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 你為什麼只有一隻腳》最後一頁,我們才知道,原來這是作者的童年故事,只是在遊戲場裡玩,就要不斷被追問腳去哪裡了?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提醒孩子,無論是不在意、不想說,還是難以啟齒,我們都沒有必要回答他人對自己好奇的探問;也不應該以好奇為名,質疑對方為什麼不敢說、不好好解釋。
你不必知道所有的事,才能善待對方。
在孩子的世界裡,不只是少一隻腳才會被問,為什麼你頭髮那麼捲?為什麼你有胎記?為什麼你口音怪怪的?為什麼你講話的方式和大家不一樣?
對於和自己有差異的人,孩子們在隱約感覺哪裡不同的同時,會不由自主地關注對方,然後以自己有限的經驗,去理解這份差異,例如把不同的口音解釋為刻意的怪腔怪調,然後認為對方嘲弄自己......引起了不必要的誤解、衝突。
但孩子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理解這些差異,成人的態度很重要,我們能否以溫柔的態度,引導孩子理解他人的處境,學習團體間如何做到包容多元的尊重與理解。
每個人都不同,讓不同的人都能感覺自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