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兩歲的第四個季節

現在回想澄澄兩歲左右的日子,那時我竟然不知天高地厚的形容他有「龍捲風情緒」,跟邁入三歲的他比,當時只是雷陣雨吧(菸),幸好澄澄還沒進展到在地上打滾痛哭,我也從沒覺得他的哭鬧讓我丟臉或難堪,這一年來的情緒關卡,我們見招拆招的走過來了,然後一起望向遠方(突然打冷顫)

澄的新症頭是每天傍晚五點到八點(也太長)會變得異常玻璃心,稍不順就崩潰大哭一直喊不要不要notnot(英國腔),沒有午睡是基本原因,但如果有午睡,醒來後依舊是崩潰大哭一直喊不要不要notnot,我們幾乎把他當成每天必備行程在面對了。(每天喔,每一天...)
(最近迷上珮珮豬,開始大喊:「not」(發音[nɔt]),聽半天才知道在講什麼。)
在非常多崩潰的時刻之外,還是有些甜蜜時分讓媽媽有能量撐下去。珍貴的童言童語是一個。

「媽媽,為什麼人在馬桶大便,狗狗在外面大便,貓咪在沙子大便?」
「媽咪,豆漿是豆子做的,我們要跟豆子說謝謝。」
「世澤是要去上班的,老公是要上班的,爸爸是在家裡玩的。」
好奇問他,那媽媽和淑婷的差異?「淑婷是工作的,媽媽是陪我玩的。」

聽著兩歲兒說話,我總是好奇孩子與生俱來的智慧是怎麼被磨損最後成為一個無趣的成人呢?

(雖然說要乖乖陪媽媽工作,但很無聊的時候還是要找媽咪)

澄澄的新朋友是無尾鳳蝶的幼蟲,網友送來的,約一個月就可變態成蝶(這麼說對嗎),澄澄非常開心,我們幫三隻毛毛蟲取名為大大、中中、小小,很餓很餓的毛毛蟲日夜拚命吃,阿澤早上衝出門買了盆栽回來,真擔心撐不了幾天,澄澄隨時都在問:「我的好朋友在做什麼?」

我時常在心裡感嘆,澄澄真是個可愛的孩子,他快樂又坦率,當我面露不悅時,他會問:「媽媽,我們吵架了嗎?」若真起了爭執,也會說:「我們要變成好朋友嗎?」有時我和阿澤討論事情比較嚴肅時,他會趕快突然插嘴:「欸,你們不要吵架。」當然,他也是很敏感的孩子,敏感到討厭未經詢問的肢體碰觸,不只是擁抱,撫摸背頸、手腳也要先告訴他。

我非常努力保護他的原始世界,讓他保有最真實的感受,例如他對顏色有一套自己的語詞,藍色是海的顏色,綠色是樹的顏色,還有葡萄色、咖啡色、月亮色、草莓色,挑選衣服或用品時,他會毫不遲疑告訴我們,他想要海的顏色或是樹的顏色。

他常常說:「我海歲。」我想了很久,才搞懂,因為我們說的三歲,他聽來是「山歲」,但他比較喜歡海,所以自訂「海歲」。

現在,他已經能表達意願,點名要穿裙子出門,「想和媽媽一樣。」出門前,我問他,「如果有人說,你是男生怎麼穿裙子呢?」「沒關係,我是澄澄耶!」


養兒子與女兒到底有什麼差異?我只希望,無論生男生女,爸媽都務必要好好的教育!我知道我們這輩男性還有許多人成長在不用做家事的家庭觀中,認為下廚、家務是女人的事,兒子/女婿一踏進廚房,媽媽就會在旁露出欣慰的微笑說好棒,奇怪了,女兒/媳婦是學歷比較低工作比較閒比較有空學做家事嗎?

上一輩怎樣我們管不著,但我輩如果不是思考跟你一起求學、聯考、工作、且表現不比你遜色的女性,為何陷入工時短、薪資少的職場困境,而是覺得「那你回家煮飯正好」,還真是吃屎剛好。(況且我的工作經驗是,女性工時沒有比較短,工作內容也一樣、但女性薪資就是比較低)

這麼多年,我看著媽媽無論是工廠下班或是全家出遊回家,大家累得要死攤在椅子上,她立刻就走進廚房揮汗如雨,天氣熱一點還會拉起簾子要我們在客廳開冷氣,不只一次我拜託她別煮了。結婚後,有時親戚看到我煮飯會說:「嫁人就是不一樣」哪裡不一樣?嫁人後我還比較沒空煮飯呢。


不小心穿上的睡衣,小孩先發現的,他高興的不得了,立刻黏上來。唉等他18歲,發現跟媽媽穿一樣時可能會立刻換掉衣服。反正現在就是好好享受被兒子騷擾的每一天,這不會是永遠,是長長的但過一天少一天的甜蜜日子。

[打電話]
有時候澄澄在睡前會堅持打電話,一連打給他最喜歡的姚姚阿姨、 糖糖阿姨、阿嬤,不斷的說自己把手指頭摳到受傷、媽媽沒幫他擦藥(根本沒怎樣啊這個小孩未滿太惜肉),掛電話前又一一獻上「阿姨/阿嬤/阿公,我想你」這句甜言蜜語,逗得話筒另一端的每個人心花怒放...我相信澄澄是真心的想念和喜歡每一個通話的人,他的心好柔軟好可愛。


[我有叫做『小孩』的睡眠障礙]
先是夜奶兩年、半夜起床玩、不夜奶後喝水(指定媽媽拿水讓他躺著喝)、一年四季都可以不蓋被子且最後一定睡在被子上(也許我一晚能幫小孩蓋五次被子),或者是半睡半醒爬到我身上鑽來鑽去,除了某一晚我獨自過夜,不然我已經兩年九個月沒有一覺到天亮。

最近小孩天天說夢話,大多是:「不要!媽媽不要!我不要!不要!」雖然知道是做夢,但媽媽火都起來了啊,媽媽到底是做了什麼事讓你不滿意。(戳額頭)


其實澄澄在我們吵架時提醒:「不要吵架囉,太大聲囉 !」好神奇,我們從來沒教過他這件事,他卻那麼自然而然的知道這一切,回想我的童年,又是何時不在在意爸媽吵架,默默關門回房呢?澄澄這句話我會放在心裡。


有一晚發生了一些事,必須寫下來才會記得。以下是超級流水帳,沒興趣的可以看最後,但可能看不懂...

從娘家準備離去返家時,澄突然因為塑膠鞋濕了而大崩潰,哭得聲嘶力竭堅持不穿鞋,其實這也沒問題,但我們預計去趟賣場買東西才返家,若得一直抱著會很辛苦,所以我希望他穿上鞋。(事後討論,阿澤其實認為全程抱著也沒關係,但當下他沒說出口)(或許我也不想讓長輩覺得我們因小孩哭鬧而屈服)

澄越哭越誇張,我很希望自己一個人專注處理他,但門內的爸爸一直問東問西,希望趕快安撫不要吵到鄰居,和我們同在門外的媽媽,想插手幫忙,「你不要穿,鞋子就給阿嬤喔!」這種威脅對澄來說根本火上加油,每說一次就換來更激動的:「不要不要!」我認為無論穿鞋與否,阿澤都可以先去巷子口騎機車過來會來,加速離開的時間。

接下來的三分鐘,我讓澄坐在我腿上,一邊用布把鞋擦乾,一邊跟他說明為什麼要穿鞋,如果不穿,就直接回家不去賣場,他可以決定,我爸持續在門內碎唸,我媽偶爾插嘴兼白眼我爸,說真的,我只希望她進門去安撫老公不要管我們或至少幫我拿口水巾好幫孩子擦滿臉鼻涕眼淚...

阿澤騎車回來,澄澄問超市地板有石頭嗎?可以脫鞋嗎?我保證可以,但進去超市那段路他必須穿著鞋子(現在回想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堅持什麼)我們試了一次,鞋子不夠乾,澄又哭了起來,重新擦一次,可以了。好多了,可以出發了,

到了超市,停好機車,澄又再次崩潰不願意大家都穿鞋,就著路燈光線,我請他看看路面狀況,要不要穿鞋走(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或許是不願意前功盡棄),他才勉強走四公尺,然後吵著要抱。

在超市裡,要不要推推車、怎麼推、爸爸不要推、媽媽推,又是一番折騰與眼淚奔流,然後,這小孩突然好了,在超市貨架間奔跑,跑了就不會冷,笑嘻嘻的結帳,騎車回家。

再次停好車,我牽著他慢慢走回家,「你還好嗎?」「還好。」「一切都好多了嗎?」「好多了。」對談一來一往,不知怎麼,我覺得我們度過了好辛苦的一個小時。

而現在往回看,一切都那麼沒必要。

我知道澄脾氣變得暴躁、無法忍受被逗弄/捉弄,我認為那是自我正在發展的過程之一,越來越知道「我」了,也知道「你」做了什麼,唯一擔心的,只是這種突然炸開來的情緒,沒辦法順著成人心意演出的個性,會讓他受到些挫折,被說不可愛(雖然那一點也不重要),被認為頑劣任性(雖然我一點也不覺得)。

我擔心的只是,他在釋放這種種情緒,展現自我意識時,會逐漸察覺到他人的眼神表情變化,那可能會讓他受傷,可能會讓他學著假裝,這是成長的一部分,那其中也會發展出溫柔、同理、尊重,只是我們不知道哪邊比重會多一點,我越來越期望,自己能有足夠豐厚的羽翼,在他心志長得夠堅強前,為他/陪他抵禦外敵,學會平息內心的暴風雨,不去傷人。

直到現在,我還是無法轉換低落的情緒,我沮喪是因為澄可能被誤解了,他不是那麼壞脾氣的,他只是腳不想弄濕,誰的腳會想呢?我充分的表現出成人莫名的堅持卻把責任推到小孩頭上。

我沮喪的是,我知道許多人是怎麼想:小孩為什麼這樣鬧?他不穿就不要穿,只要讓他閉嘴就好!哭什麼?為什麼還不教訓?動不動就哭還不打下去?我想到有些小孩可能這樣被對待,覺得難受。

小孩跟宇宙一樣很謎樣…希望我們花更多時間心力去認識這個家庭夥伴。


[性教育不能等]
再過兩個月,兒子就要滿三歲了,連續幾週,他開始出現撫摸生殖器官的行為,還不時告訴我們:「我的雞雞變大了!」「現在又變小了」我問:「這樣摸舒服嗎?」「舒服啊!」孩子正在認識自己的身體與感覺。

「那媽媽要提醒你,洗澡後手很乾淨時可以摸,但平常手髒兮兮的不要摸喔,不然細菌跑進雞雞,會很痛、很不舒服,還有在家裡可以摸,在外面要先忍住。」「為什麼?」「因為這裡是你很重要的地方,每個人都有一個,但每個人平常都穿著內褲保護著他,如果在外面一直摸,一樣可能會生病,如果你真的好想摸,我們手上拿一個玩具,就不會一直想摸了。」

兒子接受了這個提議,外出時拿玩具,在家裡撫摸太久時,我們會給他一塊蜜蠟磚,讓他轉移揉捏的慾望。

[育兒的路上我們常常出錯]
例如有一早我和朋友約了在南港採訪,路途遠,附近又有個想去已久的山水綠公園,就建議老公攜子一同前往,結果原本冷靜被帶走的兒子半路堅持要找媽媽,最好只好帶著他一起,在兒子的尖叫與椅子彈跳、拉扯衣服中結束採訪。

下午,兒子在公園等不到朋友睿睿哥,臭臉後被我持續碎念,搞到母子都不爽,稍微冷靜後,我和人生伴侶立刻進行檢討。我們必須認清工作就是工作,多數採訪的場合其實不適合幼兒,我們應該直接讓孩子去公園。

我們以為那個乾淨舒適的商場,適合孩子度過一個炎熱的中午,想著稍晚要順便做些什麼,所以將全家行程排在一起,想著受訪者是朋友,所以沒有太多顧忌....這些阿炸加總後,成了兒子的煩躁與我們的怒意,說起來,他一開始就被強迫著。

我希望自己記得,父母會犯錯,做出錯誤的判斷,然後遷怒孩子不自知,知道了也不承認,不要那樣啊...

[爸爸育嬰假要結束了]
阿澤接了案子一早七點就出門去宜蘭,我在一個小時後起床後寫稿,再一個小時,小孩醒來我們一起吃早餐,做家事時他玩車,我解釋了20次為何不能馬上看影片,然後他看湯瑪士我開電腦工作,然後是午餐,最後我洗碗準備點心他收拾自己要帶出門的玩具,兩點準時搭公車出門共學。

本來一直很恐懼自己帶孩子的日子不遠了,今天卻覺得蠻自在愜意。

想想,老爸不在家,兒子鬧脾氣沒人可依靠,不超過三分鐘就得結束,吃飯時媽媽宣布沒吃完的就當晚餐,當媽媽在忙他也認命知道沒人陪,出門沒人抱自己乖乖走..小孩真聰明。

圖片是中午吃飯時,澄澄以這姿態說:「媽媽,下一口給你餵喔。」


新厭食階段
三歲前的澄澄似乎進入了一個新厭食階段,午餐大多只吃一兩口就作罷,如果一口一口餵,能勉強吃上半碗,若不餵,寧可一口都不吃。昨天他決定不吃飯,並保證下午也不會要東西吃,原本要交給我爸照顧,但這種狀況一定是崩潰結束,我爸太可憐,只好變成我自己硬著頭皮帶澄去開會,果然四點多大鬧,非吃到點心不可,一邊吃一邊再度保證,以後要好好吃飯了。

今天中午,果然又不吃,而且因為家中有事,我爸不得不接手照顧(深深地同情他),我想阿公一定會心軟給點心吧。

雖然小孩吃飯週期本來就有起伏,但來到谷底時,媽媽還是會被重重的打擊,小孩那句「媽媽不要煮,我不要吃,我什麼都不要吃」實在太重創媽媽玻璃心了,我也很想不要煮給小孩吃的,換作他人說這種話,早就切八段不往來,因為是孩子卻得默默承受,因為很天真所以說起來話就算無心也殺傷力十足,爸媽就是這樣百孔千瘡的過日子。(看得出來我在黑洞期吧)(其實我就是一個很弱來討拍的媽媽,我是爛草莓啊!)

[三歲關卡來了他來了!]
遭受兩歲末的兒子拳打腳踢後(沒什麼力道但足以讓人惱怒),不禁沮喪倒地,想著我到底是為什麼要遭受精神折磨與行為暴力,然後就真的睡著了。這就是媽媽的日常。

有時阿澤和我都有事出門,兒子要去我爸那三小時左右,我們從昨晚講到今早,不要怎樣不要怎樣,覺得澄一定會被罵無法被同理好可憐巴拉巴拉,但就在剛剛,我真心覺得我爸好可憐,最慘的是他。(阿公這幾個月常常碎念,從嬰兒時期抱到這麼大、從餵奶瓶到一湯匙一湯匙吃副食品...現在怎麼八拉巴拉哀怨的說個不停。)(結果據說今天他在阿公家超乖,邀請阿公一起玩車,都沒發脾氣,吃飯也很好,所以純粹是針對媽媽>___<

第一次成功滑滑板車,表情很奇妙。


[父母之惡]
日本北海道一對夫妻,為了懲罰出遊不乖的七歲小孩,把小孩趕下車,過五分鐘之後返回原地,小孩已經不見了,目前狀況是,經過40個小時,動用130名警察與救難隊搜尋。該名失蹤的小孩,因為在公園遊玩時,拿石頭丟擲旁人與車子,被父母斥責懲罰,然後丟在路旁,後來奇蹟似的找到了。

這件事好讓人難過。我想到昨天在家附近的賣場,一個四歲左右的小男孩一直被採買中的媽媽罵,責怪走路姿勢奇怪、裝模作樣,我很疑惑,問:「你還好嗎?是不是身體不舒服?」連問兩次,媽媽才訕訕回答:「他想上廁所啦!」坦白說,我當下都要發火了,立刻很溫柔的說,廁所就在地下室,請趕快帶孩子去,又是連講兩次,媽媽才帶著孩子移動。

有次帶著澄澄看戶外兒童劇時,一個小孩子著急的找爸媽,含著眼淚,周圍的人都很緊張,不斷問他,剛剛在哪裡和爸媽分開的,弄了好一陣子,他爸爸才笑笑之的從人群走出來,罵:「以後不敢亂跑了厚!」我很生氣的瞪那位老爸。

不好笑!一點也不好笑!不只一次我在街頭看到孩子跟在爸媽身後哭,求爸媽不要丟下他,不要不牽他,爸媽將不理會孩子作為一種懲罰,我覺得非常的可惡變態,孩子只是弱勢到不得不依賴你,這種日子不會太久的,但這種傷痛他不會忘記。


[繪本推薦]
這個月讀的是《為什麼不能有女醫生》,澄澄非常疑惑,因為除了固定看診的小兒科是猴子叔叔醫生,其餘診療過他的應該都是女醫生,對女性來說,醫生是辛苦爭取來的職業,對這一代的兒童來說,卻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這讓我想到昨天在共學團讀《一家三口》,也有孩子問,為什麼小企鵝的家有兩個爸爸,沒有媽媽?我想,等到這些孩子長大,讀這本書給孩子聽時,他們的孩子一定也覺得兩個爸爸/兩個媽媽合情合理又正常,因為有愛嘛。

昨天一位朋友問,怎麼跟孩子讀這本書,我的建議是,根本不用強調兩個爸爸,也不用去問孩子,為什麼這個家庭不是爸爸與媽媽組成,而是自然而然讓孩子知道,也有兩個爸爸這種情況。我自己把育兒當作一場小小實驗,如果我們讓孩子從小就把同志、多元家庭、不同性別特質視為平凡,打破那些困住當前世界的刻板觀點,是不是就能養育出內心堅強、無所畏懼的孩子呢(忍不住幻想)

書裡的雙雙和其他企鵝一樣,被呵護著成長,被妥善照顧,被教導身為企鵝該學習的一切,雙雙得到和其他企鵝寶寶一樣深厚的家庭之愛,雙雙有兩個爸爸。只要有愛,就能成為一個家庭,家的組成不由性別來限制,只能因愛的深厚而讓你我決定,我們在一起,組成一個家。

很誠摯的推薦這兩本書。


[國小比公園還好玩]
中港國小是我小學一年級的母校,明明1975才招生,在我的印象裡竟然是百年老校(為什麼啊),當時學生非常多,當我入學時,必須和小二的學生一起使用教室,變成難得一件,小一早上上課、小二下午上課的奇妙情形,1989年,附近增設榮富國小,我和一半的小一生被迫轉校,改讀榮富,連制服也要重買,不知道當時的爸媽是否有抗議呢...?

我一直記得學校裡有設小動物園,養孔雀,還有很大的蒸飯室,可以蒸全校的便當。大概是因為這樣,才覺得學校好老好老。

前兩週和國中同學見面,他建議我帶著孩子到學校玩,才知道增設了好多遊戲器材,而且好好玩,比附近的新小學環境好多了,木製的平台搭配石頭溜滑梯,環繞了大半圈操場,四點之後,學生放學,社區居民帶著幼兒來玩,但也只有十多人,我們玩得好過癮啊!而且有廁所、飲水機、洗手台。離開時,澄澄突然決定他可以讀幼稚園了,可惜...媽媽沒抽到啊(哭)



在這裡補充一些關於公園的討論:

公園遊戲器材具處有多麼不適合遊玩,大概真的是當爸媽後才會注意到,那橡膠地墊又醜又燙,每到夏天小孩踩上去就要哇哇叫,跌倒了磨出的傷痕又不比柏油路輕微,到底為什麼要鋪設這種東西?而且明明有健康上的疑慮!溜滑梯下面就是草地沙子不行嗎?如果公園規劃是一種專業,我想問問是哪些專業人士在規劃。以下是「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 的資料:
-----
1)50度 — 橡膠地墊接縫處
2)44度 — 黃色塑膠罐頭滑梯
3)43度 — 橡膠地墊中央
4)38度 — 沙坑
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研究中心 NCHR 的報告指出,從 1960 年代就為了運動場發明的塑膠/橡膠鋪面(後者是由回收廢棄輪胎製成)漸漸被用在兒童遊戲場中,然而其對於健康的損害逐漸受到質疑,因為其中所含的橡膠鄰苯二甲酸酯,正是我們俗稱的塑化劑,對孩童的荷爾蒙有影響,而多環芳香烴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是主要的致癌物質,重則會讓孕婦懷中胎兒產生缺陷,輕則引起氣喘、皮膚或眼睛的過敏症狀。當歐美加正逐步汰換含有鄰苯二甲酸酯的產品同時,當美國國家健康研究中心建議媽爸保護孩子的方式是避開塑膠/橡膠地墊的公園而選擇木屑鋪面的遊戲場,台灣政府請問還要繼續戕害我們的下一代嗎?(原文:http://goo.gl/0oGVNp)

有經驗的朋友Valma Chou 曾經參與過一小段時間公園規劃,業主(市政府)無不站在便於養護的角度去思考(也不能完全說他們錯啦,因為陳情事件也是不少呀)
1.草地:雨天後易泥濘、濕滑
2.沙坑:風強時易揚起大量粉塵、雨天時亦有泥濘,養護更不易
3.硬鋪面:孩子玩耍摔倒時易受傷
4.戶外木地板:公共工程預算低,一般都用不起。
5.安全地墊:易於養護、孩子不易受傷、且有安全標章。

一般承辦人員、市府單位會優先考量到維護的問題,日後的修繕、更換等也許又換單位管了也不一定,若兒童遊戲區使用的舖面、器材等,皆提出安全証明的話,能選擇的東西真的少之又少⋯⋯她也不理解為何因小孩摔倒碰傷,就要拆除小時候的水泥造型溜滑梯、更換為塑膠滑梯。
(小兒的第二張水彩畫,說要送給媽媽)

「化石是恐龍留下來的遺體,然後有人去挖。」澄澄今天這麼說。
最早的版本是「化石是恐龍的骨頭。」
然後是「化石是恐龍死掉的骨頭跟腳印。」

[該不該餵孩子吃飯?]
「媽媽餵」的時光竟然持續了一年,我都要餵到發火了,各位家有一歲兒的媽媽,不要再氣寶寶老師想自己動手,又吃得到處都是弄得一團亂,很快的,他就會整整一年不動手,連喝水都要你餵啊!

為了要求爸媽不要再餵澄澄吃飯,我們甚至起了爭執,我說了,每次阿公阿嬤餵完一餐,接下來就是媽媽餵一週,現在小孩不肯自己吃就是餓一餐,難道這樣比較好,爸媽委屈的說,自己看不得小孩餓...

結果不只是我,家有五、六歲兒的瓜媽也有一樣困擾,阿公阿嬤還是三不五時地餵他們吃飯,這真是家有長輩必經之路啊!硬漢派的Fiona則非常嚴正地坐下來,和父母好好談談此事(那時三代同堂),主要訴求在如果不自己學會吃飯怎麼上幼兒園?後來取得妥協一定讓她先自己吃至少半碗,如果外公外婆覺得吃不夠再補餵。



[豆豆家大旅行]
為了六月底在台東的一場會議,我們一家四口出發,開始九天八夜的東台灣露營之旅啦!


兒子第三天就完全適應露營了,半夜睡卻七早八早就起床,連清早寫稿也成了奢求...這幾天產值0。他發現了「每次醒來媽媽都在帳篷外,那我就早點醒來玩。」




為什麼無論在家裡或戶外,都是一樣的結果....

[黃金懷孕期?]
對於國健署的提醒「衛福部:女性應把握25-29歲黃金懷孕期」和那本「新婚健康手冊」感到無言,其實我還蠻擔心那些剛結婚就有孩子的年輕夫妻,經營一個家庭跟兩人同居是兩回事,許多夫妻在第一階段就發現昔日的溫柔甜心變成生活方式與價值觀都有差異的外國人,還未調整好就立刻再加上一個外星寶寶,只會衍生出更多家務紛爭還有育兒衝突,可以考慮先花上三年摸熟對方,讓家運作起來,再來談適不適合一起孕育新生命。

不過國健署這個提醒之所以惱人,更大原因在於「女人要把握黃金懷孕期」,無論男女,這時也正是職場發展重要時期,可是懷孕中很難轉職,產假和請育嬰假容易被為難,缺乏擠母乳的設備空間...

除此之外,國人收入偏低影響更大,我身邊多數單薪家庭都是有年齡差或收入偏高的產業,才能撐得住,讓一個「生產力」正高的女性專心育兒,如果伴侶差不多年齡,職場也才剛起步,在沒有長輩支援,單薪真的很吃力,即使選擇托育,剛出社會沒幾年的兩人該怎麼去負擔保母費或托育費用,也是個問題...

(以媒體業來說,記者的薪資不足以讓我在付掉保母費後擁有「正常且夠好」的生活品質,你要高薪就是活得像狗,要活得像人就是付完保母費後所剩無幾。)我這三年也陸續回絕一些工作或專案,考量一樣是孩子,而且媒體的薪資不足以讓我在付掉保母費後擁有正常的生活品質。後面這點很重要

職場女性真的很衰,不生被說太自私,生了說影響工作效率,要照顧小孩說幹嘛不辭職回家....這些媽媽生的主管看到結婚女性求職就問有沒有懷孕打算,如果是應徵上沒多久後懷孕就說人家是預謀,有夠卑鄙。

日本漫畫常常有女高中生填志願時,女學生填「當新娘」,我們這一代媽媽也不少是一輩子的家庭主婦,我不覺得職業有貴賤,而是這個職業選項現在變得很難。不過我想國健署也沒想太多,他可能覺得女人生完孩子就去上班我沒有要跟你們討論複雜的社會結構好嗎?當個生產機器為台灣產下健康的下一代很難嗎?你不要跟我說你的生涯規劃與家庭計畫!

好朋友

[家有暴怒兒到底該怎麼辦?]
澄澄這段時間爆點超低,有人來家裡他要生氣,長輩喊他名字生氣,猜不到他要喝的飲料也生氣,拿湯匙忘了拿筷子要生氣,筷子夾不起來乾脆用來敲媽媽,收玩具洗澡睡覺更不用說了,整天爆氣不是照三餐,根本是整點發作,有時很快收拾,一兩分鐘就結束,有時持續連環爆,直到點燃媽媽我問他有完沒完要生氣多少次,整天都在生氣沒時間不玩了,他才突然消氣裝沒事,說都氣完了....但大概一小時後又重演。

這段時間壓力好大,帶他出門或去長輩那、親友來家裡都很緊張,別人一個眼神甚至沒有任何動作,他就可以發作...有時連開口說話都不行,走過他身邊的小孩一定會被他吼阿。

耐心溝通了一整天,不斷和眾人解釋他只是怎樣怎樣,請給他一點時間,讓我處理,讓我猜,讓我同理你即便你不同理任何人,最後這一刻還是宣告敗北。我早就不覺得這社會對孩子不友善,根本是我的孩子對這個社會很不友善...(我想念我一歲的孩子,連哭都可愛....)


有朋友說,會和孩子堅持「自己的情緒自己負責」,我們三人在家是可以的,但只要踏出門就會牽涉到外人,看到親友為了「觸怒」兒子而抱歉、一再道歉,我真的無法忍受,家人朋友可以解釋,或是先發訊息提醒,但無辜的路人就沒辦法了啊....有時候我覺得遇到我們母子的人好倒楣...

我的糾結也在這裡,為了同理澄澄,第一時間排解他心裡的怒氣,我會立刻先跟他說話安撫他,然後對方就走了或是變得怒意滿點...或是再回過頭跟對方解釋時,對方聽了我和澄澄說的一大串,或看到澄澄對我發脾氣(有時還拳打腳踢)的模樣,也只能搖手說沒關係,這時都讓我覺得不是這樣啊,我真的很抱歉。如果這個小孩一直這樣,而不是三歲過渡期,我該不會就這麼道歉下去吧...大概是這樣的心情。

後記:好多朋友給我建議,我都謹記在心,收在錦囊,當兒子要為了我們開燈暴怒時,我趕緊告訴兒子,請告訴我一個可以開燈的時間,等他準備好了我再開,他緊閉眼睛小聲的說三分鐘,我們關掉燈,用濕布幫他擦臉,還沒三分鐘,他就說,可以了,開燈吧。總算度過了算很平和的一日,幾次澄要暴怒時,我們及時找到了癥結,用最簡單的方式跟他說明,也請他想一個能配合的方式(例如睡前想看完剩下的DVD就沒有說故事時間),不知道為什麼,好像能以新的方式看這個孩子了。


[媽媽的振作]
最近偶爾和朋友聚會,會被朋友問,「你今天是還要去哪裡?(剛剛去哪裡)」我都會想,過去三年是有多邋遢...當媽媽後的人生是怎麼回事啊,有次被澄尿在身上,還衝去買了最小號的男裝穿...

回想這三年,在家我就是穿新聞營營服或高中運動服,外出是方便哺乳、被扯得領口很開的開襟衫,偶爾是大尺碼童裝,出去打滾玩泥巴弄髒也不心痛,真的很久沒當個穿著正常的三十歲成年人,然後沒穿夾腳拖,穿上帶著小孩絕不可能穿的白色衣服,只是這樣而已....大家的熱烈反應反而讓我更感傷....其實有幾次我推著嬰兒車經過東區或信義區時,真的會因為自己的邋遢而侷促不安。(何必呢)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發現,我曾經穿著有吐奶痕跡的衣服跟他們聚餐呢....

「媽媽你麻煩了啦,因為你年紀大了。」這句話怎麼想都是爸爸教的吧?

澄澄毫不留情的取笑跌倒的朋友...

Athena Kuo拍的新莊故事遊藝隊工作坊的夜間走讀,他寫的話我很喜歡,記在這裡:

「第一次跟澄澄「相處」這麼長的時間,真的會想起很多時候的自己,如果小時候可以像澄澄這樣自由一些,會長成怎麼樣的人呢。當他強烈意識到「自我」且不願隨便被侵犯時,旁人也會努力將他當做同樣的人對待,而不是無行為能力的小孩。」












[我愛檢舉]
新北市民一起來下載「阿倫online 」檢舉app吧!自從搬回新莊,我的通訊錄就多了附近兩所派出所的電話,遇到汽車停上人行道、甚至停到轉角紅線導致公車無法轉彎,一定立刻打電話,若有空還會留在現場看警察是否有處理,有一次我檢舉的是警車違停在人行道...

前幾天連續假期,路上到處是亂停的車輛,一台警車來開單,我帶著孩子走向前,他們有點緊張大概以為我是車主要大鬧,不,我是提醒他們前方還有很多輛違停,千萬別放過。

而那些佔用人行道的小販,以前覺得他們也很艱苦,現在我反而覺得他們是把乖乖租店面的人當傻子嗎?活該我們就要推著娃娃車走在馬路上與車爭道?我才不跟你買!

請大家一起隨手檢舉,讓我們的居住環境變得好一點。

摘內文:在新北市育兒的父母,都知道這裡是個對小孩很不友善的地方,一出門就是馬路,人口稠密到不行,但連一間書店都沒有,居住了幾萬人口的里,卻只有1-2個小公園。孩子除了逛賣場之外,還是逛賣場。
新北市父母心中最勵志的OS就是「我們要努力賺錢,讓孩子受好的教育啊!有天好脫離這個爛地方……」。但是你應該從沒想過,其實你現在就可以開始為孩子營造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會想待下來為自己的家園努力,讓你的家鄉變得更好,孩子也不用離開他成長的地方。

「阿倫online 」實際使用後,我發現檢舉違停車輛最有用,路霸很難被認定,其他網友說成效不錯,但我們這的管區來看說哪有路霸(眼睛是...),超明顯超大的違建也說無法認定,所以還是要看負責單位啊。


[我該為了孩子上飛機而道歉嗎?]

關於網路上流傳的那篇文章「搭飛機時,得到了一小袋窩心的禮物,有糖果與耳塞,與因為帶著嬰幼兒而充滿歉意的小紙條」我看了就不舒服,你今天無緣無故就為了帶著孩子搭飛機道歉(孩子都還沒哭,就算哭了也不是因為失去理智),明天大家就能要求其他帶著孩子搭飛機的父母道歉(或下飛機?),看法大致與魏小由一樣,我把她的想法借過來:

我困惑的是,紙條裡隱約透露出的歉疚感。為何人們應該要覺得未滿一歲的嬰兒,需要「控制好自己並維持理智」?要為他不能達到控制自己而感到抱歉?紙條裡的道歉是「身為父母竟無法控制小孩」的另一種說法?然而身為一個健全的大人,不應該更要善待這些更難自己照顧好自己,也更難克服搭飛機種種不適的的孩童嗎?

說到底,這根本不應陷入「誰該體諒誰多一些」的糾結。疲憊而需要休息的乘客,若遇到哭泣的嬰兒甚或打呼的鄰居,都可尋求空姐的協助,更換到稍遠一些的座位,或要求一對耳塞讓自己好過。想帶孩子出國的父母,可以多做些準備,來讓自己跟孩子都舒服些。當出發點都奠基在「如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時,人們就不需要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而刻意攻擊他人,這看似對立的狀態也能稍稍地緩解。最重要的是,面對嬰幼兒哭鬧,若人們能站在上述的出發點,而不只是監督父母有沒有管教孩子管教得足夠,認為孩童僅只是父母的責任或所有物,甚至企圖將孩童排除在大眾運輸之外,也許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最後,送給大家昏迷的小孩!萬歲!

3 則留言:

  1. "如果我們讓孩子從小就把同志、多元家庭、不同性別特質視為平凡,打破那些困住當前世界的刻板觀點,是不是就能養育出內心堅強、無所畏懼的孩子呢" 這句話讓我有深深的同感。我家也有一個快要兩歲的好動兒,我的日常和你的也是大同小異,你的文章常讓我有一種溫暖的感覺,每每讀完都會增加一點面對未來的勇氣和信心(握拳)。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太好了,謝謝你啊,讓我們繼續和孩子搏鬥吧!(誤)

      刪除
    2. 太好了,謝謝你啊,讓我們繼續和孩子搏鬥吧!(誤)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