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雙寶日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雙寶日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和孩子和平相處

要和孩子和平相處,最重要的有五件事。

第一就是不要想控制小孩,這是生產教我的,一旦你想控制,就會僵持不下兩敗俱傷;如果順勢而為,他們有50%機率,會做出和你相反的決定,但是你會發現大多無傷大雅,只有3%會真的不太ok必須趕快阻止(例如毆打妹妹/哥哥),50%會如你所願,你會嚇一跳這麼順利,只是慢了一點點,但是心情變好很多點。
第二就是開口必說寶貝,讓生氣的氣勢減半。如果吵架,晚上睡覺前、白天出門前,一定要抱抱和好,這是921大地震教我的。
第三,就是不要說反話,正面肯定的說話方式,才能讓孩子準確無誤的收到你的訊息。這是我兒子教我的,當他寫功課拖拖拉拉,爸爸跟他說那你就不要寫啊,他就真的不寫了🤣
第四,就是讚美孩子的一切,因為他們也是一樣的全心愛著你,讚美你,連你的小腹他們都愛死了。燦寶教會我這件事。
第五,常常想想,真的有必要生氣嗎?其實你只是需要睡一覺,或者是把家裡所有的時鐘調快10分鐘,就會發現沒事了。

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

問孩子今天發生的三件好事

澄澄昨天有三件快樂的事,一是老師發給全班一人六個葡萄,他拿到兩個六。

第二是體育課的呼拉圈他學會了,能連搖20下,之前笑他跑步很慢、講話特別難聽的A,讚美他厲害。
第三是連續兩節下課,他和+1女孩玩鬼抓人,一次是和排斥男同學的女生群,一次是本來不和澄澄玩的男生群。他和+1都很開心,因為+1之前都跟著ABC吵鬧boys,所以也被女生排拒在外。+1這次能和一般的同學玩,是因為ABC因故被罰了整週不能下課,+1很無聊加上「不被控制」,終於嘗試(有機會)和其他同學玩了。
我大概知道ABC被罰不能下課的可能原因,他們總是利用下課欺負同學,但這兩週是代課老師帶班,狀況一定會很可怕,這大概是澄澄導師努力設下的一道圍牆。
澄說,如果被欺負的人不是他,就會覺得不能下課很可憐,如果那天是欺負他,他就很高興這些人不能下課,不然他必須一直躲開ABC,以免被盯上。阿澤說,這種做法像是防堵,不是好的,我們卻因此安心不少。
我跟澄澄說,我們明白老師的考慮,但不能下課的小孩很悶,會更有欺負人的慾望;如果下課玩得痛快,心情好,可能就不會一直找人麻煩,可是這也只是我的猜測,有可能他們下課繼續欺負同學。澄澄想想,覺得+1和B還可以這樣想,壞嘴A會慫恿別人去打同學,「我覺得他沒救了。」澄澄說,可是他在美勞課程借了水彩給A,連老師都嚇一跳,A前一天才把澄澄罵哭呢!
我跟澄澄說,媽媽心裡還是會捨不得不能下課的小孩啦,因為小孩吵鬧或是做些無法被原諒的事,有時候只是在呼喊大家快看他;明明他們好好說話,也會有人聽到的,希望他們趕快知道這件事。
每天放學,我都會問澄澄今天發生的三件好事,幫助他回溯一天,有時他會順便說出倒楣的事,有時他覺得真的沒有好事,但說著說著,竟然也覺得這一天其實過得還不錯。我希望藉此幫助孩子整理在校一天心情,也讓他知道,生活就是好壞參雜,可能不會整天好運,也不會整天衰,他可以接受別人的好,也可能讓別人覺得快樂。

--
坦白說,我覺得小學生七點起床,七點四十到校真的太早了!孩子說不飽是我一直勸誘他請假的原因,老師家訪時問我們何時會每天到校上課,我說如果可以不參加晨光時間,八點半到校,現在就可以每天去😂 澄澄有一個可愛的習慣,如果心裡沒事他躺著十分鐘就會睡著,有事,他必須說完才能睡。昨晚他告訴我,數學、國語、英文、閩南語,其實不少學生都是裝懂(包括他)。 聽到他說自己是裝模作樣假裝很懂而已,我覺得也太有自覺了吧!我告訴他,更多大人平常就在不懂裝懂,這就是人類。但裝懂很累,所以我們這兩天吃早餐時,都預習了英文課程。(他對學校閩南語課真的太困擾了,因為課本內容都不是我們日常生活講的台語) -- 澄澄班上的abc+1,bc+1最近收斂不少,至少不再欺負澄澄。a實在讓人頭痛,昨天放學澄澄排隊在a旁邊,a罵他白癡窮光蛋和鴨頭(?),b跟著起鬨,澄澄很想哭但忍住,後來很聰明換了一個根本不是自己的隊伍離開ab。 回家後我們分了幾個階段討論這件事。我先是問他整個狀況,再確認他希望我怎麼做,他的感受是什麼?他問我為什麼比較氣a不是b,我說b控制了自己一陣子,我們感覺得到b有想改變自己,但a沒有,我是澄澄媽媽,當然會生氣的。 晚餐時間,他問我是不是ab沒有被爸媽罵過,所以不知道被罵的人很難過?我跟他說,可能正好相反。因為常常被罵,所以對這件事沒感覺。但我們要記得被罵的感覺,不要這樣對別人。 睡前來到最後階段,他覺得是不是因為是他,所以被罵?其實不是,昨天還有同學被罵哭,也有人被取笑。澄澄只是剛好在那個時間(老師不在)站在離a最近的位置,a罵的是想像中的人,但對著澄澄罵,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是白癡鴨頭窮光蛋,a只是想罵人而已,誰在那都一樣,但確實個子小的澄澄很容易成為目標。 澄澄還觀察到,之前被罵的人,現在跟著a嘻嘻哈哈就不會被罵了。我告訴他,每個人都有自己應對保護自己的方式,可以是像澄澄選擇的不理會、反擊,或是某些同學會告訴老師,也會有人選擇加入。但站在大人的立場,我希望小孩告訴大人,讓大人發現不對勁,去改變a的行為,因為a未來可能會傷害更多人。 今早出門前,我請孩子記得--不理會、離開現場,還有,告訴老師不是告狀,是要求老師協助。 -- 有趣的是,澄澄覺得上課裝懂比被a罵還讓他感到不開心。

--
澄澄畫圖常常被同學說醜,捏黏土也被說醜,我覺得很不平,那些照著老師範本做的小孩,為什麼有資格評論他人作品?每當我憤憤不平時,澄澄都會冷靜安慰我:「我會問他們,那你的呢/你做得很好嗎/你畫得很好看嗎?如果他們說我的比較醜,我就會說你的也很醜,他們就不會說話了。」
我從來不覺得有小孩的創作是醜的,這些孩子不知道,要能一直創作出和別人(範本)不一樣的東西多難得,我不會期待澄澄像個畫家還是什麼高手一樣的畫畫,他只要像個孩子畫畫就好,這樣就是最厲害的!
--
那天澄澄回家跟我說,有幾個同學在學校說幹,排隊時前面的同學還回頭對他講了一聲。我問他,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他說不知道,老師也有問,罵的同學也不知道。 我帶著澄澄上網查,發現幹是個好字耶,才幹、樹幹、能幹...當然也有台語中性行為的意思,但都不是用來罵人的話,孩子們用不了解的字詞罵了人,發現成人反應很大,就會很得意自己碰觸了某個禁忌,但好好的回應沒什麼之後,就變得無趣了。 澄後來又問我,同學很愛拿雞雞開玩笑,說要給全班看雞雞,我問他,同學的意思是吃的雞還是陰莖?「如果是陰莖,班上男生都有一個,女生沒有但也不見得想看,叫他收好就好,不要受傷比較重要。」

2019年8月3日 星期六


這六年來,除了餵母乳,我做過最有毅力的事就是這半年持續報名運動中心的壺鈴槓鈴課。如果不是可愛的領導 曾亭睿每週二問我會不會去上課、到了報名時間還帶著我去刷卡,我應該早就放棄。

儘管我們老師長得像辛隆,不像隔壁TRX懸吊訓練班教練是年輕可愛男孩,我們也都沒變心,頂多偶爾換位置,一邊拿著槓鈴深蹲一邊看隔壁班教練(只有我啦亭睿沒有)。更多時候我們都在舉壺鈴時閒聊,在登山跑時唉聲嘆氣,然後聽一旁飛輪教室放的音樂放空,猜測飛輪教練可能和我們同年,上週他放了十分鐘的戀愛,這週他放檸檬樹、傷心的人別聽慢歌、自由、志明與春嬌。

2019年2月17日 星期日

「爸爸在家」長假

2019年的第一天上班日,我們家收到了意外的禮物,阿澤不用上班了😂雖然他本來就有請育嬰假的打算,但沒想到假期來得這麼突然,在相看兩生厭第二天後,我決定以正向的態度迎接這個生活轉變。

我們為什麼讓孩子離開學校

一月底是幼兒園第一學期的最後一天,接下來放三天假,然後週五接著第二學期第一天。這安排很奇妙,我認為是個轉換期,大概讓家長和孩子能趁三天想清楚要不要上學吧。(才沒有吧)

其實在學期結束前三天,我到學校接孩子時,向老師告知不上學了。起因是澄澄最愛的老師,那位會幫睡不著的孩子們拍背的溫柔老師,會觀察孩子爭執不輕易判斷是非對錯的有耐心老師,要調校了。為了和她爭取最後的相處時間,澄澄甚至在上一週完全沒請假、還讀了整天班。和老師道別時,我覺得自己都快哭了,我自己在大學以前的求學生涯沒遇過什麼印象深刻的老師,也沒特別喜愛的,但現在我是真心喜歡而且深深感謝這個老師,讓澄澄過了愉快的幾個月,從聽到老師會變臉,到現在覺得長大後當老師也不錯,這段時間他的心被好好治癒疼愛了。澄澄緊緊抱了老師好幾次,老師一直回抱他摸他的頭,我想老師心裡也知道,這個孩子往後會特別辛苦吧。

因為新接手的老師是阿嬤級的資深老師了,對孩子如同對自己的孫女,常把她的孫女也做得到掛在嘴上。澄澄模仿了幾次說話語氣,我皺著眉頭想真的不太行,當我實際接孩子遇到這位老師時,聽著老師催促的話語,坦白說,我當時心裡想:「你兇個屁。」我也鼓起勇氣,直接地與老師描述了澄澄的性格與我們彼此的溝通模式,討論的語言比嚴厲責備更能進到澄澄的腦中,我也是從澄澄身上學習好的說話方式。老師笑笑回答我,「大人要學,小孩也要學吧。」我明白她的意思,澄澄「要學」。

回家路上,我和澄澄開始討論新老師到底在急什麼?為什麼不能用正常的方式和小孩說話?回到家後,我帥氣地跟阿澤說,我們的孩子不上學了!隔天,開車外出,在車陣中,我和澄澄又討論起到底要不要上學?我問他,「你覺得老師會改變嗎?」「我覺得不會。」「那你呢?你要改變配合老師嗎?他罵你你就動作快一點,假裝有在聽、但其實他罵什麼你不要影響自己的心情?」澄澄點點頭沒說話,但我自己說完都覺得神經病,我在說什麼啊!這是我希望他在學校學到的事嗎?這是一個成人應該對待兒童的方式嗎?

在和喜愛的老師道別前,我直接先找行政老師談。我對孩子只有三個期待,第一,是孩子健康平安長大;第二,是讓孩子快快樂樂的生活;第三,是成為一個能善待他人,包括能以好的方式說話的溫和的人。

前兩者我盡力去做了,但如果學校讓他不快樂、老師讓他學不到好的待人方式,學校成了讓孩子負成長的地方,那我要何苦花錢送他來這裡上學?

當然,孩子不會永遠快樂,我也不是全能媽媽能阻擋所有挫折與非善意的對待方式。但是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僅僅是五六歲的人生階段,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讓他去知道世界有很多不快樂的事,然後覺得人生衰爆了每天在學校被罵其實沒什麼好在乎的。我希望的是,他在一個正向友善的環境中,有我盡力陪伴他面對所有的好壞事,其中總有些不愉快,我們會一起共度。而可以避免的,我們也不要吃苦當吃補,因為這種苦只是某些人的心情發泄或是便宜行事罷了。我不打算讓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我明白的跟老師說,我也經歷過職場也讀了好幾年書,我不會期待成人改變--尤其是老師為了一個學生的意見感受而改變。但我們每個人可以改變自己被對待的方式,所以,我們選擇不上學了。

--
老師請我們思考兩天再做判斷,我們一家再度花了更多時間討論上學這件事。有時我正向能量很滿,會和澄澄玩遊戲,輪流假扮那位很兇的老師,然後對方要找出比較好的應答方式。這時澄澄會覺得可以上學。

但在某些時候,我發現他看人的標準,開始以有沒有比新老師兇來做衡量,就覺得又不是瘋了才讓這種人成為自己孩子的老師。還有,我自問這種人當主管我能承受多久?答案是立刻就想叫他節制點,心情不好就去喝杯奶茶吧。最後,我在班級群組問了其他家長對新老師的看法,結果得到「看起來還ok」、「講話蠻溫柔」、「人看起來很和氣」的含糊回答,怎麼大家都不問問孩子呢?如果老師確實人不錯,是澄澄被針對了嗎?那我還有什麼好猶豫?

在回覆學校的前一天,晚上睡前,我發現澄澄還是無法下定決心,忍不住對他大發脾氣,責備他不夠認真思考這件事,畢竟這件事關係到媽媽未來半年的生活安排、新老師也可能因此被檢討...他怎麼能一下子說要上學、一下子說不上學呢?上不上學不是這樣隨口說阿!罵了一陣後,澄澄去睡了,我慢慢回想,寫了這篇文章,這才發現,要不要上學、為什麼要上學、不上學要做什麼、上學是為了什麼?這麼難的問題,多數成人根本也無法回答(甚至一輩子沒思考過),我在為難五歲的孩子什麼呢...我在為難自己什麼呢...

如果孩子已經說,聽到兇老師罵人就趕快做事,有問題去問另一個比較不兇的老師,這種明顯出狀況的教育現場,我還能期待什麼?但如果對教育不抱以期待,那麼我們該如何期待孩子成為他自己,成為能讓他人溫暖的人?

--
約好和園長談話的這天,她先讓我說了澄澄的狀況,再回應我,說現在的孩子就是挫折忍耐度低,還舉了自己女兒罰寫再多她也當成是學習的一部分,要女兒服從做完的例子,然後跟我說,「媽媽,你們這樣是在逃避。」我立刻打斷她,我說:「你這樣講不公平,因為孩子需要的不是忍耐力,而是面對問題的解決能力(你要來親子天下這套我比你還熟好嗎),每個孩子成長過程會遇到各種挫折,遠遠比成人多,有時我們陪他度過,有時我們可以積極做出選擇、改變狀態,最糟糕的就是不做任何事只要求孩子忍耐。」

「孩子容易恍神動作慢,是他的個人特質,也是他的缺點,他勢必常常遭受責罵或錯失一些好玩的事,這是他的個人課題。學校老師狀態不好,我知道老師不會輕易改變的,所以我們選擇不讀,孩子放棄了就學資格,我壓縮自己的時間,未來要相處磨合,是把這樣的課題攬在我和孩子身上。如果我選擇叫孩子忍耐,那是讓一個五歲的孩子承擔這個問題,對他才不公平。」

我強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習慣、處事態度,老師帶班也有自己的考慮和堅持,我完全理解,但不代表不能用好的態度對孩子。我實際聽到老師與孩子說話過,如果是陌生人說...院長此時打斷我說:「是不是覺得還好?」我立刻回答不是,「我心裡想,你兇什麼,只是我尊重他是個老師,因為我不想在孩子面前立刻質疑老師,所以沒現場說出口。」

「而且園長認為老師態度很好,人很親切,我要提醒一件事,那是你們之間有職場上對下的聘僱關係;而老師與學生之間又有權利不對等關係,你用老師對園長的態度去判斷老師對學生的態度,本來就是不正確的。」我最後說了這些話。

園長質疑這段時間孩子閒賦在家,孩子怎麼會閒呢?我一點都不擔心這個。我也不擔心國小遇到更兇的老師再度逃避怎麼辦,因為我知道在台灣教育現場遇到好老師才是不容易的事,我們這次就是運氣用完了。

但是,恰好我們這個家庭在此時此刻有餘裕輔助孩子,去年澄澄想離開恐怖幼兒園,當時我沒能相信他的判斷,遲了兩個月,後續種種讓我想到就痛苦。過了一年,他再度相信我,給我機會,告訴我他的實際感受,我這一次會全力支持。我也相信,此時的陪伴與溝通、反覆討論上學的意義這件事,會讓我們累積豐厚的能量,未來澄澄也許在國小高年級、國高中時,又遇到不適合的老師,他到時候已經不是五歲的模樣了,會知道自己怎麼做。但現在讓小孩忍受挫折、好習慣未來接踵而至的挫折(還是來自教育現場是怎樣),我不接受這種教育理念,我也好奇這種教育思考到底想培養出怎麼樣的台灣人?

園長聽完後立刻印出離校切結書,簽完名,我走出校門,孩子已經在門口等我很久了,我們立刻一家四口出發去公園玩得很痛快。

--
但我還是深深感謝這間學校讓澄澄度過愉快的半年,他們是一間會在冬天玩水的有趣學校呢,為什麼跨不過人和這一關呢,最終還是要學生忍耐就好...

--
很多事都講究人和,尤其是要工作順利,我發現這次幼兒園老師的態度就是如此,他們也承認新老師「說話方式不太恰當,但帶班還可以,應該是求好心切」,所以一週以來未調整新老師問題,他們以孩子的「不和」換職場人和。這在教育圈是普遍現象,教學非常好的名師,拿師鐸獎的名師,在遇到學生被同事體罰羞辱或是師對生的性侵案(無論他校本校,或震驚全國的嚴重犯案),這些握有話語權、平日輕易結盟各校老師、被許多老師崇拜的老師,此時往往選擇沉默,很少看到投書、網路公開言論來合力要求教育圈的改革倡議。也許這些老師心中常常驚訝於孩子的不沉默吧。

認識新莊地藏庵

從我有記憶以來,初三從宜蘭老家北返,當天下午或隔天,一定全家到家附近的土地公廟和新莊地藏庵拜拜。

地藏庵沒有行天宮或龍山寺那樣的規模,但也不能說是小廟,有北殿、南殿,還是兩層樓,人多又擠,如果下雨大理石地板濕滑,真的很煩人,加上爸媽也不是隨便讓我們買糖果餅乾棉花糖的個性,也不像宜蘭廟宇有好吃的鹹粥甜湯圓,去拜拜這件事很難被小孩喜愛吧。

反而是這幾年,開始帶著澄澄去拜拜,我才比較懂得欣賞地藏庵建築之美,也因為孩子的提問,對地藏庵供奉的眾神感到好奇。

其實爸媽那代老新莊人喊這裡大眾廟、大眾爺廟,因為是後來才改奉地藏王菩薩為主神。這間建於1757年(清乾隆年間)的老廟,是蓋在亂葬崗上。早期中國移民,未適應新莊沼澤地形,不少人死於瘴瘧惡疾,地方人士出錢、出力,蓋了一間收容枯骨的小廟,才有「大眾廟」之名。

廟裡奉祀了文、武大眾爺,「文大眾爺」指未參加戰爭、械鬥、因貧病過世的亡魂們,而「武大眾爺」則是因戰亂、械鬥殉身的亡魂。祂們被視為是無主孤魂中的首領,可號令眾鬼。到了1840年,新莊一帶常發生閩客械鬥,陣亡者也納入武大眾爺,一起奉祀。

「新莊地藏庵,陽間森羅殿」信徒相信如果有冤屈,同樣冤死的大眾爺會顯靈協助破案,台北地方法院的日本法官因小偷不認罪,曾請大眾爺神像坐鎮;白曉燕命案期間,白冰冰也前往此廟告狀,請求大眾爺抓到三名犯人。

主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北殿一樓是目蓮尊者(地獄救贖之神)、十殿閻羅(管理十八地獄)、董大爺、福德正神、開山功德廳。

福德正神是土地公就不說了。開山功德廳有二大、二小牌位,應是與歷代奉獻廟地、金錢及建設等有功績者,但年代久遠字跡模糊難辨,連廟史都沒記載。這裡也保留了「新莊神社」牌位,日治時期,這裡曾改祭拜「天照大神」及「神武天皇」,戰後恢復供奉地藏王菩薩,附近神社都被拆除,唯獨新莊神社牌位被留下來了,移置功德廳,保存了一段時代記憶。

小時候我最害怕的是「董大爺」,地藏庵的董大爺神格位階更高於一般排爺、差役,身分較接近於指揮辦案及協助文武大眾老爺審理、判決的陰陽司。廳內放有戒板、戒棍、銅鎚、狼牙棒、流星鎚、手銬及虎頭鍘等各種刑具;神像左右配祀文判、武判、牛頭、馬面、七爺、八爺、差役、巡捕等,頗有「司法官」或「警務首長」架式。

民間認為董大爺為掌理訴訟、發誓與詛咒是非之神,在董大爺面前發誓絕對不可虛假,否則必將遭到拘捕及懲罰。還在日治時期,便有百姓因財務糾紛,到這裡立誓、斬雞頭。二戰後,有議員立委參選時,特地來斬雞頭表明自己不賄選的決心。2009年中華職棒假球事件,多位球員被開除的兄弟象隊,也全體到地藏庵焚香祈福、向神明發誓。

南殿一樓主祀的便是文武大眾老爺。一般民間所稱「大眾爺」是「客死異域,暴骨荒郊內外塚地,孤魂無依;憫其香煙不繼,名姓湮沒...」是孤魂厲鬼的概念,但新莊大眾爺具有鑑察、緝捕及審判惡鬼之神格。其中文判官一手持卷宗、一手執筆,負責調查、簿載陰陽界一切善惡之事;武判官則是一手持令牌、一手執兵器(本庵武判官立像為左手持金間),負責執行當事者應得賞罰。

從這裡往二樓走,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對面二樓,則是三寶佛( 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佛 )、十八羅漢。其實直到現在我還是分不清楚,澄澄問的時候我都含糊回答,今天總算一鼓作氣查出資料,下次就不隨便搪塞了。

生氣之後怎麼辦呢?

過年期間,兄妹間爭執沒比平日少,但因為我們技巧性錯開兩人相處時間,讓兩個孩子都各自擁有獨享父母的幾天,澄澄感覺穩定不少,不過我們還是知道,照顧澄澄與燦燦的心力大概是7:3的分配模式,多數我們全家是繞著澄澄轉的,催促他吃飯、陪伴他更衣如廁(澄澄很抗拒自己做事),專心聽他說話,滿足他各種需求。在燦燦需求還不高時,盡力對待高需求的那一個孩子,是我們目前可以做到的。

昨天燦燦肚子餓,想吃澄澄早餐剩下的麵包,但她不太會咬麵包,咬了好幾口也沒吃到什麼,澄澄從另一個角度看覺得被吃掉太多,勃然大怒拉著麵包袋扯走,燦燦沒放手,就這麼正面朝下的摔下椅子,我伸手要從後面拉住燦的衣服,只把衣服的扣子拉開了。

我先抱起大哭的燦燦,看到澄澄也氣到臉色大變眼眶含淚,就要阿澤去安慰澄澄,阿澤當下無法接受這種可能造成傷害的行為,說他沒辦法,我們交換,他揹著委屈大哭的燦燦去散步,我牽著澄澄回到他的房間,鋪好睡墊,請他和我一起躺著。

澄澄不說話,我自言自語,慢慢說,「明明是澄澄的麵包,媽媽卻要你分給燦燦,燦燦吃了好幾口,所以你很生氣,氣到要馬上拿回來,沒想到燦燦就跌倒了。可是你還是很生氣,因為那是你最喜歡的麵包。」澄澄終於說了:「我再也不要跟燦燦當朋友了!我不要她當朋友了!」「好,不要和燦燦當朋友,玩具不分享了,洗澡分開洗,睡覺分開睡,不要當朋友了!」說著說著,我就睡著了😅

一段時間後,阿澤帶著燦燦回來了,我們繼續在房間默不作聲,澄澄說他還是很氣,我想了一下說,「生氣是一定的,可是生氣之後怎麼辦呢?時間一直溜走,吃麵包是一分鐘的事,我們花了半小時生氣,本來這個時候我們要去逛街買東西,現在用一點來生氣。都不想理燦燦,那以後好吃的、好玩的事,就少一個人知道你的感覺了。」我請他想想「生氣」這件事,就離開房間去上廁所了。

再回到房間,我發現燦燦笑嘻嘻的在房間裡晃來晃去,澄澄臉色好多了,他說:「剛剛燦燦來拍拍我的肩膀,我跟她點點頭,我知道我們和好了。」燦燦傻乎乎地模樣,真的知道自己做了什麼嗎?我只覺得她真的是小天使來改變我們家每一個人。


--
後來我問澄澄,看到燦燦摔下椅子有難過或擔心嗎?他說不會,不覺得難過但也不高興,可是如果是別人讓燦燦跌倒,他會很傷心的。

2018年4月7日 星期六

四歲兒的生氣是可以討論的

有一天,澄澄過來廚房拍拍我說:「媽媽,我想到了,抱抱治百病,我來抱抱你,就不生氣了。」正在煮飯的我也伸手回抱他,說沒事了。

抱抱治百病是我跟澄澄說的,最近他頻頻大爆炸,我試過冷處理、照常與他對話、繼續手邊的事,約五分鐘後可平息,但很內傷。也試過與他大吼,吼來吼去,孩子大哭我怒火難熄。最後我決定要抱緊處理試試看,便在澄澄發怒時,告訴他,抱抱治百病,只要抱抱生氣蟲就會嚇跑了。

第一次很有用,澄澄三五分鐘就冷靜下來,我也因為擁抱覺得放鬆,但第二次就沒這麼順利,最後還是以怒吼結束。後來我又試了第三四五次,澄澄開始在暴怒後,想要收尾時,自己說:「抱抱治百病。」我也強迫自己,一旦聽到這句話,不管當下如何,都把握這個台階,好好結束這一局。

好咖燦燦的6m紀錄


燦寶5m神奇事件簿,除了有看媽媽看到睡、睡醒笑著看媽媽等抱抱、哥哥一出門立刻昏睡三小時、媽媽帶出門工作開會都不吵鬧,今天還等媽媽半夜工作完摸回床上,她才哭哭討奶,想當初澄澄可是讓我每隔半小時就衝回房間餵奶還奶個不停奶到讓媽媽厭世...

某天清晨五點多,我突然驚醒,一張開眼睛就看到燦燦已經醒來在對我笑,他是不是覺得自己好厲害,成功以心電感應叫醒媽媽餵奶!

不過滿六個月大的燦燦,大概從過年開始,每個小時都哭醒,這兩天我特意看了時間,果然不是我有被害妄想多想了,凌晨1點、2點、4點、6點,6點半後是每十多分鐘就哭醒一次,直到七點半我讓燦燦趴在身上安睡半小時。然後八點我只是去廁所離開一分鐘,他瞬間又哭了。


雖然很累但不會生氣,四年前照顧澄澄時,對於嬰兒莫名的需求我會生氣,會因為睡眠不足而沮喪,現在不會了,因為知道這種日子其實很快就過去,真的就是「撐一下」但可以讓嬰兒得到滿滿滿滿滿足,沒必要讓嬰兒哭。


而且燦燦醒著時無時無刻都在笑,哭了也是一抱就停,有時她半夜醒來要哭,我拍拍她,她就閉眼可以再睡,她也是盡力照顧我了。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把育兒當享受,工作時盡情享受獨處

吃晚餐時,澄告訴我:「我希望聖誕老公公給我一個禮物。」什麼禮物?「我希望媽媽...」全家瞬間安靜下來屏氣凝神的偷聽,「我希望媽媽不要叫小孩吃飯了。」幸好不是叫媽媽不要生氣。

其實今天白天到米家玩,米爸很客氣誇獎:「澄媽都不生氣啊。」我忍不住哈哈大笑,澄沒說話。回到家,我問他當時為什麼不說話也不笑呢?「因為我知道媽媽平常都會生氣,所以不敢笑...」




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雙寶日記〕試用期結束了

燦燦出生已經快四個月了,意味著我成為雙寶媽也過了試用期,應該來發篇心得文了。

一直到現在,我才覺得和兩個孩子都調整到比較順的頻道,前兩個月真是慘不忍睹,媽媽總是在後悔,第一個月是無止盡的暴怒與憐惜、懊悔,第二個月是爭吵又爭吵,第三個月我們開始慢慢修正。一直到這兩週,我才終於看到家庭關係朝好的方向改變了,我重新長出了一些對澄澄的耐心,停止用埋怨和冷漠的言語傷害他,每天都提醒自己要主動抱他親他。

這段日子我和澄澄聊好多次,他很明白表示,媽媽跟以前不一樣了 ,變得很凶,有次我在逗燦燦說:「誰家的寶貝這麼可愛啊?」澄澄立刻紅眼眶說:「媽媽你現在都不這樣說我了」我好慚愧,立刻抱緊他道歉

四個人的日子才剛開始。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有兩個孩子的人生到底怎麼回事

昨天問阿澤,貴鬆鬆的懶骨頭誰用最多?他以為是燦燦,其實是豆豆。豆豆整個白天幾乎都窩在上頭,充分享受慵懶舒適的好日子。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雙寶日記〕媽媽總是在後悔

昨晚睡前,趁著寶寶還只是小聲哼叫、討抱慾望尚低,我和老公專心陪澄澄玩起生產前常常玩的恐龍媽媽守護小恐龍遊戲,澄澄很喜歡被恐龍爸爸抓走,再被媽媽救回後緊緊抱在懷中的感覺。

寶寶還未滿兩個月,我卻覺得已經過了好久,大概是太慌亂又發生太多事,澄澄心裡一定更難熬,突然要去上學,被罵、被處罰...然後漸漸適應,有時清醒過來想到他才四歲,內心就會非常愧疚,後悔出門前對他不耐煩,或是入睡前怎麼不順著他一點。


我記得某天吵架後,他默默拿出zaza's baby brother 這本書,書裡講寶寶出生後,小斑馬總是自己玩,爸爸忙著家務,客人一直上門,媽媽總是要他等一下、說話時眼睛看著寶寶......,儘管現實生活是寶寶才是等待的一方,我們老是先滿足澄澄需求(伴隨寶寶哭聲),但對澄澄來說,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樣了。

昨天朋友帶來安東尼布朗的Changes ,形容獨自在家等著爸媽的孩子覺得一切都不同了而感到不安,最後爸媽回來時懷中抱著小嬰兒。澄澄聽了一次又一次,問他是否覺得有什麼改變,他說沒有,他忘了之前才抱怨寶寶出生後,爸媽必須常和客人說話,他開始會說:「我已經講很多次了你們都沒有過來...」有時候我會擔心,他是不是很快就忘記,自己曾經是爸媽唯一中心的那段日子,真希望他能記得,那對我而言是美好回憶。

我總是處於煩躁與愧疚夾雜的心情;疼惜卻也感到厭煩;希望他能多處理自己,偶爾又保證他能盡情依賴我;我埋怨他的暴怒情緒,又再三向他解釋他可以生氣,但要讓我知道生氣的原因好讓我們幫助彼此走過,只是35歲的我都必須花一番功夫才能釐清自己思路,為什麼我認為4歲兒童一定做得到?

澄澄在長高,圓潤的身形逐漸沒了,他對我的依賴今天比昨天少,明天又會比今天少,我在享受照顧新生兒的甜蜜時,也明白離澄澄放開我的手的日子又近了一天。他有時會討好我,問我自己乖不乖,不管乖不乖我都非常愛你,我說再多次似乎都無法讓他安心,就如同有時我會懷疑他不再那麼喜歡我,但我知道,我們還是很愛彼此,只是中間隔著太多疲憊與情緒、爭執,所以和對方保持了一小段距離,以免自己受傷。

昨天我對他說,好想把他放回肚子裡,重新過一次澄澄是小寶寶的生活,他說他也是,如果他能再變成小寶寶,媽媽一定會更愛他。

他不知道,我已經超級超級超級愛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