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9日 星期三

自學一學期的提醒與建議

有些朋友已經要準備申請下一個年度的自學了,也有不少疑問,我一起寫,給大家一些參考提醒喔!



Q:為什麼澄可以先上學又自學?
A:我申請了兩年的自學計畫,計畫必須寫出 #每週預計學習進度,我在備註寫明 #前六週到校體驗學習,並參考學校進度調整自學內容。學校通過計畫案後,開學前導師會電話聯繫,邀請我們到班上與老師討論,讓她認識一下孩子的個性,也知道依照計畫內容,小孩開學後將上學2~4週(由小孩決定),但不一定配合作業與(可能有的)考試,小孩會決定是否入班上課(幾天)或是完全不入班。我們遇到的老師很好,她沒帶過自學生,但完全尊重我們的決定,最後我們正常上課三週,之後每週一、四上學。

另外,在計畫書內的「教學計畫」中,也會勾選學校協助的欄位,以下我都有勾選:

v提供目前課程各領域目標、能力指標等參考資料、提供諮詢。
v提供學生版教科書。
v提供親職成長課程邀請參與。
v提供書籍借閱。
v在不影響校務運作下,提供家長參與研習進修的機會。
v協助家長取得教學資源。
v提供學校社團資料,邀請學生參與社團活動。
v使用學校圖書館
v設籍班級教師主動提供班級活動資訊。
v倘需要回校上課之領域,協助安排相關事宜。
v在不影響校務運作下,讓學生在課堂期間進入校園。

所以老師會提供我們一些教學配備,例如黑板磁性貼(這個教寫字好用),澄澄也可以每週兩天上學日都去借還書、下學期會參加學校社團,班上特別教學活動,老師會主動通知我們返校參加。#不要小看課本,目前的數學課本做得不錯,沒有大家想像那麼死板,鄉土語的閩南語課本有羅馬字拼音,家長自己看著學不錯喔!

補充:體制內的老師對自學生很友善的,不要一開始就把體制當敵人喔!

Q:計畫書是學期前就送交出去?
A:先給一個重要提醒, #計畫書一定要為孩子的學習狀況保有最大彈性!雖然大家不一定會照著走,也可能是抄來抄去,但真心奉勸各位不要亂寫,把這份計畫書當成「自己」對學習的省思與期待。

你想要的自學會不會只是自己的?你安排的自學內容能滿足孩子需求嗎?
你希望孩子成為怎麼樣的人?無限膨脹自己,還是能夠欣賞、同理與自己不同處境(體制內)的人?
看著孩子在識字或某些能力發展慢,你能不能讓自己平心靜氣地等待?
到底是要等待六七歲孩子「興起」學習興趣,還是你能設法「激起」學習興趣?

我建議二月開始寫,順便和孩子、伴侶討論出想要的自學模式,取得共識,三月開始落筆,共有七大題:
1.實驗教育目的及方式
2.學生現況描述
3.課程內容(含學習領域、師資規劃、教材教法、學習評量方式)
4.學習日課程表
5.預計學習進度表
6.教學資源(含家長需求勾選表)
7.預期成效

每週寫一題,四月底前一定可以順利交件。
(但上傳網站很爛建議提早一週處理)

Q:澄澄唸的學校是之前就有自學生的學校嗎?
A:四月送出計畫書,五月會知道是否通過、要不要面試,五月底、六月初才會收到入學通知單。所以寫計畫書的同時,也要考慮遷戶口(三月底要完成),我不覺得一定要遷到山上小校。當時我就在新莊找,#校齡輕(老師通常也較年輕、處理事情比較彈性),#班級數少(讓科任老師記得哪一班有自學生),#距離合宜(有活動回去參加不會太累),只要符合這三點的學校,#就可以在網路社群打聽一下校風(例如:我是新莊人)。我們原本的學區學校非常重視課業,認識的老師直接建議我放棄;澄幼兒園讀過的學校,考試偏難,我也放棄,不想在這點打擊孩子信心;後來找到現在的學校,班級數少(一年級6~8班),教學彈性、課業成績普通普通,我先打電話跟教務處打個招呼,告知會在該校自學,就沒問題了。
--
這一學期,我們的課程安排與調整如下:

澄澄回校會遇到國數兩科,為了讓他上課時不要太氣餒覺得無聊,自學三天我也會維持一定進度,讓他每次上學都聽得懂老師在講什麼,因為小孩一聽不懂就會無聊。注音會是一個恐怖關卡,但學了可以幫助認字我覺得不要躲避好好迎戰,推薦溫美玉的注音遊戲+學習策略,這是澄澄唯一主要要玩的注音遊戲。

另外,透過在社大安排課程,上了16週的字感藝術+數學想想,前者和傳統國語課還是有差,透過字型認字能加深印象,所以課程結束後,我接著以《漢字的故事》帶澄有系統認字的結構。數想的幫助我已經寫過幾次了,可以讓爸媽發現「孩子真的沒搞懂」,而且打破自己對學習的限制, #先錯了才能對、 #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 #學不會就換個方式_不是一個方式一直學,講起來很容易,教養大師都愛講,但實際在「教」孩子時才是前所未有的育兒考驗。

英文學習上,本來澄只是聽對話CD,後來開始有認字需求,我開始自製字卡。請教朋友後,才知道這種字卡學習模式,可以適用「blending + decoding」:每個字發出字母音叫做 decoding ,最後一次全部念出來叫做 blending。不要求背單字,而是拼讀字母唸到熟後自然記起來。然後,佩佩豬也幫了很多忙,真心呼籲大家看卡通時改看英文,會有陣痛期(小孩生氣看不懂),但很快孩子就能看/聽懂大半,現在澄看寶可夢也看英文發音。

閩南語就是在家說,一直說,只要不強迫小孩必須說,其實小孩就不會怎樣,我們讀繪本、說故事都改用台語,也有陣痛期(小孩又生氣聽不懂),但很快孩子就能看/聽懂大半,對話也能自然使用,而且媽媽口說能力會變很好。

體育活動其實隨便都會超過學校一週兩堂的體育課,不過我發現過去共學時在公園玩幾個小時對肌肉發展幫助不大(創意發展很高),很感謝當初在輔幼老師有特別給建議,我們現在還是維持做各種練習活動,例如跑操場800m、開合跳、兔子跳、蜘蛛爬、小矮人走。我們家也要求,小孩運動時、爸媽一起做,就會發現大人肌耐力也好差,不要站著批評腳不酸......

計畫書中還需要寫生活學習、主題課程,這部份可以跟孩子討論,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也可以預查幾個博物館的年度展覽,以此作發展。像我們這學期去的台灣特有種生物展,雖然展覽很鳥,但小孩念念不忘,昆蟲擾西的頻道也是準時收看,然後還真的開始養蟲了!

另外,我們也參加社大論壇、新莊散步節活動、樂生藝術工作坊,多多把握在地資源,#便宜又不用東奔西跑,不但全家共同參與,#自學責任不偏在媽媽身上,也可以讓孩子更了解在地文化。

--
警語一下:以上都是自家經驗,不能套用在其他自學生身上,當然也不見得適合別人家,#自學有各種型態沒有好壞對錯_就看是否符合孩子需求並能隨時因應調整了。這篇貼文我有限制閱讀,讀不到的就是這些內容不太適合他們,就不公開分享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