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自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自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兩隻倉鼠的從前從前

來當一天會考生吧,今年的會考作文題,有圖有文,其實蠻有意思,內容說起來卻不是真的有新意,至少目前在臉書上看到的幾篇成人創作,都說教意味濃厚到爆。那麼,可愛的、還沒被「成績壓力」荼毒的小學生,可以寫出什麼樣的內容呢?

讓孩子試試看吧!
題目如下:
圖片提示:有兩隻住在鼠籠裡的倉鼠,一隻倉鼠在打開的門旁似乎想逃, 一隻在玩滾輪。
文字提示:「 牢籠 自由 選擇 盲目 冒險 沈溺」自由發揮,六選一。

自學六年的中午魔咒

今早是久違的採訪工作,感謝編輯、受訪者都配合早起,9:30我們就開始工作,讓我11:00準時搭車回新莊,雖然他們也做了心理準備要自己走回家,但下雨的日子,依賴孩子的媽媽如我,還是想要接他們回家。

工作結束時,我很高興的告訴大家,我的中午12點魔咒要在六月結束了。自學六年的兒子,要升上國中了,他願意試試看進入體制教育一學期,我終於不需在許許多多的烈日或暴雨或平常的正中午,站在校門前等著帶他回家。準備升上中年級的女兒,也告訴我,他可以處理班上的各種狀況,也能好好上課,不需要申請自學。
也就是說,往後週間的1、2、4,我會有三個完整的工作日!這是育兒12年來,從來沒有過的事,我想很多小學生媽媽也無法理解我的選擇,但是我一點也不後悔、不煩悶,我們母子三人是快快樂樂吵吵鬧鬧,緊密生活,累積了無與倫比的珍貴時光呢。
今年夏天,生活將會起很大的改變,我和小孩正在努力調整,兒子跟我說,他正在學習安撫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放鬆,告訴自己「沒關係」,我覺得很了不起,成人也不見得能做到,但他現在就在學習了。
希望讓未來的七年都能過得很好,那時候兒子就20歲了,我就是成年人的媽媽了(嚇)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孩子運動,是為了更瞭解自己的身體

我很早就體認到,兒子是個沒什麼運動細胞卻很有毅力的孩子,他四歲開始學游泳,陸陸續續學了兩年,同期的孩子早就不知道游到哪裡去了,他還在努力的理解教練的指導到底和自己的姿勢有哪裡不一樣。後來,我們決定從水裡爬上陸地,挑戰攀岩課程。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小學生該不該刁字?

每次看到小學老師該不該刁字的討論,就覺得很有趣(同時厭煩),我這裡說的刁,不是寫對、寫整齊,是要模仿印刷體,寫出很美的硬筆字,這種刁,很折磨小孩,有些家長也很厭惡,但有些家長感激,覺得老師特別認真,他們會說這叫 #學習的態度

也有另一種說法,是「現在寫字都寫不好,以後做事怎麼會認真」,所以現在字醜的人做事都很不認真?但我認識的討厭鬼,自私自利,做事也做不好的,偏偏字都超美耶。我還猜他是太過沉迷練字沒有學到做人的道理呢。
還有一種嶄新的說法,認為刁字可以讓孩子練習手指小肌肉,根本本末倒置,是孩子手指肌肉發展足夠,才能寫出結構好看的字。

學生為何不發問?

我兒子小四時,遇過數學老師問「有沒有人聽不懂?」他和一些同學舉手後,被追問「是上課沒在聽還是真的聽不懂?」同學把手放下,只有他回答是真的聽不懂,結果被要求站在講臺上,讓全班看他一個人聽老師再講一次。

有些老師看到學生舉手是開心的,有些老師是想著如何讓學生不會再舉手。每個小孩學齡前都是問題寶寶,一直追問十萬個為什麼,後來問都不想問了,其實對於「學生為何不發問」這點,應該討論的是「#成人用什麼方式讓小孩不再發問」。
-
大家可以看到有一種論調是「聰明的學生根本不用發問」、「難道要為了程度差的學生耽誤進度」、「應該要問有幾個人在聽」,但也會看到有人留言「下課後才一堆學生來問」,那不就彰顯出一個充滿成人期待的學習環境:夠聰明的人根本不用問,你問代表你笨,代表你沒在聽,你有在聽但笨到聽不懂發問,是耽誤課程進度,所以你最好知道該不該問問題;那些還願意私下去問的學生,我已經覺得很了不起了,他們對老師是有信任基礎的,但對同學沒有,深怕自己被認為又笨又耽誤進度又沒在聽,無論其他學生是否真的那麼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台灣常見體制教育模式怎麼會是這種學習氛圍?(你會發現就算是很和善的老師,也要花很大力氣鼓勵學生「現在真的可以提問」)
我會強調體制教育的教學模式,是因為走出教室的小孩,參加真正有趣、鼓勵討論的課程活動時,他們一樣會問個不停,問到老師必須道歉沒辦法讓大家問到痛快。
我覺得對於教學,我們常常陷入「小孩怎麼不怎麼樣」的問題,卻很少思考「#那大人還可以怎麼做」,就如同賴老師的網友回覆,聰明的孩子根本不用提問,甚至他也不需要教學,自己看看題目和自修範例的引導就能夠理解小學程度的數學,所以這些孩子會覺得為什麼有人需要提問,很煩。
我認為教學者的目標應該是,讓多數的孩子都能夠懂,對於最不懂的小孩(不管是因為家庭背景或是前階段的學習基礎不穩定),就換個方式教,講到讓他懂,那就代表全班一定能懂,一些用心的老師會把這些孩子抓出來另外教學,不過風險就是:中間那一大區塊的孩子不懂裝懂,沒人會發現。(所以減少班級學生人數是必須的改善方向)
我小時候因為功課很好,在國中的時候被老師要求去教班上成績差的孩子,我還真的教得不錯,或許是因為小孩知道小孩的困難點在哪裡。坦白說,當時心裡的想法就是,老師如果你沒有能力教會每一個學生,那你為什麼來當老師。(有夠不尊師重道我知道,但老師因為這位同學沒考好還打我,讓我無法尊重他)
這樣的經驗讓我現在在教「在教室裡學習困難」的小孩時,很有幫助,我察覺到一個很重要的事--大人覺得小孩的提問不夠好、很莫名其妙、很難解釋,其實是因為我們只是「會了」,但是並沒有真正領悟那個「會的過程」,所以不知道怎麼好好回答孩子的問題。
現在當我教的孩子提問時,我會從頭好好看一次整個單元到底在教什麼,怎麼教,去思考我要怎麼真正理解,然後用孩子也能懂的方式講解,結果獲益最高的是我,我比小時候那個自以為聰明的自己更愛數學。
當孩子提問的時候,如果教學者可以轉換心情,想成:太好了!我們終於有機會搞懂這件事!那麼我想全班一起看待提問的氣氛就會差很多😊

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澄澄六年級的自學思考

好久沒有寫澄澄上學的記錄,按照過去五年的習慣,九月開學第一個月,他會每天入班上課,過了一兩週後再決定哪些時間在家自學。

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安排一個每天都非常快樂的課後時間

在家長社團,常常會看到擔心小孩趕不上的發問,而且焦慮的程度,已經到了用孩子週間所有空白時間去追趕,例如一到五放學後送英語補習班,回家八點後再開始寫作業,或者是為了補習班要求的出席天數,孩子每天都要在補習班吃飯,沒辦法參加任何校內外課後社團。

稍有自覺的家長,會上網問怎麼調整才好,答案通常有二,一種是問何苦這樣逼小孩,另一種則是說他們家孩子逼得更緊,英語一旦中斷就趕不上了(?),社團才藝只是沾水,不用覺得可惜。

我的孩子是台灣粉

國會擴權的條文三讀了,我來說說五年級兒子讀台灣歷史的感想,他讀著荷西來台,開始了這座島嶼的衝突命運,讀到明鄭來台,把台灣當反清復明基地,殺了好多人;讀到清法戰爭後,清帝國想要認真一點治理台灣,又殺了不少原住民;然後又把台灣送給日本,台灣人很生氣,反抗卻無用;也不知道五十年後來到台灣的國民黨政府會帶來更恐怖的事。

兒子說,他覺得台灣人好辛苦喔,一直一直被欺負的感覺,這麼多人來到台灣,卻沒有人好好看著台灣。他才在台灣生活十年,對台灣卻有無限憐惜。
我跟他說,台灣真的很辛苦,但也很厲害,度過了這麼多的痛苦與折磨,還有這麼多台灣人很愛很愛台灣,而且有各種文化在這裡交集,你可以心很寬大,對不同意見表現包容,但我們又學會了謹慎,清楚看到誰的心裡沒有台灣只有利益,沒有台灣卻有中國,誰把中國放在世界中心,而不是把台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台灣很棒耶,有像他這樣天然愛台灣的小學生,天然覺得台灣的地位與其他國家一樣高的兒童。

2023年4月25日 星期二

英文自學資源分享

我蠻推薦家有國小中高年級孩子的朋友,每天花15分鐘和孩子一起聽 ICRT News Lunchbox 的國小版 News for Kids,一則國際新聞5分鐘長,我會切成3段和孩子解說單字、文章提到的內容,文章選擇很多元,有人權、環境、生物、太空、單純的趣聞等等,單字的選擇也很有連接性,我會選2~3個單字讓澄澄背,隔天再連同前一天的背(一天背4~6個單字),因為News for Kids使用的單字重複率很高,其實看久了自然記起來。

四年級的自學生

度過了生活作息非常散漫的寒假後,我在澄澄開學前一天爆炸了,火山熄滅後,我們一起討論出新學期生活模式。

澄澄性格散漫做事拖拉是他的性格,很難改變,但每個孩子都不只一個應該被看到的特點,澄澄有個非常大的優點,只要列出來的代辦事項,就會毫無怨言去完成,就連在學校,也是聽到老師指令「收拾桌面再去排隊」,結果收拾得非常仔細反而拖累到小組時間(?),掌握到他這個可以是缺點也可以是優點的特質後,我常常以列點方式告訴他接下來該做些什麼。

兒童節的願望

一名自學生的兒童節的願望:

澄澄是一名「有時上學的自學生」,對他來說到學校上課是一種選擇而非必要,但他的答案讓我發現,小孩不會不想上學,而是希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上學,學校生活對他們來說沒有那麼討厭,但絕對可以更有趣。

安親班就是安親,不要偷渡更多的作業評量。

另外,這位兒童對家庭的要求,我覺得非常重要,大家都要努力做到。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03-一堂不生氣的寫作課:多無聊的題目我們都可以寫出東西

 #寫作文 #寫無聊的題目 #三年級作文

寫作文最怕遇到什麼?就是老師也毫無靈感,出了一個有史以來最無聊的題目,例如「國慶假期」,而且不是放假前就出,是放假後一個禮拜後才出這道題目!
好的,沒關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多無聊的題目我們都可以寫出東西,因為我們就是一個生產廢話的教育體制(喂)
.

沒有什麼人生是失敗的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去洗頭,或是運動,扭轉腰身、肩頭轉向、開髖的痛楚,會讓人感覺到身體的力量與極限。

小學期中考要到了,才發現那麼多家長瘋了似的在意分數,不是滿分就擺臉色,還說在意的是學習態度,小一的第一次考試當然很重要,少自欺欺人。
我每次都想說,小學每次都考100分又如何,代表人生未來很有成就嗎?永遠不及格就會一敗塗地?甚至有媽媽寫,孩子就算壓力大到跳樓,她為孩子傷心,但代表孩子被社會淘汰。成績與成就是正相關嗎?可能完全相反,但成就等於人生成功嗎?
想了想我認識的好成績與爛成績的人,他們的人生都很成功。
那些家長憑甚麼去定義誰的人生是失敗的?
沒有什麼人生是失敗的,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也許會有不想經歷的人生,所以決定結束。然後有個媽媽會說,孩子被社會淘汰了,我覺得說出這種話的人,才是各方面都失敗了。

--
台北市明湖國小20日一名六年級男童從4樓教室外走廊墜落。
台南市成功大學25日一名大一女大生被發現從宿舍墜落。
新北市蘆洲某國中26日上午一名14歲少女從3樓墜下。
輔仁大學26日27歲劉姓碩三女學生從聖言樓7樓墜下。
台南市某科技大學26日深夜一名22歲女大生墜樓。
.
我們無法得知當事人到底發生了什麼是、心理狀況如何,只能查到,國小與國中的校方都回答,孩子身心正常、性格文靜等。
國中小的孩子要跳樓,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與絕望感(哪個年齡不是),他相信生命中有無法解決的事,不可能被幫助,明天明年都不會改變,可能是被控制忽視霸凌和各種形式的虐待......施暴者可能是家長、老師、同學,是一個孩子躲不過的人。
從新聞沒辦法得到更多資訊,也沒辦法討論更多。
.
但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好多對生命一點一滴失去期望與快樂的孩子,例如人生第一次小考就被爸媽說成績爛透的小一學生;例如不小心在學校尿出來,學校說沒有褲子可替換(有可能嗎?),家長罵丟臉的還子;例如剛開始學寫字就每個格子都被老師紅筆圈起來刁字的學生;例如連排便時間都被爸媽控制與安排的孩子;例如整天在學校被老師吼,回家還要聽爸媽說「老師是為你好」、「遇到嚴格的老師真好」的孩子。真的太多了。
.
我們這代(30~40歲)成長階段爸媽在拚經濟,無暇管顧太多,可能連我們哪天考試都不太清楚,更不可能每天盯著複習、拿著擦布一分一秒擦字、自製工具讓孩子每個字都寫在線上對齊。偏偏我們這代長大後,覺得自己小時候成績好,懂唸書方法,不懂的也堅信成績好才能向上流動,設法自創辦法,緊緊逼著孩子,認為要馴服孩子,要在孩子爆炸前先把孩子壓下去才行。
覺得自己很有辦法讓孩子一點辦法都沒有,是多數台灣家長、老師、教練的通病。
但是我們可以成為少數,那些讓孩子過得像人的關鍵少數。

教育一定要標準化?

我認為母語打好基礎,再來學外語。可惜台灣常常是相反,進入幼兒園就開始補英文,上國小開始考英文又抱怨孩子從小學英文為什麼真還不夠好。

我覺得是考題問題,澄澄這次在發音題錯了很多題目,ag eg tip dip大概這樣的題目出了十題,只唸一次,我可以想像一個從來沒有補習的孩子一題沒聽清楚後,後面全亂了。我認同發音很重要,但台灣非常重視發音的正確性,這也是讓孩子不敢隨意開口的原因之一。
我們就是用考國語的一板一眼方式去考英語,還有所有科目,社會有一題,三合院房間分配時依照什麼,答案是倫理,小孩回答居住人數,這個答案不對嗎?我反而覺得超級合理的。
朋友孩子的考卷,甚至有寫出給朋友的祝福語,孩子寫我們會是一輩子的朋友,被打X,老師寫的答案是身體健康。
對了,澄澄有一次英語作業要訂正的地方是,縮寫逗號的位置「不夠高」(絕對不是寫在底線處)。我真的是要嘆一百次氣。
一切都要標準化,是台灣教育一個很大的問題。

四年級自學記錄

澄澄今天在家門口差點哭了!

他很小聲的告訴我,放學前收拾桌面,他最慢,結果他們那組作業要寫150字,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但同組學生酸他,因為他是自學生不用寫才會慢慢來,澄澄當下不知道怎麼回應,現在跟媽媽說,才差點哭出來。
其中某個同學發下國語日報時(要回家寫讀報心得),要其他組員把最無聊的那份給澄澄,我立刻🔥🔥🔥
我告訴澄澄,媽媽本人以前就在國語日報工作,沒有一份報紙是無聊的,只看你看不看得懂!(澄澄呆掉,他真的第一次聽說這件事)

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小孩就像陽台徒長的盆栽,沒辦法發出綠葉

跟著小孩線上上課三天,我竟然夢到自己回到小學生模樣,在課堂上因為聽不懂老師說什麼、考卷也看不懂而惶惶不安。醒來後覺得很挫折。

2022年10月1日 星期六

小學生不辛苦背單字法

 #不辛苦背單字法 #故事帶來關聯性

中高年級的爸媽,是不是都想趁著這個暑假加強孩子背英文單字的能力呢?有好朋友問我,怎麼讓孩子好好背單字,我不是什麼語言學專家也不是英文科系畢業,但...我從小就很會考試(哭),也很會發展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孩子入國小選擇自學的這幾年,我用了好多方法讓孩子「無痛」學英文。
接下來我會慢慢一一和大家分享,請注意,我的方法不是最好的,但是,也許能成為你們家的方法之一,也可以重新塑形,#調整成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案
這篇文章已經請溫柔可愛專業的 Sophie Hung 老師協助修改與補充,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

為什麼要和孩子讀台灣歷史

我好驚訝那麼多人還在誓死捍衛中華民國的存在...而且論調幾乎都是:如果承認台獨就是台毒=中共同路人=給中共出兵的理由,不是阿,講得好像我們現在必須對國際自稱中華台北,中共就對我們惜命命一樣。

請以中國「朝代制」的思考,清明元宋,那麼中華民國不移動,而是在北京被中共這個新政體繼承,其實是很合理的。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認為要正名清帝國、元帝國,否則就算美國之後侵略中國成功,美國政權也會被說是中華文化六千年...

小學四年級的自學生活,開始啟動

澄澄四年級換了新老師,新老師說她很嚴格。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澄澄第一次參加學校期中考試

 


澄澄說他在家裡有安心感,所以寫功課會不時停下來發呆,在學校不會。
這週,澄澄要第一次參加學校期中考試,低年級因為自學緣故,考試當週我們都會直接請假,避開每天重複的小考、考試當日。但三年級至今,澄澄一直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自學,因為他和同學處得不錯,而且三年級增加的科目都很有趣,科任老師也都比低年級好。(這真是個謎,二年級比一年級好,三年級又更好,為什麼要讓一年級新生被不好的科任老師耽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