之情。
這樣的小孩自然而然就會以台灣為傲,會知道怎麼去愛台灣,也能分辨那些貶低台灣人文化的惡意言語所求為何。
這樣的小孩不會自恃甚高,不會認為其他國家都要臣服自己,因為他們看到的台灣很有彈性,這麼多年來是多元文化包圍與融合。
懂台灣歷史是當代兒童最重要的一件事。
.
照片是我這一組的可愛小孩親自規劃菜單,他們還在這種天氣去菜市場採買,然後下廚,完成度100%,超級了不起。
台灣的小孩很溫柔,很友善,也很熱愛學習,所以也請這樣對待他們,他們會長成像台灣一樣好的模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