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到底要多安靜(1)書店與圖書館篇



從生完孩子後,我就常和阿澤抱怨,我好想開一家讓媽媽能放心洗頭按摩、爸爸可以在旁邊理髮,孩子有個安全區域玩耍但不是開電視的美容院,我真的只是想好好洗個頭,平常在家只能戰鬥澡或是跟兒子一起洗,這麼一家店會很有商機吧!

第二間想開的店,是歡迎孩子去的書店,要趴著看書滾來滾去看書都可以,也可以帶著自己的玩具來,爸媽可以放鬆挑書買書,和其他客人討論書,唯一沒有的可能就是安靜看書(你給我買回家看)。

如果有這樣的電影院也很好,我想要有一間孩子可以講話的電影院。


事實上我們不久前經歷了一場大挫敗,帶著快兩歲的澄澄去參加一場新書發表會,我以為這麼有土地情感的書,是大家聊天吃吃喝喝,邊說邊落淚的溫馨場景,沒想到是座無虛席、有點嚴肅的發表會,澄澄在場外的聊天聲成了最大的音量,我們很快落荒而逃,並在回程車上有了以下檢討:

1.小孩成為被人白目的屁孩,絕對是爸媽的錯。我們錯估了澄澄「降低音量」的能力,這天他一路跟著我到植物園錄音、下午到三峽散步,傍晚去了好市多,晚餐也順順利利吃完,狀況極佳,讓我們毫無猶豫的進行「到金石堂參加一場新書發表會」這種不適合幼兒的活動,且時近八點,平時他已經在家玩車或讀故事書,準備洗澡就寢了,我們的大意疏忽讓他作息全亂興奮激動導致大暴走。

2.近年來拒絕誠品,金石堂三年來只去過一次,我太習慣獨立書店辦活動時的「包場」氛圍,輕鬆氣氛猶如自家人聊天,以至於做出不合理判斷,到達現場發現不是包場時,心裡隱隱覺得不妙,果然其他客人的關懷目光,讓負責照顧孩子的阿澤受創,擔心成人的錯誤導致更多人能合理對幼兒的管束與不友善。

3.這場活動有好幾位朋友也來,自然熱情與澄澄打招呼,但我們忘了事前提醒他,會看到一些「不認識,但關心你」的阿姨叔叔,這讓澄澄格外不安,也對被澄澄拒絕的友人很不好意思。

檢討會後,我們教澄澄一個「噓」的手勢,提醒降低音量,他很認真的做了,也許半小時後就忘記,但這次的經驗爸媽不能忘記。

朋友謝美娟是老師,她則給了我不同意見,「你們的錯誤是因為這個社會環境對小孩的過度期待和不友善,期待小孩像大人一樣的有"修養"。難道所有父母都要等小孩長大才能和他們一起進修或參與活動嗎?」我心裡確實有這樣的矛盾,難道一個眾多心態成熟的成人聚集的場合,會輕易被一個只是在講話的兩歲兒童打擾?這不就承認,我們的社會還在等夠安靜的小孩一起參加活動,對於小孩的遊戲音量,還沒準備好接受,哭泣就更不用說了,書店適合遊戲嗎?就一般觀念是否定的,書店一定要安靜嗎?誰也說不出為什麼,如果我能開一間書店,我會歡迎所有的人在裡頭說話。(當然這種媽媽碎語只能放在心裡)(可是我現在說出來了)

若再多談一點,講座另當別論,但書店與圖書館真的有必要安靜無聲嗎?波蘭媽媽林蔚昀在誠品就有個糟糕的經驗,她用正常音量和朋友介紹一本書(相信我,她平時聲音就超小,小到我覺得自己耳背),有一個陌生的客人和她說:「噓!」臉皮薄的她,立刻下意識的道歉了,結果她朋友說:「如果不是和妳在一起,我一定會反駁回去,因為書店就書店啊,又不是圖書館。」

挑書選書若不能有一絲干擾,也是奇怪的事,書就是值得反覆討論、推薦的文化產物,站著讀書怕吵你就買回去或借回去啊…怎麼樣那都是公共空間,但我們對「讀書」存在安靜的刻板印象,可是孩子讀書本來就是開口朗讀出來的。如果圖書館要求極度安靜,是顧慮準備考試的人,我只能說....(自行想像)

馨雨的美國經驗很值得分享:「我待過四個州、至少使用過12個大小不同的圖書館,每一個都不算安靜。大學圖書館通常很多人在討論各種事,而一般市民使用的圖書館則很多小孩跑來跑去、念書或大人念書給小孩聽等等,而且有些圖書館的某些區域還可以吃東西。大聲叫的小孩不多,但大聲講話、讀書、問問題的小孩就很多了。需要安靜的人,可以使用有隔音的「安靜室」,裡面真的超~安靜,不能講話、手機要轉靜音。跟費城火車的安靜車廂一樣的概念。」

我想到之前幸佳慧在台南接手的兒童圖書館,就很鼓勵孩子在裡面討論和遊戲,還可以趴著跪著讀書,只要你在讀書,想怎麼樣都可以!

書一定等於安靜嗎?有次我們到重新親子館,澄澄一衝進去就開心大叫,其他家長馬上回頭看我,我還聽到有其他媽媽罵孩子:「安靜地玩!」真是夠了!親子館裡頭擺滿玩具就是要讓小孩瘋狂的玩好嗎?

我希望孩子覺得書、有書的空間都是友善且讓人快樂的,你會想在一個從小被噓來噓去的環境待著嗎?

1 則留言:

  1. 英國有場地提供「家長寶寶」場次的電影,在星期一早上,一歲以下的寶寶也可以入場。(但為什麼限定一歲以下,我就不得而知了)提供參考:
    http://www.barbican.org.uk/film/series.asp?id=1287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