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如何跟孩子談死亡?──專訪繪本作家信實《媽媽變成鬼了!》

信實的專訪讓我哭了又寫,寫了又哭,實在太喜歡這本書,鄭重推薦給大家。

這篇訪談本來只是QA處理,但我太喜歡了,跟OKAPI爭取寫成文章,麻煩很多(因為是越洋信件採訪,只有發問跟一次的回信)寫了很多很多天,但看到讀者回饋說想到自己的母親,就覺得很值得。

有作者照片的文請看OKPAPI ,有媽媽的孩子,有孩子的媽媽,務必買這本書啊。





「這孩子,如果我不在的話沒問題吧?」

聽到妻子對著調皮搗蛋的兒子說出這句話,日本當紅繪本作家信實突然有了源源不絕的靈感,不到一分鐘,繪本《媽媽變成鬼了!》架構就完成了,開頭第一句話,就是冒冒失失的媽媽被車撞到,變成了鬼。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從葬禮開始的故事。

「我4歲時,家裡因葬禮舉行守夜,我看到棺材上有白白的東西隱約出現,那是什麼?這個回憶成了本書開頭的場景。」信實回想,如果人死了,沒什麼事情做,應該會到自己的葬禮上,看看有誰來參加,有誰在哭。

書中,死去的媽媽回家看4歲的兒子小康,聽著小康與奶奶的對話:「以後再也吃不到媽媽亂七八糟做的料理了!」、「我對媽媽大概撒了一百次的謊,但都沒說對不起。」「我忘記媽媽幾歲,所以向大家說她65歲。」沒想到午夜12點,小康居然能看見媽媽,兩個人享受最後一次的散步聊天,「我喜歡媽媽冒冒失失做不好的地方」、「媽媽,我是你的小孩,你很開心嗎?」

讓人又笑又哭的內容,出自信實與一對兒女的親密互動和深厚情感,書末,小康因想念媽媽,穿著媽媽的內褲睡覺,從孩子角度來看會哈哈大笑,「啊,又穿媽媽的內褲。」但信實知道,從不得不離開的媽媽視角看來,反而是「啊,又穿了我的內褲」的傷心大哭。

直接由死去的母親向孩子談死亡,讓故事具有衝擊性,在日本出版之初,也曾擔憂可能讓失親兒童受到打擊。為此,信實特別問了好幾位在兒時喪母的讀者,「認為會對兒童造成負面影響的人,都不是真正面臨過這種問題的人。失去母親的人反而覺得,媽媽就是一直在身邊,也有很多人相信媽媽就在家裡,若聽到一些聲響,還會覺得『啊,是媽媽』,我想所有思念媽媽的人都是一樣的心情。」

「如果看得見死者,或許能讓更多人知道,還活著的我們應該如何過日子,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信實解釋,他希望孩子們能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看待,因他人的笑容而開心、因他人的眼淚而悲傷,能成為這樣的人是最幸福的,「至少當我們死亡時,會有人為此真心哭泣。」

用特別的方式告訴孩子特別的事,是人生多有波折的信實獨有的能耐。他從不隱瞞自己求學時期曾是個壞學生,不單是翹課作弊那種,而是能召集上百人去打架鬧事的不良少年。若不是有天向正在追求的女孩,撒謊自己正在畫繪本,他不會去買畫具材料,更不會在3個月內畫出上百本繪本。

「當我問,差不多該交往了吧?她竟然回答,如果繪本得獎就交往。」他只好硬著頭皮參加比賽,沒想到還真得了獎,20年後,當年喜歡繪本的女孩已經為他生下一雙兒女,「兒子小康,女兒叫小安,但我太太沒死啦!」信實幽默的說。

至今信實已出版160本作品,屬於多產型作家,從沒學過畫畫與繪本創作的他,擁有的只是大量閱讀的經驗,一開始為了追求妻子學畫畫時,沒錢的他勤跑書店、圖書館,看了大約6000本繪本,「這本超無聊」、「這是小時候看過的書」、「這本很棒」或是「這本為什麼能出版?」各種想法填滿他的腦袋,時而感動,時而不滿,開啟了他的創作之路。

看來傳奇的創作生涯,走來並不輕鬆,得獎的光環無益於作品出版,他被多間出版社拒絕:「你幾歲啊?勸你趕快放棄比較好,圖畫得很醜啊。」或是「你想拿這個(作品)來幹嘛?」雖然他想反駁:「當然是出版啊,混蛋!」但還是默默忍下,最後決定自己印出幾個有趣的故事,送給朋友,說故事給朋友聽,收集回饋並修正,如此持續了2年,才有機會抱著50本創作去找講談社的編輯。

那天,講談社編輯花了3個半小時看完他帶去的作品,也給了他出版第一本書的機會。直到現在,信實還是習慣帶作品到出版社自我推薦,而非接受出版社邀稿,就連《媽媽變成鬼了!》也是如此。

有時他覺得自己仍是當年的不良少年,容易害怕,卻又不服輸。他小學時被霸凌,國中時躲在家裡不肯上學,上高中後為了先發制人,乾脆變成欺負人的壞學生,「其實壞人通常很容易害怕,也會擔心。」差別只在於,他已經不再需要藉由欺負人來捍衛自己,信實將全副精力投入創作,「《媽媽變成鬼了!》賣了53萬本,我其實很害怕,沒有『萬歲』的興奮感。我會擔心,能不能賣到100萬本?愈想就愈焦慮。」這種為作品焦慮的心情,讓他彷彿被捲入暴風圈裡,不斷催促自己要更加努力,無論有多好的成績,都不能停止努力。

「我生平第一次被稱讚就是因為畫繪本,我覺得我只能靠繪本而活。」信實暗想,或許是神的安排,才讓他這樣的人成為繪本作家。

成為父親是人生另一個關鍵時刻,看著孩子出生,他感動得直掉眼淚,「原來每個人都是這樣被生出來的,原來世界上所有人都是這樣來的!」過去他深信自己是為了成為繪本作家而生,現在他修正成「為了小孩而生」。兒子小康是他眾多作品的主角,不是因為特別可愛,而是他想為一般孩子寫故事,讓所有孩子都能感受到日常生活的趣味、體察他人的心意。

「我覺得以後『被人要求做什麼事』的機會愈來愈少,端茶、掃地都有自動化設備,與其教育孩子該做什麼,我更希望孩子有創造力,讓他們盡情玩積木黏土,也讓他們嘗試各種創作,對『創造』不會恐懼,更不必擔心『做不好怎麼辦』,我相信能在未來生存下來的人,是能夠思考現狀、想出解決辦法的人。」信實說。

他也是用這樣的心情創作,想畫就畫。一本繪本有15個跨頁,好像誰只要有15張紙就能做出繪本,但他認為,「正因為誰都可以,才更顯困難!我絕不認為這是一件誰都辦到的事,如果有作家說:『大家都可以像我一樣,一定辦得到喔』我會覺得他很陰險,因為事實並非如此。」

關於繪本創作,他唯一能給的建議是先畫一本出來吧,畫了第一本如果還有創作欲,就繼續畫第二本,信實說,「有天分的人畫幾本都可以,如果不想再畫,就是沒天分。畢竟『想做』和『能做』是兩件不同的事,能快點改變方向也挺好的,像是去學吹喇叭之類啊!」

信實唸《媽媽變成鬼了!》(看不懂日文照樣催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