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關於暑假網路風險,給家長的建議

剛從小學畢業、即將升上國中的孩子,比其他年段多了半個月的暑假,國中端的暑期課程也尚未展開,家長想著孩子長大了,除了安排補習課程,其餘時間便放手讓孩子自行規劃。這個微妙的過渡期,成為近年許多兒少性剝削、網路陷阱最常發生的時間點。

「要不要出來見面?」「想不想做點輕鬆好賺的打工?」這些訊息表面看似無害的邀約,實則可能是經過數月經營的精密圈套,所謂的「網友」先建立友誼、投其所好,等孩子認可這份友誼,就設下陷阱,等著孩子心甘情願地走入其中。
我們無法完全隔絕風險,但可以經營有益的親子關係,從理解網路風險、建立溝通橋樑,到創造真實生活的樂趣,為孩子打造一個能被懷念,而不是被遺憾取代的暑假。
關於網路風險,給家長以下兩個建議:
1️⃣不沉迷手遊,也可能受騙
許多家長誤以為,只有沉迷網路遊戲的孩子才容易出事。實際上,有不少孩子是在「自以為很懂」的情況下掉進陷阱。他們也許不是重度使用者,也對網路安全教育十分熟悉,自認「我不會那麼笨」、「我又沒有流出個資」、「只是見面而已」,正因為太有自信,反而缺乏警覺。
如果家長只關注孩子有沒有「玩太久」、「看不好影片」,很可能會忽略真正的危機所在。風險不在孩子表現「乖」或「不乖」,大多與孩子是否孤單、無聊,或渴望被理解有關。真正安全的孩子,不是被關在家裡的孩子,而是能安心與父母分享生活,不論是實體還是線上的人際互動,都能坦然交流的孩子。
2️⃣怎麼談「出門聚會」才不引來反感?
許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不准去!」但強烈的否定,會讓孩子學到:「有些事不能跟爸媽說。」家長可以試著這樣說:
「我對他也很好奇,你們平常聊什麼?」
「他約的地點你熟嗎?有其他人一起嗎?」
「你覺得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別小心?」
「如果對方和網路上的形象不同,年紀更大,或帶了不認識的人來,怎麼辦?」
這些提問能讓孩子學習辨識風險、提高警覺,也讓他知道父母願意理解、信任他的想法;孩子赴約後,也請以溫和、關心的態度開啟對話,例如:
「好玩嗎?有沒有什麼你印象深刻的事?」
「他和網路上的形象一樣嗎?」
「如果他下次再約,你會想再見面嗎?」
透過每一次的日常對話,累積親子間的信任基礎,讓孩子知道:爸媽隨時願意幫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