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0312台灣歌謠:我聽 我唱 我寫


「序細」(年輕晚輩),「失語症」與「失憶症」最好的要方式透過台灣歌謠,
可以知道母語價值,認知台灣的歷史意義,時代的「疑難雜症」必不藥而癒。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2012)


    這天好開心記者會竟是莊永明老師的新書發表(謝謝紹雯通知),我一直在收看莊老師的莊永明書坊,能夠聽到他本人說這些歌謠的故事,實在幸運,還獲得一本新書,感恩。

    就像出席新書發表的大同區區長所說,莊永明是「大同區之寶」,我想他也是「台灣文史資料之寶」吧,這本沉甸甸的《台灣歌謠:我聽 我唱 我寫》,花費了他三十年光陰。不同於其他歌謠書多單從歌詞字面詮釋寫作,莊老師可是花了數十年,拜訪相關歌謠改編、詞曲作者,獲得珍貴的「第一手資訊」。


    這本書寫來勞心費力,大家有機會讀到書才真能體會,我只先就幾首有意思的歌謠簡單介紹。不過有一些話寫在前頭,莊老師很喜歡引用卡謬一句話「人生還有責任」,他轉化成「活該如此」,是「活,該如此」,還是「活該,如此」?以這天莊老師笑臉盈盈拿著新書的模樣,我想是前者,愛說諺語的莊老師,也常說這句話「做牛著拖,做人著磨」,人啊...既然就是磨著過了一生,能找到自己的天命而奉獻終生,即使白了頭也是幸福吧。

    我還沒找到自己的天命,所以要忍耐目前的「磨」。

「杯底毋通飼金魚」
 透過將歌謠對照歷史年代與事件,莊老師重新詮釋了「杯底毋通飼金魚」這首飲酒歌。「飲啦!杯底不可飼金魚,好漢剖腹來相見,拚一步,爽快麼值錢。」民國38年由呂泉生發表,當時一波波大陸移民來臺,因為語言隔閡產生許多誤會歧見,這首歌其實用來勸外省、本省民眾攜手和平共處。

「燒肉粽」
發表於民國37年的「燒肉粽」,也不只是單純的叫賣歌,當時政局紛擾、通貨膨脹嚴重,許多孩子為了貼補家計,而自創小本生意,備嘗艱辛,這是張邱東松和太太偶然聽到小販叫賣,在太太的建議下,所寫出的寫實歌謠。「物件一日一日貴,厝內頭嘴這大堆,雙腳行到要鐵腿,遇著無銷真克虧,認真再賣燒肉粽。」

「補破網」
看似講漁民故事,其實臺語中網,與「望」、「夢」音似,「補破網」同樣是在民國37年所做,在最動盪不安的年代,人民沒有希望,也不敢做夢。「看著網,目眶紅,破到這大孔;想欲補,無半項,啥人知阮苦痛。」

 (可愛的莊老師今年七十大壽,希望老師永遠健康快樂、滿足更勝今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