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好書推薦-幸好時光不倒流

收到 徐玫怡自己出版的《#幸好時光不倒流》,我正好要帶著兒子到台東進行三天兩夜小旅行,才能專注又寧靜地讀完了這本書,和九歲的孩子單獨旅行是很幸福的事。

從《徐玫怡的Mother Style》到《沒有學校可以嗎》,我一直很喜歡玫怡的生活觀點,看到她在開頭寫著,困惑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出書、不確定這麼生活化的內容是否值得出版時,我起初確實是抱持著支持自費出版的念頭才訂書,但讀完整本書後,我很確定那些對自身反覆思考與淬煉出的價值觀,非常值得分享與被閱讀。真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只有做符合內心想望的事,才不會懊悔錯過了時光,也就不會自怨自歎,變成看這個世界處處不順眼的大人。
.
大概因為剛好在四十歲,人生一個中間點,我自覺來到一種奇妙狀態,有時我覺得自己是與社會脫節的全職媽媽,早上六點做便當晚上十點和孩子躺平,因為陪著孩子複習考試範圍,熟讀台灣國小教材......但同時間,也會有人來信開頭寫著:「老師⋯⋯」詢問開課或開發線上課程,我沒辦法答應,因為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價值,也不打算把自己當品牌經營,沒有思考透徹,就會做出缺乏中心思想的事,這是我最害怕的一件事。
在此同時,我兒子正是徐玫怡寫作當時兒子成長的階段,所以特別能理解她所談的,一名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所受到的牽制與成長。當母親確實是一件快樂的事,但又不想失去自己,不是說要變得多厲害多卓越,而是要更趨近自己本質,順心生活。這十年我經歷了一些生命波浪,好像比當「小姐」時更看懂人情世故,也對人性失望過,但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原則,不理會那些不值得顧慮的人。而且經過了十年的家庭生活磨練,打掃下廚開車採買教孩子功課,這些生活技藝我自覺做得很不錯呢!
40歲的這一年,我是一個喜歡「現在」的人。
.
書裡提到非常多有趣的觀點,能夠發現自己一直想不通的點被人一針見血的寫出來,還能幸運讀到,實在是當讀者的快樂!

例如:「不能決定要不要的不要、不必做到過於完整、保留可能性」,這是她決定事情的判斷標準,不僅用在購物,也適用於教養與人際關係的維持。我希望自己也能擁有最多的想像力,保持可變性,有彈性的生活才能帶來一種永遠有希望的感覺。
我這十年來都是個人工作,常常被問是否會無聊孤單?這本書裡也給了很好的說明:「一個人看似孤獨,但可以讓事情單純化,比較快找到一個良好的角度來解決問題,一個人很好做事。」就是這樣!團隊合作很有力量沒錯,但我就是那種與其溝通不如自己快速完成的性格。
又或者是,在這個被各種物質堆疊的社會,我們雖然為下一代焦慮,但他們不會無法生活,不用努力發大財,更不該每天工作16小時;而是要思考如何活著?有沒有辦法活出一種人格特質—每天醒來就覺得這一天會很有意思?我希望這是孩子們的未來。
.
如果你是苦於育兒的父母,也能因為這本書得到安慰與鼓勵,玫怡談育兒實在太溫柔,對於嬰兒,她說嬰兒對媽媽永遠沒有冷漠,只有熱切的需要,嬰兒一出生他第一個認識的溫暖就是媽媽。(這段讓我同感到差點哭出來)
對兩個孩子都是三歲後才睡過夜的我來說,更能深刻體會她寫的,沒孩子前的「睡不飽」是為了工作或無意義的失眠,但現在的「睡不飽」是為了養育生命(例如被孩子踢醒或早起備餐),反正我從以前就是睡得少的人,這幾年把不睡覺的時間用在孩子身上,現在想來真的很值得。
不過我現在睡很多了,用八小時充足睡眠的好精神,好好陪伴孩子,又是一種新生活調整,我很滿意。我也相信如書中所寫,步入中年的生活可以是一種理想模樣,很多事情還沒辦法做好、賺的錢也很少,都沒關係,我喜歡此刻的自己更甚以往,育兒的忙碌是暫時的,我們一直在調整,也逐步在結束這段日子。
「我不再是年輕人,沒有你想得那麼沒有經驗,如果看起來還是過於天真,一定是我相信這樣過日子,才是人生該追求的方向。」書裡的這段話,我想送給身邊的好朋友,能夠這樣生活,我自覺是很有福氣的事。
讀完這本書後,我從書裡找了一個任務給自己,就是好好養自己,把我當成自己的小孩那樣,去愛去照顧,吃好東西並睡飽,做運動,要有空白時間玩,過得快樂,對自己寬容溫柔,常常給自己微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