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小小在地農產經銷商?
主婦昨天失誤,買了一箱人道飼養的雞蛋,但一箱蛋竟然是150顆!為了避免阿澤被突然出現在家裡的150顆雞蛋搞瘋,我立刻在網路發起合購,短短十分鐘內,雞蛋銷售量是原本的兩倍。當晚又分享了火龍果的販售訊息,也立刻找到合購對象。
所以主婦想,我們對安心食物的需求究竟有多大?
目前的農產銷售機制大概是這樣--農民以除草劑、農藥或大量施肥,以大型耕種面積去壓低成本、提高收益,中盤商再以超低價收購,送至果菜市場批發,最後出現在傳統市場或超市販售,或是直接從產地收購的大型賣場,但這些不是我想吃的食物。
友善環境的小農越來越多,勢必是未來農業趨勢,但小農產量低、成本高,不符合當前農產銷售機制的條件,有一定規模的有機農還能成為有機商店契作農場販售,一般小農只能參加各地假日農夫市集,或在網路銷售。
但廚房和網路可說是光譜的兩端,天天煮飯摸鍋碗瓢盆的煮飯者,不一定會利用網購買食材,反之亦然,手上握著滑鼠的人,也不見得真的下廚,這兩頭該怎麼搭起來?而不是僅以理念支持小農?還有,動輒120~180元的運費(常溫、冷藏與冷凍的差異)常常比購買的農產還貴,想省運費,又需一口氣買到上千元,也不是小家庭或獨自生活的青年可負擔。
這一年來,我很積極的辦過幾次合購,先付錢、在家裡等收貨都不是問題,但分頭送貨卻是大問題,之前的小馬鈴薯雖然已經指定古亭站分貨,但朋友陸陸續續來拿貨,還是很累人,之後訂購灣寶西瓜,量不大,但累死了搬西瓜的阿澤。這次的雞蛋範圍縮小至新莊,但還是有北市的朋友有訂購需求。
所以主婦認為,我們很缺乏在地的友善農產販售地啊!
賴青松大哥之前和我談過,日本已經出現類似格子店的實體店鋪,類似最簡單的農夫市集,各地區的農產格子店,由農夫自行放貨、補貨,貼上農夫大頭照與農場特色,販售的可能只是十個芋頭、十包米,農夫付的格子租金,是場地費與結帳的人力,結帳同時,農夫手機會收到售出訊息,也決定自己補貨時間,這套簡單的在地食物系統,同時滿足了農夫與消費者的需求,就青松大哥的日本友人分享,無論是兼差或專職的農夫,都已經開始依賴這套系統。
在台灣,目前還沒能走到這一步。所以我們老是買不到適量、價格又好的友善農產。(除非去有機商店,但我不喜歡,我支持的不只是有機農,還有安全農業)
昨天睡前,我和阿澤說主婦的幻想計畫。假設每月我能設定好五家小農的蔬果雞蛋,月初開放訂購,每樣農產都以達到不需運費的訂購量為最底線,並以此分配至每個訂購者的「蔬果箱」,訂購者則多付我一成,作為代訂和送貨的收費。聽起來很美好,但算算成本和收益,真是一場夢,假設我想以此為業,月入三萬,每月要售出三十萬元的農產,每人每月對小農的支持限度以一千元計算,我要找到300名訂購者呢!即便降低至一萬元收益,作為打工收入,也要賣出十萬元,找到100名三重、新莊、泰山區顧客,等於賣出100箱150顆人道飼養機蛋,想到就....,說來說去,只是一場春秋大夢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