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什麼時候可以進入長篇閱讀?我認為關鍵點不是「年齡」,而是「讀到什麼書」,一本不夠有趣的兒童小說,只會讓孩子覺得閱讀真的很無聊,偏偏大人很容易選到無聊、說教、具備功能的書,然後還要小學生寫讀後心得,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弄得一團糟後,再抱怨孩子考題都看不懂,買閱讀題本刷題練「閱讀」⋯⋯
我最常推薦的就是美國作家安德魯.克萊門斯的校園系列作品!
強調一下,我喜歡的兒童小說非常少,我偏好有趣好笑的風格,但故事裡的主角要行事認真,而非插科打諢,最厭惡有些童書刻意把讀者幼稚化,以為目標對象是兒童,內容夠好笑就好。不,安德魯.克萊門斯筆下的幾位主角,一開始確實是因為「好玩」,但在他們遊戲的過程,也享受著兒童的權利,體驗挑戰成人的喜悅、刺激與緊張,然而他們依舊謹慎認真,妥善的組織然後行動。
.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進入安德魯的世界,我推薦從《#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開始讀起,我們可以看到當一個孩子對老師教學有所不滿,是如何動心起念,決定挑戰權威,創造自己的權威,而且他有策略、懂得結盟,讓全班、全校學生都成為夥伴。一個孩子的調皮,變成了一群兒童的意志,超級了不起。
最不可思議的是,在原文版出版二十七年後,我這樣的老粉竟然等到了「粉靈豆」的續作《#粉靈豆祕密檔案》,只是當年充滿創意與挑戰權威勇氣的小男孩長大後,竟然變成了堅持使用紙本上課、紙筆書寫作業的傳統教學法的傳統老師!
.
安德魯.克萊門斯的作品向來有一個最大的原則:#一個謎團與一個祕密,就可以帶來很大的樂趣。
在這兩個精彩故事裡,有許多成人角色出場(而且都很困擾),但是沒有人以權威阻止尼克和喬許;即便如此,這樣的反抗對兒童來說仍然不容易,我們在《粉靈豆》裡看到孩子也有膽怯煩惱的時候,但他知道自己受到爸媽支持,也知道和自己持相反意見的老師,也能尊重他的意見,「兒童人權」在師生的權力結構裡也不該被削弱。
安德魯.克萊門斯筆下的成人與兒童,看起來都在對抗,某個不太聽話的兒童用盡巧思,挑戰成人訂下的秩序,有時兒童會獲得最後的勝利感,例如《#午餐錢大作戰》裡,有商業頭腦的孩子想出了在學校賺錢的方法。
但是兒童的成功,不代表要讓成人挫敗難堪,就像是《#不要說話》裡,許多老師對孩子們發起的「不說話」競賽,都感到頭疼,想方設法讓孩子回到原狀,但這些老師,有人默默地被孩子推著走,有人不著痕跡的引導、協助,就算是完全反對孩子做法的老師,也不會用權威去壓制,根本是教育界的表率
這些故事要表達的,不只是孩子對抗秩序的力量,也在告訴大人,鼓起勇氣,重新捏塑更好的生活方式吧。

.
二十年前,當過老師的安德魯.克萊門斯已經對我們這些成人提出警告:孩子不會乖乖屈服於成人的規矩之下,如果強硬的以制度和成績壓迫,孩子只會反抗到底。
這樣的形容,如果讓家長對安德魯.克萊門斯的作品卻步,不敢讓孩子多讀,那就太可惜了!因為他的作品是讓孩子離開橋樑書,進入小說閱讀的最佳入口,只要把他的書放在孩子常經過的桌子、櫃子上,讓孩子有機會拿起來,一定會忍不住一鼓作氣讀到最後,欲罷不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