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筆記] 溫柔生產:認識「溫柔生產」

這篇文章是新自然主義已經絕版的《溫柔生產》的讀書摘要,懷孕後一直很想買到這本書,卻遍尋不著,好不容易借來了,一讀之下超喜歡!決定摘錄一些內容,加上自己的想法,讓對溫柔生產的媽媽參考。

------------------------------------------------------------------------------------

首先,我們先來定義什麼是溫柔生產。

生產不是生病,產婦也不是病患,所以生產不應該當作疾病治療。

生產是最正常且自然的過程,最佳的生產方式,就是最適合媽媽與寶寶的方式,而非高科技的介入。

台灣產婦目前遇到的狀況是「生產醫療化」,以母嬰安全為理由,綁上胎兒監視器、不准隨意變換姿勢紓解疼痛,一旦破水就必須趕快催生,生不出來就人工破水,產程太長時打催生,太痛時打無痛分娩,再加上禁食、灌腸、剃毛、剪會陰、真空吸引,最後關頭又宣布:「生不出來,必須剖腹」,也就是產婦最無奈的「吃全餐」。

在醫療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生產醫療化」被奉為圭臬,對人數越來越少、工作量沈重的婦產科醫師來說,似乎是不得不選擇的一條路,那麼產婦本身呢?是否做足了功課?台灣產婦大多認為「生產就是如此」、「不都是這樣生孩子」,似乎忍一忍就過去了,認為生產只有一種選擇,即使產婦提出較人性化生產服務的需求,即使產檢時,醫師同意,一旦進了產房,往往會被告知「沒辦法」,事前擬定的生產計劃書也被拋在腦後。

我想生產是一生中的大事,對產婦來說是,對整個家庭更是,絕對不是「忍一忍就過去」那麼痛苦無奈的事。既然台灣生育率越來越低,那麼提供更完美和善的生產方式也非常合理吧,再說一次,懷孕不是疾病,那麼生產也該可以選擇最舒適的分娩方式。

不過溫柔生產並非意味著拒絕所有的醫療科技,我相信要做到溫柔生產,必須有完整的孕期檢查、產前教育、完善的生產計畫,若確實胎位會造成生產危險(約2成)就該回到醫院就醫。所以我們就像一般夫妻,非常正常的完成了每一次的產檢,也做了羊膜穿刺、羊水晶片基因檢查、高層次超音波,一樣也沒漏掉,將意外機率降到最低。在產前一個月,和助產士碰面、花上兩小時討論理想的生產方式,觀看幾部居家生產的紀錄影片,坦率的討論對生產的恐懼與想像,老公也在助產士指導下學習會陰按摩。在此同時,我們也和離家最近只有三分鐘路程的24小時接生婦產科、產檢的新店慈濟醫院產檢醫師,都聯繫好後送醫院的,做最後的生產安全把關。

在助產士的提醒下,我們準備了充足的產褥墊,也開始準備多條浴巾、毛巾,屆時還要有充分的食物,迎接第一胎漫長的產程,我還考慮買個充氣式泳池以助舒緩陣痛。貓與狗也不打算隔離,我需要他們溫暖的陪伴。在我的想像中,我希望能抱著剛出生、還帶著胎脂的寶寶,聞聞他、觸摸他,由老公親手剪下臍帶,同時抱抱孩子,然後孩子在簡單的清潔與稱重後,能夠依偎在我的身邊,學習吸吮乳房,他就像在肚子裡時一樣,聽到我的聲音、感受到我的體溫與心跳。

(生產後一小時內哺育的初乳十分珍貴,也是寶寶第一劑瀉藥,幫助寶寶排出又黑又黏的胎便。當然,如果施打無痛分娩,沒辦法立即哺乳。)

其實溫柔生產沒有任何硬梆梆的規則,而是一種彈性、最適合自己的生產方式,相信自己可以正常生產,也知道如何生產。信任自己、伴侶和寶寶。

懷孕最神奇的就是會分泌腦內啡,而且日漸增加,在分娩時達到高峰,腦內啡是一種體內止痛劑、鎮定劑,可以降低痛楚、增加舒適感,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下,體內更容易釋放腦內啡。但醫院的冷冰冰的醫療設備、太強的冷氣、刺眼光線、令人精神緊張的噪音,產婦本能的感到害怕與壓抑,阻斷腦內啡釋放,反而增強痛楚。

我們再來想一下,為什麼醫院要求產婦仰躺,懷孕過程中,仰躺姿勢本來就不舒服了,何況正在強烈陣痛中,陣痛的酸痛感很像排便,蹲姿、跪姿、半靠著坐姿,都會舒服許多,也容易出力,但唯有仰躺,才方便醫師坐著接生。另一個想像是,寶寶十個月來都在溫暖、安靜、幽暗的環境下生活,突然來到光線刺眼又吵雜的冷氣房,對寶寶來說是多麼大的驚嚇!但產房太暗、太溫暖,恐怕醫護人員會抗議的,畢竟那是醫療場所,不是家。

如果你還堅信在醫院生最安全,有個數字可作參考,2003年調查,美國新生兒死亡率約為6.3/1000(98%的新生兒在醫院誕生),瑞典則是2.7/1000(全球生產胎兒最安全的國家),兩者差異在瑞典十分仰賴助產士。而助產士和醫師的差別又在於,醫師常常等到最後一刻,才匆匆從診間趕往手術室(台灣的狀況),所以產婦常被建議打催生或先忍住不生,醫師對於這段時間的待產狀況並不了解,他們的任務是介入與干預,護士因為輪班也無法全程陪同,但助產士可以在產婦身邊陪伴超過24小時,甚至二、三天,他們清楚完整的產程狀況,所學習的內容就是幫助產婦完成自然生產。

同一個調查中,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約為6.52/1000,日本是3.28/1000,一般認為這與近20年來,日本出現有助產士的小型社區生產中心有關。

一個正向的生產經驗,可以讓孕婦做好成為一名母親的準備,而寶寶也能夠一起努力來到這個世界,認真參與生產過程的他,靠著自己的力量,踏入了這個家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