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309反核遊行後記

走完六公里的遊行路線,回到家身體非常疲累,精神卻很振奮,遊行人數比去年多出不少是其一,其二是沒想到會上街頭的朋友,都選在這天獻出了第一次遊行。

但這天也有兩件事讓我心中不快,第一,總統馬英九在FB發表了一篇不如不發表的短文。第二,他的女兒馬唯中選在這一晚結婚宴客。也許單純黃道吉日,也許藉著大遊行避開媒體耳目,但作為元首家庭,即便長年躲在美國當美國人,只要我想到20萬人上街頭拜託他老爸檢討核能政策,而他們家正開心宴客,即便這位當老爸的人沒出席、低調或奢華,但想到元首家庭以如此「平行世界」的型態生活,就讓人覺得很不爽。



我是一個懷孕的母親,五個月後,我會生下這個家庭的第一個孩子,忍受了幾個月的不便、還有一定的生產風險,總統女兒也許也會在不久的將來生產,她會在美國,生下一個拿綠卡的孩子,如果美國不幸發生核災,龐大的國土可以讓她不擔心避難,美國國民的身分也便於他們一家到鄰國去。

但我不行,我和蘭嶼、金門烏坵、台東達仁鄉的孕婦都不行,還有目前正在懷孕、等候生產的十多萬名台灣孕婦都無處可去,我們好不容易經歷可怕的生產過程,誕下一個新生命,卻被迫在很小很小的台灣,和3+1個核電廠共存,如果北部發生核災,我們就往嘉義以南去,如果南部出問題,我們就等著南部的災民北上,這段期間,核災是國安危機,我們的政府與專家顧問團隊,大概會專機離境,遠距離調度救災。

反核/反核四,在此刻不再是小眾聲音,我從沒想過上街頭的朋友,在這兩週問起了遊行路線,心裡很感動,但也擔心,他們會不會認為遊行就能改變什麼?我們當然這麼期望,但政府必定讓我們失望,這幾年的遊行,無論規模大小,在政府眼中早已是場「民眾自發舉辦的嘉年華會」,「他們大概是想上街走走透透氣」,政府無須回應,甚至總統可自在的去包場看電影,民眾的遊行訴求,嗯...管他們的,他們累了、申請的時間到了就會回家,如果沒解散,就以「集會遊行法」抓幾個人、嚇嚇他們!

昨天馬英九的發文是這樣的:
今天全台的廢核遊行,我一直在關心與聆聽,並與在行政院加班的江院長保持密切聯絡。

當前政府的核能政策,就是在「不缺電、電價合理、達成減碳國際承諾」的前提下,做到「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其中「確保核安」與「非核家園」這兩項,政府和廢核團體的看法相近,如何讓下一代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健康安全地生活,是政府的責任,「沒有核安,就沒有核能」的堅持更不能打折扣。

在達到「非核家園」目標之前,「穩健減核」所採取的措施與需要的時間,是政府與廢核團體所採「立即廢核」的看法不同之處。我們樂於與廢核團體對話,聆聽大家對「立即廢核」配套替代方案的建議,希望大家共同來面對挑戰、避免內耗、雙向溝通、創造雙贏。

台灣是成熟的民主社會,不論是支持或反對核四停建,理性的意見交換都有助於公共政策的形成。今天遊行民眾展現了成熟的公民力量,我也承諾政府會謙卑傾聽民眾意見,持續進行誠懇的社會溝通,再透過全民公投,讓人民作出決定,有效解決核四這個紛擾台灣二十多年的議題。


我想說的是:

1.江院長在行政院加班,你呢?和女兒親家打屁聊天?

2.政府和民眾對於「確保核安」、「非核家園」的看法絕對一點也不相近,因為目前台灣是「沒有核安,還是有核能」!我們不說還沒運轉的核四,核二廠一號機反應爐去年才發生全世界未曾出現過的底座錨定螺栓斷裂!另外,撇開較遠的三哩島、車諾比核災不談,福島若無地震海嘯,會有311核災嗎?當前政府或許可以用他們的低標準保證核安,卻根本無力確保天災不會來,對於江宜樺敢開口保證「台灣不會發生福島核災」,我只能驚訝政治學者在眾人眼前轉變成政客的無恥與信口雌黃,是的,台灣當然不會發生福島核災,因為那叫「台灣核災」。

3.反核團體早已提出多種配套替代方案與節省能源建議,問題是政府可曾「謙卑傾聽」,我們看到的只是電價威脅(還反反覆覆),並邀企業大老出來恐嚇民眾、幫政府掛保證。嘴巴說要「穩健減核」,卻又堅持核四續建、同時提不出核一、二、三廠的退役方案與時程,不如改成「穩健增核」?

4.台灣是民主成熟的社會沒錯,所以大眾都知道鳥籠公投的可笑問題,而政府又把核四爭議丟給「永遠不會過關」的公投解決,多麼可笑,多麼「誠懇」,就連小學生也知道,核四不會因為公投不過關、獲得續建同意書,就變得安全!這個問題紛擾二十多年無法解決,光靠一次花大錢的公投也無法解決,因為沒有一張公投票會讓核四變得安全沒問題。

5.最糟糕的是,這段話完全沒提到核廢料何去何從的問題。

昨天走上街頭的人,都要好好讀過馬英九這篇文,才會知道,原來政府「假裝在聽你說話,其實完全沒有」的功力有多厲害。

當成人這麼推諉責任時,我們怎麼去教育下一代負責?核能再好,當前就是人類無法承擔的仙丹,如果想不出提煉仙丹後的毒殘渣會丟哪裡,這顆仙丹就只是一顆毒藥。

我們要先承認那是一顆碰不得的毒藥,承認核四失敗,國家才有餘力去檢討當前能源政策、減碳計畫、產業轉型方案,哪一種發電方式都會有問題沒錯,我們只能盡力找出最適合台灣、且最安全的一種,那不是倚靠單一電力,而是多種能源相搭配與全國用電量、電費的調整。

這一定很難,但既然我們花上近30年、兩千多億,只能蓋出一個恐怖的核四怪獸,台灣人還有什麼好猶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