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全母乳媽媽的點點滴滴

一歲五個月大的澄澄學會說:「好吃。」餵奶時,我問他:「好不好吃?」嘴裡還含著乳頭的他會帶著笑意點點頭,有時還願意鬆開嘴巴,甜蜜說聲:「好吃!」再緊緊含住,對媽媽來說有100%的激勵作用!

我沒打算斷母奶,從一開始就決定餵到兒子拒絕母乳的那一天為止。


台灣是一個連路人都可以勸告媽媽停止餵母乳的奇怪社會,寶寶出生後,先是勸告媽媽「搭配配方奶,孩子才能吃飽」,六個月後,又說「母乳營養不足,喝配方奶才能頭好壯壯」,孩子一歲後,變成「再喝下去對媽媽身體不好」,種種似是而非的理由都能輕易說出口,卻沒懷疑過配方奶的成分、製成過程。

沒生孩子前,我以為台灣已經是個大力推廣母乳的國家了,但生產後,才發現並非如此,只是將母乳責任壓到媽媽一人身上,許多媽媽因為奶水不足而焦急、憂鬱,被寶寶咬到乳頭破皮,或是擠奶擠到流血變成粉紅奶。

不友善母乳的生產環境

但回頭想想,從寶寶出生那刻起,媽媽就面臨各種阻止自己順利分泌乳汁的怪事,例如母嬰不同室好讓產婦休息、定時哺乳訓練嬰兒作息、要求擠出母乳改成瓶餵以了解嬰兒食量,但我們都知道,嬰兒的哭聲、把嬰兒擁在懷裡的肌膚接觸、讓嬰兒時常吸吮乳頭,都有助於刺激母體生產乳汁,拿掉了這些生產動能,卻要媽媽吃湯湯水水以分泌乳汁,是否有些本末倒置?

(關於母嬰同室無法好好休息的問題,因為我是在家生產,寶寶哭了就抱著躺餵,餵完換尿布又睡著,所以不太了解為何無法好好休息?歡迎朋友提出意見,我反對刻意拉長寶寶進食間距,哭了也不餵,只是拚命抱著哄的作法。)

上述生產完的傳統制式流程,讓產婦必須花比較多的時間等待母乳產出,但也不用心急,因為剛出生的寶寶,胃只有一個指節那麼大,一週後也只有一個乒乓球大小,喝不了多少母乳,可是正在學習吸吮的寶寶,可能會因為吸不到奶而焦躁大哭,有些護理人員或親友會建議產婦改成瓶餵配方奶,或是擠出母乳用奶瓶餵,寶寶比較輕鬆(吸母乳是非常辛苦卻重要的學習,很多寶寶習慣瓶餵後會拒絕直接吸母乳),反正日後再想辦法提高母乳量。

在這樣的循環下,配方奶理所當然的成為協助哺育的角色,通常會造成兩種結果,第一,媽媽拚命擠乳、喝湯,成功提高奶量,擠出的奶水塞滿冷凍庫。第二,寶寶對母乳的需求減弱(即便只有睡前那一餐),母體自然而然減少生產,漸漸地,媽媽也認為自己母乳不足,寶寶吸吮能力更差,長輩懷疑寶寶真的吃不夠,最後甚至演變成寶寶瓶餵的奶量遠超過母乳增加速度,順理成章的變成「母乳搭配配方奶」或「全配方奶」了,往往鬧到此刻,媽媽也精疲力竭,鬆了一口氣,接受配方奶的援助,承認自己奶水不足,有時還對寶寶有點抱歉。我懷疑這根本是醫院和月子中心與奶粉商說好的陰謀:「我們有推母乳喔,只是推的方式不走友善母乳媽媽那一套。」

餵母乳是天生本能?

全母奶的媽媽真的是「天生體質好」嗎?我覺得只是多餵罷了,製造母奶是媽媽天生的機制,就像其他哺乳動物,生育後只要環境沒有太緊張的變動影響心情,就自然產生母乳。居家生產最大的好處,就是完全不和剛出生的寶寶分開,從出生那一刻,寶寶就開始尋乳,接著只要一哭就讓他吸奶,我完全沒經歷脹奶疼痛、辛苦擠奶的階段,寶寶就是最佳吸乳器,記得滿月前唯一和寶寶分開的時刻,是寶寶到醫院進行例行性檢查,大約只有一小時吧。

(澄澄剛出生時,哺乳中)

我心裡一直抱持著餵母乳的大絕招:堅信自己能餵飽孩子,只要寶寶哭就給奶,神奇的是,餵完奶後再擠擠乳房,還是能擠出乳汁喔。而寶寶哭泣不一定是沒吃飽,吸奶也不一定是飢餓,有時只是想藉由吸吮得到安慰,吸吮的動作又能助乳汁分泌。但即使我以自己經驗鼓勵身邊朋友,他們還是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在生產後三天就接受配方奶,那也無妨,誰也不會因為這樣變成「壞媽媽」。可是啊,我覺得若長輩質疑沒奶水,是導致沒奶的頭號兇手,那麼醫院生產+坐月子中心就是幫兇,如果寶寶真的不擅長吸吮,醫院為什麼不能提供哺乳指導教學或協助找哺乳顧問幫忙?

還有,在推動母嬰同室的同時,是不是要先檢討健保病房通常三人或兩人一間,一間小小的病房沒有隔間,只有布簾區隔,只要寶寶一哭,所有人都會受到影響,更別說親友的探望、醫護人員的詢問或處理,沒辦法休息的產婦,怎麼會有母乳?在推廣母嬰同室的同時,是不是能做到產婦享有住單人房的福利?如果少子化是國家危機,那麼產婦個個是國家危機救援者,又有何不可?

(幾位剖腹產的朋友哺乳都不太順利,是不是剖腹產對奶量會有影響呢?畢竟少了陣痛的生產過程,乳腺可能睡著了?)

(其實我們也曾嘗試過瓶餵,但小孩很快就拒絕了,
最後寧願餓肚子好幾個小時,也要忍到媽媽回來)


配方奶並非罪大惡極,配方奶是努力模仿母乳的產物,確實幫助很多媽媽,尤其是職業婦女或因病無法哺餵母乳者,我相信只要是媽媽自己選擇給孩子的食物,都是出自真心關懷與無須質疑的愛。但我們也無法否定台灣社會確實沒有提供母乳媽媽一個安心、方便哺乳的環境,還有真正正確的母乳推廣策略。

公共場所的哺乳室是否足夠且好找尋?為什麼我們得躲在殘障廁所裡餵奶?多少員工數以上的辦公環境應該設置擠乳室和母乳冷藏設備?而不是讓我們在廁所擠乳,把母乳冰凍在同仁的便當或水餃旁?新生兒禮物為什麼是奶瓶,而不是一條美觀大方的哺乳巾?當你的朋友、妻子、姊妹被質疑:「你要餵到什麼時候啊?母乳沒營養了啦!」你能不能幫她回答:「餵母乳很棒,母乳媽媽很辛苦的。」

母乳媽媽的為難

母乳媽媽的辛苦不只是皮肉上的疼痛,或是長期睡眠不足,最困難處在他人眼光或言語傷害。以我來說,生產前就是平胸人,生完後也是,並沒有發生哺乳大2個cup的神蹟,當長輩知道我餵母乳時,幾乎個個都立刻打量胸部大小,質疑怎麼可能餵全母乳,直到現在還常常被那樣的白目目光掃射胸部,或直接說出口,我也可以想像,較為豐腴的孕婦大概會被說:「奶那麼大卻沒能餵飽小孩。」難道大家都以為乳房剖開奶水就會流出來嗎?

其餘關於奶量不足的質疑更沒少過,一直到能吃副食品前,只要寶寶一哭,就會被問是不是肚子餓、沒吃飽?看似無心的一句話,聽在媽媽耳裡就像尖刺,我好像曾崩潰回答:「我不會餓到自己的孩子好嗎?」漸漸地,我開始掌握回話技巧,一談起斷奶話題,就先問:「誰說母乳沒營養?」、「斷奶後要不要喝配方奶?」、「既然要喝配方奶,為什麼不喝免費又天然的母乳?」

有些朋友驚訝於我持續餵奶超過一年,其實只要持續哺乳,身體就會製造奶水,雖然我一直沒有大脹奶過,擠乳的產量也很少突破120cc,常常處於軟奶狀態,但現在只要超過八小時沒餵奶,竟然還是會脹奶,人體就是這麼奇妙。

關於外出哺乳

餵母乳最大的缺點,就是喜歡的衣服都穿不了了,因為全母乳媽媽最大的麻煩是寶寶隨時隨地都可能冒出「來奶一下」的慾望,一歲前還好,寶寶行為能力不佳,靠著揹巾的頭罩+哺乳衣或一條布巾,就可以避免走光,一歲後,寶寶靈巧多了,不但能喊出「ㄋㄟ ㄋㄟ」點餐,把將母乳當成了自助餐,想到就將我的衣服往下拉或上掀,力氣大到常穿的衣服領口都變形了(淚)

最近變本加厲,一定要看到整個胸部才滿意,所以側開或上掀的哺乳衣完全出局,只好一直以大U領+圍巾裝扮外出,餵奶時透冷風到媽媽會發抖,最好用的是襯衫,可以解開釦子至胸口也不至於毫無遮蔽。

(第一次外出哺乳在2013年10/10上街抗議,
靠著ergo揹巾的頭罩+哺乳衣就可以完成)

(同志大遊行時,也是哺乳衣+ergo揹巾+方巾就可以完成)

若真要評比,哺乳衣的好處是一般人真的看不太出來在餵奶,但媽媽們都知道怎麼回事,甚至看得出來是哪一家的衣服,可是寶寶沒耐心或肚子太餓,會覺得哺乳衣很煩只露出一點點乳房喝得不暢快,這時襯衫或胸前有扣子的上衣就好多了。

但不管穿什麼,雖然我愛哺乳,但不打算露奶給眾人看,只是即便好好遮掩,還是偶爾會遇到討人厭的人(男女都有)緊緊盯著,更別說PTT媽寶版常出現的公公、婆婆看媳婦餵奶的情節…請尊重媽媽好嗎?媽媽就算生了孩子也是女性,有隱私權!

最後,還是要強調,有奶沒奶都是娘,只有花錢買哺乳衣跟花錢買奶粉的差異而已。無論您的媳婦、妻子、姊姊、妹妹、朋友做出的選擇是什麼,都請鼓勵她、肯定她,你不必協助她們什麼,只要少一些懷疑就好。(

喔對了,探望產婦時,請算好時間或聽懂暗示迴避,當產婦說要餵奶時,別傻傻待在原地不動,餵奶不是一種表演喔......



最後送上胖小孩照片一張,
圓滾滾的孩子身上每寸血肉都來自媽媽啊...


1 則留言:

  1. 可能我比較無所謂吧
    畢竟我自從接觸餵母乳以後
    我就體會到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心態
    就是在大家面前餵母奶又如何
    我的胸部是孩子的食物來源
    不是你們用來物色的部位
    餵母奶是一件多麼神聖以及意義重大的事情
    敗壞風俗什麼的,說這些話的人代表你們思想已經嚴重有問題了
    當然也是有媽媽會介意讓別人看到的這個我能懂
    但是我也支持直接大剌剌的餵母奶
    ��因為我就是這樣阿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