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有機商店內的非有機商品驗出未超標農藥殘留


去年這件事發生後,陸續跟一些朋友討論,半年後,我想這些討論可以放上來了。

我還是認為這次綠色和平的操作有問題,這三樣本來就標示「非有機商品」,也就是安全用藥,驗出來都在合格範圍內,我們可以假設這種農友正朝減藥的方向走,很多農產若不在特定環境條件下是無法不用農藥的,例如葡萄與蘋果,而如果有機商店在標示明確的狀況下,不能讓減藥種植的農產販售,那這些農友轉型過程中該怎麼辦呢?傳統通路根本不會接受減藥的農產,難道要他們吃土嗎...


另外,農藥殘留有各種可能,台灣最常見的是鄰田污染(這次大福的蘋果這麼聲稱),也有檢驗的過程就被其他人的送驗品污染的。里仁這次的木瓜被驗出農藥,我看到的說明是:木瓜是農友使用的防治資材菸草粉中含有微量農藥殘留所致,並非一般使用農藥狀況。(在綠色和平自己的Fb有網友留言說明,里仁於該批木瓜上架後,隨即進行了自主抽檢。檢驗報告於10/26出來後,發現微量的農殘,立即就全面回收該批木瓜、暫停供應商資格,也請農友通知驗證單位進行複查,以確認問題根源並改善。複查之後,發現是菸草粉含有微量農藥殘留,因此農友也停止使用該防治資材。)

又例如加保伏跟益達安是葡萄可使用的農藥,驗出範圍合格,殘留量其實極低,至於驗出十種,究竟是正常用藥方式或者過多?卻完全沒被討論。混藥的風險大家都擔心,所以應該去了解農民是怎麼用藥,是同時混用,還是不同時期使用,才能斷定是否為雞尾酒農藥。

像這樣的新聞發布後,會造成很多衝擊,農友被退貨銷毀、或依照合約賠償、此季產品都不得上架。但農友不是領月薪,他一年或半年可能就這批生產,污染源到底從何而來,難道無法先和跟通路一一弄清楚,既然這次只驗出三樣,我想並不是做不到。

任何的抽驗結果都需要進行解讀並了解背景問題,操作一個議題不只是送驗而已,還要對整個無毒農產、農業轉型、有機產業有深入的瞭解,才能指出問題所在。

作為記者,這樣的新聞發布對我來說如同「爆料」,為什麼不是先跟通路溝通、了解問題,確定是刻意隱瞞用藥再公布,爆料對一個ngo組織來說,能形成什麼目的?一個記者會是一個月或兩三週的籌備,是工作項目之一,對農友來說卻是震撼彈啊…

當然這些通路也有未盡責任,關於這點,好食機謝昇佑 提出了更多關於通路的討論( https://goo.gl/i0fMc7 ),當通路業者依據檢驗標出「有機」、「無毒」、「安全」這樣的等級,而無法或不願直接說明栽種過程的資材使用情況,其實有著複雜的社會因素,除了農民的抗拒,也包括消費者識讀能力。而好食機在推的PGS參與式共保系統的資訊全透明時,坦白告訴你用藥,又自曝哪些藥殘被驗出,消費者就會安心買單嗎?我覺得這是非常難以解釋的人性啊。

增補農友 林世豐的看法:

或許GP真的作的不夠詳盡,對當事農夫來說是個很大的傷害,對裡頭談到菸葉裡有農藥殘留這事件我也非常有感,曾經在轉型無農藥無化肥那年,去一家埔里有機肥料店,他們正在輔導一些農民轉有機,包含認證,當時他們就提到,有一些資材是可以噴下去多久的時間就可以驗出來無農藥殘留,當時我是半信半疑,但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如果我繼續用那樣的栽培方式,投入了有機資材,肥料,收成不好時,加上還是慣行思維給消費者要甜,要漂亮,要大的產品時,任何他們說有效的資材,但可能在裡頭添加不明物的有機資材,我們還是會用。

這些年因為食安的問題一直爆出來,讓很多消費者開始省思吃的食物,食品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想如果沒有這些報導,這些有機通路,或是有機小農,甚至自然農,根本沒有生存空間,聽過很多有機的前輩說他們從前開始販售有機時,根本沒幾個人聽過,而且也只覺得價格很高,但這些年來,因為食安問題,反而大家開始關注食物的問題,我覺得也是一件好事。況且當大家發現農藥殘留問題,漸漸會消費友善食材,或是如參與式驗證的農產品,才會用消費力開始改變生產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