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明德國小:談兒童參與政治


這學期最後一次到學校和孩子對話,感謝雅雯老師給我機會。
19人的小班,幾乎和每個人都說到話了,孩子都很有想法喔!


今天有很多值得記錄的對話。談「兒童該不該參與政治」時,做了小小的投票,竟然有14人反對,在這之前,我們已經先認識「解放兒童」組織,也看了「馬祖未來不必堵」,卻還是壓倒性的票數,認為兒童不該參與政治。

我和雅雯老師討論,認為與地區性有關,位於天母區的士東國小,家長社經地位高,校內外籍學生多,和成人(包括老師)的相處較像是朋友,談話有討論的餘地,明德國小是位於傳統的文教區,雖然區域家庭經濟狀況也不錯,但對孩子仍是學習上的求好心切,所以孩子們會抱怨補習多、討厭安親班,或是一邊寫作業、一邊「聽」家長看電視,對時事的參與度較低。

也因為如此,今天的討論很快離題了,我們花了一番功夫,從日治時期說起,接著是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還有柏楊翻譯「大力水手」漫畫事件。有個非常好玩的小插曲,一個孩子問我:「如果我說馬英九吃大便呢?」「嗯,如果沒人告發你就沒事,如果被檢舉,你可能會消失喔!」過了二分鐘後,他又問:「如果我說馬英九你去死呢?」「跟剛剛說的一樣,如果被檢舉,你可能會被抓呀!」過了三分鐘後,他再問:「如果我說馬英九去撞牆呢?」「.......就像剛剛說的,不過他不會乖乖做那些事,所以不用再問了。」我知道孩子只是開玩笑的想知道當年的底線在哪,我只能說,就是到讓我們的爸媽都害怕、不願意參與政治的那種程度阿!

絜安說:「爸媽覺得小孩子不應該參與政治,應該他們怕我們惹上麻煩。」算是為這串討論下了完美的註解。

馬祖設賭場案的討論,也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此年紀的思考分野,男生很願意,甚至希望學校旁邊就有賭場,但女生幾乎全大力反對,認為那不是好的社區文化。



 因為人數少,所以可以好好聽每個人的問題與回應,
這次就像是我和孩子互相為彼此上課,很棒的經驗。




最可愛的是,孩子們聽完王家故事、參與者立場分析後,竟然吵著要馬上演戲,專業的雅雯老師立刻跳下場幫忙調度,「你們五個是王家人!」「你們五個當警察!」「誰要當建商?」「還有誰是同意戶?」



這場小小的戲,很快上演,大家選好了位置,揣想一下角色心情,就上場了。輪到演出的人,會站起來輪流說幾句話,其他角色可以隨時回應反駁。
「我絕對不會讓你們把我的家拆掉!」
「我家蓋很多年了,不要拆掉吧!」
「我們家住了很多年了,現在卻要拆掉,請摸摸自己的良心。」
「我們又不是違法房屋,你們憑什麼拆?」

「再違法就把你們關進地牢!」
「誰想當壞人阿,我也只是遵守命令。」
「我快要升官了,不要阻礙我!」
(這是孩子自己即興發揮的..)


那麼這場都更案是誰的錯呢?有15人選建商,6人選北市府、1人選立委,5人選警察,逸帆認為台北市政府放縱,導致建商欺負居民,要負起最大責任,哲緯認為是立委,一點也不保護自己的選民,讓人失望。非常少見的,也有5人認為是王家的錯,有4人認為「明知道會失敗,還堅持不肯放棄,白廢功夫。」1人認為「趕快拿錢換新房子就好,不用這麼累」,這些想法都很值得記下來,無論是否正確,都顯現出不一樣的價值觀。

最後,有個孩子問:「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要去幫忙王家?那又不關他們的事,他們讓警察變得很累。」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德國牧師Martin Niemöller(1892-1984)所做的詩:

當納粹來抓共產主義者的時候,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當他們囚禁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來抓工會會員的時候,
我沒有抗議;
我不是工會會員。

當他們來抓猶太人的時候,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我的時候,
已經沒有人能替我說話了。

很高興孩子提了這個問題,讓我有機會談這件事,這也是我願意義務入校談「兒童公民素養」的原因,我們一直在冷漠的社會中成長,對社會的批評,常被視為無理取鬧或不知惜福,但現在的生活真的夠好了嗎?當你夠好時,你能看見不夠好的那群人嗎?並以此感同身受,為他們爭取應有的權益嗎?如果能夠如此,我想台灣的原住民、新住民、收容少年、受刑人....都不會過著現在的生活。

成人要改變,很難,孩子要改變(甚至不是改變,只要維持原狀就好),卻很簡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