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在泳池裡的育兒日記



每次陪小孩去游泳池我都很開心,雖然我自己不會游泳只能泡水,可是看著小孩的表情與反應,就讓我知道他們是真心喜愛所以我也很愉快(你開心我就開心的概念?)

澄澄一、兩歲時蠻怕水的,到了4歲,因為共學開始常去泳池,發現他開始蠻自在的,去年五月我就幫他報名了游泳班,因為有朋友一起上課,他就這麼一口氣上到11月,水太冷才結束,整整連續兩季的課程,不過運動中心課程其實沒什麼進度,主要就是讓小孩不怕水、能習慣把頭放入水面下就好。

今年夏天,我本來也打算幫他報課程,甚至動念要幫他找好朋友自組一個班,這段時間剛好在準備自學,我也把游泳課寫進去了。可是寫自學計劃書真的很棒,沒有準備自學的人也可以試著寫寫看,我開始一直在想上課與學習的關聯,有必要上課嗎?上游泳課的目的是什麼?學習的過程是什麼?我自己看過姊姊哥哥學過游泳、或是在我爸的強迫下自學游泳(我爸海軍陸戰隊很可怕),導致我根本沒有想過要學游泳,也覺得游泳換氣很可怕,為什麼小孩的學習經驗可以和我差這麼多?


我一直和宇宙天王澄澄聊游泳這件事,漸漸釐清,他「可以」繼續上游泳課,因為可以和朋友一起玩水,「順便」學一點游泳技巧,不過如果單純玩水他也覺得很棒,但某些某些技巧他想學會。這段時間,我順著他想法,只要週末有空就去玩水(還約朋友),發現孩子在戲水過程就出現了學習的步驟,他們會不斷彼此挑戰對水的接受度、憋氣的方式等等...

思考了好久~我發現學會游泳與否不是我認為的重要的事,就算作為一種運動項目,我也不覺得要會游泳才達到目的。我爸媽很要求小孩要會游泳,覺得這樣可以保護自己,但我覺得想保護自己應該包括了判斷水勢、地形、洋流等自然知識。如果牽扯到台灣人怕水不會游泳難怪沒有海洋文化就更無言了,海洋文化不是會在海裡游泳或衝浪捏,是濱海生活圈的認識,海洋生態、漁業興衰、海洋休閒文化的代價等等。

未來澄澄也許會有不滿於只是玩水的時候,有了更強的學習游泳動機,他可能會觀摩旁人的游泳方式、或是要求要上課、看影片學習等等,一切都有可能。但現階段,他正在盡情的享受玩水的樂趣,偶爾發展出新玩法時,他會得意洋洋叫我看。

我覺得這樣就很夠了,每次阿公阿嬤問我澄澄學會游泳了沒?我都回答他,我們玩得很高興。以前曾為了應付學校25公尺游泳考試的我,早就把游泳這件事忘得一乾二淨(是誰說游泳跟騎單車一樣會了就是會)(不就是因為我是「假會」不是「真會」),覺得自己如果能夠早點享受玩水的快樂就更棒了。

--

在泳池我一直感受到其他家長的壓力,是不是許多人認為帶著小孩來游泳,就要有點收穫?我都和朋友說泳池這種運動場域根本是台灣男性展現陽剛特質的最佳地點,要小孩不能怕水、不能休息、不能偷懶、批評怎麼學不會游泳的基礎技巧,好像所有生活上的不順遂都在此時得到平反有了耀武揚威的繼續,看孩子的反應,就知道游泳已經變成了一件很有壓力、很緊迫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